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9255200000018

第18章 勤苦励志(2)

从某种意义上讲,挫折是壮丽人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这是很多人们所不愿意面对的,但它恰恰是生活的本来面目,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成功者最值得骄傲的财富。

青少年受挫折的基本表现有:学习、考试中的挫折,人际关系中的挫折,情感发展的挫折,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挫折等。分别对他们不同方面的常见挫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他们去认识挫折产生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使他们经历挫折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能够坦然面对,把挫折当作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丰富。

帮助青少年认识挫折的两面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挫折也不例外。挫折既会给人带来烦恼和痛苦,也能使人奋起、成熟,让人从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在对青少年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让孩子充分认识挫折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并在挫折中受益。

当孩子能够做到理性的认知,具有了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挫折能够自我调适,那么它的抗挫折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告诉孩子们前面有危险;这里还有温暖的怀抱,安抚孩子受伤的心情。孩子们在这个家庭里学习:什么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他们就会逐步领悟到人生的规则是敢于失败和敢负责任。他们在赞赏与信任中获得了勇气与智慧。

禅意父母

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解决书本上问题的能力培养,还要善于引导孩子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教会孩子要勇敢地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竞争之道,也经历竞争的考验。带着父母的嘱托,执着自我的期望,他们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实现自我的价值。然而事情往往不能为孩子心之所愿,挫折之后的孩子们还要学习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挫败的自己,并积极的去完善自己,筹划自己胜利的明天。

成由勤俭败由奢

钦山和尚与雪峰禅师一起前往江西洞山,停下来歇息的时候,雪峰脱下鞋,发现又磨破了两处衬底,不觉惋惜地说道:“您挺着点,咱们还要走三个多月才能到江西洞山呐!”

钦山见雪峰对着一个鞋子自言自语,忍不住笑了,说道:“对一双鞋子也这样礼拜,真是有佛心啊!”

雪峰说道:“懂得珍惜的人,才能领悟生命的奥秘!”正说着,

钦山忽然叫喊起来:“看!河里漂下来一片菜叶!河流上游肯定有人家,我们到那里去度人吧?”

雪峰说:“这么好的菜叶居然丢掉,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样不知道珍惜的人太不值得我们去度了,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

然后伸手把菜叶捞了起来,两人正要起身离去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人顺着河水飞跑下来,大声地喊道:“喂!喂!和尚,你们有没有看见一片菜叶从上游漂下来?那是我刚才洗菜时一不小心被水冲走的,要是找不回来就太可惜了,多好的一片菜叶呀!”

雪峰把菜叶从兜里拿出来,那个人高兴得笑了:“好哇!终于找回来了!”

二人互相望了一眼,不约而同向地向上游走去……

不知道珍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怎么能够认清生命的本来面目呢?有一个流传的故事传说:一位老人去世时,除了一块刻有“勤俭”的匾外什么也没什么其他财产给两个儿子留下。兄弟俩分家时,为了纪念父亲,便把匾从中锯开,哥哥要了“勤”,弟弟要了“俭”。那以后哥哥每日辛勤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不知节俭生活,结果是两手空空;弟弟则省吃俭用,不知勤劳耕作,创造财富,结果坐吃山空。后来兄弟俩经过仔细琢磨,他们把匾合在一起照着去做,勤俭持家,刻苦创业,终于创造了丰富的财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则故事可见,勤劳俭朴是一种立身、立家、立业的美德。

而现在的中学生,能够懂得劳动意义的人并不多。如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甚至懒的洗脸洗脚,更不要说勤劳的好习惯了,自己越俎代庖。这主要是因为一是父母看到孩子学习负担重功课多,怕耽误学习。其实,有些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是做作业而是“磨”作业,是在学习的压力下产生消极的抵抗。如果能改掉磨蹭和消极的毛病,就有时间去劳动了;二是父母怕孩子干不好,还是自己干省事。这样孩子永远不做,永远也做不好。另外,有些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有“出息”,就不怕没有人干活。其实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如果我们做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就忽视了孩子学做人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机会,害处很大,孩子容易忽视劳动,也不会体验到生活的本质。

诚然,仅有勤劳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节俭,学会有计划的生活。因为简朴的有计划的生活是一腔锤炼人意志的炉火,它可以促人自立,助人成熟。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缺吃,缺穿,也不愁没钱花,这一方面说明社会的发展,我们创造的财富更多了;另一方面也说明科技的进步,我们的劳动效率的提高。是不是我们创造了财富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支配或挥霍呢?在能源日渐紧缺的时代,节俭会更见重要。物足其用则可,俭朴可以使你在最大程度上享用生活,没有必要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的虚荣心而任意奢侈浪费我们宝贵的资源。可现在的孩子中有些人却不懂得节约,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有些学生吃的是馆子,穿的是名牌,学习用品也从这“机”到那“机”,广告做什么,学生买什么。且不说这些东西的实用性,买回家学生是否真的能够派上用场?其实这很多是浪费了。很多父母的出发点多是好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学习轻松一点,生活上过的好一点。认为即使家长再苦一点,也不能委屈了孩子,不能让人家看不起。其实大多数家庭并不是很富有,有些孩子花钱的大手大脚却是以父母的节衣缩食为代价的。其结果往往与我们的目的相反。所以,不管我们生活水平如何,我们仍然应当大力提倡节约的良好品质,时刻不能忘记“成由勤俭,败由奢侈”的古训!

