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9251800000013

第13章 朝圣之路

在硅谷,除了facebook我看不到其他。仅此而已,他们主宰着(社交媒体)。——史蒂夫·乔布斯

从时空坐标来看,在Facebook的历史上,哈佛与硅谷是两个重要的节点,为Facebook不同时期的发展分别提供了各自相适的条件,这期间,团队的发展、壮大乃是重中之重。

作为Facebook的起点,哈佛大学不只为其提供了成长的土壤,更重要的它是合伙创业的不二之选。在哈佛大学,学生业余参与创业项目是家常便饭,因方便易行,搭建网站通常是普遍的选择。当然也有其他类型,大多是高科技或金融项目,甚至有几名哈佛本科生创办了一支成绩优异的对冲基金。长此以往,哈佛学生对创业特别活跃,在这里也很容易找到各式各样的人才。

美国学生有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这在哈佛这类顶尖学府尤为突出。因此,马克前期推出的Facemash会大获成功,这样一来Facebook的走红简直就是顺水推舟。哈佛的世界声名又赋予其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如果未来的社会精英都在使用这个网站,别人还有什么理由对此视而不见,如果能通过Facebook结交这些出类拔萃之辈,当然会令人激动。

毋庸置疑,上述条件其他常青藤盟校可能同样具备但关键的地方在于,它们不一定有恰如其分的创业伙伴。常年跟踪采访Facebook的大卫·柯克帕特里克甚至断言,“在其他学校他无法找到具有莫斯科维茨那种天分的人,而这个天才和他只有一墙之隔”。这样讲虽然不乏夸大其词,但也确有其合理之处。唯一的解释的,几名创始人是在因缘际会下投身这项共同事业。

硅谷提供了一个机会,第一次将一个残酷却现实的选择丢过来,检验这个创业团队的分合去留。结果不言自明,离开的终究要离开,想留下的也肯定会留下,现实就是这样,令人着迷又无奈。来到硅谷,来到帕洛阿尔托,就如同一次期盼已久的朝圣,马克说:“帕洛阿尔托有点像个圣地,所有的应用科技都发源于那里,所以我喜欢那里,我想去探个究竟。”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和归宿,也许一开始便直奔终点,也许历经坎坷,萦回曲折才如梦初醒。

哈佛孵化了Facebook,却无法满足它成长的悸动,从一开始Facebook就像一个关不住的鸟,但当它希望进一步长大的时候,能培育它的地方便只有硅谷了。这里所拥有的,是经过几十年培育的成熟向上的创业氛围,是资本发动机,也是工程师集中营。只要你的点子足够高明,这些资源纷纷对你开放,甚至算得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硅谷,小公司往往比大公司受青睐,有一种说法叫做,“人人都爱小公司”,讲的就是创业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个中意思其实不难理解。小公司就如同初生的婴儿,人生尚未展开,还有无限扩展的可能性,而大公司难免老气横秋,机构冗杂,吸引力相对较弱一些。从另一方面看,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发展之初,升迁机会多,人事关系简单,氛围融洽,能力提升迅速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一路下来,员工持股之后,大多成了身价不菲的富翁,然后便可安然退休,或者辞职创业。这是经过几十年反复证明的一条可行途径。

马克在一家网站的分类中搜索到一套有四间卧室的平房,就在加州的帕洛阿尔托市。他租下这套房子,打算夏季去那里与人合住。马克决定去加州的理由有很多。首先,与他合作Wirehog的麦克科伦暑假会在帕洛阿尔托附近的艺电有限公司实习。电玩游戏公司EA是业内巨头,曾经一手打造了模拟人生、疯狂橄榄球和许多其他热门游戏。此外,马克在艾斯特高中时的朋友亚当·德安杰罗从加州理工大学去帕洛阿尔托比较方便。但最重要的理由在于,那里是科研技术的希望之乡。

经过一番努力劝说,马克说动莫斯科维茨和自己一道踏上前往加州的旅程。莫斯科维茨本已在哈佛计算机实验室得到一份用户助理的暑期工作,但由于他勤恳的工作精神和不断增长的编码知识,他已经部分管理着Facebook每日的运行,因此在网站事务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马克承诺,莫斯科维茨去加州的话获得的酬劳会比他做助理工作得到的高,并且说服他相信这次出行对Facebook有利。

马克的室友,同时也是网站的发言人克里斯·休斯已经加入了法国的一个暑期项目,只能在项目结束时到帕洛阿尔托来。休斯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中产家庭长大,家里不算宽裕,而莫斯科维茨则出生于佛罗里达的大富之家,因此前者天生就比后者更懂得规避风险。对马克几个朋友中最能言善辩的巴西人爱德华多而言,帕洛阿尔托毫无吸引力。不过爱德华多没有加入加州之旅有他自己的理由,暑假他会前往纽约,打算去那里争取更多的广告业务,而且还会在与他父亲有来往的一家投资公司工作。

