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9244300000041

第41章 坚守:你自己就是阵地(2)

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处得到衣钵,为避免纷争,连夜逃往南海。有一天,慧能听到周围的人奔走相告,说广州法性寺着名的印宗禅师今天要开讲《涅盘经》,慧能于是随僧众来到法性寺听经。只见讲坛上竖起了五彩的蟠旗,迎风招展,有两个和尚见了,其中一个随口说:“今天风大,幡都吹动起来了。”另一个反驳道:“不,这不是幡动,而是风动。”两人各不相让,争论不休,引得周围一大群人驻足围观。慧能瞅准时机,朗声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们二位的心在动。”两个和尚一听立刻恍然大悟。这件事迅速传到了印宗禅师耳中,印宗禅师大惊,立刻明白慧能的一番话正是自己正要开讲的《涅盘经》的中心思想,于是马上拜慧能为师,并请他升坛说法。

众所周知,佛法是唯心的,与受唯物主义教育多年的我们不太兼容。但佛法中关于心灵修炼方面的内容,在也有其意义。人们都说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其实自从人类文明产生,物欲就从未有过片刻止息,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守住自己。

现代人常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诚然,没钱是痛苦的,对一个年轻的心来说更是如此。这世界贵到令人太自卑,这时代到处酒绿灯红,歌舞升平的背后,难免沉渣泛起,如果你守不住自己,把那些迷茫又疯狂的人们的追求当成自己的追求,那你迟早会听到自己灵魂的悲泣。

中国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1988年,他辞去团中央组织部长的职位,用十万块钱开始做希望工程,不久,他在飞往北京的班机上,从天空注视北京城区,当看到北京新耸立起来的一些楼群时,他突然心生悲凉:“我放着团组织部长不干,去做希望工程,我现在有多少钱?我的钱还不够建一个小楼!”但一转念,徐永光又马上顿悟了:“我要追求的不是有形资产,我追求是道德、文化、精神的价值!从那个时候起,我眼睛里便再也没有钱了,我眼睛里只有我要做公益的信念!”

而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为什么悲凉呢?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看到别人开着宝马自己却骑着自行车,便突然郁闷起来。我们并不指望所有人都去做公益,但别人开宝马与你有多大的关系呢?我们总是执着于外界的现象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而现代社会的很多问题的产生却又偏偏出自于我们的内心。所以我建议,大家心态上要知足,行动上要永不知足。或者说,大家做事情时要尽量唯物,实事求是,但在生活方面,还是唯心一点儿的好,千万别看到风动幡动就心动。

3.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圣贤人说“积财伤道”,伤的便是做人的道。一个人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请问他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学到贪婪,学到自私。后代子孙学到这个,请问他的家运还会延续下去吗?人算不如天算,遵循财富之道和人生之道,家运才能不败。

——蔡礼旭(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创始人,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说到“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很多人立即会联想到那个相关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话里话外多少有点让人心甘情愿地上当的意思。其实这是区解了先哲的本意——没有无私的人,只有高尚的人。无论是谁,活着就需要追求基本的物质;无论是谁,追求更好的生活都是一种本能。但无论追求什么,都应该堂堂正正的,通过正直、合理的途径去争取,而不能超越道义、不择手段地谋求。

历史上有一个“公仪休爱鱼不受鱼”的典故: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因为德才兼优被任命为宰相。他有个嗜好——爱吃鱼,几乎达到了无鱼不欢、无鱼不食的地步。看到公仪休做了宰相,一些别有心机的人便千方百计地送鱼给他吃,但全都被公仪休婉言谢绝,失望而归。

不久,公仪休的一个学生听说老师当了宰相,特地买了两尾鲤鱼登门祝贺,公仪休一如既往,拒不收纳。

学生非常奇怪,问道:“老师一向喜欢吃鱼,今天学生来看望老师,为什么却不接受呢?而且我听说很多人都曾经送鱼给老师,老师为什么一概不收呢?”

公仪休回答说:“我身为宰相,理应廉洁奉公,所以他人送鱼一概不收。”

学生想了想,说道:“我送鱼是尽师生之谊,别无所求。再说老师身为一国宰相,收两条鱼又算得了什么?”

