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职场麻辣烫
9240400000039

第39章 多一句话

孙道荣

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

父亲的诊所,方圆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每天就诊的人排成长队,也没几个人愿意到几步之遥的卫生院去看。医药费便宜,是它最大的特色。在市医院看一次腹泻,得百十元,到父亲的诊所看,十几元就药到病除。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

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而他本可以像他的同学一样,选择进大医院的,薪水一点也不比诊的低。父亲是当年被打成右派,从城里的大医院下放到这里的,在他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淳朴的乡亲们的照顾和庇护,所以,后来父亲被平反后,坚决地放弃了回城的机会,在乡里扎了根,他对那段艰苦的生活也有印记。正是出于同样的感恩之心,他也选择了回乡,成了父亲得力的帮手。

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上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小菜一碟。读大学时,他就成绩优异,兼之每年寒暑假都能在父亲的诊所里实习,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他看过的病人,也确实很快都痊愈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有时候,看到对面父亲的诊室前排着长队,而自己门前病人稀稀落落的,他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什么毛病。不过,在连续留意几天后,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老人决定让儿子陪自己门诊几天。

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根据病人的病情,他也会开出这个药方的。一切似乎与自己的诊治都没有什么差别。

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老人肠胃不舒服。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确诊是消化不良。开好药,父亲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啊。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难怪经常感到喉咙不舒服,你也给开点药吧。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会反复发作的。默默地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他继续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看病。下一个病人牙痛,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咸货?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咸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咸货,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父亲摇着头说,咸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电视上也这么说呢,听你的,今年就少腌点咸货。

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里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又一个病人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