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9285700000074

第74章 民族婚俗(3)

仡佬族娶亲时新郎要在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在天黑前赶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拦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哄笑。第二天姑娘出嫁时先将花轿抬进堂屋,由新娘的兄长或叔叔将新娘“拉出”房间,给祖宗父母磕头后“强抱”入轿中,表示对娘家的依依不舍。娘家人这才把轿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给男方轿夫。走完热闹的娶亲路途,新郎新娘拜堂后,新娘要重新梳妆打扮,然后到寨中宽敞处与乡亲们说话和逗乐,从而建立友好感情。

贵州西北的仡佬族婚礼更有趣。新郎要有4个伴郎相陪去迎亲,其中2人扛着竹扫帚,另2人抬着酒肉礼物。途中会有女方派出的“贼人”拦路抢劫,他们把“抢”来的酒肉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这点礼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门,有一群人手执木片围“打”新郎,男方要拿竹扫帚全力保护突围。新郎跑进女方家门,马上有“敬亲酒”招待,而且新郎与新娘也相互敬酒。敬酒礼毕,新郎将新娘抱上马背,踏上回家的路程。

多姿多彩的哈尼婚礼

哈尼族支系较多,因此各支系、各地区的婚礼和婚俗也有所不同,这里举两个例子。

西双版纳澜沧江一带的哈尼族有种“逃婚”习俗。每到秋收以后,闲来无事小伙子们便到其他村寨去看年轻漂亮姑娘,如果他看中选中了一位姑娘,便可以去姑娘家求亲。女方父母如果同意,就会用好酒好饭款待求婚者,否则女方父母的态度很冷淡。得到女方父母同意的小伙子和姑娘私下约定好,趁家长不注意时,双方逃走。只要逃出寨门,他们的婚姻便被认可了。

还有的哈尼族地区,结婚时流行一种叫做“领婚”的习俗。结婚仪式非常简单,只是男方派两个媒人和迎亲者去领回新娘即可。话虽如此说,但要领回新娘也不是简单的事。因为女方的伙伴在新郎家派人领婚之前,早巳将新娘藏了起来,迎亲者要费一番周折才能找到新娘。领婚者们早已商量好,一部分人与女方家的亲友周旋;另一部分人侦察新娘的踪迹。也有的是新郎新娘事先约好地点,到时候新郎直接将新娘领走就省事多了。接到新娘之后,在前往男家的路上,领婚者高声唱歌,表示新娘已经找到。男方家里的父母也感到脸面光彩。最有趣的是,在婚礼上要强迫年龄最大而又没有成家的男子吃猪尾巴。就是不吃至少也要叫他舔一下。目的是此促使他们赶快成婚。

大喜大悲的哈萨克婚礼

哈萨克族在婚姻上有许多限制,其中一条是:同一部落的青年男女不能通婚,如果通婚必须超过七辈,联姻的人家也必须相隔七条大河。因此,为了避免血缘相近的婚姻,哈萨克人必须要到较远的部落选择配偶。一旦成婚,女子就很少有机会回到父母家中。

由于嫁得远,结婚对哈萨克新娘来说,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大悲的时刻,所以“边哭边唱”是哈萨克族姑娘出嫁的一大特色。出嫁当天,新郎的亲朋好友就来到新娘的门口弹唱:“美丽的姑娘请不要悲伤,他是一位可爱的新郎,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你爸妈也是唱着这支歌曲步入洞房。”新娘听到歌声就知道迎亲的人已来到家门前,便坐在帐幔里伤心流泪,四个伴娘陪坐在床前劝慰和守护着新娘。新郎家里来的小伙子们掀开毡房一角,又弹唱道:“温柔的姑娘请听我讲,女孩子不可能永远守爹娘,幸福的生活等待着你,愿你们美满安康。”老人们这时起身双手搭胸,为新娘祝福。随后伴郎和伴娘开始对唱,力图以说理和优美的曲调压倒对方,如果是伴娘赢了,可得到一簇猫头鹰羽毛作为奖赏。迎亲的人当天并不接走新娘,而是要在娘家等一两天后才动身,以示报达新娘父母的养育之恩。当部落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妈妈把盖头披在新娘头上时,就是要离家的时刻了,新娘流着眼泪唱着告别家人和乡亲们的歌,边哭边向父母和兄弟姐妹一一道别,再向乡亲们道别,然后由哥哥或弟弟扶上马,送到新郎的家中。

具有宗教特色的回族婚礼

回族婚姻受伊斯兰教影响很大,具有许多宗教特色。

回族的婚姻要受伊斯兰教的约束。穆罕默德说:“结婚是我们定制,背弃我的定制,不是我的教生。”回族的婚姻必须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把结婚视为天命和圣行。《古兰经》规定,女孩九岁,男孩十二岁为“出幼”,即少年时期结束,可以结婚。结婚日期要由宗教人士阿訇挑选,结婚前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见面。双方家长分别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经赎罪,然后女家为新娘开脸、沐浴,男家为新郎修面、沐浴,以示洁净无秽。