公仪休摇摇头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到那时,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就不能常常有鱼吃了。与其这样,我不如现在不接受别人的鱼,做个廉洁奉公的好宰相,鲁君就不会随随便便地免掉我的职务。这样虽然不能吃别人送的鱼,但我自己的俸禄能保证我天天有鱼吃。因此,我不会接受你送的鱼。”

公仪休爱鱼,而不受鱼,表面上看来是不肯徇私受贿,值得称赞,但是他的论调并不见得有多高尚——因为他是为了保住相位,同时保证自己有鱼可吃,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但即便是这样,这仍然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更多的人,虽然明白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但在诱惑面前往往心存侥幸,最终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看似收下了鲜鱼,实则吞下了鱼饵!所以,哪怕是为了“自爱”,我们也要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远离任何形式的蝇营狗苟。一旦在名利面前耐不住寂寞,不满足直钩所得,你设法制造的曲钩,终究会让你得不偿失。

当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仅仅从得失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不仅是指途径、渠道,也包括道德。有句俗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无论如何,你都必须走正道,搞阴谋诡计、搞歪门邪道,掩耳盗铃的人,到头来终究不免摔到自己挖掘的陷阱中。在这里,东汉名士杨震为我们做了好的榜样。

杨震自幼聪敏好学,精通典籍,是当时着名的儒学大师,人称“关西孔子”。年轻时,他曾多次婉拒过朝廷官员的举荐,不肯做官,只以教书和租地务农为生。后来,大将军邓骘三番五次地邀请他做官,杨震不好拒绝,便出任了荆州刺史一职,后因政绩卓着调任东莱太守。

在上任东莱太守途中,杨震路过昌邑县城。昌邑县令王密本是杨震的学生,王密做官也是杨震做荆州刺史时举荐的。为了感谢老师的举荐之恩,半夜时分,王密怀揣着十斤金子,悄悄来到杨震住处,双手奉上,感激地说:“我本是荆州的无名书生,多亏老师一手提携,才有今天。此恩此德,学生终身难忘。”

杨震先是一愣,继尔笑道:“你我师徒多年,也算得上彼此了解了。可是我了解你,你并不了解我呀!”

王密再次恳求道:“请老师理解,这只是学生的一点心意,没有别的意思。而且这些金子都是自家之物,绝非贪贿所得。再说,半夜三更的,也没人知道……”

“怎么没人知道?”还没等王密说完,杨震已勃然大怒,“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赶紧收回去吧!”

杨震的当头棒喝,弄得王密既惭愧又尴尬,只得灰溜溜地收起黄金离去。

杨震所说的“四知”,实质上是指社会道德准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天地良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然而确实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如今,许多人的价值观念日益偏离,本该放弃的,拼命攫取;本该追求的,偏偏又毫不犹豫地放弃。这种人生方向、价值观念的悖离,极易使人沉沦其中,最终自取其辱,甚至自取灭亡。

坚守需要勇气,但有时候坚守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不乏一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他们或是领导的夫人,或是领导的儿女,或是其他亲朋好友等等,对此,除了必不可少的教育,有时候还需要智慧出马。在这方面,王安石做得就很有创意。众所周知,王安石不仅不修边幅,而且称得上是个邋遢大王,而他的妻子偏偏是个有着严重洁癖的人。因此,两个人每每合不来。王安石自江宁任上退休后,家里原来借了一张官署里的藤床,王夫人不想还,公差们前来索取藤床时,又不好意思跟王夫人说。王安石知道后,并没有批评夫人,而是故意光着脚在地上走了一会儿,然后站在藤床上,接着又在上面休息了一会儿。王夫人看见后,立即命人将藤床送还给了官署。

王安石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曲中求”,但这种“曲中求”无疑多多益善。只要我们光明正大,胸怀磊落,这样的“曲中求”多些,那些令人欲说还休的“曲中求”必然会少些。另外,王安石既达到了目的,又不至于为一张藤床伤害夫人的自尊心,从而引起夫妻不和,这无疑也是一种非常适宜的策略。所以,具体实践中,具体用什么方法坚守自己、挽救他人,并没有什么一定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