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养的教养
9272700000028

第28章 悦纳他人:有教养的孩子人缘好(2)

阳阳将一本新买的《海贼王》漫画书带到了学校,他一下课就翻出漫画书高兴地翻阅起来。不巧,同桌起身时不小心把墨水瓶碰翻,墨水洒到了漫画书上,把一本精美的《海贼王》漫画书弄得脏兮兮的,无法继续看下去了。阳阳很生气,不但让同桌赔她新的《海贼王》,还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老师。结果,阳阳的同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放学回家,当阳阳跟妈妈诉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妈妈严肃地对她说:“谁都有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你犯了同样的错误,你的同桌大喊大叫,让你赔,还告诉老师批评你,你舒服吗?”

阳阳说:“我会很难受的呗。”接着,妈妈又告诉阳阳,要和气、友好地待人,不能斤斤计较,尤其是对待同学,更要大度、宽容,像今天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没关系。这样,才能成为受同学欢迎的人,成为快乐的人。这件事给阳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妈妈的启发下,阳阳渐渐理解了宽容的含义,学着去宽容待人了。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在教孩子善待他人时,父母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想法,学会心中有他人,宽容他人。父母应该教孩子对其他小朋友多一点忍让,多一份关心,这样别人才会遇事宽容自己,体谅自己,为自己着想。只要孩子学会了宽容,他就会赢得朋友,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合理地宽容孩子

在生活中,父母要有宽容的态度,不仅是对他人,对待孩子尤需如此。父母的宽容能让孩子效仿。孩子的主观意识世界与现实世界难免有很多不相符合的地方,所以,孩子犯错也是在所难免的。当父母发现孩子的过错时,千万不能不问缘由地加以责罚。不妨弄清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之后,再对孩子适当地、合理地宽容一些,孩子可能反而会更容易改正错误。

小安放学回家后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说要加班,很晚才能回来。小安听了很高兴。他想在妈妈回来之前去网吧玩游戏。

在网吧打了两个小时的游戏后,小安才回家。一进门他发现妈妈已经回来了。他害怕极了,心里特别紧张,妈妈严肃地问道:“这么晚了你干什么去了?”

因为担心妈妈惩罚自己,小安便撒了谎:“我去楼下小强家和他一起做实验了。”

妈妈摸了摸小安的头,没有再问什么就让他去做作业了。后来,在妈妈与爸爸的谈话中小安才发现,妈妈原本知道他去了网吧。因为网吧里吸烟的人很多,妈妈从他身上闻到很重的烟味。他还听到妈妈对爸爸说。我知道小安是个好孩子,他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

从那一刻起,小安就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妈妈的希望,努力做一个好孩子。

孩子犯了错,妈妈没有盲目地对他的错误进行批评和惩罚,而是把握住了孩子的心理和成长的规律,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父母通过其自身的行为让孩子体验到了宽容的力量,孩子也会学着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

为孩子做出宽容的榜样

宽容的种子往往需要父母用心去播种,只有宽容的父母才能培育出宽容的孩子。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与人处。

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到度假村去玩,那天去游玩的孩子较多,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将她的孩子留在了网球场。等工作人员找到孩子后,小孩因为一人在空旷的网球场呆着受到惊吓,哭得非常伤心。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在安慰这个四五岁的小孩。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见了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孩子。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女儿,并且很理性地告诉她:“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应该亲亲那个姐姐的脸,安慰她一下。”她的孩子踮起脚尖,轻松地亲吻蹲在她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并柔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要培养善良、宽容的孩子,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的表率,同时抓住教育契机善加引导,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应对各种环境的能力,使他们拥有快乐的人生。

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对你的尊重。所以,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尊重他人,我们与人沟通就有了良好的开端。没有尊重的沟通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认可,体验对方的心情,让对方乐于接受。

这是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真实故事。

一天,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着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她不停地在跟男孩说着什么,似乎很生气的样子。不远处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

忽然,中年女人从随身提包里拉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一甩手将它抛到老人刚修剪过的灌木上面。老人诧异地转过头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女人满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去拿起那团卫生纸,把它扔进了一旁装垃圾的筐子里。

过了一会儿,中年女人又拉出一团卫生纸扔了过来。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团卫生纸拾起来扔到筐子里,然后回到原处继续工作。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卫生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那中年女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但他始终没有因此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你看见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对男孩大声说道:“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

老人听见后放下剪刀走过来,和颜悦色地对中年女人说:“夫人,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是‘巨象集团’所属的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中年女人高傲地说道,同时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默了一会儿说。

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开导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打完电话后把手机还给了妇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老人吩咐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他伸手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说完,老人撇下三人缓缓而去。中年女人被眼前骤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认识那个男子,他是“巨象集团”主管任免各级员工的一个高级职员。“你……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工那么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问。

“你说什么?老园工?他是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中年女人一下子瘫坐在长椅上。

这个故事进一步说明只有真正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最终才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失。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最深层次的动力,是想被人承认、想受人尊重的欲望。”渴望受人喜爱、受人尊敬、受人崇拜,这是人类天生的本性。但是,有取必有予,我们希望获得些什么,也就必须首先付出些什么。我们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先学会尊重他人,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据说,在美国印第安保护区有个原始部落,在集会时有个规定,就是得赤身裸体地一起活动,这个特别的风俗,让他们饱受外人的白眼与嘲笑,但即使如此,他们仍然不愿改变这个传统。有一年,这个原始部落发生瘟疫,全部的族人几乎都被感染,于是他们决定到邻近的城镇里,邀请一位当地的医生前来帮助他们治病,然而这位医生一想到他们的传统,便感到相当为难,但是,看着跪在地上的求助者,医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地激起,最终他还是勉强地答应了,为了迎接医生的到来,原始部落的族人们紧紧开会决定为了尊重这位名医,他们破例穿上衣服。所以,这天所有人都穿上特别的衣服,有的人基至打上了领带,聚集在教堂里,等待医生的到来,悠扬的钟声响起,医生缓缓走了进来,然而眼前的情景,即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愣住了,这也包括医生本人,因为,有一位老医生背着沉重的医疗器材走进来时,身上居然一丝不挂。

