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不好意思毁了你
9276000000022

第22章 读懂他人心,该抹开面子时别“不好意思”(1)

读懂人心似乎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好意思似乎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态,这二者结合起来更是让人手足无措。我们感激这个世界给我们的善意,但是如果你发现了对方的恶意,却因为面子而不好意思拒绝,那么给自己带来的只能是无穷的烦恼。我们一生中会接触到无数关于面子的问题,而得到的机会却少之又少,如何才能抓住这少之又少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睁大双眼,看清对方的意图,当机立断,该果断抹开面子时就要果断抹开面子,抓住机会,这才是我们的成功之道。

1.不要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

从小我们就一直被灌输着“做人要有面子”之类的思想。小时候家长告诉我们学习成绩好可以让他们脸上有光,找到好工作出人头地就能光宗耀祖,老了儿女有出息说出去会很有面子。“面子是好东西”这种观念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了根,我们总觉得别人给了面子,对自己而言就是莫大的荣耀。可是有面子真的好吗?

要知道,别人给你面子,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对你的一种吹嘘,根本不切实际。接受这样的面子,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而且这种麻烦往往不是小麻烦,之前的给面子就像给弹簧不断蓄力,当力道饱和的时候,也是你最受伤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懂得对面子加以甄别。

张文和刘涛是邻居。张文在一家国有单位任职,兢兢业业,周围人都羡慕张文有个稳定的工作。但是张文也有自己的苦恼,他在单位十年了都没有变动,好多进入公司比他晚的人现在职位都比他高,他一直想找个机会升迁。刘涛听说这事非要张罗着给他“活动活动”,帮张文跳槽。

起初张文考虑自己年纪不小了,学历也不是特别高,不是很想跳槽。但是他禁不住刘涛整天说他人脉广,又说张文水平高、技术好,找个好工作肯定没问题。张文考虑了一下,办了停薪留职开始整天跟着刘涛参加各种酒会,在酒会上他见了许多公司的主管。席上刘涛不断地说张文是原单位的骨干,学历高、技术强、业务好,各个主管也跟着夸张文是个人才,不留住太可惜了。张文听了虽然觉得有点夸张,但是心里也是喜不自禁,嘴里说着“哪里哪里”,脸上却红光不断。

酒过三巡,刘涛开始提出张文跳槽的事情,主管们喝得面红耳赤,有的说回去了就组织讨论这个事,有的说张文这种人才到哪都没问题,有的说你就等着信吧。张文听了也很高兴,当然饭后也少不了买单,也没忘给刘涛买条好烟。在小区里,张文也总是夸刘涛有路子,够朋友。刘涛也一直说张文能力强,去哪都是小意思。慢慢地整个小区都知道张文要跳槽的事了。

可是过了两个星期,还是没有动静,张文有些着急,就去问刘涛。刘涛说,现在调岗不太好操作,需要点经费去“活动活动”。张文觉得都这样了,就给了刘涛一笔钱让他帮忙。又过了半个月,还是没有消息。张文急了,连连追问刘涛。刘涛却说,自己尽力了,那些钱都花了还不够,自己还垫了不少钱,张文也不好再说什么。过了一段时间,张文才知道,刘涛跟那些主管根本就不是特别熟,自己的那些活动经费也有没多少用在活动上。邻居问起来张文什么时候跳槽,他也只能说快了快了,别人说刘涛有路子的时候,张文也只能苦笑,毕竟是自己吹出去了,也不好意思再说别的了。

有句话叫“冲动是魔鬼”。张文就是这样,因为别人递来的面子而忘记了真实的自己,为了别人给的面子,给自己造成了时间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中间面对邻居的询问,还不断地夸奖刘涛有本事,等到最后真相大白了,也不敢声张自己被骗了,白白让刘涛落了个“有路子”的名声。

其实我们都可以轻易看出来,张文的做法并不妥当,但是我们身边却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张文”,他的故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明明自己只是一般水平,别人夸自己两句,就真觉得自己是精英,还要因为别人的夸奖而不得不感恩戴德,时刻想着还别人面子。追求更好的职位是人之常情,但是不顾自己的水平,被人夸两句就直接行动、不计后果,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莫名其妙地得到所谓的面子。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同事抛过来的面子,可能背后藏着谁也不愿意的工作;上司抛过来的面子,也许就是一口黑锅;客户抛过来的面子,没准是合同里的陷阱;陌生人抛来的面子,说不准就是一场骗局。当我们看到天上掉下来的面子,欣喜之余,要好好想一想,不要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当免费午餐来临的时候,大家却愿意相信自己的运气,而这往往就是悲剧的开始。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首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你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该不好意思就不好意思。理智堤坝的崩溃,往往是从一个个细小的缝隙开始,当你不好意思拒绝别人递过来的糖衣时,你的不好意思往往就会被别人操纵,最终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其次,不轻易承诺,当你觉得不好意思,怕伤了彼此面子的时候,一般是你要做出让自己为难的承诺的时候。人一旦做出承诺,无论是从自己的内心还是外部环境来说,总希望自己能兑现,这也就给人控制你想法的机会。无论对方给你多大面子,都不要不好意思拒绝那些超出自己能力或者不应该做的事情。

