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9238500000014

第14章 “三皇会战”

心态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莫让沮丧取代热心。生命的价值的可以很高的,也可以一无是处,随你怎样选择。

——拿破仑

(一)

成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已不再满足于在意大利的总统头衔,于是,内阿尔卑斯共和国的新议员们再次越过阿尔卑斯山,聚集在巴黎召开议会,很快便将意大利国王的新称号授予拿破仑。

几天后,拿破仑离开巴黎,前往米兰加冕。1805年5月26日,在米兰的蒙萨宫,古老的伦巴第诸王的铁王冠被取出。新的加冕仪式在米兰的大教堂举行,拿破仑再次从米兰大主教的手中接过王冠,戴在自己的头上,高声说道:

“由上帝赐予我的王冠,请不要随便触犯。”

14天后,他委任23岁的继子欧仁为副王,代为主持意大利的政务。

7月12日,拿破仑匆匆离开米兰,赶回巴黎,路上甚至累坏了好几匹战马。之所以如此焦急,是因为此时奥地利已秘密同俄国和英国结盟,第三次反法同盟正式成立了。

在返回巴黎的路上,拿破仑的头脑中已经酝酿出两个作战计划:第一个是横渡英吉利海峡,直捣英国首府伦敦,这是海上作战计划;第二个是在陆地出战,如果出征英国失败,如何部署才能避免陆上敌人的突然袭击。在战斗中,拿破仑总是会计算出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然后想好应对的办法。

7月26日,拿破仑向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发出命令:

“在卡迪兹和菲洛尔集中西班牙军舰后,回到布雷斯特港,从那里开往布伦。只要你能够控制海峡3天,凭借上帝的帮助,我将断绝英国的生存。15万人已将整装待发,仅凭你的行动,我们就能成为英格兰的主人。”

可是,这位法军舰队的司令在阿布吉尔湾的战役中未开一枪一炮就丢弃布吕埃斯中将逃跑了。后来证明,这位舰队总司令是个最无能的指挥官。可以说,他是法国海军历史上的一个耻辱。

8月1日,拿破仑来到布伦,再次向维尔纳夫发出命令,要求他集中兵力进入英吉利海峡。可第二天,拿破仑就得知了几个令他大发雷霆的消息:一,维尔纳夫的舰队根本没有抵达不勒斯特,还停留在马提尼克岛呢;二,维尔纳夫在仅有9艘战舰的英国海军交战中,率领庞大的舰队逃之夭夭。

在拿破仑的一再催促之下,维尔纳夫也没有出现在布伦港口,拿破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入侵英国的战机一个个错过。

10月21日,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在直布罗陀海峡的特拉法加海角同纳尔逊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舰队展开了19世纪世界最大的一次海战。在这次战役中,法西联合舰队全军覆没,英军海军司令纳西尔中弹身亡。而在大战中毫发无损的维尔纳夫被英军俘虏,关进了英国监狱。经过这一次海战之后,法西联合海军一蹶不振,已经无法再对英国海军构成任何威胁了。

当得知法国海军惨败的消息时,拿破仑已经离开巴黎赶赴奥地利了。接到这一消息后,拿破仑并没有意外,他早就对维尔纳夫和法军舰队失去了希望。这一海战的失败,也让拿破仑“断绝英国生存”的梦想彻底无法实现了。

(二)

此时,欧洲大陆的情况愈加紧急了,拿破仑终于等待不了进攻英吉利海峡了。他在盛怒之下,向英国海岸最后望了一番,立即挥戈东进,迎战奥地利军队。

为了确保军事上的胜利,拿破仑首先在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805年8月24日,拿破仑派宫廷大总管杜洛克将军前往柏林,同普鲁士国王签订了一项密约。在密约中,拿破仑以割让汉诺威给普鲁士的条件,取得了普鲁士君王对战争的中立态度。

接着,拿破仑又写信给巴伐利亚、巴登和符登堡的选侯,要求他们与法国结盟,这些小诸侯国慑于法国的强大,不得不接受拿破仑的要求。这样,拿破仑就获得了利用他们的领土作为战场的权利,并为自己的军队获得了4万人的增援。

外交基础打好后,拿破仑立即命令布伦的军队从英吉利海峡岸边出发,穿越整个法国,开往巴伐利亚。不到3个周,这支庞大的军队就魔术般地从英吉利海峡开到了多瑙河。此时,法军已横跨于奥军交通线的两侧,战斗还未开始,法军已经赢得了战前的主动权。

