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9251800000039

第39章 平台战争(1)

要把Facebook建成一个像windows或者苹果一样的平台,让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软件。——马克·扎克伯格

平台化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微软、苹果、Google等互联网巨头都基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打造属于自己的平台。平台化战略的最大优势是可以通过开放,提供一切应用和程序来捆绑用户,让用户只在自己的系统中消费,进而产生“垄断”利润。马克从未掩饰自己想占有网络平台的野心,就像他曾宣称的户“我更多是在考虑像比尔·盖茨那样。”想想微软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所取得的成就吧。

马克就是要Facebook成为社交领域的“Windows平合”。抛开自由、开放、分享等冠冕堂皇的话不说,仅从微软、Google、苹果等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管开放与否,占领平台才是王道。

微软一直是人们诟病的焦点,它封闭、垄断、落后……事实上,在与Google、苹果的竞争中,微软已显颓势,手机操作系统、平板产品、搜索等都很难再找到当年Windows的“雄风”,但这并没有改变微软仍然是全球最赚钱的科技公司之一的事实,比尔·盖茨的财富也没有因为微软的风光退却而迅速缩水,探究根底是微软有Windows这个操作系统的平台。

在微机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比尔·盖茨就意识到只要有操作系统,就间接控制了整个软件行业。操作系统和别的软件不同,所有的应用软件必须在操作系统这个平台上开发,而且操作系统一般都是在买计算机时预装好的,用户没有选择权,应用软件却存在选择权。基于这种认识,盖茨从一开始就很看重连接用户和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创立微软是他最英明的决断。

微软通过控制操作系统平台的做法迅速打败了风光一时的苹果,成为炙手可热的公司。基于这种平台战略,微软至今仍然垄断着操作系统领域。尽管很多人都在批判微软,但却没有真正能离开过它,这就是微软操作系统平台的威力。尽管硅谷的天才们总是在批判、否定着微软,但其实谁不想拥有一个像Windows那样的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构筑自己的生态系统呢?苹果就是其中之一。

苹果拥有自己的i0S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风靡全球的iPhone和iPad。从某种意义上说,iPhone和iPad已经成为承载i0S系统的硬件工具,它们对基于i0S的平台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从APPLE应用程序的增加以及下载量的陡增中可以得到佐证。

曾经,苹果系统被人们誉为世界上最不开放的平台,无论硬件、软件还是内容产品都由苹果自己提供。苹果发布第一款iPhone时,并没有向第三方提供开发工具。直到2008年,苹果才推出了相关开发工具套件。有专业人士指出,平台战略的开始,并不是苹果自愿的,只是因为iPhone相当成功,很多人想为它写程序,苹果被动开放平台。而当苹果向第三方开放并提供更多服务时,立刻形成了强大的平台效应。

在苹果平台开放后,很多编程高手都积极为其开发软件应用。苹果产品上的热门软件和服务逐渐成为使其产品更具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只要有人购买苹果的产品,如iPhone,iPad,就会有开发者和媒体公司为其提供程序、应用和内容;而应用软件和娱乐服务的增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苹果的产品。这样,苹果推出的每一个产品都会转变为一个平台,然后再通过平台实现技术增长。

苹果采取了封闭的硬件体系研发,但在应用服务方面,已将平台向第三方开放。到2011年7月,苹果AppStore商店提供的应用程序达到了42.5万个,其中开发者为iPad推出了10万个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下载量已经达到150亿次。苹果一位全球产品营销高级副总裁感慨:“只用了三年时间,AppStore革命性地发展成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软件应用商店。”

超过40万的应用程序实现了用户对移动产品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就像其产品广告所说的,“这正是iPhone之所以称为iPhone的原因。”

与微软的Windows和苹果的i0S相比,Google似乎并不具备形成平台的天然优势。对用户而言,Google只是一个入口,并不能对用户形成依赖性。开发者也无法基于搜索业务形成开发程序及应用的平台。但Google的决策者们很清楚,只有形成平台,才可以像苹果那样圈住用户,从而深入挖掘用户需求。那么,Google又该如何实现它的平台化战略?