最后,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底线,就是你内心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度。超出底线,甚至是接近底线的时候,不妨直接拒绝,无论对方说什么,不需要再考虑面子,直接说“不”。这种做法看似生硬,但是十分有效,而且也十分应该。

面子是个好东西,它让我们心灵得到满足,但我们需要谨记,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要仅仅满足于一时的心理快感,而忘记对现实的判断。否则,怕是你被人卖到了新疆,你也还惦记着给人家带葡萄干。

2.偶尔暴露一下缺点,别人更容易接受

我们每天都在追求更好,我们会精心搭配服饰,我们会细心涂抹妆容,我们挑选最新款的手机,我们想买更好的房子和车子,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留心自己的动作,生怕一个小细节给自己减分,我们力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的确,完美会给我们带来同事的赞扬,家人的夸奖,孩子的羡慕。听到别人的艳羡,我们嘴上不说,但是会觉得脸上有光,心灵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在这样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也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于是我们更加追求完美,想把一切做得更好。

殊不知,这样其实是把自己困在了自己的想象里。渐渐的,你就会跟外界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而避免这堵墙出现的方法,就是偶尔露一下怯,别不好意思暴露自己的缺点,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更真实的人。

有一个电视台组织了一次访谈节目,请了三位嘉宾。第一位嘉宾脸上脏兮兮的,头发上也全是油,裤子上有破洞,皮鞋上也布满灰尘。在主持人提问问题的时候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有时候主持人问他小时候的经历,他却开始叙述自己工作的经历;主持人问他对工作的看法,他又开始抨击社会。主持人讲话的时候他还一次次打断,被问到问题的时候又很不耐烦。

第二位嘉宾上来的时候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他始终保持着一脸笑容,面对主持人的发问对答如流。叙述自己经历的时候妙语连珠,经常引起观众的一阵阵笑声,讲到自己辛酸的过去的时候,又一直揪住观众的心,诉说自己的创业史让观众感觉到了其中的跌宕起伏。总之从任何方面你都找不出来他一丝缺陷。

第三个嘉宾看起来没第二个人那么精明强干,他穿着整齐但透着那么一丝随意,头发梳得也不是特别整齐。回答问题的时候大部分也是对答如流,但是偶尔有点小磕绊。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很用心,但是却没有第二个嘉宾那样带动起了整场的节奏。甚至喝水的时候还不小心把水杯碰倒了。

节目录制完以后,主持人组织全场观众进行了一次投票,看哪个嘉宾最受大家欢迎。最不受欢迎的自然是第一位嘉宾,但最受欢迎的却是第三位嘉宾。当主持人问大家为什么不选第二位的时候,大家都表示第二位表现得太好了,还是第三个给他们的感觉最舒服。

结果看似有些奇怪,表现得堪称完美的二号嘉宾竟然不是最受欢迎的,反而是带着一点瑕疵的三号选手赢得了大家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其实不难理解,正是因为三号选手的不完美才使他更受欢迎。他的不完美拉近了他和观众的距离。二号嘉宾的完美就在观众和他自己之间筑起了一堵墙,把自己和观众的喜爱隔开。

太过完美,人就像是一尊塑像,一个符号,一幅标语,让人觉得生冷而不能接近。我们更喜欢的是有温度的、活生生的人,会哭会笑、会吵会闹的人,而不是一个似乎永远都不会犯错的人。跟这种人在一起,普通人会产生压力,会自惭形秽,也有人会因为这种完美而产生厌烦,发生矛盾。太过精密的机器会给人恐惧,就像《黑客帝国》里的矩阵,当对方十全十美的时候,也就不再需要我们。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需要依靠集体生活,而人组成一个集体的基础就是相似性,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更能使我们从内心里接受的,是和我们相同或者相似的人。超出自己太多,我们会觉得没有共同语言,也就没有了交流的可能性,久而久之,隔阂也就出现了。