婚礼当天清晨,阿訇在男家跪诵《古兰经》,饭后,新郎在伴郎、媒人及阿訇的陪同下,带上核桃等礼物,到新娘家娶亲。婚礼大都在女家或清真寺举行。先由阿訇诵读《古兰经》,然后念《尼卡哈》经,为新婚夫妇祈祷。仪式结束后,由阿訇事先把象征长生不老的长生果、早生贵子的枣子、表示富贵的金属小钱及花生、水果粮、米花、核桃等吉祥物放置桌上,抓三把执于新郎事先准备的帕布中,再交给新娘。待客人走后,夫妻共享,表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白头谐老,也是阿訇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

婚礼结束,男方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举办较丰盛饭菜待客,开宴前得请阿訇,之后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才能开始就餐,但禁止渴酒。晚间一般的也闹房,但不过分。

规矩繁多的高山族婚俗

高山族有种悲壮的表达海誓山盟方式。姑娘要忍痛拨下自己的两颗侧门牙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同样要拨下自己的两颗牙齿还赠给姑娘,相互珍藏,表示愿结终身之好。

姑娘的母亲会亲自考察小伙子的勇气和能力。除了到部落头目家了解小伙子的劳动、品行及健康情况,平常还细细观察小伙子的一举一动之外,她会悄悄地躲在牛棚边,让部落头目把小伙子叫来。一见到小伙子,她就从牛棚里拉出一头大水牛,并用劲地拍打牛屁服,受惊的牛迅速奔跑。小伙子见到水牛,就要冲上前去抓住牛角把牛制得服服贴贴。这样,姑娘的母亲才会笑逐颜开,表示放心了。这以后,姑娘和小伙子才可以公开自由来往了。

台湾的高山族男女青年结婚之前要举行纹身、纹面仪式。姑娘在结婚前一二天,就必须举行。纹身时要用刀在额头、面颊、唇部以及胸、腹等部位刺刻花纹图案。因此,无论是纹身还是纹面,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姑娘如果害怕疼痛不纹身、纹面,小伙子就不敢同她结婚。而对于男子,他只有在纹身、纹面面之后,才算跨过了童年与成年之间的界限,取得了结婚的资格。

高山族的支系阿美人新娘结婚前还得通过实习。男女双方开始恋爱的一个月后,女方自愿到男方家里劳动一段时间,当实习新娘。在结婚前女方到男方家劳动一段时间,不仅可以加强沟通,增强感情,女方也能得到锻炼当家理财能力的一个机会。劳动时间的长短,主要由男家决定,但事先保密,不让姑娘知道。一般从二、三个月到一年不等。姑娘经过实习,男方如果认为不行不满意,那男方必须提出充足的理由,并给以一定的劳动报酬。

在婚礼当天,娘家要泼清水送新娘。当新娘、新郎一登上开回夫家的车,新娘的母亲或家族中的长者,手持一盆水,往新娘车上一泼,车子开动新郎便把手中的扇子由车中抛下,泼面盆水者马上捡起扇子猛扇,边扇边念着:“扇凉一点,很凉啊!很凉啊!”泼面盆水意即提示新娘:“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要好好地对待夫婿,永相厮守不分离,意思是“覆水难收”。拿扇子猛扇猛叫意思是“女儿嫁出去了,又了却一桩心愿”,所以“好高兴,好凉快,好痛快啊!”·

别具特色的黎族婚恋

黎族青年的婚恋别具特色。黎族青年男女认识之后,就会在一起对歌。如果姑娘喜欢小伙子,就和他对唱。随着双方感情的加深,姑娘会送小伙子礼物,比如绣着蝴蝶和鲜花的腰带。小伙子接受了姑娘的礼物后,要在姑娘的手臂上咬出两排牙齿印。姑娘被咬后十分高兴,黎族人认为,小伙子咬得越深,表示对姑娘的爱越深。

在海南岛居住的黎族,一旦家庭生出女儿,父母就会在家中种一棵槟榔树。姑娘出嫁后,这棵槟榔树也随之迁往男家。这个妇女死后,槟榔树也随之砍去。这种做法是象征黎族女子应该像槟榔树一样正直不二。在海南一些地区,过去小伙子求亲,都会送一盒槟榔给女方,姑娘的父母如果开盒取一颗槟榔,就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按照黎族习俗,村子里的姑娘长到十六岁,就要搬出父母家里,自己单独住。一般是住在茅草房里,室内放一张大床。住进茅草房的姑娘便开始了自由恋爱。年轻的小伙子可以随意到姑娘房间与她聊天、玩耍,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可留宿房中,不喜欢的就让他离开。被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自由恋爱之后,由父母正式上门提亲。提亲时要带上槟榔和一些姑娘爱穿的衣服。槟榔是求婚最重要的礼物,带少了姑娘家会不高兴。举行婚礼时,全村人杀猪宰羊在一起庆贺,十分热闹,有伴娘与伴郎对山歌,新婚夫妇在欢歌声中共饮幸福酒,还有“逗娘”活动。

