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看看人家温州人
9254800000007

第7章 天生生意人(3)

威力打火机的老板徐勇水当年为筹集创业资金,将东北的铝锭“倒运”到温州卖。由于没钱雇人,他自己搬运铝锭上火车,结果被脱手的铝锭砸伤脚;为了“押运”车皮,他几天几夜没敢合眼。当年温州人创业,一无资金、二无门路,甚至没有多少文化,他们几乎无一例外是靠吃大苦、赚小钱才完成原始积累的。

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拥有三亿多元的资产,是很多人的偶像。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在年少时吃过多少苦,遭过多少罪。

在上世纪“上山下乡”的年代,初中毕业后的周大虎也来到了农村。那个时候,乡下的生活非常艰难,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为了谋得一条生路,在他17岁那年,周大虎便跟随几个同乡,开始流浪天涯,四处游击。西安是他的第一站。由于当时他们没有全国粮票,吃饭就是个大问题,经常有上顿无下顿,居然吃过一个月的柿饼。尽管这样艰苦,但当时有组织的外出打工是闻所未闻的。没过多久,组织他们的包工队队长以“黑包工头”的罪名给枪毙了。大虎也被抓进大牢,在西安关了一个月之后,将他遣返回了老家。

但是迫于生计,周大虎又开始跑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地流浪,其间的艰难困苦、酸甜苦辣恐怕只有他自己明白。25岁那年,周大虎接母亲的班,进入温州邮电局工作,开始了每天扛邮包的生活。他对这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十分珍惜,所以他自己给自己下任务:每天扛的邮包必需比其他的人多。因为有了七年流浪吃苦的经历,所以当其他人都叫苦不迭的时候,周大虎并未觉得苦。

周大虎是靠生产打火机而发财的,但他进入这个行业时,已经是1991年。他进入这一行业也是因为遇到了苦恼的事情:妻子下岗了。面对这一人生挫折,周大虎不等不靠,他用妻子那5000元安置费,招了几个工人,腾出一间住房作为生产车间,开始了创业生涯。凭借他吃苦过程中积累的阅历、胆识、忍耐等个人素质,他在经营中迅速站稳了脚。一年之后,周大虎就鸟枪换炮,他租下了一个两百多平方米的厂房,招募了一百多个工人,干脆辞职,开始专心缔造他的打火机王国。

“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想赚钱就得吃苦,想赚大钱就得吃大苦,这是千真万确、颠覆不破的真理。为了事业的发展,周大虎一家三口干脆从刚装修好的新居搬进租来的破旧厂房,他发誓“不搬新厂房,绝不搬新家”。就这样,一家人开始挤在没窗户、没空调、没厕所的小阁楼里生活,生活拮据不说,每天还得工作十多个小时,当时,厂里没有洗澡间,也没有吃饭的地方,全家也只能整天叫盒饭,把一百米远的公共厕所当卫生间,在深夜一两点钟一家人才能洗澡,这一住就是整整五年。待新厂房盖起后,周大虎才搬新家,正是周大虎这种敢于吃苦的精神,使得他的销售额连续五年不断翻番,到1999年产量达到一千万只,产值突破亿元大关。现在,大虎打火机厂有一千多名工人,下有数家打火机零件配套生产厂家,两万多名工人。他的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到世界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老板靠勤奋吃苦赚钱,中老板靠经营管理赚钱,大老板靠蔷投资决策赚钱。所以,在创业阶段中,尤其需要吃苦精神。

“能做老板,能睡地板”是温州民营企业家早期创业史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种精神,才让他们在缺乏资源、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迅速将企业做强做大。当年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南存辉和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去上海学艺的时候,就是挤在小阁楼里睡地板的。不仅创业初期如此,就是当了老板以后,必要时他们照样能够脱下西装睡地板。

武汉温州商会副会长、武汉万家隆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云远可称得上是艰苦创业的典型代表。创业当初,16岁的他身上只有几十元钱,曾经因为走投无路而在武汉街头饿了三天三夜,而如今,他参与投资创建的武汉温州工业园占地一千多亩,仅首期投资就接近两亿元。

1987年,16岁的罗云远只带了一百多块钱就只身出门。到达武汉后,他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了。那个时候,他也很担心生存问题。最初的几天,他天天吃面条,而到了最后,整整三天没有吃东西。后来,在老乡和朋友的帮助下,他租了一个门面,从老乡那里借了一部分货物,一间不起眼的小店就这样开张了。开始几年,生意勉强能糊口。自1992年起,他的经营状况一年比一年好,年收入能达到几十万元。

商经微言

“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能忍别人无法忍受的事,就能挣别人挣不了的钱”,这不仅是对温州人赚钱经验的总结,更是他们赚钱的行动指南。

