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太过多人专注于金钱、地位、荣誉、美貌等,贪心地攫取,占有、收获,殊不知它们已羁绊我们前进的脚步。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欲望过多,痛苦也过多。正因如此,原本可以很快乐很幸福的人,却因心态浮躁,失去了很多最宝贵的东西。
1.不满足是你的心还很贫穷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得到,得到那些让人快乐的东西;是赢取,赢取那些原本并不属于自己的事物。人生要活的精彩、有意义,努力赢得金钱、爱情、事业本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当我们得到了这些的时候依旧感觉不满足,依旧想要攫取更多,有了一辆普通汽车,还想再得到一辆豪华汽车;月收入过万,我们却奢望自己能收入百万……
这一切,都是一个原因导致的:心灵的贫穷。物质的贫穷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赢得最终的幸福;可是心灵的贫穷,却如无底洞一般,让你永远感受不到满足,永远体会不到快乐。现实生活中,有些“过来人”经常语重心长的告诫晚辈: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知足者常乐,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的欲求太多招致的,清心寡欲,与事无争,自然生活的幸福快乐,或许还会因此而长命百岁。平平淡淡才是真!珍惜知足与满足,既是相辅相成,又互相感应、彼此相通的一种良好的为人处事态度。珍惜美好,知足所有,满足不贪。同时也反映出了人们对幸福人生的渴望和希冀。世界上,有了知足的足迹,就一定会有实心实意的满足在身边伫立和停留;知足走到哪里,哪里就一定会有满足在身边陪伴;贪欲能让人们于贪婪的泥潭中,不幸迷失了理智。而知足和满足,却是能将人们拯救出来的灵丹妙药。
所谓“知足”就是不强求拥有或索取,不贪欲,知足就是要懂得感恩,知足就是对已经拥有的知足。但知足不是满于现状。不满现状不是指责或报怨,而是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才有追求,有梦想。
有句人生格言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做人要低调,要容易知足,不要把心思放在虚名浮利上,这样就可以过的恬淡而快乐;然而,做事情、做学问,要永不知足,这样才能取得常人所不能的成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就是无憾而崇高的。珍惜世间所有的一切美好事物,能让人们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得到升华。也能让人们在满足于知足,沉浸于珍惜的美好事物的同时,思想和灵魂都能得到更多的冲刷和洗礼。
有位国王,天下尽在手中,照理应该满足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国王自己也纳闷,为什么对自己的生活还不满意,尽管他也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晚宴和聚会,但都无济于事,总觉得缺点什么。
一天,国王起个大早,决定在王宫中四处转转。当国王走到御膳房时,他听到有人在快乐地哼着小曲。循着声音,国王看到是一个厨子在唱歌,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国王甚是奇怪,他问厨子为什么如此快乐?厨子答道:“陛下,我虽然只不过是个厨子,但我一直尽我所能让我的妻小快乐。我们所需不多,头顶有间草屋,肚里不缺暖食,便够了。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而我带回家哪怕一件小东西都能让他们满足。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乐,是因为我的家人天天都快乐。”
听到这里,国王让厨子先退下,然后向宰相咨询此事,宰相答道:“陛下,我相信这个厨子还没有成为99族奴。”
国王诧异地问道:“99族奴?什么是99族奴?”
