书城传记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9307900000031

第31章 丧钟为谁而鸣(3)

朝廷自然也不会亏待李察罕,于是又将他拜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仍便宜行事。

此时,“察罕帖木儿既定河南,乃以兵分镇关陕、荆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营垒旌旗相望数千里”,他成为了手握重兵的中原王,更是各路义军可怕的死敌——朱同志此时尚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势力显然还无法同李察罕抗衡。

如果不是有山东还在威胁着李察罕部的侧翼,如果朱同志再招摇些,李察罕估计就会在荡平了龙凤政权残部后,下一步就挥师南下灭了他。剩下的陈友谅部估计也多活不了几天。

山东当时属于中书省,既是红巾军的一大根据地,且又地近大都,李察罕自然不能无视这块心腹之患。于是,李部“日修车船,缮兵甲,务农积谷,训练士卒,谋大举以收复山东”。

可是,就在李察罕已经将进攻的矛头瞄准山东时,他的后方却出了问题。

知枢密院事答失八都鲁曾节制过河南诸军,也曾是李察罕的上司,当时答失八都鲁的儿子孛罗帖木儿率军驻守在大同。本来山西、河北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李察罕所平定和掌握的,但是孛罗帖木儿看着眼热,也想将山西、河北收入囊中。李察罕自然不依,结果双方弄到兵戎相见。

朝廷多次下诏调解无效,如此一来,也就延迟了李察罕进攻山东的时间,也大大推迟了他率军南下的时间,朱元璋部因此获得了发展壮大、雄踞江南的宝贵时机。

毛贵是至正十九年被赵均用谋杀的,所以到了至正二十一年时,便有消息传到了李察罕那里:山东的红巾军已经群龙无首,陷入了自相残杀的境地。

这年六月,看准了时机的李察罕,拖着病体由陕西抵达洛阳,大会诸将,商议征讨山东的事宜。到了八月,一路高奏凯歌的元军已经紧紧地包围了山东东部的东平城。

东平原是红巾军严密设防的一座重镇,守将田丰等人都龟缩于东平城中。只要一番强攻,东平旦夕可下。

可就在这时,老谋深算的李察罕考虑到田丰“久据山东,军民服之”,于是专门写了书信招降田丰。结果,就坡下驴的田丰与王士诚等人投降了李察罕,东平、济宁等地区就此被元军收复。

之后,李察罕又继续攻略山东其他地区,其中,济南在被围三个月后被元军收复。

为了表彰李察罕的卓越功勋,朝廷再次下诏拜李察罕为中书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中丞如故。

到了至正二十二年,山东地区已基本被平定,只有孤城益都还未拿下。

而就在李察罕将要一举荡平北方、重造大元之时,一件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它彻底改写了大元的历史。

当时,已经投降的田丰、王士诚等人心有不甘,他们暗中联络原红巾军将士,准备再次发动叛乱。

而自打田丰投降后,李察罕一者是为了彻底收服人心,二者也是出于过分的自信,对田丰等人基本没加防范,甚至有好几次只带着少数随从去田丰营中巡视。这正给了田丰等人以可乘之机。

这年六月的一天,已经打定主意的田丰邀请李察罕到他的营中视察。李的部下已经听闻到一些风声,所以力阻他前往,可是李察罕却说:“我既然推心待人,又怎么能处处提防别人呢?”属下人又建议他多带随从,结果也被他拒绝了。

最后,李察罕只带着轻骑十一人前往。在到达田丰营后,事先早已准备好的王士诚等人率众一拥而上,将其刺死。

大元柱石一倾,“帝震悼,朝廷公卿及京师四方之人,不问男女老幼,无不恸哭者”。

《元史》中甚至还记载说,此前曾出现了奇异的天象,太史为此上奏顺帝说“山东当大水”,而聪明的顺帝马上意料到“山东必失一良将”。皇帝甚至还急忙下诏告诫李察罕留心,但使者还没到达,李察罕已经丧命。

为尽哀荣,顺帝下诏赠李察罕为推诚定远宣忠亮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谥献武;等到下葬的时候,又改赠他为宣忠兴运弘仁效节功臣,追封颍川王,改谥忠襄。

但这一切已经没有意义了,大元失去了它最后一次活过来的机会。

朱元璋曾说:“河南李察罕帖木儿兵威甚狠”,所以他才不得不派遣杨宪前去通好。而当察罕被刺死的消息传来时,朱同志方才如释重负地说道:“天下无人矣!”