面对失败的最佳心态

有人说:“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学校”。人生在世,谁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也会有逆境的时候。这也是促使自己身心成熟,准备鸿图大展的机会。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沉着地等待时机。身处逆境中,只要能在忍耐中储备精力,重展身手的机会一定会来临,所以能够持久地忍耐是最重要的。

任何逆境里边都孕育着机会,而且这种机会的潜能和力量都是十分巨大的。那些善于抓住机会的智者,十分注重利用逆境,因为他们知道,逆境将把他们推向又一个更高的起点,其人生和事业也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呈现出全新的局面。

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机会也不总是顺风顺水的,蕴藏在逆境中的机会永远都是非常巨大的,足以改变人的一生。所以,任何时候,对于逆境都应该抱着一种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一个商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有没有面对逆境的勇气和头脑,这也是判断一个商人经商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准。

现在的教育界也提出了“挫折教育”、“失败教育”等教育理念,其目的也是希望由此来增强学生经风雨、抗打击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耻而后勇,永不言败的精神,提高今后干事业和生存的能力。

汪建华从小随父母来到了四川生活,成年后,迫于生计,他先后在煤建公司、纸板厂等单位从事修理和驾驶工作。1987年,经过调研之后,汪建华做出了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决定,他大胆承包了糖酒公司的一个汽车队。不出所料,颇有远见的汪建华两年就赚了30多万元。1989年他又投资28万元,买下了一汽车队,还投资近10万元创办一家修理厂。这样一来,汪建华既搞汽车运输,又经营汽车修理,生意十分红火。不到三年时间,他净赚了150万,成了当地屈指可数的百万富翁。由此而来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常委、工商联副主席、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优秀企业家等各种头衔及荣誉,在他头上编织成一道耀眼炫目的光环。

整天置身于人们尊敬和羡慕的目光中,汪建华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而此时的他压根儿没想到,他公司的潜在危机开始暴露出来,酿成了一场灭顶之灾。

由于汪建华整天在外忙于各种应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管理企业。结果导致购进的原材料质量太差,生产工艺粗糙,连续发生两起因质量问题引起的车祸事故,死伤三人,车辆报废。一时间,“神川”农用车臭名远扬。用户不敢买,经销商也要求退货,整个公司趋于崩溃。

不久之后,经法院评估,他的公司已资不抵债,宣布破产。一夜之间,汪建华变得一无所有,几百万资产如同天上的流星一样,一闪即逝。

这次失败在经济上打垮了汪建华,1995年整整一年的时间,他几乎就靠父亲的接济度日。有一次,汪建华的儿子急性阑尾炎发作,可他翻箱倒柜,只找出5元8角钱。走投无路的汪建华找到一个借了他l0万元的人讨债,结果对方只打发了他200元钱。后来汪建华去给一个中巴车主开车。可是因为乘客害怕汪建华的霉运而不敢乘坐他开的车,车主只好把他给辞退了。汪建华只有去蹬三轮车,一次,因为价格争执被乘客一拳将他打倒在泥地里……

几经周折,他又到一家汽车修理店当修理工,又被一个故意找岔子的师傅用废汽油朝汪建华劈头盖脸地泼去。在故乡实在生存不下去了,1999年,汪建华到北京某食品公司当了一名修理工。老板见汪建华精明能干,便破例让他进入配料车间做配料员,月薪也涨到了3000元。

精明的汪建华在这里发现了商机:掌握食品配料技术,小投资办食品厂。于是,汪建华偷偷地将多种食品配方牢记于心。之后,汪建华便打电话与妻子商量并决定,把家里的房子卖掉开办食品厂。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建,2001年10月,汪建华注册的“德华食品厂”挂牌了。很快,德华系列食品也生产出来厂,可销售成了一大难题。汪建华知道自己的产品要打人大城市有困难,便经常独自一人跑到周边的一些小城镇挨家挨户地推销,受尽了无数人的白眼,也吃了数不清的“闭门羹”,但汪建华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依然一大早就走出家门去推销他生产出来的食品。

那年大年三十,夫妻俩还在外面推销产品,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1点多钟厂。可家里的两个孩子还守在门外,饿着肚子呢;汪建华看到这一幕,心里不禁一酸,妻子还没等他将车停稳便跳了下去,抱着两个孩子失声痛哭。

