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9237800000023

第23章 因病离世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爱因斯坦

(一)

自从1916年病了一场之后,爱因斯坦就一直有胃病、头痛、恶心和呕吐等毛病,但他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有处理不完的工作,始终都像一支两头点燃的蜡烛,从来都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健康。

自从与伊丽莎结婚后,伊丽莎对爱因斯坦的健康问题很关心,因此在那一时期,爱因斯坦的健康状况还不错。但1936年,伊丽莎撒手人寰,爱因斯坦又开始继续过着从前那样的生活。虽然有秘书海伦的照顾,但身体状况还是每况愈下。

1945年和1948年,爱因斯坦又因主动脉上有瘤而做了两次大手术,这让他本来就不怎么好的身体更加糟糕。

爱因斯坦也渐渐清楚,上帝留给自己的时间不长了,但他依然拼命地工作。他要为人类做尽可能多的事,希望再从事一些工作,并希望他的努力在呼吁世界永久和平方面能够奏效。当然,他也希望能在统一场论的研究上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1955年4月13日,爱因斯坦在起草电视讲话稿时,突然腹部绞痛,海伦小姐马上找来医生。经过诊断后,医生们认为爱因斯坦患的还是主动脉瘤,并建议他马上手术。

但爱因斯坦拒绝了。在1945年和1948年的两次手术后,他就知道,主动脉瘤这个炸弹肯定会再次爆炸的。

第二天,心脏外科专家格兰医生从纽约赶来。尽管爱因斯坦的身体很虚弱,动手术很危险,但格兰医生经过权衡利弊,还是建议动手术,因为这样才可能有生的机会。

爱因斯坦听完医生的话,苍老的脸上现出一丝疲倦的微笑,摇着头说:

“不用了。”

早在几年前,医生就曾告诫爱因斯坦,他的那个主动脉瘤可能随时会破裂,爱因斯坦总是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说:

“那就让它破裂好了!”

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就要来临了,爱因斯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没什么可怕的,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他的一生,凡是能够做到的事,他都努力去做了。

4月16日,爱因斯坦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海伦小姐又匆匆地跑去找医生。

医生让爱因斯坦住院治疗,但爱因斯坦只是摇头,怎么都不肯去医院。但是,几年前的一件事让医生有了主意。

有一次,这位医生在给爱因斯坦看病时,给他配了几种药片和一瓶药水,让他服用。爱因斯坦顺从地吞下药片,然后叹了口气,对医生说:

“你看,这样会不会好点呢?”

爱因斯坦的表现,好像吃药完全是为了让医生好受一点,而不是为了给自己治病。

由此,医生也看出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同样有着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为他人解忧。

所以,这一次医生也对爱因斯坦说:

“教授先生,您看海伦小姐已经顶不住了,我看她也要生病了。”

这句话果然奏效。爱因斯坦看了一眼海伦——他忠实的助手,自从1928年就跟随爱因斯坦,先当秘书,后来又担任管家,现在还要兼当护士照顾他。她确实是疲惫不堪了。

爱因斯坦终于住进了普林斯顿那家小小的医院。但一到医院,他就打电话要家里人将他的眼镜、钢笔和一封没写完的信以及一篇没有做完的计算题送到医院来。

生命垂危的爱因斯坦在病床上欠了欠身子,戴上老花镜,伸出颤颤巍巍的手想拿起笔。可是手还没等触及到笔,他就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宽大的布满皱纹的额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

第二天是星期日,爱因斯坦自我感觉稍好一些了。大儿子汉斯从加利福尼亚乘飞机赶来看望他,他的几位好友和研究所的几位亲近的同事也都来看望他。在和朋友们聊天时,爱因斯坦依然从容不迫,深刻幽默。

当他看到一位朋友愁容满面时,便安慰他说:

“别难过,人总有一天是要死的!”

(二)

在住院期间,爱因斯坦是还谈到了自己的身后事。他再三嘱咐,切不可将他现在的住所当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他在研究所的办公室也一定让给别人继续使用。他希望除了他的科学理想与社会理想之外,他的一切都跟随他一起死去。

爱因斯坦还谈到了科学。在谈到美国公民权遭到践踏和世界和平前景一片黯淡时,爱因斯坦满脸的忧伤。

晚上,爱因斯坦让海伦回家去休息。

深夜,值班的护士忽然发现爱因斯坦呼吸困难,就想快点叫医生过来。刚走到房门口,就听见爱因斯坦用德语说了几句话,但具体说的什么护士没有听清楚。

不久,爱因斯坦的心脏停止的了跳动。这一刻是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

爱因斯坦的遗嘱早已闻名,那就是不举行宗教仪式,也不举行任何官方的仪式。按照他的愿望,就连下葬的时间和地点除了护送他的遗体去火葬场的少数几位亲密朋友外,其他人一概不知。

4月18日的下午4时,只有12个最亲近的人跟在爱因斯坦灵柩的后面,将他的遗体送到离城几里外的特伦敦殡仪馆火化。没有花圈,没有乐队,没有演说,也没有任何的宗教仪式,根据他生前拟就并签字亲手交给海伦的遗嘱意愿,他的骨灰将被撒向大地,而且不发讣告,不搞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

然而,小普林斯顿的市民们还是知道了爱因斯坦去世的消息。几乎全城的人都自动穿起黑色的西装或长裙,举着白色的蜡烛,静静地守候着爱因斯坦的寓所外面默哀。

当地的《普林斯顿市民报》也抑制不住沉痛的心情,在末版的角落里发布了一则悼词,落款是报社全体同仁。

没想到半天后,以美国《华盛顿邮报》为首的各大报纸,都以头版加黑框发布了爱因斯坦去世的这一消息。

巨星陨落了。

两个多世纪一来,科学巨人牛顿的逝世引起了英国和欧洲的一片悲恸。

现在,几乎在刹那间,电讯、电报、电话都越洋过海,全世界所有的媒体都在向人类沉痛地宣告:

“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逝世,终年76岁。”

全世界的人民也都为这个消息感到悲痛,唁电和唁函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飞往普林斯顿。它们或来自学术团体,或来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或来自着名的科学家,甚或来自一个个普通的男男女女。人们怀念他,因为他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拓宽了科学造福于人类的领域;人们敬重他,因为他发对暴力,争取和平、自由、民主,为人类的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只有将全部身心都奉献给自己事业的人,才有希望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师,因为大师的高超才华需要一个人的全部心血铸就。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人,就是这样一个将全部身心都奉献给自己事业的超级大师。他的挚友、伟大的物理学家朗之万曾这样评价爱因斯坦: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环的一颗巨星。我们很难说他究竟是同牛顿一样伟大,还是比牛顿更伟大;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他的伟大是可以同牛顿相提并论的。按照我的理解,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当中。

在特伦敦殡仪馆的小教堂当中,爱因斯坦遗嘱的执行人奥托·纳坦向长眠于地下的科学巨人及他的12位最亲近的人朗诵道:

我们全都获益匪浅,

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

那专属于他个人的东西,

早已传遍全世界。

他就像行将陨灭的彗星,光华四射,

将无线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远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