有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丝缺陷的人会被人本能地认为虚假,因为这世界上完美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第一智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手中锦囊无数,胸中妙计良多。而刘备则以仁厚著称,无论是对汉献帝还是对百姓,刘备都是鞠躬尽瘁。但是鲁迅先生曾如此评价这两个人:“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因为这两个人实在太过于完美,他们从来不犯错,也就离普通人越来越远。诸葛亮的智慧让所有的武将像是泥雕木塑,他们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打开锦囊而已。刘备无处不在的仁厚让人觉得在他的身边会显得自己像是一个小人。试问这种人怎么有人愿意能长期与之交流?慢慢地,距离也就越拉越大,我们在地上,他们在天上。

完美固然好,但是过分追求完美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麻烦。过分追求完美的人会让自己有很大的压力,他们会太过留心自己的举动,注意自己的言行,会变得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生怕犯错误会破坏自己完美的形象。

特别是,过分追求完美的人,会把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转移到外界的人或事物上。当其他人或事让他们觉得不完美的时候,他们就会焦虑,就会生气。这样就会让别人觉得你恃才傲物,给其他人带来压力的同时,也让别人对自己有了不好的评价,增加交流成本,造成不必要的争执。

所以在平时,偶尔暴露一下自己的缺点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拉近彼此间距离的一个手段。一个人再有力量,终究还是离不开集体,我们要做的是尽量融入这个集体,让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更加有效率、更加开心。群体里是一个个普通的个人,各自有各自的缺点,各自有各自的优点,集体让每个人的优缺点互补。如果你表现得没有缺点,那么你将失去与整个群体连接的节点。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人是一定会犯错的,我们不可能永远正确,大可不必用完美来要求自己的每一件事。我们也要时时刻刻地准备去接受别人的错误,接受别人的同时,也是别人在接受你。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去接受,去包容,一同创造和谐。

3.坚决把捣蛋鬼拉下马

心理学上有“酒和污水”效应,说的是一桶美酒,只要加上污水,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勺,都会变成污水;而一桶污水,无论加多少美酒,也只能是污水。一个好的团队就像是一桶美酒,但是团队里总有那么几个捣蛋鬼,他们就像酒里的污水一样,污染了整个团队,让整个团队效率低下,管理失效,作风散漫。慢慢地,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与执行力就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人,我们要坚决予以清除,不让害群之马耽误了整个团队。

有人觉得这只是个人的问题,对团队影响不大,其实不然。一个人的目标与团队目标有差异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种差异不能是具有破坏性的。当一个人出现破坏团队的效应却不能及时地被制止,这种情况就会带坏整个团队的风气。管理学上有一个“烂苹果效应”,说的是一筐苹果里有一个烂苹果,如果不尽早把它拿出来,整筐苹果很快就会全部烂掉。一个团队里的烂苹果,会危及整个团队。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早把它拣出来,不让它的危害扩大。决不能因为它“毕竟还是个苹果”这样的理由而不好意思解决问题。

赵经理手下有一个营销团队,有老员工老王和老李,还有新员工小钱和小柳。老王和老李算是团队里资格最老的两个成员。老王兢兢业业,工作做得一丝不苟,很少出现差错,跟客户的关系也处得非常好。老李起初也是名优秀的员工,但是最近日益懒散,上班总是迟到早退,文件也总是交得晚,客户资料也经常弄混。

赵经理找老李谈话,希望老李能改一改自己的缺点,可是老李抬出了一大堆理由,一会说老婆工作不顺心,一会说孩子上学的事一直没能解决,一会说自己的身体不太好,总之就是一直找借口。赵经理看老李是老员工,也不好说太重的话,指出了他的问题,希望他能收敛。

可是老李最近的表现越来越差,出现了旷工的情况,客户也不断流失。但是分红的时候,老李总是第一个跳出来说自己为团队做了很多工作,总想得到最多的奖励。对此老王很不满,他觉得自己工作要努力得多,但是得到的回报却比老李多不了多少。老王去向赵经理反映,赵经理却让老王多理解一下老李,体谅一下他的难处。又说你们都是老员工,要团结,不要因为这种问题就伤了和气,还说一定会督促老李改正。

起初老王也没再多说什么,但是同样的事发生了几次以后,老王的积极性越来越差,他觉得,反正干不干都是一个样,自己干嘛还这么卖力?慢慢地,老王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差,业绩也不断下滑,后来干脆在外面接私活,不再为公司谋利。后来干脆也开始迟到早退,忙自己的事情。几个新员工看到这种情况,最初的朝气也渐渐没了,每天都在座位上聊天打游戏,也懒得再找客户了。

赵经理这时候着急了,迅速开除了老李,可是为时已晚,老王已经决定带着客户跳槽了,几个新人也觉得没有前途,纷纷离开了公司,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赵经理。就这样,过去优秀的团队再也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