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
9284900000003

第3章 修炼之一:锤炼心智(2)

莱特在他母亲的陪伴下,挨家挨户去敲门,言简意赅地说出要点:“嗨!我是麦克·莱特,只打扰一下,我画了一些卡片,请买几张好吗?这里有很多纸,请挑选你喜欢的,随便给多少钱都可以。”

他的卡片是手工绘在粉红色、绿色或白色的纸上,上面有一年四季的风景。莱特每周工作六七个小时,一小时可以卖25张,平均每张卖7角5分。

不久,莱特就发现自己需要帮手,他立刻聘请了10位员工,他们大都是小画家。他付给他们的费用是每张原作2角5分。后来由于把业务扩展到邮购,所以莱特越来越忙碌。

第一年做生意,莱特已经成了媒体上的名人,他上过许多著名的新闻媒体,他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由于他这些与众不同的构想,所以很快就走上了成功之路。

莱特有别出心裁的点子,不在乎自己的年龄,再加上母亲的鼓励,小小年纪就有了自己的事业。你是否也有别出心裁的好点子?果真如此,你还等什么呢?

好点子从不介意主人的年龄、性别、种族、宗教或肤色,也不在乎主人怎样运用它。只要你勇于将你的新点子付诸实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你就一定会将其变成现实!

克里蒙特·斯通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成功的诀窍:

每当你失败时,再去尝试,原谅自己的过失,用积极的人生观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此外,在谈及不断尝试对成功的重要作用时,克里蒙特·斯通对其子女感叹地说:

“我看到许多年轻时极有才华的人,一生却一直都是默默无闻,而他们毫无建树的最大原因是,这些人在年轻时不敢大胆尝试,内心脆弱,接受不了失败的打击,以至于所有的才华都被埋没了。

倘若这些人在年轻时,有人引导他们去尝试一些他们应该做的,却又不敢做的事,那么这些人的才华便能得以发挥,他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所以,你在人生之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不要放弃继续尝试的机会!同时,不灰心,让你的意志力更顽强,毅力更坚定,你就会逐渐走向成功。”

要想实现成功的目标,你必须每天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把它记到醒目的地方,使自己常常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这样想,“我可能会在考验中失败,在工作中受挫。”你应该这样对自己说:“今天我可以做好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昨天或者前天的失败并没有什么关系。今天是崭新的开端,让我从头再来!”

4.认清自我,设定目标

一个能够清楚自己现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的人,无疑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因为他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创造自己的人生。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一个名叫斯佛克斯的人面狮身女妖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路过这里的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被提问者必须猜中,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无数人为此而丧生。最后一个流浪者猜到了答案。谜底就是:人。

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猜谜底时也感觉非常有趣。它把人的一生浓缩为一天的经历:婴孩呱呱坠地,爬着走;成年后两条腿走路;老年的时候,颤颤巍巍,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所以是四条腿——两条腿——三条腿。

在人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反反复复地思考“人活着究竟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太复杂、太微妙,又太难定义,而不是一句话就能概述的。

人们在生活中感觉着人生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都无法互相替代。所以,对于“人生的意义”只能靠人们自己去寻找,别人的建议与回答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生命本来就是一种神奇的现象,要给“人生的意义”下定义确实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即便是这样,也挡不住人们探索“人生的意义”的愿望。

一位高中二年级学生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我是一名高中生,对于同学们所说的“高中拼三年!三年之后天下便是我们的了”的态度感触颇深,因为当初我跨入高中门槛时,便是如此对自己说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这很难做到。

我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动力,仅有的一点学习动力就是像大多数高中生那样,因为爸爸妈妈希望我们学好,希望我们考上大学。

每天,我就像其他同学那样,六点起床,然后晨跑、吃早饭,上课下课吃午饭,上课下课吃晚饭,晚自修,睡觉,生活过得极有规律。但是,这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呢?考大学!考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呢?有个好工作,有个好工作又是为了什么呢?孝敬父母,带好下一代吗?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繁衍我们人类吗?那动物不学习不也很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还在和我们争夺这个地球的空间。如果像达尔文所讲的是自然选择物种斗争,那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呢?也许保护生态平衡是为了人类自己能够更好地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但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又是为了什么呢?人类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又有什么用呢?这一切的一切全部消失,又会怎么样呢?也许你以为这类问题真是很傻,但却存在于我的脑子里,无人能够回答。所以,我也就一直找不到动力去学习,去积极的生活。