显然,假如李察罕不死,那么朱元璋未来问鼎中原能否成功,还真的不好说。

生子当如王保保?

明初老百姓有句口头禅,专门用来对付自大的人:“尝西边拿得王保保来耶?”翻译过来就是:你要是真牛,就到西边拿了王保保来啊?它的潜台词是:连皇帝都对他无计可施,你显然是没那本事的。那话里,颇有点“生子当如王保保”的慨叹。

李察罕死后,朝廷又重用了其外甥扩廓帖木儿,拜其为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正式接了李察罕的班。

扩廓帖木儿本名王保保,大概是汉人与色目人的混血儿吧,自从元顺帝赐其名为“扩廓帖木儿”之后,他的本名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汉人口中,还是王保保这个名字叫得顺溜些。

王保保自幼被过继给了老舅,从此跟随着南征北战,也逐渐成长为了一位勇猛善战、深谙兵略的将军。

在李察罕壮烈后,他收拾了老舅留下的摊子,含着万分的悲痛开始了对益都的疯狂围攻。最终,元军通过挖掘地道破城而入,到这年十一月,益都陷落,红巾军首领陈猱头等二百多人被押赴大都献俘。为了报仇雪恨,王保保专门挖取了田丰、王士诚二人的心脏以祭奠养父。

不久后,山东地区便被元军彻底平定。再加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皆晏然无事,大元王帝国似乎又恢复了久违的太平景象。

刘福通等人领导的北方红巾军,“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最终还是灭亡了。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似乎就是:给朱元璋等人在南方的发展赢得了时间。

如果老刘得知他的历史评价就是这句,估计要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的。

山东平定后,王保保将主力开往开封、洛阳一带驻扎,其目的是在稳定中原,坐观形势。

以王保保的当时实力和才干,灭掉南方正在蓬勃发展的几支义军,还是很有可能的。

朱元璋当然明白这种形势,就在李察罕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曾两次派使者去面见老李,并送上重礼和亲笔信,要求通好,表示对大元的忠心。

在李察罕被刺前不久,他的亲笔回信也送到朱老大的手里,看过信后,朱老大对左右说道:“观察罕书信,措辞婉媚,分明有利诱我等之心,这点小把戏能迷惑住谁?况且他只是送来了书信却不归还咱的使者,其用心昭然若揭!”

当然,朱老大还有句心里话估计没说:咱也不过是在忽悠李察罕,大家彼此彼此而已。

过了一阵子,朱老大又细细分析了一番李察罕的处境,发现他虽借义师之名图谋中兴大元,可是又与孛罗帖木儿不断争斗,前途真不好说……况且还有田丰那类人在身边,居心难测,而李察罕却待以腹心。就这两点,就足以牵制他的手脚,甚至会要了他的命。

分析完后,朱老大作了两手准备:一面继续派使者到李察罕那里通好;一面趁他正全力攻打山东、无暇他顾之际,率军亲征陈友谅于江州,先摆平南方。

对于老朱的派人通好,李察罕决定有所回应。他向朝廷请旨,派出了户部尚书张昶带了御酒、八宝顶帽来到应天,任命朱元璋为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朱老大私通李察罕的事做得相当隐秘,很多人都不知晓内情。所以,当大元派使者前来时,一位叫叶兑的宁海儒士专门写信给朱老大,劝他不要接受元朝官爵,要自创局面,另立基业。

