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9237700000005

第5章 考入剑桥大学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

(一)

1658年,英国政坛发生了一场震动全世界的大事:英吉利共和国的“护国主”克伦威尔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病逝了。而在这一天夜里,15岁的牛顿却一次又一次地在暴风中跳跃。他正在测量顺风时的成绩比逆风时的成绩好多少,以便弄清风速对人类行动的影响。

克伦威尔去世之后,英国重新进入混乱时期,保王党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之间的战争再次爆发,英国人民的生活也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659年,英国遭受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雨袭击,农业生产大面积受灾,损失惨重,许多农民都在为下一餐吃什么而发愁。牛顿一家人的日子也不大好过,母亲汉娜一天到晚在农场上劳动,也填不饱几个孩子的肚皮。

随着生活越来越拮据,汉娜不得不把牛顿从中学召回家管理农场。汉娜相信,已经16岁的牛顿肯定能像他的祖父罗伯特那样,成为一名出色的农民。然而,此时的牛顿已不是当初那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小男孩了,他的胸中塞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正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一个热爱学习的少年离开自己心爱的学校,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

但牛顿已不是小孩子了,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男子汉应当承担的责任。因此,他非常听话地回到乡下,每天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不过一有空闲时间,牛顿就会钻到角落里,拿起书本,如痴如醉地学习起来。

有一天,母亲派牛顿到镇上去卖粮食,再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一大早,汉娜就把牛顿从床上叫起来,让他到马厩里牵马。牛顿顺从地把马牵到了门口,在母亲的帮助下,他把一袋粮食放在马背上,然后又匆匆地跑到自己的房间,顺手捞起一本书,冲了出去。

牛顿一手牵着马,一手翻开书,有滋有味地看了起来。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镇上。牛顿找到一块安静的地方,坐了下来,继续看书。他既不吆喝,也不标明自己是在卖粮食。有人来问价钱的时候,他也没有听见,依然在认真地看书。

不知不觉太阳快要下山了,牛顿这才发现,那袋粮食依然完好无损地放在马背上。牛顿这才着急地吆喝起来:

“卖粮食咯!卖粮食咯!”

但哪里还有人回应呢?集市上早已空空荡荡了,赶集的人们全都回家去了。

牛顿只好悻悻地牵着马往回走。在夕阳下,牛顿牵着马走在乡间小路上,但依然不忘就着逐渐暗淡下去的阳光看书。

看着看着,牛顿就入了迷,连老马挣脱缰绳也全然没有发觉。因为要看书,牛顿越走越慢,而那匹老马显然走得有些不耐烦了,兴高采烈地沿着来时的路跑回了家。汉娜发现马已经在马厩里吃草料了,但仍不见牛顿回来,心中担忧极了。

过了好半天,牛顿才一手捧着书,一手握着缰绳,低着头回到家门口。汉娜气坏了,厉声问道:

“艾萨克,你的马呢?”

牛顿头也不抬,举了举握着缰绳的手,回答说:

“在这里呢!”

汉娜咆哮道:

“在哪里?”

牛顿这才抬起头,望了望身后。他突然惊叫道:

“啊,马呢?我的马呢?刚才还乖乖地跟在我后面往家里走呢!”

汉娜用手指了指马厩的方向,牛顿会意地跑过去,才发现那匹老马正在那里美滋滋地嚼着草料呢!牛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走进了房里。汉娜跟在他的身后,不住地摇头叹息。

(二)

牛顿在伍尔兹索普没有呆多久,母亲就发现,这个孩子根本不适合当农民,他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技能简直比他的父亲老艾萨克还要糟糕。要他去照料羊群,他居然丢开羊群,自己跑到维萨姆河边去建造水车模型;要他去镇上做买卖,他总是在中途开小差,寻机读书……

为了让牛顿成为一个出色的农民,汉娜操碎了心,但始终没有收到什么效果。而牛顿的脾气却变得越来越暴躁了,动不动就对仆人发火。心理学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牛顿离开学校后产生的智能极度挫败感造成的。

牛顿的舅舅威廉·艾斯库牧师似乎感觉到了这个小外甥的不寻常之处。威廉舅舅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他找到妹妹汉娜,对她说:

“艾萨克是一棵好苗,不能再让他在这田间野地里耽误下去了。也许,他会找到一份比当农民或工匠更好的职业。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先送他到学校去读书。”

汉娜叹了口气,回答说:

“我也在考虑这件事,可是家里的经济越来越难维持了,我拿什么送他去上学呢?”