就是凭着这股干劲和韧劲,汪建华终于为食品厂打开了销路。到2002年6月,他厂里的产品在周边50个县占领了市场,销售业绩一路飚升,半年就实现利润近100万元。

至此,在人们眼里消失了两年多的汪建华在他跌倒的地方又重新站了起来,再次成为这个拥有10多万人口小城的“焦点人物”。

南远舟是一位闯荡海外的温州人。在他经商数十年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但温州人不屈不挠的天性在他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任何失败的打击都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他屡败屡战,愈挫愈奋,持之以恒地前行,终于取得了后来的成就。有一年,南远舟看好了一笔生意,投入大量资金从广州运送鱼苗去马来西亚,未料在海上遇下了强烈风暴,随船人员既不知怎么照顾鱼苗,又走了弯路耽误了行程,结果到了马来西亚后鱼苗都死光了。南远舟几乎血本无归。为了扭转局面,他将船抵押了出去,从马来西亚装上了水果,可又祸不单行,回程时再次遇上风暴,水果又烂了个精光。破产还债之后,南远舟落了个两手空空,走投无路。可是他要干出点事业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他说:“我本来一无所有,即使全部资本赔得一干二净,也不过就是回到从前的状态而已,但经验与能力是不会失去的。”正是这种豁达与坚韧的性格,使南远舟走出了逆境,最终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商经微言

从汪建华、南远舟的故事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失败并不可怕,逆境有时也是一种成功的捷径。第一次失败的痛苦,他们在经济上感受到了压力,在身体上经受了折腾,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经商折磨,但他们能在失败中认清了自己的弱点并及时地把握住了机会,成功再次降临到他的身上。

不甘于命运的摆布

20多年前,在温州乐清县柳河镇的一条小巷拐角处,常年可见一个简陋的鞋摊。一个羸弱瘦小年仅16岁的男孩夏天头顶烈日,冬天身迎寒风,一年365天总在低着头闷声不响地补着别人送来的旧鞋。他本应稚嫩光滑的双手早已磨得粗糙不平,如遇人累脑乏、天寒地冻,他的手指还会时或被锥子扎一下,痛得他倒抽一口冷气。每逢此时,这名温州少年总是用破布将冒出的血滴随手拭去,毫不在意地继续手中的活计。他的身边除了补鞋机、砧子、铁锤和几个供顾客补鞋时坐的矮凳之外,便是一些放着铁钉、胶皮的铁桶木盒,其中的一个则放着他的劳动所获——大大小小、疲软污垢的硬币和角钞。

正是靠着手上的老茧、血泡、伤痕挣来的硬币和角钞,靠着此去经年的风吹雨打,这名温州少年一天天成熟起来,也积攒下了一点有限的资本,于是他和伙伴一起开了一间小小的作坊,生产起当时风靡柳市镇的低压电器来。小鞋匠由此成了小老板,开始吃起了另一种苦头——艰苦创业十几年,小老板熬成了大老板,创立了大集团,成了一名享誉中外的民营企业家,也成了一名参政议政的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是拥有个人资产8亿元,被温州人常挂嘴边、引以为豪,同时又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第65位富豪的传奇人物——正泰集团董事长、优秀民营企业家南存辉。

不难想见,南存辉是一个通过坚毅奋进、吃苦耐劳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也就是一个命运的强者。丑小鸭长成了白天鹅,小小的补鞋匠变成了现代企业家,对南存辉来说,这是上天的特殊眷顾,还是命运的时常垂青?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而究其实,似乎应该援引古老的传统和先贤的教诲:成功不驾临好逸恶劳懒惰人之所,不想吃苦却要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这当然是做不到的。换言之,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甘心于命运的摆布,方为“人上人”。

人的命运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在现实生活中,对待命运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心态,而不同的心态又往往决定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则决定不同的命运。比如,在人生失意、灾难面前,有的人选择了软弱的顺从,有的人则选择了不屈的抗争,前者往往是逆来顺受、随遇而安、随波逐流,如此则必然怨天尤人、黯然神伤,难以体验创造的快乐;而后一种态度所引发的结果则相反,即能达到一种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的境界,改变了厄运,创造了欢乐,结果必然是笑傲人生。作为千百个优秀温州企业家的一个代表,南存辉的例子当然属于后面一种。很多温州人在个人的生活实践中,往往能够像南存辉一样采取主动进取的态度,以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勤奋创业的精神打造自己的未来,对抗困窘命运对个人的压制,从而进入一种自由的境界。

温州偏居中国的东南一隅,三面环山,峰险谷深,陆路难通,不亚于李白所感叹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说起与外界的联系倒是有水路一条,怎奈道阻且长,也只能是“望水兴叹”罢了。交通的不便使得普通的温州百姓祖祖辈辈与外界隔绝,许多久居深山的老年妇女终身未进过县城,而进一趟县城几乎成了山里人的一种奢侈。这样一来,温州人几乎自古成了山外的弃儿,普通的百姓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顾生活在贫困之中,安度营生。由于山高皇帝远,政府的阳光雨露很难越过万岭千山播撒此地。温州绝非理想中的桃花源,它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地都已十分勉强,更别奢谈富家建业了,因而温州人世代清贫。

想一想看,这不就是摆在温州人面前的命运吗?一个自古困扰温州人的问题是:温饱难得,立业无望。怎么办?是抱怨命运不济,以言抗困,还是奴从命运的安排,自甘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