奥地利方面军没料到法军如此神速地包围了右翼,其统帅麦克陷入绝望之中。按照他的部署,奥军仍向西面对伊勒河,期望法军会从这个方向出现;而其右翼,金麦尔军正守卫着乌尔姆和多瑙沃尔特之间的多瑙河。

9月26日,拿破仑与皇后约瑟芬抵达斯特思拉堡。在这里,他得悉奥军的阵地情况。10月2日,战斗正式打响,法军渡过多瑙河包抄了敌军的侧翼。在法军缪拉部的打击下,10月8日,金麦尔被迫南撤。缪拉在到达韦尔廷顿时,与增援的奥军劳伯格师相遇,此时,缪拉迎头发起猛攻,打退了这支部队,并俘敌3800人。贝尔纳多特指挥的第一军接着追击金麦尔。

10月12日,法军进入慕尼黑,并将金麦尔从瓦塞堡赶过了莱茵河,使其遭受了惨重损失。

现在,麦克所率领的5万奥军被压缩到乌尔姆附近,拿破仑正向他逼近。法军马尔蒙部已南进奥格斯堡,接着又西进控制了乌尔姆南部的伊勒河山脊;达武的第三军是预备队;苏尔特的第四军已抵达兰茨贝格的莱茵河谷,并将切断乌尔姆与南部的交通线;拉纳的第五军与内伊的第六军沿多瑙河西岸向西挺入乌尔姆,从而完成了对乌尔姆的合围。

10月14日,内伊与拉纳元帅夺占了乌尔姆周围高地,麦克大军陷入绝境。16日,拿破仑炮轰乌尔姆,同时又派去一位军使,要求麦克投降,并威胁说:如果他攻下乌尔姆,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宽恕。其实拿破仑此时也急于结束战斗,因为他的给养都已用光了。3天之后,麦克决定投降。

20日上午,麦克率乌尔姆的全部守军放下手中的武器,宣布投降。

在乌尔姆战役中,法军共缴获了60门大炮、40面军旗,以最小的损失攻克了多瑙河边的军事重镇,并获得了大量的食物和弹药。此战中,法军仅有500人阵亡,1000人受伤。拿破仑自己总结说,这次战役的胜利是靠士兵的双腿,而不是靠他的刺刀赢得的。他还说:

“军队的力量与力学中的动力相似,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行军就是战争!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足以增加取胜的机会。”

(三)

在乌尔姆之战结束后,拿破仑乘胜进军,于1805年11月14日进入维也纳。此时,奥皇及其朝臣都逃到了摩拉维亚的首都布尔诺。

就在拿破仑频频向普鲁士伸出橄榄枝时,沙俄也在极力拉拢普鲁士,怂恿普鲁士加入第三次反法同盟。但沙皇的软硬兼施对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毫无效果,毕竟汉诺威对普鲁士的吸引力更大。

然而,从汉诺威向乌尔姆挺进的法军第一军为争取早日到达预定战场,竟不经普鲁士允许,强行通过普鲁士领地安斯巴赫。这让威廉三世非常愤怒,于是转而向沙俄靠拢。

但慑于拿破仑的威力,威廉三世并未马上答应出兵对抗法军,只表示以武力作为后盾进行调停。一旦调停无效,普鲁士再攻打法国。同时,普鲁士还向拿破仑发出最后通牒,限法军在一个月内撤出普鲁士国境,否则普鲁士便对法宣战。

拿破仑收到普鲁士的通牒后,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旦普军向法军宣战,法军将面对俄、普、奥三路大军的夹击。因此,拿破仑必须在普鲁士参战前占领维也纳。

因此,拿破仑在11月14日进入维也纳后,将法军大本营设在宏伟壮观的肖恩布鲁因宫。由于奥皇的逃跑,拿破仑在维也纳又重新调整部署,并在奥地利军火库找到了大量的弹药。经过长途跋涉的法军,在这里获得了充足的补给。随后,法军从维也纳出发,北渡多瑙河,追击俄军。

11月19日,在法军的攻击下,俄军后卫撤出布尔诺,缪拉率部随即进占。次日,拿破仑来到布尔诺,而奥皇则撤到了奥尔莫茨。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处,有一个名叫奥斯特里茨的小山村,缪拉的前卫在该村的一个高地上被奥军骑兵挡住了去路。

此时的奥皇已被法军撵到最边远的国境线上。无奈之下,他派两位全权使臣谒见拿破仑,表示谈判议和。拿破仑却将这两位使节送到维也纳,让他们去和外交大臣塔列兰谈。这是拿破仑故意拖延时间的一个手段,他要在奥地利议和之前先把俄军击败。