傈僳族的婚礼习俗

傈僳族是个尚酒的民族,求婚时以酒为礼,媒人斟酒给女方父母,女方父母喝下了酒,就意味着同意了婚事。据说傈僳族音节文字创造者哇忍波年轻时因家境贫寒,无酒求亲,亲事就被耽误了,后来还是他舅舅送来了酒才得以顺利成婚。傈僳族的结婚酒显然是通向幸福的一种媒介,是传情达意桥梁。

一旦双方打算确定姻缘关系,男方就要送上聘礼,在媒人的帮助下,带上酒、布、兽皮等具有高贵象征的聘礼前去求亲。男女双方家人亲戚聚集在一起喝下“同心酒”,以此象征心与心相连,再难以分离了,这也是定婚酒,双方这时候会选出来婚礼的黄道吉日。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家庭都大宴宾客,迎亲队伍带酒、馒头、猪肉和象征着光明的松明往女方家迎亲,队伍中心是舅舅和媒人。到女方家后,迎亲者邀众人对歌跳舞,从而形成热闹兴奋的气氛。次日,在母亲陪送下新娘离家,送亲队伍边走边歌相随。新人进门后,拜认公婆。欢宴宾客。到晚上,就在院中点烧篝火,村人围火唱歌跳舞,酒酣歌畅,欢乐无比玩到深夜。

朴实无华的羌族婚礼

现代的羌族的婚礼朴实而又纯真。只要有人结婚,族人和邻居都会提前三天,分别住在新郎、新娘家帮忙。整个寨子也都笼罩在红红火火的喜悦中。婚宴一般是从晚宴开始,采用先到先吃,轮流开饭的方式进行。饭后,人们将早已准备好的不带任何包装的礼金从口袋里掏出来,围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面前,各自报着礼金的数目,长者便将一一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叫做“写礼”,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羌族新娘婚礼前夕还要做一件很隆重神秘的事情——刮脸。新娘避开众人坐在自己的闺房里,由舅母和几个能干的媳妇帮忙刮脸。通常她们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石膏,涂抹在她发际边长有汗毛的地方,然后用手轻揉汗毛,并将其一根根拔掉。此时的新娘脸上挂满了泪珠,疼痛着,羞涩着。在仔细拔完发际边沿的汗毛后,舅母用手擦去石膏粉,用煮热的鸡蛋在脸上滚几个回合,然后开始反复为新娘梳头,最后将她的头发挽成一个发髻,这样羌族姑娘就变成了羌族小媳妇。

刮脸仪式完毕,新娘换上自己新的绣花衣裙,盖上红盖头,由伴娘搀扶着走入客堂,坐在暖暖的篝火边用歌声答谢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堂屋里松明闪亮,不断听到新娘美妙的歌声。有时候新娘唱累了,就由伴娘、平辈和小辈们帮腔接着唱,小辈们的童声和天真的动作时常会引得人们开怀大笑,这叫“座歌堂”。等此仪式进行完以后已是半夜了,人们却不愿离去,只想延续这难得的喜庆。

有趣的普米族婚俗

居住在云南的普米人婚俗十分独特有趣。

普米人结婚时,要求媒人会唱歌,否则这个媒人就丢大丑了,因为普米人有“锁”媒人的习惯。送亲这天早晨,媒人陪同男方去女方家迎接新娘,之后却不能随着送亲队伍返回男方家,而是被留下锁在一间小屋里。一同被锁的还有女方家安排的一位女歌手,屋外还有两个姑娘拿着门钥匙看守。这时候,媒人要和陪锁在屋子里的女方歌手对歌,若是这个媒人能够对答如流,她就能很快出来陪新娘上路,若是她对歌输给女方家的歌手,男方家会将媒人一直锁在屋里,待第三天早上才让和接亲的人一同上路。这种锁媒人的习俗,带有告诫男方家,今后要关心、爱护新娘之意。然而即使是对歌胜出的媒人也是不好做的,当她走到村寨口,女方村寨中的各家各户会跑过来向她敬酒,不管媒人酒量有多大,最后也会被灌得烂醉如泥。如果不想喝,就得和敬酒者一一对歌,对歌再次胜出才能顺利突破这道用酒做成的防线,媒人这时才算完成任务,马上去赶送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