朱元璋看了来信,只是微微一笑,派人赏赐了他一些东西。

不过,形势的发展出乎人的意料。张昶等人正式到达应天时已是至正二十二年的十二月,此时李察罕已死,北方的威胁也一时缓解了下来——接李察罕班的王保保,此刻后院正在起火,无心他顾。

大元派来南方招安的几位使者顿时跌入了狼窝。

当时元使有三位,他们是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奏差张琏。张昶等人先是通过海路到了方国珍那里,后来又经福建、江西才来到应天。

不过,张昶等人从衢州到应天是被一路押解着的,而且在进入应天时还被迫“裸其体入城”,被百般侮辱。

他们到达后,入见不拜。朱老大怒斥道:“元朝不达世变,尚敢遣人扇惑我民!”说完就命人将他几个拉出去砍了。真不明白老朱唱的是哪出戏——元使明明是他自己请来的,结果他反倒弄得像是“被招安”了。

张昶一言不发,只有马合谋嘴硬,“抗对,口出不逊之言”。估计也是在说:明明是你小子忽悠我们来的,结果居然要砍我们,早知道,大爷就不来了。

反正最后是:朱老大留下了张昶,用一死囚代替了他,马合谋、张琏等人被杀。连监刑官韩留事后也被朱老大灭了口。

朱老大非常器重张昶,他告诉刘基、宋濂:“元朝送来一大贤人,你们可以与他议论大事。”后来张昶被任命为行中书省都事,不久升参政。朱老大对他非常欣赏,“赏赐甚多,权豪震动”。

派出去的使者收不回来,元廷能怎么办?牵头这事的李察罕已死,王保保羽翼未丰,没人愿意出头管这等闲事,张昶等人算是彻底成了弃子。

可是,就这么莫名其妙地从大元的户部尚书变成反贼的参政,换了谁都不会甘心。张昶实在心气难平,最后竟悄悄给元廷传递情报,结果被抓了现行,而杨宪等人又趁机落井下石,大肆渲染。朱老大闻听后大怒,下令将张昶处以极刑,甚至还“碎其骨,投于水”。

从张昶一事中不难看出,此刻的朱元璋,早已不将元廷放在眼里了。

李察罕的死,让孛罗帖木儿喜出望外,他趁机占了不少老李的地盘,越发骄狂起来。元廷的内部也因此不再太平。

至正二十三年,因为皇帝的舅舅、御史大夫老的沙与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的事,元顺帝与自己的皇太子分化成为两大阵营,皇太子倚重于王保保,而顺帝则包庇孛罗帖木儿。如此一来,双方更是争得难解难分。

二十四年,朝廷有人状告孛罗帖木儿、老的沙等人图谋不轨。

三月,顺帝终于下诏削夺孛罗帖木儿的官职和兵权。孛罗帖木儿一看,干脆打吧,他发兵围困大都,要“清君侧”。

七月,王保保部将白锁住率万骑保卫京师,结果交战失利,他们只得保护着太子逃到王保保的老巢太原。而孛罗帖木儿则率军杀入大都,并入朝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丞相。

次年,王保保发大兵直捣孛罗帖木儿的老巢大同。接着,皇太子又号召天下兵马入京讨逆,很快孛罗帖木儿就兵败伏诛。

而王保保则被封为左丞相。两个月后,习惯于戎马生涯的王保保即请命南归,朝廷应允。

此时,中原地区已太平无事,可是就整个南方而言,自江淮至川蜀,已经不再是元朝的地盘。明玉珍早已在四川称帝建国,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基本消灭了陈友谅的势力,并准备伺机消灭张士诚,进而统一南方地区。

不久,王保保被封为河南王,并成为代理天下兵马的大元帅,其“官属之盛,几与朝廷等”。可眼见朱元璋势力一天天坐大,王保保居然毫无南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