人际交往艺术的核心在于对别人表示尊重。古人云:“尊人者,人尊之”,只有尊重自己的交往对象,交往对象也才会尊重你自己。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下,交往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应建立在真诚与尊重的基础上。

有位妈妈是高级工程师,她经常在小区里碰到一位收废品的外地人,每次她都微笑着眼这位外地人打招呼。外地人有些受宠若惊,因为小区里住的都是这个城市的精英人群,很多人对他视而不见,而这位女士是唯一一个主动跟他打招呼的人。孩子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其他人都不理这位收废品的叔叔呢?”妈妈说:“因为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身份比他高贵。”孩子接着问:“那妈妈认为自己的身份不比叔叔高贵吗?”妈妈说:“是的,我们都是平等的。这位叔叔收废品是在工作,妈妈做工程师也是在工作,我们都是工作者,所以我们是平等的。”妈妈接着说:“如果我们的条件比别人好,那么我们要尊重别人,不能瞧不起他们;如果我们的条件比别人差,那么我们要尊重自己,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你明白吗?”孩子点点头。

尊重是人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尊重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尊和尊重别人。“人不如己,尊重别人;己不如人,尊重自己。”无论身处何位,尊重别人与自我尊重一样重要。所以,与人交往,不论对方的地位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样,都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使人感到他在你的心目中是受欢迎的,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愉悦。

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不是天生获得的,它是良好的教育的结果。生活中,不少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可能是没有学会尊重,也可能没有体验过被尊重,这是家庭教育的缺陷,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只要认真培养,你的孩子也一定能学会尊重别人。

让孩子懂得尊重父母

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孩子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让孩子学会对父母的尊重是很必要的,这绝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心,而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为日后他对所有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

孩子在成长时期跟父母接触是最多的。如果孩子能在家中养成尊重父母的习惯,自然就为到社会上尊重他人打下基础。一个尊重父母的孩子很容易做到尊重老师、长者和朋友。

父母要尊重孩子

一个人受到别人尊重的时候,也会反过来去尊重别人。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给予足够尊重。父母在与孩子交往中,要把孩子当人看,尊重他,不能任意摆布或训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位置上,遇到问题换个角度去想想,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当孩子从父母的尊重、爱护中找到自信、自身价值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让孩子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都是劳动者通过千辛万苦地劳动才创造出来的,它们来之不易。所以家长们要教育孩子爱惜物品,珍惜每一件用品,来报答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尊重可以从很小的事做起,擦掉一处污渍、捡起一张废纸,从点滴中就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养成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的习惯。父母还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参与劳动,当他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时,才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尊重他人的意愿

孩子应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和想法,凡事不要强迫别人。尤其是当别人的看法跟自己的看法发生;中突的时候,不要强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

拔出嫉妒那根刺

嫉妒俗称为“红眼病”,是说一个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不平衡现象。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快乐与优秀,会用各种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它是摧毁人性和健康的毒药。

嫉妒是万恶的根源,是美德的窃贼。越是嫉妒别人,就越容易消磨自己的斗志和锐气,越会陷入无止境的叹息,使自己的人生之舟搁浅在嫉贤妒能的荒滩上。

有一对夫妇,两个人都是非常着名的作家。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对于文学的共同爱好而相互爱慕的,后来更是因为对相互才华的肯定而结合在一起。应该说他们是幸福的,但就在男作家61岁的时候,却残忍地杀死了他的爱人。

原来,在他们认识当初,男作家的名气就已经很大,而女作家还只是文坛的新秀。但渐渐地,女作家居然后来居上,其写作的才华和名气都超越了她的丈夫,这让男作家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他嫉妒的烈火已经无法扑灭,他开始抽烟、酗酒、打骂自己的妻子。

女作家因为无法忍受丈夫的嫉妒和打骂,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朋友家里寄宿。这样的日子就一直持续着,直到有一天,女作家和男作家的新书同时出版,女作家的书卖得很好,刚一出炉就创下了几十万册的好成绩,而男作家的书却只卖出了几千册。男作家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和他朝夕相处的女人,更容忍不了她比自己更出色。于是悲剧发生了,他将枪口残忍地对准了跟他生活了半辈子的爱人,之后,又绝望地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本来在外人眼中两个人是天作之合,不仅有共同的志趣,又同是一起生活互相帮助的伴侣,谁也想不到他们之间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而悲剧的源泉,却仅仅是因为男作家的嫉妒。

嫉妒是不良的心理状态,是由于个人与他人比较,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自己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不满、怨恨、愤怒等组成的复杂情绪。每个人都会产生嫉妒,而且是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孩子在竞争的环境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加上独生子女多有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的性格特点,这种竞争有时就会演变成嫉妒。一个人有了这种不健康的情感,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灵播下了失败的种子。

张晓慧自幼聪明伶俐,亲友和师长都十分喜爱他。在赞誉声中长大的他,变得嫉妒心异常地强烈,容不得别人有半点强于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