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细节决定成败,工作中无小事,在招聘会上,小王已经用一个貌似微小的细节——实际上这正是他与其他应聘者的不同之处。因此,他成功了。
小林是北京某大学的毕业生,这天下午,她去某日资公司求职。她是第99个面试的,看着男男女女的求职者一个个鱼贯而入,又一个个沮丧而出,她几乎没了信心。她早听说过,日本人很严格,太严谨,很难过关。正想着,轮到她了,她忐忑不安地走进了面试室。
刚坐下来,她发现椅子上有东西硌人,一摸,感觉是颗钉子。她于是很有礼貌地打断面试官的话,把椅子上有钉子的事告诉了考官。她接着说,这虽然无伤大雅,但对于这样一个大公司,毕竟美中不足。又说,这颗钉子虽不至于扎人屁股,但毕竟是公司管理的不够完善之处。
主考官听了她的话,不但没有不悦,反而面露喜色,频频点头。
她被录用了。后来她才得知,在她之前的98人,很多人都发现或感觉到了,但就是没有说,或许他们认为这是小事,不足挂齿;或许他们认为求职应聘的人不应该挑人家的刺,就像没过门的小媳妇不应该说未来婆家的短处一样;或许……不管怎么样,他们与在自己渴慕的大公司里工作的机会失之交臂了!而这些落选的人的很多条件都比小林优越得多。
很多求职者,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经常抱怨招聘者不够公平、没有眼光。可是,他们就没有想想,为什么公平都落在了别人的身上呢?对于落选者来说,抱怨无济于事,注重生活中的一切细节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且是必要的一步。
有三个年轻人在应聘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市场营销部门经理一职时,都过关斩将到了最后一轮面试,在隔日他们同时受到了没有被录取的传真,可是,三人之中只有一人向丰田公司礼貌地说声谢谢,恰恰是这个小小的细节使他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这个例子说明,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从实际工作中的别人最容易忽略的小事入手。
在这人心浮躁的年代,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绝大多数人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智慧屋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道出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
——细节决定成败
欧洲有句谚语:“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为什么细节会成为魔鬼的栖身之地呢?因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经常会忽略了细节的存在,从而让魔鬼有机可乘。有人说,明朝的灭亡就灭亡在袖子尺寸的细节上——那时候汉人的衣服袖子都比较短,在冬天里和满人打仗,握兵器的手都冻坏了;而满人的衣服则都比较宽大,袖子也长,名曰“马蹄袖”,冬天打仗的时候能够盖到手背,很利于野外作战。
企业的生命也存在于细节之中。在我们许多人的观念里,创新是始于宏伟的目标、终于备受瞩目的结果,而细节反而成了制约创新的“魔鬼”。其实,细节是创新之源,要想创新,就必须要明白“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真理。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怎样才能使企业最终生存下来?可以说答案之一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把握好细节,细节一样能够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这主要也是由两个原因造成:其一,对于战略面、大方向,角逐者们大都已经非常清楚,很难在这些因素上赢得明显优势;其二,现在商业领域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大量财力、人力的投入,往往只为了赢取几个百分点的利润,而某一个细节的忽略却足以让有限的利润化为乌有。
细节制败或制胜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举。日本SONY与JVC在进行录像带标准大战时,双方技术不相上下,SONY推出录像机还要早些;两者的差别仅仅是JVC一盘带是2小时,SONY一盘带是1小时,其影响是看一部电影经常需要换一次带。仅此小小的不便就导致SONY的录像带全部被淘汰;上海的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知道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似乎至今仍未实现收支平衡;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