在帕洛阿尔托,马克在街上遇到了肖恩·帕克。马克和肖恩曾在东部见过面,正好在马克来到帕洛阿尔托时,肖恩不约而同地也来了。只不过和马克不同的是,帕克还没有自己的公寓,马克当即邀请肖恩和他们一起住。“简单说,我们让他暂时借住在我们那里。”马克后来如是说。

肖恩是文件分享软件纳普斯特的联合创造者,计算机领域的又一天才。他搬了进来,和马克他们住在一起,他的房间里只摆了张床垫。“很帅气的运动鞋”,这是肖恩留给马克最深的印象。帕克搬进来后,给Facebook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点子。马克把肖恩的说教全部装进了脑海。

此时,马克在帕洛阿尔托租住的房间里已经住了这么些人:马克、莫斯科维茨、肖恩、德安杰罗、麦克科伦,以及马克雇用的两个哈佛大一的实习生埃里克·舒尔廷克和斯蒂芬·道森·汉格迪。工作占据着他们大部分时间。在马克的脑海中,正在变成一项正经的事业,他必须更加成熟地考虑每一步决定,让网站在技术和业务上都能发展。整个暑假期间,Facebook的用户量都在持续增长,这使得他们的工作强度加大了许多,内容更繁重,为此,他们不得不付出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精力和时间。

男孩们在这里养成了几乎固定的生活习惯,很晚起床,进入餐厅后就开始工作。他们的餐桌上总是堆着电脑、线缆、调制解调器和相机。在这些设备的空间里,到处是喝过的饮料瓶和啤酒瓶。马克几乎是起得最晚的,差不多要下午才去工作,但那是因为他前晚工作到了深夜。在这个办公室里,马克的典型穿着是上身一件T恤,下身一条睡裤。当男孩子们都坐在各自的手提电脑前时,这个“Facebook总部”就立刻变得鸦雀无声了。马克和莫斯科维茨两人,在编写代码时更容易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在为Facebook的运行绞尽脑汁之余,大家也喜欢来些“劲爆”的东西,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一起,是肯定不会安分的。他们是科学怪人,也是爱找乐子的怪人,他们的住处几公里外就是斯坦福大学,那里的学期按季度划分,同学们还在上夏季课。Facebook为此推出了一项特色服务,利用Facebook只针对某一所学校发布广告的服务,在网上宣布他们正在聚会,他称这是“Facebook在办派对”。这以后,他便经常和当地的居民以及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们打成一片。在这个聚会里,很多人是瘾君子,但马克对此很反感,他从不参与其中。马克的一个朋友说,“在我碰到的人里,马克属于最反感吸毒的那类人”。

在宿舍中,马克等人也很疯,他们常邀请朋友一起在池塘边烤牛肉饼或是牛排,然后围坐在屋外的桌子前边吃烧烤边谈天说地。而在屋内,编程、舞剑和大呼小叫的会议通常会持续到晚上,有时还会穿插着喝酒、看电影和玩电脑游戏,以致到2004年9月11日,房东上门检查房子情况时,对看到的一切极不满意。为此房东和他们还产生了纠纷,房东在备忘录上写道:“房子又脏又乱。家具已经可以送到垃圾场了,不确定哪些丢了,哪些坏了……烧烤留下的灰有些倒在平台上,有些倒满了后院的花盆·····一只印度的古董篮子被拎到屋外,挂在内置的烧烤架上,篮子已经烧坏了。”房东还投诉滑降装置毁坏了烟囱,而修理碎玻璃刮坏的过滤器和坏的洗衣房房门又是笔开销。在这个Facebook的临时总部里,大学生闹剧的破坏遗迹随处可见。

也就是在帕洛阿尔托,马克和他的朋友们染上了创业的“毒瘾”。到暑假结束时,马克想到了一名哈佛辍学生说的话:“如果微软不行了,我还可以回到哈佛。”比尔·盖茨曾经开过这样的玩笑,他鼓励学生们离开学校,去外面做点什么,因为哈佛允许学生无限期休学。在盖茨精神的激励下,马克和莫斯科维茨决定留在帕洛阿尔托。他们认为接下来会是一个入网学校暴增的学年,服务需求量会暴涨,他们不想就此功亏一篑。

2004年时,有一个名叫《Current》的杂志采访了马克,那篇报道是这样开头的:“他创建了Facebook,如今遍布300所学校,吸引了百万用户,但他却正要从哈佛退学。”以至于现在人们称呼马克,也总是戏谑地称他为“哈佛辍学生”。从哈佛辍学,选择只是一瞬间,却需要足够的勇气。就像人生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一连串的十字路口做一连串选择的过程,马克无疑是具有这种勇气的前沿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