威廉继续劝说道:

“可是,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前程啊!”

汉娜回答说:

“我知道,艾萨克宁愿看书、做手工或完全沉湎于幻想之中,也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这样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会像他的祖父罗伯特那样,成为一个出色的农民的。”

威廉顺水推舟地说: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他送到学校读书呢?他与乡下其他的孩子不同,他具有学者的气质,将来还应该到剑桥大学学习!”

在威廉苦口婆心地劝说下,汉娜终于下定决心,打算再次把牛顿送到格兰瑟姆中学去学习,以便将来他能考入剑桥大学。

正在这时,门被叩响了。汉娜打开门,一位颇有些学者风度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这个人正是格兰瑟姆中学中学的校长斯托克斯。

威廉舅舅与斯托克斯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两人一见面就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

寒暄过后,威廉舅舅问道:

“您有什么事吗,斯托克斯先生?”

斯托克斯回答说:

“我是为了艾萨克而来。”

汉娜在一旁惊叫道:

“艾萨克?这个孩子又闯了什么祸吗?”

斯托克斯一边摆手,一边回答说:

“不,不!艾萨克没有闯祸,我来的目的是想让你们再把他送到学校读书,繁杂的农业劳动会埋没掉这样一位天才的。对未来的世界来说,这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汉娜被深深地打动了,看来自己的儿子确实有些与众不同之处,要不然从剑桥大学毕业的哥哥和格兰瑟姆中学校长怎么会这样地苦口婆心地开导自己呢?她微微点了点头,回答说:

“那就让艾萨克回格兰瑟姆中学学习吧!”

听了这句话,威廉舅舅和斯托克斯如释重负,相视而笑。

就这样,辍学了9个月的牛顿又重新回到学校,回到自己的课桌旁。威廉舅舅和斯托克斯两位先生的远见卓识实在令人敬佩,如果没有他们,伍尔兹索普的田头只会多一位不合格的农民,但整个世界就少了一位智者,人类的科学事业也会因为少了牛顿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黯淡不少。

牛顿的好友斯托瑞也为牛顿的归来感到高兴。此后,两个年轻人整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做实验。渐渐地,牛顿发现自己爱上了漂亮而聪明的斯托瑞。实际上,斯托瑞也很喜欢聪明的牛顿。后来,他们俩似乎还在克拉克先生的安排下订了婚。

(三)

牛顿重返格兰瑟姆中学的这一年,英国政坛再次发生政变。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查理二世复辟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推行反动政策,开始疯狂地报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他们甚至挖开了克伦威尔的坟墓,将他的头砍下来,挂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钟楼上。

动乱的政局并没有影响牛顿的学业。1661年6月,18岁的牛顿以优异成绩从格兰瑟姆中学毕业了。在斯托克斯校长的大力推荐下,他以“减费生”的身份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从此,牛顿结束了他的乡村生活,结束了他的少年时代,也结束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

剑桥大学的种种限制与经济上的困顿让牛顿放弃了对斯托瑞小姐的爱情。后来,斯托瑞嫁给了一位姓文森特的青年,成了文森特太太。此后,牛顿终身未娶。在他的心中,斯托瑞的身影始终挥抹不去。他每次回到故乡,都不忘去看一看这位昔日的朋友和恋人,直到斯托瑞离开人世。

进入剑桥大学是牛顿一生的转折点。在剑桥,他踏上了毕生为之探索、为之奋斗的道路,开始了一生当中最辉煌、最具有价值的科学活动历程。

在6月的骄阳下,牛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伍尔兹索普,离开了格兰瑟姆中学以及含着泪花为他送行的斯托克斯校长。经过两天的旅途劳顿,牛顿终于踏进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大门。

剑桥大学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老师创立于1209年,与牛津大学一样,是英国最富盛名的大学。但是,由于英国王室的偏见与固执,剑桥大学在17世纪时依然保留着浓厚的中世纪色彩。学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优秀的牧师,而不是科学工作者。当哥白尼等人开创的科学革命在欧洲大陆上广泛传播之时,剑桥大学依然保留着中世纪经院式的教育制度。当时被称为自然哲学的物理与天文学的教学核心,依然遵循着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学家的思想。

内战期间,剑桥大学的学术氛围稍有改变。当时,保王党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争夺对人民的精神控制权,在剑桥大学也吵得不可开交。保王党把一批受哥白尼、笛卡尔思想影响的教员赶出校园。