为了侦探俄军的实力,拿破仑派他的侍卫长萨瓦里打着休战旗来到奥尔莫茨,向沙皇亚历山大递交了一封伪善的国书。通过萨瓦里的此次出行,拿破仑清晰地掌握了俄奥联军的意图。

接着,拿破仑便开始为决战而进行最后的准备了。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和达武的第三军也分别被拿破仑召回。到11月30日,法军已在布尔诺集结了6.5万人;而与之对抗的俄奥联军则达8.2万人。此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率领一支从俄国本土开来的俄军赶到奥尔莫茨,准备与奥皇弗朗西斯二世一起带领联军与法军对抗。

此时,拿破仑率领的法军正向奥尔莫茨进发。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没想到,一场世界军事史上的名战——“三皇会战”即将打响了。

(四)

1805年12月1日,拿破仑将全军沿着一条名叫戈尔德巴赫的沼泽小河右岸向东展开。该阵地距离布尔诺以东6英里,处于布尔诺与奥斯特里茨村中间。随后,拿破仑向全军发布公告:

“将士们,你们面前的俄军正准备替在乌尔姆战败的奥军复仇。这是一支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的部队,现在却跑到这里来了。我们已经占领了坚强的阵地,敌军妄想攻击我军右翼,但这样一来,他们势必将其侧翼暴露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必将以胜利结束这场战斗,这样,我们就能住进冬季营房,并将得到国内新建军团的增援。到那时,我们致力赢得的和平就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你们和我本人了!”

12月1日夜里,拿破仑沿着前线巡视野营部队。他发现敌军的营火集中在普拉岑高地的后面和利塔瓦河谷。这进一步证实了他的预测:敌人试图迂回攻击法军右翼。而当他从士兵行列中穿过时,用铺草做成的火炬点燃为他照路,“皇帝万岁!”的欢呼声响彻河谷。对法军的这些举动,俄奥联军竟然认为是法军为掩护退却而采取的一种欺骗行为。

12月2日凌晨,奥俄联军开始离开高地,向看似力量薄弱的法军右翼移动,并分为6个纵队开始进攻,北面两个纵队由巴格拉吉昂和李赫特尔斯登指挥,他们横越奥斯特里茨大道攻击由拉纳和贝尔纳多特防守的北段,君士坦丁堡大公指挥的俄军近卫军则作为预备队跟在两支俄军后面。中央方面,由科洛华特指挥奥军2.5万人攻击在克贝尼茨的苏尔特军。联军主力在普拉岑高地以南,承担这一任务的3个纵队共约3.3万人,由俄军将领布霍夫登指挥,负责进攻戈尔德巴赫河畔的苏尔特军,并攻占索科尔尼兹和狄尔尼兹。

在开始发起进攻时,俄奥联军因数量的优势,作战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普拉岑高地的库图佐夫此时本应留在高地控制全局,他却率军去进攻法军的中段防线去了。这就给拿破仑造成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上午7点半左右,拿破仑发现普拉岑高地已无人据守,他马上命令苏尔特率领两个师去夺取这个制高地,结果法军完全成功,几乎未遇到一点抵抗。这样,拿破仑轻而易举地占据了这个极重要的高地,使俄奥联军的两翼由此被割断。

随后,拿破仑下令:整个左翼部队向联军发起全线进攻,巴格拉吉昂和李赫特尔斯登在激战中溃败;科洛华特的纵队也遭到法军侧击,溃不成军;联军的中央纵队也被逐退;布霍夫登的3个纵队则受到苏尔特和达武的双面夹击,进退不得。

至此,俄奥联军彻底失败,1.5万人当了俘虏,伤亡人数达1.2万余人,另有133门火炮被法军缴获。

12月3日清晨,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向拿破仑请求休战,拿破仑要求俄军马上撤至波兰才答应议和。

12月5日,俄军开始撤退。次日,法奥签订停战协议。12月27日,法奥双方正式签订《普莱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宣告失败。

奥斯特里茨之战是拿破仑一生中取得最为辉煌的一次军事胜利,这次战役的胜利之日,也恰巧是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一周年的纪念日。由于这次战役中有3个皇帝直接指挥参战,因而也被人们称为“三皇会战”。自然,拿破仑在军事、政治两方面的才能都远远凌驾于奥俄二皇之上。而且这次胜利还使他赢得了“欧洲第一名将”的巨大声誉,拿破仑帝国也也从此开始进入全盛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