和Windows比操作系统?还是像苹果一样建立自己的商店?Google的策略是建立一个基于Android系统以及基于Google+的平台。早在2007年,Google就推出了开放平台战略。当时,仍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强调,平台化、搜索多元化、行动化将是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这种认识,Google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Google推出基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战略很简单,就是希望以操作系统为基础,开放该平台给软件开发者,推动该系统得到终端厂商的应用,提升其应用平台所覆盖的用户群,从而建立起强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基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有先机。目前,基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已经超过10万个。

在基于Android系统的平台搭建过程中,Google采用了与当年微软接近的战略,只关心操作系统部分,把上下游全部开放。比微软更彻底的是,Google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是完全免费的。这样的开放态势,让Google把整条智能手机产业链串联了起来,不仅拥有像高通、博通、德州仪器这样的处理器厂商,还拥有三星、LG,HTC等手机生产厂商,更吸引了无数个软件开发者为Android开发各种程序、应用。基于Android系统的平台是完全开放的,一旦整个行业的手机厂商都在使用Android系统,Google所爆发的威力恐怕不会亚于当年的微软。

2010年年初,Google宣布社交网络将是其2010年努力的重要方向。显然,这是Google打算建立其社交平台的重要布局。但社交平台的建立并不顺利,Google曾经并购一个社交网站,但发展并不顺利;后来又推出了一个名为Wave的社交平台,同样没有得到很多关注。尽管Google基于社交的平台建设屡屡受阻,但它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块市场。2011年,Google推出了Google+社交平台,以此与Facebook等社交平台相竞争。

在平台化的道路Google一直在不断改进、不断努力。平台化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平台化战略凸显了各大公司的野心。诸多企业力争成为该行业生态链上的掌控者,通过吸引各类开发者、服务商,提供更多服务和软件应用,对客户形成韧性,干预流量走向,从而提升其商业价值。

早在2004年,在Facebook刚刚建立时,马克就对平台有着特殊的痴迷。他的创业伙伴肖恩在回忆起一次与马克的谈话时曾说,那时马克就对他说过,要把Facebook建成一个像Windows或者苹果一样的平台,让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软件。但肖恩认为,当时讨论Facebook的平台战略还为时尚早。

在AccelPartner对Facebook投资之后,作为投资人加盟的凯文·埃法西也有同样的回忆,他说马克曾提及平台战略。但当时是2005年,Facebook仅有六名成员,这让凯文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6年,马克认为是时候让Facebook成为一个可以在上面构筑软件的开放平台了,就像他所解释的:“我们希望把Facebook设计成某种操作系统,你可以在上面运行各种各样的程序。”

当马克在内部会议上宣布要将Facebook搭建成一个平台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反对者认为他把Facebook最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了竞争者,这对Facebook的发展很不利。争论的关键还在于,如果Facebook将自身的信息全部公开为别人搭建平台,会获得哪些利润。

需要说明的是,马克当时承诺的是免费搭建平台,开发者可以利用他们自己的应用程序赚钱,而不用付Facebook任何费用。“人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可以在Facebook上创业,可以贴广告,可以做买卖,可以链接到其他网站,他们唯一的产品就是镶嵌在Facebook上的软件应用。”对于是否赚钱的问题,马克也回答得一如既往地淡定:“只要这个平台能够增加Facebook的市场地位,我们就不会强迫自己去问该如何快速利用这个平台赚钱,我们会在以后再解决这个问题。”

马克提出免费运用Facebook平台的原因很简单,当时Facebook并不是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如果Facebook收取分成费用,它就不可能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开发者会选择当时用户最多的、也是Facebook最大的竞争者:MySpace。基于这种制衡关系,Facebook只能推出免费的平台战略。

