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才能改变命运
善于用知识武装头脑,并转化为行动力的人,一定会成功。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但这句古语依然是正确的:勤奋学习终究会有回报。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但总体而言,很多的分析报告都明确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学历越高,收入越高。报告用许多的事实充分证明,个人的社会收入分配与其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学校受到的教育越多,有生之年的收入水平就越高。而这个收入并非指人们在学校时的收入或者首次工作的收入,而是一个人在其整个工作寿命之内的收入。美国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除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差异等其他有可能影响收入的因素外,考试成绩对收入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日后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也可以说与个人的生产能力密切相关。
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在离校后参加工作的学生中,高中结业时数学成绩每增加一个标准偏差数,日后工作的年收入就会增加12%。相比之下,在美国,每增加一年的在校就读时间,收入平均增幅估计会达到7%~10%。可见受教育年限的长短也与收入水平相关。
2005年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受教育程度和从业情况成为影响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最高文化群体与最低文化群体的收入差距达14517.5元。
通过对2000户城市居民家庭的调查表明,2004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37.8元,比2003年增长12.6%。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继续改善,但其增长水平低于高收入家庭。2004年,占20%的高收入组和20%的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634.6元和7400.9元,收入比由上年的3.4 1扩大为4 1。
调查显示,户主(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撑者)的学历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呈现高度相关的态势。2004年,收入最低的为未上过学的群体,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49.8元。收入最高的为研究生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67.3元。二者的收入差距拉大,收入比由上年的2.1 1上升至2.6 1。
调查显示,2004年,收入高的职业前三位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党群企事业人员和办事管理人员,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470.1元、18404.1元和16747.0元。收入较低的职业为生产运输人员、服务性人员和商业人员等,他们的人均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生产运输人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55.7元,仅为最高群体的66.4%。另外,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2004年金融业人员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425.6元,为采矿业者收入的2.3倍。
此外,美国近10年开始从制造型经济逐渐向知识型经济过渡,雇用人员模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对被雇用人员学历要求高了,这也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容易找工作的另一原因。有学历的白领大多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而那些无学历或低学历的人则无法应对时代的转型,一旦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衰退,就很难再去适应新的工作。
马文灿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他非常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经常愤愤不平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总是对我吹毛求疵,他总是说我做得不好,而且还说,我只有在他的监督下才能做得好。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于是他的朋友对他说:“是不是上司不在,你就很放松呢?”
“那当然了,谁不是这样?”
“我建议你好好地把公司的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运营情况完全搞清楚,甚至如何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完全学会,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那么你再看看上司是不是还是那样督促你。如果他还这样说,那么你就拍桌子走人。你在他们公司免费学习,什么东西都学会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有收获又出了气吗?”
马文灿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下班之后,也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一年后,朋友问他:“你现在许多东西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马文灿不好意思地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上司对我刮目相看,也不再监督我了,最近更是不断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现在是公司的红人了!”
当今社会,一切科技和应用技术都在飞速向前发展,而且随着技术的相互交叉运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个社会没有不变的东西,除了变化本身。很早就流行这样一句话:“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要想适应世界的变化,跟上社会的变化速度,就必须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因为当前的知识在10年后就需要全部更新一遍,否则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学习能力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未来新一代成功人士的第一特质。
远大空调集团总裁张跃拥有资产超过2亿美元,1989年创业时只有25岁。张跃的座右铭是: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当然这里不是指那种很刻板的知识,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品位、感受,这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方面。要在知识中找到美感,体会到享受。
拥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民营企业家杰出代表头衔的刘汉元,是四川眉山县人,通威集团总裁。经过18年的创业,刘汉元使一个企业成了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及主要畜禽饲料的生产商。他所在的集团拥有4000名员工,正在向世界水产业霸主地位前行。2002年,他被《财富》杂志认定为全球40岁以下最成功的商人——在亚洲仅有13人获此殊荣。
作为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企业的老板,刘汉元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需要他批阅的商务文件。然而,不管怎样忙,哪怕身处天涯海角,每月的月底他都要飞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参加EMBA班的学习。那些大老板尚且如此加班加点地为自己充电,我们这些凡人又有何不能呢?现如今,“充电”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语,想早日成功的人,努力地学习吧。
相对于人类浩繁的知识财富而言,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尽量要在35岁以前学会本行业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并有所发展。已故零件大王布鲁丹在他35岁时,已经成为零件行业的领袖,并且组建了年收入达千万美元的海湾与西部工业公司。
