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幸福课
9251400000041

第41章 成功——幸福无学,成功有道(2)

失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结,而是新的探索的开始。失败是一种痛苦,有些人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敢行动。这类人虽不会遇到失败,但也绝遇不到成功。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都没有真正享受过他们热切盼望的幸福。因为他们从来没试过,没行动过。失败在悲观者眼里是灾难,而在乐观者眼里却是生活的浪漫。有失败的痛苦,才有成功的欢乐,有失败的考验,才有做人的成熟。失败会使生活波折,从而更添生活乐趣。毕竟只有风雨过后才有彩虹。古语说:“富不过三代。”过于顺利的环境并非好事,只会扼杀人的才华。在失败面前,至少有三种人:一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为让失败一次性打垮的懦夫,此为无勇亦无智者。另一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并不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但凭一腔热血,勇往直前。这种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成功,亦常如昙花一现。通常是指那些有勇而无谋者。还有一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能够极快地审时度势,调整自身,在时机与实力兼备的情况下再度出击,卷土重来。这一种人堪称智勇双全,成功常常莅临在他们头上。

失败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必然具备的一部分。伟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在无数次的痛苦失败的积累。剧作家萧伯纳曾经写道:“成功是经过许多次的大错之后才得到的。”成功出自对错误的学习,因为只要能从失败中学得经验,便永不会重蹈覆辙。失败不会令你一蹶不振,这就像摔断腿一样,它总是会愈合的。一夕成功是不可能的。每一个奋发向上的人在成功之前都曾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我们需要试验、耐心和坚持,才能汲取经验,得到成功。不管你是学习操作机器、推销货品、谈判交易或激励他人,都要经过这段过程。虽说成功能引发成功,失败却未必招致失败。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但又时时会无奈的面对失败。细细想起来,我们其实都行走在成功与失败之间。

所谓成功,也许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成功是要付出辛勤劳动的。有的人,命运似乎永远对其情有独钟,在别人看来,这些人时时有幸运相伴,好事总是光顾他们,有的人,命运似乎永远与其开玩笑,在别人看来,这些人时时与幸运擦肩而过,好事很少光顾他们。事实上,同一代人,即使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前进的速度也不会一致,更何况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呢!

所以,成功与失败的因素很多,成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素质,失败者也不能说明一个人品德有问题,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尤其是这样。成功常常使人兴奋,失败常常使人沮丧,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失败不是因为道德缺失,或者违法乱纪,而只是因为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因素而导致的失败,我们在为成功者献花唱赞歌的同时,千万别忘记对“失败”者给予一些善意的提醒和鼓励!成功和失败常常于我们相伴左右,我们一定要正确面对。胜不骄,败不馁!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做人就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至于做事,我们会在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就是在走向成功啊!

做事不要瞻前顾后

多数人的失败,都始于怀疑他们自己在想做事情上的能力。

——司各特

人在年轻时候,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追求。人们或是追求金钱,或是追求名望,或追求权利,或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等等。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在这些追求的驱动下一往无前并取得了成功了,而大多数人面临的,不是止步不前就是难堪的失败。这其中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敢去想而不敢去做。

通过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发展轨迹来看,他们有着惊人的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敢想,敢做。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2007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讲道,他当初创业,就是坚定地认准目标,并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勇敢地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他说:“关键的东西是永远不要停止思考和行动。”“敢想”不等于空想,更不等于胡想。敢想,他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高尚而明确的人生目标,二是这个愿望要非常强烈。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步骤。敢想可以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度,也可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不过,光是敢想还远远不够,还得敢做。不要抱怨自己的命不好,行动就是力量。只有行动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万个空洞的幻想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人们总是喜欢憧憬,而不愿意按计划去执行憧憬。那么,计划换来的只会是消逝!“敢做”不等于胆大妄为,更不是违法乱来。敢做,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必须有冒险精神,必须敢于去做,畏缩拖延永远不可能成功;二是指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与失败,不可半途而废,应该愈挫愈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常听到一些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说:我步入社会后,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实现人生梦想!那么,人生梦想到底怎样去实现?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就必须去思考这个问题,其中敢想、敢做、敢当就是干事业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敢想指的是要根据自身的特长、能力,结合自己所学专长及工作特点,确定人生目标。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往往会展开想像的翅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是好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日子的延长,慢慢地变得困惑、迷茫,对自己的理想一度产生动摇,显然这是不妥的。因为,这样的话,你的人生目标将离你越来越远,最终把你抛弃。所以,实现梦想第一步,就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

敢做就是要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抱负。敢想了,接下来就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当你开始新的工作后,无论你的职位如何,收入多少,都要持之以恒。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偏差,事态的发展不如你所愿,而这往往是考验你毅力和恒心的时候。或许,有人在别人的批评或困难面前退却了,但也有人坚持下来却成功了。每个人都盼梦想成真,关键时刻是看有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要用理想信念引领着自己,一定要迎难而上,决不能中途退却,退却就意味着失败。

敢当是要敢于承担责任,在是非面前决不推三阻四。有想法而且付诸行动了,就必须要敢担当。一个人,享受荣誉易,承担责任难。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把工作差错推给他人,这绝对要不得。如果大家都把责任推给别人,那出现的问题,由谁去整改?问题不整改,企业如何发展?更谈不上实现你的理想,因为,你丢掉了一个人最基本的责任意识。

阿里巴巴的创办人马云曾说过:“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对于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来说,成功的第一要义便是敢想敢做,出手果断,正所谓“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只有那种不仅有创业想法,且敢于行动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创业成功的机会。爱迪生也曾说过:“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我们应该记住,人总是要长大的。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行动就是力量。一万个空洞的幻想还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惟有行动才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很多人对创业充满期望,却又对自己缺乏信心。其实谁都可以致富,只要你敢去做。在我们身边,许多相当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他比你“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

马云在30岁那年就成为了“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此外,当时的学校校长还许诺他做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马云放弃眼前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决定“下海”。1995年初,马云去了一趟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那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

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赢利。马云马上召集来24位朋友,都是他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互联网的商务需求。马云曾回忆说:“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共凑了两万块钱,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1995年5月,中国黄页上线,马云从身边的朋友开始找生意。他的生意经是:先向朋友描述互联网怎么怎么好,然后要他们的资料,通过EMS寄到美国,美国的生意伙伴将homepage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互联网上能看到。此时,离中国能上互联网还有3个月。因为无法实际地在网络中看到,有些朋友怀疑马云在编故事。马云说:“你可以给法国的朋友打电话,给德国的朋友打电话,或者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电话费我出,如果他说没有,那就算了;如果他说有,你要付我们一点点钱。”三个月后,邻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马云现在让我们看到的都是他在互联网创造的辉煌和光环,但如果多年前他只安分地做着外语教师,他也就没有创造互联网神话的机会了。

敢想,敢做成就了马云的创业神话,也成就辉煌事业的基石。截止到目前,他所经营的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具有实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