克伦威尔取得胜利后,也在剑桥大学进行了一场改革。他把一批信奉天主教思想的教员赶出了大门。这使得剑桥大学的宗教神学势力有所削弱,科学活动中的僵化思想亦有所松动,一批崇尚科学的名师逐渐向剑桥靠拢汇集。

但在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之时,查理二世已经复辟一年多了。为了泄愤,查理二世将拥护英吉利共和国的新派教员们全部赶出剑桥。中世纪的没落思想又一次找到了保护神,堂而皇之地回来了。这对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牛顿来说,是一个比较沉重的打击。

(四)

剑桥大学的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穿着精致的长袍,坐在高桌子边上吃饭的贵族。他们几乎不去上课,也不用参加考试,但每一个都能顺利地毕业。第二类是自己缴纳学费和住宿费的收费生。他们大多来自相对富裕的家庭,到剑桥大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入英国国教,以便成为受人尊敬的神职人员。第三类便是像牛顿这样的“减费生”了。他们或出身低微,或家庭败落,只能以半佣半读的方式读完大学,即一边给教授和贵族学生当佣人,赚取佣金,一边读书。

牛顿进入三一学院时十分寒酸,他的全部家当只有一个笔记本、一瓶墨水、一把用来锁书桌的锁和几根蜡烛。除此之外,他最珍贵的东西或许便是威廉舅舅给他写的推荐信了。

威廉舅舅嘱托牛顿,一定要把这封信交给三一学院的教授、牛顿的导师本杰明·普莱恩先生。在信中,威廉舅舅恳请普莱恩多多照顾他的这个小外甥。

然而,这位导师并没有给予牛顿特别的关照。在教学上,他像大多数教授一样,只讲授经院式的传统讲座;在生活上,他几乎对牛顿放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格兰瑟姆镇的克拉克先生倒是给了牛顿不小的帮助。克拉克写信给妻弟汉弗莱·巴宾顿先生,嘱托他帮忙照顾这位小朋友。实际上,汉弗莱·巴宾顿先生的资助是牛顿整个大学期间在经济上所获得的唯一的帮助。

当时的大学里流行着各种散漫习气,学生们沉迷于喝酒、赌博及无聊的交谈,根本没有多少人认真学习。而剑桥大学从来就不缺乏贵族子弟和有钱人家的放荡公子,他们对像牛顿这样的乡下人没有丝毫的兴趣。牛顿知道自己是个穷孩子,是一个没见识的乡下人,也不愿和他们混在一起。是故,从小就孤僻的牛顿就更显得落落寡合了。

牛顿总是独自在教室里学习,独自在校园里漫步,思考着一些科学问题。但他的运气并不好,与他同住在一个宿舍里的是一名收费生。那人家境优越,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就是不爱学习。每天傍晚,他总是带着一身酒气回到宿舍,然后又喊又叫,吵得牛顿根本没法安心学习。

怎么办呢?每到黄昏的时候,牛顿都会厌烦地离开宿舍,到校园里漫步。不久,他认识了一个叫约翰·威金斯的小伙子。威金斯和牛顿一样,都是三一学院的“减费生”。他和牛顿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他的室友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青年。

牛顿向威金斯诉苦道:

“那个傻瓜太吵了,我根本没有办法看书。”

威金斯回答说:

“我的室友也一样,我们必须想一个办法。”

牛顿用力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愁眉苦脸地说:

“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像他们那样的有钱人,我们可惹不起!”

两个小伙子边走边聊,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天空中亮起了点点繁星,凉风吹动着树梢,让人感到十分惬意。牛顿飞起一脚,把地上的一颗小石子踢得老远。威金斯默默走在牛顿的前面,突然转过脸,微笑着冲牛顿说:

“嘿,艾萨克,听我说。如果咱们换一下房间,住在一起,问题不就解决了?”

这真是个好主意,两个人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第二天,两位年轻人就向学院递交了申请,要求调换房间。学院也理解他们的苦衷,没过几天即批准了他们的申请。就这样,牛顿高高兴兴搬进了威金斯的宿舍,并与他成了好朋友。

这两个来自乡下人家的小伙子相互扶持,在学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他们也有烦恼,为了获得免费供给的午餐,他们不得不百般侍候那些来自贵族之家的公子哥儿们。令他们欣慰的是,那些公子哥儿没有一个人的成绩可以与他们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