禅意父母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家庭条件怎样,都应该通过劳动来创造相应的财富和价值,贡献于这个社会,才有可能快乐的生存。但也不是只要劳动就可以了,劳动只是一个份内的事,也是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社会未来的孩子就是时刻都应有一种对待学习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才会给未来以希望。对一个人来说,越早把自己放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就越早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自食其力,就越早能取得发展和成功的金钥匙。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呢?”他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灵佑笑着说:“我不能说,我想听的是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但没有一本书是有用的。他这才感悟道:“本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味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不想都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智闲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部烧掉了,并发誓说:“从今以后再也不学佛法了,省得浪费力气!”

于是他前去辞别灵佑禅师,准备下山。禅师没有任何安慰他的话,也没有挽留他,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闲来到一个破损的寺庙里,还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但是心里还总是放不下禅师问他的话。

有一天,他随便把一片碎瓦块抛了出去,瓦块打到一棵竹子上,竹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智闲脑中突然一片空明,内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颤抖和喜悦,体验到了禅悟的境界。

他终于醒悟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于是立即赶到灵佑禅师身边说:“禅师如果当时为我说破了题意,我今天怎么会体会到顿悟的感觉呢?”

原来,悟的魁力就在于——长久地追寻和执着地思索之后,突然感受到了宇宙和生命的那种永恒和谐的意义,并且觉悟到这其实是一种固有的东西的时候,就会从内心的纠缠中解脱。你会突然间发现,一切都为之改变了。

灵佑禅师如果当时为智闲说破了题意,那他就无法体会到顿悟的感觉。父母与其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关照,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在将来用自己的才干获得财富。过分关心照顾孩子,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干,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普遍存在。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事事替他干,以至于很大的一个孩子了,一旦走出家门却什么事情也不会于。比如,学校组织出去野营,父母又不能陪着去,孩子在外头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嘲笑。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一个陈旧的例子,觉得中国的学生很优秀,不应该这么差才对,至少不应该比富裕的日本学生表现差,但这是不争的事实。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受的日子过惯了,临阵磨枪是不可能获胜的。如果你的孩子就是其中的一员,你是否后悔没有早点培养孩子的独立和吃苦精神?有的父母可能会想:我才不会让孩子去遭罪呢?管他什么夏令营不夏令营的,尽是折腾孩子。如果您有这样的想法,那就不能怪中国孩子的无能,只能说中国的父母连中国的孩子都比不上,孩子的失败,也是父母的失败。不是吗?出去再苦,毕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表现再差,也能从中得到不少的体会,一味地让孩子养尊处优,你的孩子就永远不会长大,永远不能经历风雨,好比不让牛下地,却又要让牛能犁地一样,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的父母可能又会想:能养尊处优,那是孩子的福分和造化,有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可问题是父母不可能一辈子照顾孩子,孩子未来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事要做,不可能一辈子按着父母的既定轨道行进。你也不想你的孩子一辈子呆在家里不见世面,你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出人头地吧?既然这样,孩子在家里养尊处优,事事依赖成年人,等他到了外头又怎么有能力去应对法杂的变化?不要想到时自然什么事都会了,所谓路到桥头自然直,没有过不去的坎。那你就太高估自己的孩子了,不知您是否听说过,有一些考上名牌大学的考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休学在家,甚至有的考生遇到困难选择轻生的悲剧。父母都不希望那样的厄运突临家门吧,那还是从小就培养孩子,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做到生活自理。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生活能力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不依赖成年人。孩子由于小,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安排和规定好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孩子听父母的命令行事,这种做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是可取的,但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就不能再拘泥于这种方法了,就应该鼓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影响孩子独立自主地成长。

禅意父母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你就得多给孩子创造独立自主的机会,不要处处以帮助的形式来干涉孩子的生活,以保护的形式来约束孩子的正常行为,要给孩子一个独立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经历一些很小的挫折。笼里的鸟关久了,翅膀会退化丶很难希望它有朝一日能展翅高飞,宽松的环境,才能自然的发展。

缺少挫折感的孩子难溶于社会

释迦的弟子中有一名修行者对朋友常感到不耐烦,喜欢一个人独处。释迦看出此人外表看来很顽强,其实内心很脆弱,就想试试他的勇气。

有一次,释迦吩咐他:“到那座山后头有鬼神的谷中树下去冥想。”

此人答应后很高兴地走进山去。当他到了目的地,便坐到树下要开始冥想。这时突然觉得一阵恐怖和寂寞袭来,两个时辰之后,实在忍不住了,他后悔自己答应在此冥想。“为什么要选择修行的路?我本生在富裕的家庭,衣食无忧又可随心所欲,每天过得不是很自在快乐吗?家中老少都在等着我,干脆不要修行回去吧。”

当他正打算放弃,收拾回家时,释迦过来问道:“平日看来你勇气十足,来到这个山谷,想必没什么好怕的吧?”

此人老实答:“不,事实上我觉得这儿可怕极了。”

正谈话间,一只野象走了过来,并躲在树下开始呼呼大睡。

释迦见了就问:“你知道这只放心睡大觉的象,心中想些什么吗?”

此人答:“不知道。”

释迦说:“这只象是许多只象中的一只。现在他离开群象而能够在此放心大睡,一定是厌烦象群的喧嚣嘈杂。换句话说,连畜生都有离群求清静的欲求。现在你是因为厌烦人群的喧嚣而出家的,怎么会害怕孤独呢?如果要我们在众人之中和不讲道理的人交往,岂不是反而有碍修行吗?正因如此,修行根本不需要同伴。”

此人听了释迦的话,才明白其所以叫自己来这幽僻山谷冥想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