内部的质疑并没有动摇马克开放免费平台的决心,2007年5月14日的“F8开发者大会”上,马克启动了Facebook的平台。当时,《财富》杂志对其报道的标题为“Facebook企图勾住全世界”。在启动活动中,有40家公司演示了他们在Facebook上运行的应用。Facebook构建了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几乎所有的软件和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考虑替Facebook设计应用程序。新的应用程序给了Facebook用户更好的体验,提高了Facebook对用户的吸引度;而用户的增加又促使更多开发者为其开发应用,由此实现正向循环。就像沃顿商学院信息技术高级主任肯德尔·怀特豪斯所说:“Facebook从一开始就聚集了大量的用户,然后创建了在线互动平台,使社交网络的效应得以发挥。Facebook能获得什么好处?丰富的互动内容会让网站的人气居高不下,并且整个世界的开发者会竞相开发出更新更好的应用软件。”

在MySpace忙着打造自己的媒体内容时,Facebook已经完成了华丽转身。从开发者开始编写简单的应用开始,Facebook就像一个淘金圣地,开始吸引大量开发者参与其中。一年中,共有24000个应用程序在Facebook上发布,从类似打招呼的动作按钮到各种各样的游戏应有尽有。到2010年9月,Facebook在应用软件上的数量已经超过苹果和Google,拥有55万个应用程序,有100万开发人员为其开发应用软件。

Facebook是当今唯一可以威胁苹果的科技公司。尽管iPhone和其他ios设备达到前所未有的融合程度,但Facebook庞大的用户基础显示的集体力量仍给苹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Facebook会否使自己的应用占领ios设备,特别是iPhone,将iPhone变成“Facebook手机”?这甚至都不需要Facebook开发自己的硬件和移动操作系统。

Facebook的秘密“斯巴达项目”传闻已久,它通过将自己的社交层渗透到多种移动平台来替代开发自己的手机(像苹果那样)或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像Android那样)。据传,斯巴达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多个HTML5应用程序,这些程序能让Facebook创建一系列的移动应用并规避苹果应用商店的规定和提成。

现在,我们考虑一下另一种情形:Facebook发布一整套的ios应用(类似Messenger)。例如,Facebook可以运用资源开发一整套互相关联的原生应用来满足Facebook用户之间的各种互动需求,社交问答、游戏、分享照片和视频、查看好友动态、与好友一起收听音乐、访问地址簿、加入群、观看照片和视频等。我不是暗示这会发生,但理论上,Facebook有开发这些应用的能力,而且巨大的用户基础使这些应用不愁没用户下载。苹果曾经宣布在ios中深度整合Twitter。许多人认为此举可以实现双赢。此前,苹果尝试过在微软搜索引擎Ping中整合Facebook,但由于分工不均,双方最终未能达成合作。

无论是斯巴达项目的继续还是Facebook推出所有这些原生ios应用,Facebook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新应用服务背后的移动身份把关者。例如,社交音乐服务Turntable.fm的iPhone应用就要求用户须用Facebook账户登录。有一点很明确,Facebook决心入侵iPhone,Android以及其他主要移动平台。它可能通过HTML5开发移动平台的应用,也可能推出一整套的应用。又或者它只是改进现有的ios系统且不分开各种应用,或者它可能会推出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或开发自己的手机。尽管这些可能性不大,但考虑到过去几个月内,Google收购了摩托罗拉及Android使用量和iPhone的利润不断飙升,Facebook有可能也来一次大的举动。该举动雄心勃勃,那就是利用Facebook庞大的用户基础通过一切必要的方式将社交渗入移动体验的构架中。

第三方应用使得Facebook更加强大,甚至有专业人士指出,迄今为止在互联网领域,Facebook平台是最接近于微软在个人电脑上开发出的操作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年轻人喜欢泡在社交网站里与好友聊天、分享信息、共享图片、参与活动等。如果Facebook真的像马克所说的那样成为一款整合所有功能的社交操作系统,未来将更会占据大量用户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