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9285700000060

第60章 教育常识(2)

皮亚杰运用结构主义重新阐释了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儿童心理学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

蔡元培自由办学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创始人。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推进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为我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克磨灭的贡献。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体制和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他还积极推进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开创我国女子教育的先河。他在学术思想上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促使北大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蔡元培的自由办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保护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建立了近代中国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夏商周时代我国就已经正式确立了学校教育,史称夏代就开始建立了学校,那时候称作“庠”、“序”、“学”等;周代学校结构更为完备,出现了“国学”、“乡学两种学校,教育制度也有进行了完善。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育思想,重视优良学风建设与学子刚直气节的培养,教育模式主要是私人讲学,这是是继战国诸子百家私学之后的鼎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比较分散凌乱,形成“南学”和“北学”对峙而又互相影响的特点,至隋唐才将二者融合,隋唐的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代教育影响深远。宋、明、清历代代专门设置了教育行政机构国子监,掌管一切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正的制定。

至近代,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西方先进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被引进国门,促进了中国新教育的实践,产生了新的学制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大大促进了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和成熟。

研究中国教育的产生、发展,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以史明鉴,有利于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中国考试制度变革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意选择人才,选取的手段就是通过考试取士。最初的考试制度实由选举制度演变而来,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的选举推荐官员制始于汉代,也就是察举制,朝廷经过一番调查考究,选出来一些孝子廉吏为朝廷所用。一时间奔走竞争者都积极准备入仕,政府不得不逐步加以限制,先是限名额,稍后又限年龄,后来又加以考试,以核查被选举人的学尚修养。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廷也无暇到民间选拔治国人才,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所谓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人才的调查与评核制度,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九个等级,朝廷先在朝官中任命有名望的人为大中正,再由大中正产生小中正,依次类推选拔良才。

九品中正制在选取人才时有一定的缺陷,隋唐统一后就被废除,又兴起一种新的选拔志士的手段,那就是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目的在于选贤才能,开放政权,这是科举制的内在意旨和精神生命。科举考试制影响中国教育1300多年,最开始它有利于朝廷选拔人才,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它又成了教育发展的绊脚石,逐渐被新的制度所取代。

纵观中国整个教育考试制度的历史,虽然早期中国就已出现一套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与选拔制度,但经过一次次改朝换代,考试制度也不断地被重建,每一项新制度的制定都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保持新鲜和活力。

科举制度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为了选拔全国各地人才,采取了开科取仕的方法。

公元587年,隋文帝定制,每州每年保荐文章华美贡士3名。

公元599年,隋文帝以志行修谨、清平斡济两科举人。

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执政时,定十科举人,其中开设“文采秀美”一科,提倡文人以诗赋获取功名。

科举制度在隋朝兴起和发展,到了唐朝时候得到巩固。唐太宗李世民规定学士和乡贡受吏部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等。

隋唐以前,取用人才往往是君主和一些官僚一个人好恶为标准,相比之下,隋朝的科举制度,客观上对开创清贫的文人脱颖而出,充分显示了朝廷注重才学,轻门第的良好风气,也是国家兴盛的一个标志。

“连中三元”

科举又称作“开科取士”,在我国有1300年的历史。这一制度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和改革,才逐步固定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形式。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由礼部在杜诚主持的考试,考中的叫贡试,第一名为会员。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一级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成为状元,也叫做殿元。

“元”是“首、头”的意思,含有第一的“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得三个第一名的叫做“连中三元”。

古代要想取得三个考试的第一,即连中三元,非常困难。所以古人说:“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句功名误煞人”。据有人统计,科举制度推行的1300年里,连中三元的只有十七名。所以,古时候连中三元就成了十分荣耀的事,其中还有很多趣事。比如,唐代诗人张又新连中了三元,人们称他为“张三头”。金朝开封人孟宗献,大定年间,参加乡、府、省、御四次考试均为第一,被称作“孟四元”。

古代学生称谓

今天的学生有幼儿园、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之分,古代也有很严格细致的学生称谓,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

在汉代时秀才还是有特殊资格的人才能被推荐,后来泛指一般的儒生。举人原义也是指被推举的人,有参加各地乡贡考试的资格,是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中了举人就有了一定的权利和地位,人们要尊称他为“老爷”。进士是指贡试经过殿试考试被录取者,一甲第三名被称为探花,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一名就是状元。考取状元郎是古代读书人最梦寐以求的事,不但前途无量,而且还光耀门楣,光宗耀祖。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模式,它是从古代封建科举考试演化而来,只是对具体的考试制度做了些改变。

应试教育学科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时强调对已有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自学力和创造力。学校常以升学率的提高为办学方针,落实到各个教育工作者身上时,就形成片面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的习惯,借此来完成学校下达的升学指标,这样以来,不管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执教者、还是学生甚至家长,压力都很大。

这样的教育方针和教学体系,只能使学校的升学率上升,对学生来说,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则导致他们的紧张、厌学心理,长此以往,学生不但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严重的甚至患上学恐惧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动手及创造能力、注重个性的发展、身心健康等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等方面。

强调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会根据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个性,全面提高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实行素质教育还有利于遏制“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协调能力和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这个特殊教育环境中,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对下一代所实施的教育和产生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现代家长必须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使孩子有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孩子接受家庭教育一般有两个特点:家长的言传身教的影响;长辈的启发和激励。

人最初的是非标准、为人处世以及道德观念最初都是从家庭教育中得到的。家长最初的言身教对子女的成长尤其重要,家长说得对与错,做得好与坏,孩子很容易接受,他们就会跟着大人有样学样,从这方面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是有道理的。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家长对孩子的启发和鼓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鼓励孩子勇敢克服困难,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等方面。

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引导孩子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决心。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

欧美重创造和能力的家庭教育与中国重人伦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这重差异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观念所造成的,突出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从培养子女的独立人格方面讲,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百事孝为先,因此在教育观念上一般以家长为权威,子女多是顺从和依赖,缺乏怀疑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比较民主的,注意从孩子的喜好和社会的需要来培养子女独立做事能力,从而形成独立的人格。

二、从读书的功利性来讲,中国教育思想特别是早期教育,以赶鸭子上架的形式逼着孩子读书和学习,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思想引诱孩子考取功名出人头地;欧美教育则侧重于激发孩子学习、认识事物的本质,最近一、两个世纪来讲,欧美出现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无不得益于孩子从小就注意观察生活、探索事物发展本质的钻研精神。

三、从自立能力的培养上,中国孩子一般下学后才开始养活自己,在这之前一直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馈赠,家长也心甘情愿地让孩子在自己的翅膀下生活;而西方家庭则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力能力,孩子从小就知道一分分钱都是靠自己双手创造的,因此很早就有了自力的意识,一旦有能力养活自己再接受父母的恩赐就会很惭愧。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中西方教育的不同。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始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我国于1986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的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三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