我一碰到麻烦就要逃避,我觉得我缺少一种动力,一种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动力。我也曾像别人那样对于老师布置下来的作文题《生命的价值》侃侃而谈,举出了好多名人的例子来说明生命的价值,其实自己心里真的不理解。

名人固然能够流芳百世,但那些毕竟是极其个别的。大多数人不能成为名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不需要跟我讲大道理,说什么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幸福生活。我不是一个高尚的人,我做不到那一点。也有的同学像我一样,于是他们就说,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这在我们班上是很多人的生活信条。但是我觉得即使遗臭万年也需要才能,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总之,现在我没有一个生活的精神支柱。我不懂,我活着到底要追求什么。

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渴望成功。他似乎是因为成功的概率很小而灰心丧气。他企图用世俗的成功,来摆脱他对生活的无望感,但是,却因为找不到成功的希望,而更加绝望。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颓丧,并不知怎样来排解这种情绪,就把这种心情归咎于外因。当然,这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来说的,而是指所有有绝望情绪的人。

我们先不去探究他悲观什么,或者是为什么悲观,但从他的生活环境,从他的信笺内容来看,说明他的情绪是灰色的。

几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上述的类似问题,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反映了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的进步和成熟。

在繁琐的汉字中,“人”字不繁琐,一撇一捺,写起来简单顺手,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其中做人的道理,恐怕一生一世都学不完。

生和死,对于人只有一次,但意义不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种对生命意义的透析,可以说是精辟独到。但又有几个人能认认真真地去揣摩其中的内涵呢?

对于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怎样度过的。

前苏联的英雄保尔·柯察金对人生的意义有过深刻论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当回忆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自我信心的丧失。它来无声去无息,似乎什么也没发生。相反,一件物质财产的损失,却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丧失了自我的人需要再给他们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时间,去找回他们自己。

总之,压力抑制不住他们青春的活力,也阻挡不住他们发自内心的愉悦。青春的感受力最敏感、最生动。而这位同学的生活却很单调。不知是由于灰心失望使他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还是生活太封闭使他失去生存的勇气,这确实可以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无望的心情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忍受生活的心情。不愿意作最小的牺牲,没有一点点超越之想,更不敢作微不足道的冒险。虽然很少抱怨,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处于低潮。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身份,在家庭中是子女或是父亲、妻子、丈夫等等;在单位是科长、主任、职员……一个人一生下来,从小到大,都被人期望着。在别人期望的目光中,他感觉到了肩上的担子也渐渐地沉重起来。

人们既要承担生活的责任,也不会放弃享受生活的乐趣。人有理想,有欲望,还有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是人类本能的强大力量,人总有能力感知春风沐浴的舒畅,理想实现的快乐,以及失败的痛苦与沮丧。

一个人能不能创造成功的人生,关键要看他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要认识自己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因为我们会发现自己长得很丑,没有过人的才能,不是伶牙俐齿,而是动作笨拙,一无是处。我们也会觉得自己长得很漂亮,是天下第一,无所不能,傲视群雄,敏捷矫健,完美无缺。

然而,这一切都是自我感觉。这就是人常说的认识别人难,认识自己更难。

在社会现实面前,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社会学给我们指出了认识自己的三个途径:

首先的一种途径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不断地拿自己与徐公比较,从不同人的回答中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并且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突破了蒙蔽,超越了自我。

通过和他人比较,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例如,一个大学生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与别人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才能突破原来自我感觉良好的蒙蔽。

其次的一种途径是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言行相貌,自己难以判断其正误,别人是一面镜子,照得很清楚。别人的评价是综合了更多的比较得出来的,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公正的,听听别人的评价会有助于认识自己。

最后的一种途径是从自己的实践中认识自己。

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了哪些事情?长于什么?拙于什么?成功了多少?失败了多少?通过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正确地认识自己,就要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勇敢地接受自己的缺陷,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能因为自己有那么多的缺陷与不足而自卑、自轻、自贱。

我们不能对自己抱有过多过好的期望。我们要放弃对自己的先入之见,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才能管好自己,朝着成功迈进。

