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清华正能量
9245900000031

第31章 品德正能量(1)

清华让厚德载物精神遍地生根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品德是一个人的成功之本,它包括诚信、勤劳、忠诚等多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人们的品德高下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和氛围。

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有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自诞生以来就肩负着建设社会、光大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任务。身为清华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没有一刻曾忘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始终不忘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并将这股品德正能量传递到更深、更远的地方。

要想让人们的心灵不受困扰,就需要大家致力于品德正能量的传递,而清华人厚德载物的胸怀正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品德考核,清华人一直坚守的测评底线

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从古至今,品德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就曾说,教师要以育人为本,而且是德育为先。可以说,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品德教育。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品德要比能力可靠。清华教授在强调品德的重要性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宋代有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他们都非常有名。苏指的是苏轼,黄指的是黄庭坚,米就是指米芾,而由于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所以都无可非议。但唯独这个“蔡”呢,有人说指的是蔡京,也有人说是蔡襄,那么它究竟指的是谁呢?大家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最普遍的说法本来是指蔡京,可是人们虽然承认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却非常厌恶这个人,因为蔡京的人品极差,所以大家都不愿承认他书法家的地位。在宋哲宗元佑年间,蔡京为了排除异己,诬陷司马光等人为“奸党”,还亲自写碑文,题上他们那些所谓的罪状,刻制成石碑后立在全国。当时很多石匠因拒绝刻这个碑,被蔡京残忍地杀害。蔡京其实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素有才子之称,他在诗词、书法、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非常优秀的表现,当时的人们提到他的书法时经常会说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非常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曾有一次,蔡京与米芾一起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社会谁的书法最好呢?”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恐怕就得算是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于是蔡京又问道:“那其次呢?”“那当然是我了。”米芾说道。然而蔡京才华出众,品德却非常恶劣,心地险恶。他身居高位时,不择手段地排挤苏轼,把苏轼驱赶出京师,还将苏轼的书法贬得一文不值,说它是一堆狗屎。更过分的是,他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将苏轼所题名的碑文全部捣毁。蔡京的人品如此之坏,人们无法容忍他排在“四大书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的名字删除掉了。可是“苏黄米蔡”人们又说顺口了,于是就让蔡襄取而代之。蔡襄书法造诣也很高,特别刻苦,而且品德也非常好,他为百姓谋福利,深受人民的爱戴,于是人们认为蔡襄应该排在四大书法家的行列。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品德比他的能力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光有能力,却没有良好的品德,专做损人利己的事,人们一定会唾弃他,而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品德去弥补,而一个品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品德永远比智慧更重要。聪明才智对于一个缺乏道德的人来说,只是他们用来损人利己的一种手段,这样的人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清华的师生们高洁清廉、品质优秀、以德服人,在品德修养这一方面,堪称是万世师表。清华着名的校长梅贻琦一生清廉刚直,他的一个学生林公侠曾经说:“在如今这样贪污成风的社会,梅贻琦校长竟然一生清苦,清廉高洁到这样的地步,是非常让人敬佩的,这真是圣人的行为,单凭这一点,就已经足够成为万世师表了。”虽然清华大学教授的薪酬待遇都非常可观,但梅贻琦在清华担任校长几十年,却始终没有一点积蓄。梅贻琦担任校长时,办校的经费都要经过他的手,很多人认为这里可以捞到很多钱,然而事实是梅贻琦和全校师生们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在联大成立初期,梅贻琦就把自己的校长专车贡献给学校做公用车,而他自己要出去办事则是靠走路。梅贻琦和普通教授一样租房子住,生活节俭,就连他的夫人韩咏华也因为家里贫困,到有钱人家里做佣工,赚钱补贴家用。梅贻琦的四个孩子都在联大上学,他把学校申请来的补助金全部发给学生却不给自己的孩子领一分钱的补贴,甚至在后来,梅贻琦担任清华、联大、新竹清华的校长时,手中虽然常常握有巨款,办公室里却连一套普普通通的沙发都不舍得买。他手中掌握着清华大学基金,然而支付给自己的薪酬却非常少,以致他的一生都过着勤俭节约的日子。他去世后,留给人们的全是学校的基金账目,清清楚楚,一分都不少。