每个人在年轻时都可能有过彻夜不眠、刻苦攻读的经历,要学会本行业的一切必要的知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身处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努力学习,适应社会,那么就将被社会所淘汰。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时常“淘汰自己”,抱着一切归零的心态去学习、充实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强自己的本领,使自己的头脑更充实,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会不断适应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使人生更充实。
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竞争力
强大的竞争力是立足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而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率又非常快,所以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保证自身所具备知识的前沿性,使自己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这样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表明学习活动的经常性,同时,学习也是充满乐趣且富有生命色彩的源泉。学习是成长的方式,没有学习就没有竞争力,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提高学习力就是增强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怎样快速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呢?弥补自身的缺点和弱项,是个既快捷又有效的方法。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保持向上的动力和发展势头,不会在这个竞争残酷的社会中落于人后。
全球著名的零售商家乐福,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它的工作就十分具体而辛苦。其人力资源总监曾说:“我们对人才的要求定位很高,处于低级岗位的新入职大学生,如果缺乏对从事这种行业的艰苦性和挑战性的心理准备,而且对工作的价值缺乏精神上的认同,就不会得到工作机会。”
家乐福的面试过程非常注重这方面的素质,考官会千方百计地把测试点放到这一方面。在当今社会,缺乏工作价值的认同成为职业人的软肋。有些时候,企业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会故意将其放在艰苦的岗位上锻炼他,这也是对人才的一种激励和磨炼,为的是让他懂得:只有不断学习和磨炼,才会有超强的竞争力。不能够认同某项工作的价值,就成为被企业淘汰的最大理由。
某职业顾问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因为职业气质同行业和公司不匹配导致跳槽失败的人占到42.7%,每种行业、每个职位都对从业者有不同的素质要求,特别是个性气质的契合度尤其重要。如果没有进入真正适合自己、真正能激发自己持续工作激情的工作领域,虽兢兢业业一辈子,但所创造的价值却十分有限。价格随着职业价值起伏,所以在不合适的工作上难以创造出足够的绩效,拿的钱比别人少,职位比别人低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规律反映。一个人必须科学评价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问题,这是取得更大成功的基石。
小刘硕士毕业之后来到北京发展,由于对就业市场不是很了解,只凭着一腔热血和高学历,他认为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工作。现实却并非如此,辗转一个多月后,他进了一家出版公司做编辑。由于放不下心理上的架子,觉得自己比同事文化水平高,应付编辑业务绰绰有余,所以对公司办的业务培训嗤之以鼻,从来不参加,却不知他与同事们的业务水平差距正在逐步加大——他已经远远落后业内的发展潮流了。正是他这种“知识已经足够,不必再学习”的思想,导致他的业务能力一直徘徊不前。最终,他不得不选择离开。这是小刘的悲剧,也是大多数高学历者的痛处。
一般情况下,稳定发展的企业会对员工有培养计划,鼓励员工自己决定未来3~5年把自己发展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不但增强了人才的培养效率,还大大节省了企业成本,那些明确知道自己下一步怎么走的员工,不但使自己的职业规划去适应企业的要求,还会随着企业的发展来调整自己的目标,耳濡目染之间,他能够与企业气味相投,气质相似。对企业来说,也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所以,当求职者选择与自身职业气质不匹配的公司时,他的弱项就会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成为求职的一大软肋。
据可锐职业顾问调查,由于求职态度偏颇而导致失败的人占到25.1%。态度决定命运,这句话看似大话空话,其实不然,实际上却真实地反映出求职者存在的问题。很多人可能在面试之前会补充一些面试技巧,但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主管还是会识破伪装和言不由衷。刻意的追求技巧只能适得其反,能够表现真实的自己最重要。
企业除了看重职员的职业素质外,还比较看中求职者的耐压力,在市场高度竞争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社会压力剧增的情况下,人才的抗压能力和破关能力,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也是企业稳步发展的有利因素,降低人才流失率,减少企业运营中的人才成本,是企业在长远发展战略方向不可忽视的因素。求职者能否在高压下保持韧性,决定了是否能被企业录用。因此,谎言和优越感是面试的一大软肋。面试中端正、诚实的态度最重要。没有经历过挫折,没有高抗压能力,一味地利用技巧或语言矫饰自己,并不能得到企业的青睐。
据调查因为缺乏对企业工作价值的认同感而导致跳槽失败的人占到38.4%,我们应该认识到,从业者的职位从低级到高级有一个漫长的进阶过程,这就要求人们处于较低的岗位上,能够忍耐,能够坚持,有做到高级职位的决心和勇气,并把这种决心和勇气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够认同目前工作的价值,这样才能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否则,如果对企业文化和价值没有一个认同感,那么也就无法取得企业的信任。因此,企业招聘过程中,会尽力杜绝录用缺乏对企业工作价值认同的人,以免给自身带来损失。
有时候,企业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会故意将其放在艰苦的岗位上锻炼他。能够认同某项工作的价值,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在职场变幻的风云中勇立潮头,取得职业成功。
企业对从业者这种要求,促使我们自发地去学习、去接触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还有崭新的社会理念,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拓展知识,扩大发展空间
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泛,他的思维就会越缜密,考虑事情也会更周全,取得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自然,个人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广泛,前途也会越发明朗。
博学的智者正在花园中修剪花草,他精心照看每一棵幼嫩的花草,认真修剪每一个斜生的枝芽,每一种花草的肥料都是他精心选用的,他的花园总是那么井井有条,看到这春意盎然的花园,智者内心也总是充满喜悦。邻居家的花园紧挨着智者的花园,邻居雇用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园丁来管理自己的花园,园丁由于受世俗凡情之事的困扰,一直心情不佳,这时园丁看到了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智者。
园丁问:“智者你好,你为什么这么开心?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可以和我一起分享吗?”智者回答:“当然可以,你看,这里满园春色,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花草,一片欣欣向荣,真是让然心情愉快,你难道不觉得吗?”
园丁看了看智者的花园回答道:“哦,您的花园是漂亮极了,可是您看看我的花园,我也用心打理它了,而且我种植花草的经验也足够丰富,为什么这些花草一点也长不好呢?难道您有什么秘诀吗?”说到这里,园丁满怀期待地看着智者。
智者并不理会他的态度,而是微笑着问园丁:“你从事这项工作多长时间了?”
“三十多年了。”园丁回答。 “那你一直是如何从事这项工作的?”智者又问。 “我每天都辛辛苦苦地松土、施肥、剪枝,几十年来从没有懈怠过。您知道,我需要靠它来养家糊口。”园丁继续回答。
“那这么说来,你几十年来只知道在花园里辛苦地劳动,只是单纯地依靠种花的经验来整理花园,而从来没有想过利用更丰富的养花知识来经营这片沃土?如果你真的这样度过了三十多年的养花生涯的话,那我真为你感到遗憾。”智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