宰相答道:“陛下,想确切地知道什么是99族奴,请您先做这样一件事情:在一个包里,放进去99枚金币,然后把这个包放在那个厨子的家门口,您很快就会明白什么是99族奴了。”国王按照宰相所言,命人将装了99枚金币的布包放在了那个快乐的厨子门前。
厨子回家的时候发现了门前的布包,好奇心让他将包拿到房间里,当他打开包,先是惊诧,然后狂喜:金币!全是金币!这么多的金币!厨子将包里的金币全部倒在桌上,开始查点金币,99枚?厨子认为不应该是这个数,于是他数了一遍又一遍,的确是99枚。他开始纳闷:没理由只有99枚啊?没有人会只装99枚啊?那么那一枚金币哪里去了?厨子开始寻找,他找遍了整个房间,又找遍了整个院子,直到筋疲力尽,他才彻底绝望了,心中沮丧到了极点。
他决定从明天起,加倍努力工作,早日挣回一枚金币,以使他的财富达到100枚金币。由于晚上找金币太辛苦,第二天早上他起来得有点晚,情绪也极坏,对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责怪他们没有及时叫醒他,影响了他早日挣到一枚金币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他匆匆来到御膳房,不再像往日那样兴高采烈,既不哼小曲也不吹口哨了,只是埋头拼命地干活,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国王正悄悄地观察着他。
看到厨子心绪变化如此巨大,国王大为不解,得到那么多的金币应该欣喜若狂才对啊。他再次询问宰相。宰相答道:“陛下,这个厨子现在已经正式加入99族奴了。99族奴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拥有很多,但从来不会满足,于是拼命工作,为了额外的那个‘1’,他们苦苦努力,渴望尽早实现‘100’。原本生活中那么多值得高兴和满足的事情,因为忽然出现了凑足100的可能性,一切都被打破了。他竭力去追求那个并无实质意义的‘1’,不惜付出失去快乐的代价,这就是99族奴。”
人,只有一次生命,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销蚀,直至消亡。时间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可逆性,刚刚流失的时光,虽依然鲜活的闪烁在脑海中,却永不会再回来。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这个极易使人悲观的现实便催生出各种不同的人生追求。然而,正是生命的唯一和短暂,所以更要求我们谨慎的去思考,积极的去面对。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既要学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去生活;又要在工作和学问上永不知足,攀登自己人生的顶峰,这样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而无怨无悔。
2.不攀比,才是最后的赢家
攀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争职位的高低,争财富的多少,争能力的高下等等,可到头来,人们最终又得到了什么呢?答案是:争到了一身烦恼,以及疲倦与痛苦。“攀比”这个词,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人无法忽略。把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无论是字形还是字义,都挺有意思的。先看攀,解为抓住东西往上爬,也就是说,“攀”字本身就是指的由低往高里去。从字形上来看,则是一个大人,踮起脚用手在林子里头掏鸟窝。再看比,比就相对容易理解了,是比较、仿照的意思。比是两把匕首合在一起,威力自然要大上一倍。顾名思义,凡是跟高于自己的人去比都会造成不伤人就伤己的后果。
古希腊哲学学会主席不幸辞世,必须要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做他的接班人。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最有资格继任的当然就是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了。然而,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新上任的哲学学会主席竟然是一个叫做“西格拉底”的人。可是谁都知道那个人只是一个夸夸其谈、不学无术的家伙,他的学识根本就无法和苏格拉底相比。人们开始纷纷为苏格拉底感到不平,猜想他知道这个结果后会是如何得苦恼、气愤,有些人甚至连安慰的话都想好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苏格拉底只是淡淡地说:“我压根就没想过要得到它,还会有什么烦恼而言呢?”
在故事中,苏格拉底一开始就没有攀比的欲望,所以最终也就没有失去的痛苦,这一点不正是很多人需要学习的地方吗?我们必须明白:当你费尽心机地去争一样东西时,它往往为你带来痛苦,而当你对其不屑一顾时,反倒收获一份平静与安宁。
社会上,攀比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小孩子爱比谁家里更富裕,谁的玩具好且多;年轻人爱比谁更阔气,女朋友漂亮;中年人爱比谁事业有成,孩子有出息;老年人爱比谁身体好,子女孝顺。人每天都在攀比,见到什么都要比上一回,好像跟谁赌气似的。碰到比赢了的,这心里就好比闷热的夏日喝了冰水,从头爽到脚了;遇到比不过的,那脸就犹如冬日里的腌黄瓜,连点色相也没有。不该比的地方却一个劲儿地拿出来炫耀,结果要么虚荣心得到满足,要么备受打击,心情低落,实在毫无任何意义。“人比人,气死人”就是对这种攀比行为的最好诠释。当然,我们不否认良性的对比,那可以让人们发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然后加以改进,这当然是有益的。但是,一旦良性的对比变成盲目的攀比,就不值得提倡了。
曾看过一个童话故事:
杰克一个人坐在操场上,一只小燕子飞到了它的眼前。杰克看着它,说:“小燕子,我真羡慕你,你可以扇着翅膀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可是我就不行,我连飞机还没有坐过。”
小燕子眨了眨眼睛,说:“小男孩,你真是可爱。其实,我根本没你想象的那么潇洒。我要飞之前,我必须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有时候,漫无目的地飞令我感到厌倦。这种时候,我就想要有个自己的家,跟你一样,可以好好休息,妤好睡觉。”
小燕子的话,让杰克一愣,他反驳道:“小燕子,虽然你说得挺对,可我还是想像你那样。我梦想有翅膀,可以在蓝色的天空飞翔。我不喜欢学校的规定,不喜欢爸爸妈妈给我的规定。我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老是告诉我不可以。所以,我想和你一样可以自由飞翔。”
小燕子拍了拍翅膀,说:“小男孩,其实你不知道,要是你想成为小燕子,未来会有很多波折等着你。下雨的时候,你只能躲在树林里,草丛中,还得提防周围的危险。说不定睡觉的时候,会有狡猾的狐狸跳出来咬你一口呢。与其羡慕我,小男孩,你不如想想看,怎样才能在你的生活里得到乐趣,怎样才能让自己过得快乐?”