梅贻琦校长用他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清华的优秀品德。拥有智慧很重要,但拥有良好的品德,对一个人更为重要。因此,学习清华人的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将会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一家公司要招聘员工,很多大学生都来应聘,却都失败了。轮到一名年轻人时,他走进办公室,看到地上有些废纸,便顺手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正是因为这一微小的举动,他被录用了。前面面试的那些人没有注意到这件小事,把品德忽略在了一边,所以才会应聘失败。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良好的品德会让你迈向成功的大门。其实,看一个人如何并不是只看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看他品质如何、道德如何。一般来讲,品德优秀的人才更易获得成功,才值得人尊敬。

美在于心灵,而品德美才是最纯真的美。品德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就如同一艘船,品德便是船桨,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推动船前进,驶向成功的彼岸;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宛如船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不进则退。所以,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有奋斗目标,更要好好拿稳这块无价宝石——掌好船桨,不应该随意虚掷,要知道,稍不留神它就会离你而去,但你重新找到它却很难,就如大海捞针。

清华大学教授钱逊说,现在的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很严重。很多关于品德问题的讨论中,总有些人说自己是被迫的,自己也没有办法。不管怎样,大家总是能找出一些借口为自己开脱。钱逊教授指出,要守住品德的底线,首先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不能用客观条件为自己找借口。做任何事情总要有个要求,就像考试总要有个标准,60分及格,总还是有人达不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标准,如果任何事情达不到标准都找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这就为所有作假开了一道口子。品德是一个人做人的底线,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马虎。一直以来提倡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可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做人,最主要的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清华人强调德育,强调体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它培养的人才是否拥有良好的品德,能否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而清华大学坚持以育人为本,在德智体各项工作中坚持以德育发展为先,充分重视品德的考核。

高尚的品德是美丽的花儿,是最圣洁的心灵的体现,是智慧,也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学习清华人,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清华人用良好的道德书写出高尚的情操

中华民族用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了中华儿女最优秀和最美好的道德,这些在清华人的身上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清华大学社会系主任陈达教授平时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生活过得俭朴而又有规律。他治学严谨,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用道理和事实说话,也因为这样,他的作品内容充实有分量,被国内外社会学界的人所重视,尤其是人口学界的人。陈达教授的讲课就和他的做人、做学问一样严谨踏实。在上每堂课之前,他都会做非常充分的准备,讲课的时候严格按照准备好了的讲义提纲进行,每一字每一句的表达都有据可循,因此,陈达教授上课的时候很少会即兴发挥。但是,同学们对他的这种授课方式却比较有意见。后来,陈达教授可能也感觉到了同学们的这种意见,于是他在上《人口与问题》第一学期的课程结束时,很认真地问大家对他的上课方式有没有什么意见,有没有哪里需要改进的或者是要调整的。可是,因为陈达教授的名气很大,平时生活和工作的时候都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大家尽管私底下对他的授课方式有些意见,但这时在课堂上却都默不作声。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个学生小心翼翼地说道:“教授,您的这种讲课方法,我曾经反反复复地思考过,像我们每个星期有三次课,一共就是六个小时,从宿舍到教室来回大概要一个小时,三次就总共是三个小时,那么每星期就要用九小时,一个学期如果按十八个星期算的话,就要用一百六十二个小时。但是,如果把教授的上课内容印成讲义发给大家的话,只要几个小时或者是一两天的时间,大家就可以全部看完,其他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学习其他的东西,这样不是更有效率吗?”陈达教授听了这番话之后,非常不高兴,脸色都变了,但他还是努力克制着自己,很平静地回答了学生的提问。下课后,上课发言的那位学生意识到自己可能言辞过于激烈,不够谨慎,刺激到了陈达教授,伤了他的感情,同学们也都为这位学生担心,怕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麻烦。大家虽然都认为陈达教授作为一个有成就、有名望、修养很深的学者,肯定不会因为一时的生气而心存芥蒂,但还是免不了为那个学生担心。然而,事实证明,陈达教授是一位心胸非常宽广的人——他不仅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故意刁难那位学生,而且还给他的课程报告打了全班的最高分。后来,那个学生的毕业论文也由他亲自指导,还得了很高的分数,甚至毕业后,他还把那位学生留在了自己主持的国情普查研究所工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宽大的胸襟、良好的品德生活和工作,不因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一切人和事——由此可见,陈达教授的品德之高。