为什么美国很多企业家会知道一些十分精确的数字:全国平均每人每天吃几个汉堡包、几个鸡蛋,每人每天有多少时间花在做饭、吃饭上,因为他们时刻都在密切地关注着他们的消费者,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而且,市场的苛求程度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汰渍洗衣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几年前,宝洁推出汰渍洗衣粉时,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以惊人的速度向上飙升,可是没多久,这种势头逐渐放缓了。宝洁公司于是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在一次小组座谈会上,有消费者抱怨汰渍洗衣粉的用量大,当追问是什么原因时,这位消费者说:“你看广告中在倒洗衣粉时,倒了那么长时间,所以,说它洗得干净,其实是因为它用得多。算计起来更划不来。”于是品牌经理赶紧把广告找来,掐算了一下展示产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时间,一共3秒钟,而其他洗衣粉广告中仅为1.5秒……中国传统产业如中餐、中药、百货等,在历史经验方面绝不美国、日本逊色,这些产业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创新,其中的管理、技术若逐一分解,也谈不上深奥费解,但为什么产生不了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那样的500强或百年老店?中餐那么多以鸡肉为主料的辣子鸡、文昌鸡、白切鸡、手撕鸡、炖土鸡等,哪一个口味不比肯德基的麻辣鸡块好吃,肯德基在北京曾与中式快餐“荣华鸡”对阵过,但后者很快败下阵来。
问题就出在细节的把握中。我们每去一家餐馆,总会发现诸多不称心和重复出错之事。我们的餐馆很少能够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操作。一个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的餐馆,应该是其配送系统的效率与质量、佐料搭配的精确份量、切青菜与肉菜的先后顺序与刀刃粗细、烹煮时间的限定、清洁卫生的流程与质量评价、每日各环节差错检讨与评估等上百道工序,乃至点菜、换菜、结帐、送客等遇到不同问题的规范用语……都进行了细究并形成了严格约定,且被无一漏网地进行了标准化实施。
娃哈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是个很注重细节的企业,他们的渠道管理、经销商管理都做得很细,反应非常快。事实上和娃哈哈的竞争,很多对手也是忽略了他们真正的伟大的地方,它细密的分销网络能深入到连可口可乐都深入不下去的地方,它的网络也不仅仅是靠胡萝卜和大棒这样的利益驱动,更是靠多年来培养出来的商业情感来维系的,不了解这些,竞争对手是很难打败他们的。
日本丰田公司的经验也证明,通过细节的创新可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的持续不断的改善,从而获得巨大的成效。虽然每个细节看上去都很小,但是一个个小的变化,一个个小的改进,却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说创新是一种“质变”,那么这种“质变”经过细节的“量变”的积累,就自然会成为大的变革和创新。而且这种“质变”是简单的,让人一看就懂:原来是这样,我怎么没有想到。
为什么我们一些企业的寿命那么短?为什么中国很多企业之所以稍微上规模就摇摇欲坠?错误越犯越多?最根本原因就是企业以“精细”为核心的基础管理能力薄弱,企业团队未能通过“干锤百炼”,把细节管理训练成一种习惯;企业的组织结构、风险控制、薪酬体系、业务流程、项目管理、财务监督等基础管理的具体要素,支撑不了高速成长所要求的应变,也与资本市场所赋予的资源、机会及发展空间不相匹配。
没有过人的细致功夫,是不可能打造世界级的品牌的,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往往喜欢在广告上大把大把花钱,但却在产品研发、售后服务上功夫下得太少,以致于始终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没有客户的忠诚度又怎么能形成真正的企业品牌?我们建议那些正在为品牌建设的企业,静下心来好好琢磨一下自己企业的品牌定位究竟是什么,瞄准的客户群体是谁,能不能从生产、营销、研发、服务等各个细节进行深入地思考;把工作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把品牌建设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同样,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达到企业的最终预期目标。
智慧屋
很多企业并不缺乏好想法与战略,也不乏好的规章制度,更不乏好的员工,但关键的挑战在于如何有效执行!没有良好的执行,企业很难做到随机应变,而良好的执行,又必须依赖于细节的魅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把大事做小,把小事做细
能把大事做小,把小事做细,绝对是一种能力。一些人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现在下岗工人这么多,缺的就是这种“大事干不了,小事干不好”的观念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