杰克着急地说:“这怎么可能?你知道,我有那么多的限制,我怎么可能过得快乐呢?”
小燕子笑了笑说:“正因为如此,你才要找到你的快乐,而不是和我比。在那么多的规定中找到你自己可以快乐的方式,你才会真的快乐。就像你在这里看书,你觉得快乐吗?”
“对啊,”杰克点着头说,“看书的时候,我就特别快乐,让我觉得我好像跟书中的人物一起过了个愉快的下午。”
“你看,你不是找到了你的快乐了么?虽然生活中你有很多限制,你还是可以找到能让你自己快乐的方式,不是吗?这样的快乐才是真实的喔!”
羡慕别人的幸福,以别人的成就作为标杆,这种心态其实每个人都存在。运用得当,它会成为你进步的动力;但如果产生了盲目的情绪,那么只会让自己陷于急躁之中。知识上的攀比无妨,但是如果只看着别人的物质生活,那么你一辈子都找不到快乐。
而对于当今社会来说,物质的攀比,远远大于知识的攀比,结果导致我们正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忘了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如果我们想比别人更幸福,那就比较难实现。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烦恼和疲惫的根源。所以,我们应当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他人攀比,那么每一天都是充实的、美好的。
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要想心理健康,就不要这山还望那山高,盲目羡慕别人的生活,盲目的与别人攀比。要真真领悟和学会这一点,安心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生活中就会减少无所谓的烦恼。
很多时候,人都是自己在给自己压力。人最要紧的是给自己松绑,别总跟自己过意不去。
攀比的结果,除了自找不痛快,无不是英雄气短,徒叹奈何。生活就像在超市里买衣服,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什么样的生活适合自己,全凭自己的感觉。穿在别人身上好看的东西,在你的身上未必适合。西施固然美丽,但别人是学不来的。盲目跟风,只能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要比就比谁更会生活,谁更有生活情趣。这些,与地位、金钱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你想,便会即刻拥有。
“攀”是一种人生态度,“比”是一种生活哲学。人需要攀,但不要去比。
3.人生不尽完美,可以追求接近
“美”这个字天生就伴随着缺憾,追求完美是人类的正常渴望,也是人类的最大悲哀。世界万物皆不完美,然而人类却在追求完美的驱使下为自己编造起一层又一层的茧,最后死于这重重的包裹下。“完美”实在是生命中所无谓承受的重量,一旦你背负着它上路,你将最终死于绝望。
有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都喜欢的画,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他把画好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在画的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笔,请在画中示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时,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心中十分不快,对自己的画技深感失望。他决定换一种方法再去试试,于是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到市场上去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结果是,一切被指责过的地方,如今全又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最后画家终于明白,无论自己做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的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在人生中,你绝对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绝对不可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完美往往只会成为人生的负担。绷紧了完美的弦,它却可能发不出音来。
为了追求完美,我们忘记了平淡是福;为了追求完美,我们甘愿抛弃家人的爱;为了追求完美,我们忘记了曾经的诺言,为了追求完美,我们将道德观念抛之脑后;为了追求完美,我们甚至不惜伤害自己。
现实中的很多人,总是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却认为生活欺骗了自己,社会埋没了自己,他人辜负了自己。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地位还不够高,存款还不够多,成就还不够大,生活还不够美好;也从不懂得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从不感谢之前经历的人和事,只是一味地从早到晚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总是抱怨这里不够、那里不足,离完美还有很远的距离,致使生活充满了不如意、不快乐和不幸福。
所谓生活,就是感悟的旅程,如果你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观察世界,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存在让人惊喜的东西。同样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形状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种事物,从一个角度上看是灾难,换一个角度看可能就是幸福。而所谓的完美,不过是海市蜃楼,让你永远看得见却摸不清以为的追求她,你不仅一无所有,甚至还会将过去的幸福全部扼杀。
所以,如果我们懂的感悟生活就会明白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的东西,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伴侣的关爱,朋友的友谊,大自然的馈赠……这一切,不正是属于我们的完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