清华人的高尚情操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而深受他们良好道德的感染,社会上也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人和事: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5·12汶川大地震。在天塌地陷的那一刻,往日繁华的城市就在一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许多人失去了生命,许多孩子变成了孤儿……但也是在这一刻,团结坚强的中国人民显示出良好的道德和超强的民族凝聚力。人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有中国人都把抗震救灾作为自己的责任,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这是在余震即将发生时的千钧一刻、一名普通的救灾战士志愿者被队友死死拖住时跪下哭喊着说的话,其他的抗震救灾的队员听完这句话,都流泪了,全国的人民也流泪了。这名战士只是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力气从死神那儿多抢回一个幼小脆弱的生命,而他虽然只是千千万万救援战士志愿者中的一个,但是,这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却显现出了他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苟晓超是一名年轻的老师,在地震即将发生的时候,他并没有撇下学生不管不顾自己跑,而是本能地对学生们大喊:“同学们,快跑!”而他自己却在最后抱起了两名相对弱小的学生迅速地往楼下跑去。到了楼下,放下这两名学生,他顾不上喘一口气便又返回三搂抱起另外两名学生……当他再一次返回三楼准备救下两名学生时,顶楼轰然倒塌,他被混凝土块砸断了双腿,倒在血泊之中。但他一点都不顾及自己个人的安危,要求其他人先救学生,最终年仅24岁的他就这样倒下了。这位老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牵挂着他人,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给社会甚至是全世界人民都传递出了一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正能量。

良好的品德总能使人绽放出人性最美好、最光辉的一面,像这种令人感动的正能量还有很多。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在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后,为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在退休后还以“兴华助学”的名义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都捐出去了。赵家和教授一生辛苦,生活也很简朴,可他还是时时刻刻关心着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早在2006年,赵家和教授就开始用自己的积蓄开展“兴华助学”这一活动,在一些边远的艰苦地区,比如甘肃、青海等地方资助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即使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后,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赵家和教授也没有忘记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2012年,赵家和教授用自己毕生的积蓄推动成立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为的是让那些西部边远艰苦地区的孩子也能有学习的机会。

虽然受过他资助上学的学生有上千人,但自始至终赵家和教授都没有去宣传自己助学这件事,他坚持做好事不留姓名,一直都不肯接受报道和宣传。赵家和教授的一生都在默默耕耘着,他严谨教学,体现了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可以说,赵家和教授所做的一切,体现了清华人的高尚情操。

一个拥有良好道德的人,不仅会赢得人们的尊敬,而且会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使社会环境变得更美好。人们应该学习清华人所具有的高尚情操,成为一个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为社会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

清华遍地发芽的是令人钦佩的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虽然生活中以貌取人的现象还是有的,但是只有个人的品德修养才是他真正的形象。外表美不是最美,心灵美的人才是最美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品德修养,那么即使他有天大的聪明也无法取得大的成就。清华大学前任校长顾秉林在2011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就问道:“清华人最本色的‘光环’、最显着的标志是什么?”他指出,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继承和弘扬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坚持德育为先,即好好学习清华老一辈人的精神,并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