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没有勇气接受自己的缺陷,极力掩饰,或者刻意伪装,这样就会形成病态人格,无法实现成功人生。

认识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现实,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现有的条件出发,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5.坚持到底,重新塑造自我

成功者常常能从生活的小事情中挖掘自我。挖掘自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重新塑造自我,因为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某种愿望,也许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这个愿望而活。

挖掘自我、实现自我就是使人的愿望得到最大的满足。正是这种愿望才使得人追求成功,得到了幸福快乐的人生。

全球著名武打影星成龙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母是一般的打工族。

成龙小时候的理想并不是当演员,他的最大兴趣是练一身好武功,当个大武术家。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8岁时父亲就不得不把他送到香港著名武师、京剧武生于占元的门下。

进了于占元办的中国戏剧学校,成龙的兴趣完全不在学戏,只是想学武功,为此经常受到师傅于占元的严厉体罚,但成龙毫不在乎,只要能学武,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10年的功夫,成龙练就了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并且锻炼出了坚强的体魄和意志。

成龙8岁时因和师傅到夜总会表演特技开始接触电影圈。他从10岁开始当小童星直到20岁,演了不少角色,但是始终毫无名气。成龙揽镜自照,认为自己属于那种“在别人面前晃一千次也晃不出印象的人”。他对自己在这一行业里究竟有什么优势,究竟该怎么走也不清楚。

1975年,成龙失望地告别影坛去了澳大利亚,在那里,他白天当建筑工,晚上当调酒员。

1976年,成龙在朋友的推荐下,在名导演罗维的《新精武门》一片中担任主角,影片上映后,赚了350万港元。但成龙还没有红起来,此后成龙在罗维的公司拍了9部影片,一直扮演冷面凶悍的“硬汉”形象,也一直没有走红。导演罗维很奇怪:“成龙功夫好,身手又漂亮,凭哪样不走红?”

就在罗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香港思远公司的名导演袁和平看中了成龙,让他主演喜剧影片《蛇形刁手》。

袁和平认为成龙身材魁梧,性格粗犷,但没有那种冷峻、刚烈的肃杀之气,不适合演那类叛逆型的悲剧英雄,也不适合演英俊潇洒的正面英雄形象。袁和平从成龙偶尔的展颜一笑和克敌制胜的得意神情中发现了成龙的憨厚、调皮、可爱等因素,他认为成龙扮演喜剧性的人物一定会成功。

就从袁和平对成龙进行一番分析的这一时刻起,成龙终于发现了自己是一棵什么“树”,在《蛇形刁手》上映后,成龙一鸣惊人。

1978年10月成龙主演的《醉拳》上映,成龙大红特红,被称为“李小龙第二”。接着成龙自导自演《笑拳怪招》影片,19天票房高达544万港元,他彻底走出了“李小龙”的阴影,奠定了自己在影坛的地位。

成龙在演《蛇形刁手》之前,已经在电影圈呆了16年,就是这16年成龙结交了一批文化高、有见识的朋友,给自己出谋划策,弥补了自己文化不高的弱点。然后在一次次的演艺实践中,在一次次失败中发现了自己的种种“不可能”,逐步缩小与成功的距离,终于发现自己的优势。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己的愿望。成龙就是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他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克服了失败,走向了成功。

可见,一个人“持之以恒”奋斗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发现并且塑造自己优势的过程,而不应当是一个简单机械的“铁杵磨成针”的过程。只有那些使优势更优的努力才是有价值的。

如何挖掘自我也就是在这种愿望中实现的。这种发现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完成,也只有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完成。

《米老鼠》的作者沃尔特·迪斯尼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他20多岁时,还是个无名的穷小子,可是到了30多岁,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全世界的人们都热爱《米老鼠》卡通片,在阿拉斯加的影迷甚至组织了雪屋米老鼠会。

沃尔特·迪斯尼,一个艺术创作家,借着卡通带给世界欢乐,他也成了巨富,而他的灵感和兴趣乃是起源于生活中一只不起眼的小老鼠。

少年时沃尔特·迪斯尼的志愿是成为一名艺术家。起初他到报社应征,该报主编审查过他的作品以后,认为缺少新思想而不予录用,这使他万分失望和颓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