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海权
9234100000048

第48章 走向未来的中国必须拥有海权(2)

孙中山曾指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中国之海军,合全国之大小战舰,不能过百只,设不幸有外侮,则中国危矣,何也?我国之兵船,不如外国之坚利也,枪炮不如外国之精锐也,兵工厂不如外国设备齐也。故今日中国欲富强,非厉行扩张新军备建设不行”。他明确指出,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没有海军,不仅海权会丧失,还可能导致亡国灭种的悲惨结局。“因为我们的陆军和各险要地方没有预备国防,外国随时可以冲入,随时可以亡中国。最近的可亡中国的是日本。日本的大战舰像巡洋舰,潜水艇,驱逐舰都坚固,战斗力都是很大的……日本如果用这种战舰来和我们打仗,随时可以破中国的国防,制我们于死命……再由日本更望太平洋东岸,最强的是美国,美国自动员之日起到攻击中国之日止,只要一个月;故中美绝交在一个月之后便可以亡中国。再从美国更向东望。位于欧洲大陆与大西洋之间的,便是英伦三岛。英国到中国不过四五十天,自动员之日起,不过两个月都可以到中国,故中英两国如果绝交,最多在两个月之内,英国便可以亡中国。”此一番话,其忧患意识溢于言表。

在阐述强大的海军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时,孙中山明确指出:“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在孙中山看来,海军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兴亡休戚相关。因此,他将海军建设视为国防建设核心之一,并提出:“兴船政以扩海军使民国海军与列强并驱齐驾,在世界称为一等强国。今中国欲富强,非厉行扩张新军备不可。”1919年9月,孙中山在为《战后太平洋问题》一书作序时指出:“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实则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也”。外强争夺中国的门户权,就是企图从海上打破中国的国门,掠夺我宝藏,奴役我人民。“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

可以说,孙中山的海权思想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海洋战略竞争的大潮,是近代中国海权观的重要标志。虽然孙中山的远大抱负未能实现,但是他关于海权、海军建设以及发展海洋事业的真知灼见,无疑拟就了一幅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和革命精神的海洋观,这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陆轻海”观念的深沉反思,又是引导中华民族重新走向海洋的光辉思想。

毛泽东:要“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建立“海上铁路”

从19世纪走过来的毛泽东,深知近代以来中国的百年之耻——自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年间,作为世界上人口、疆域、资源大国的中国,先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470多次海上入侵。因此,在新中国筹建之时,毛泽东就针对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所受侵略主要来自海上这一历史事实,考虑如何统一台湾和对付帝国主义有可能来自海上的侵略。1949年1月,在西柏坡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毛泽东就作出了一项历史性决定:组成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1949年4月23日,即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楼顶青天白日旗黯然坠落的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即新中国海军)宣告诞生。就在新中国成立这一年,毛泽东明确指出:台湾不解放,国家就不安宁。海上也要做好准备,准备配合陆、空军,在人民解放战争最后一战中立一功。“海军一定要搞,没有海军不行”。他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①

新中国成立后,在领导全国剿匪、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紧张时刻过去之后,毛泽东即开始更多地关注海军建设、海洋事业。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井冈山”、“南昌”、“遵义”、“瑞金”、“延安”等革命圣地的地名,命名了中国海军的第一批舰艇。也就在这一年,毛泽东从向苏联贷款的3亿美元中批给海军15亿美元购买武器装备。当时,国家财政收入总计只有2227亿美元,可见毛泽东对海军的情有独钟!1953年2月19~24日,毛泽东乘坐海军“长江”号、“洛阳”号军舰从武汉到南京。在“长江”号舰上为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并在与海军官兵的谈话中指出: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我们应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过去在陆地上,我们要爱山爱土,现在你们是海军,应该爱舰爱岛爱海洋。同年12月,毛泽东主持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审查海军五年建设计划方案时指出:“为了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向我国的侵略,我们必须一个长期内,根据工业建设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② 1954年10月18日,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是个大国,要有强大的陆、海、空军。我国有那样长的海岸线,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并指出:“我们的海军,目前还只是一点萌芽。”③1958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在谈到加强海军建设时指出:除了继续加强陆军和空军的建设外,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一些国家对我搞核讹诈,毛泽东还下决心发展中国的核潜艇。在逝世前一年即1975年5月,毛泽东在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谈话中对海军建设又指出:“海军要搞好,要使敌人怕。”并在后来海军送交的关于十年左右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报告上批示:“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的。”

纵观毛泽东有关海军建设的论述不难看出,他不仅从防御海上外侮的角度考虑中国海军的建设问题,而且把海军建设提高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的高度,着眼于建立“海上铁路”。用当代语言表述,就是既从“国家海洋方向安全”角度,又从“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考虑海军建设问题。

邓小平:“进军海洋,造福人民”,“发展海洋事业,振兴国家经济”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邓小平在高度重视沿海地区开放的同时,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也极为关注,曾多次强调要“进军海洋,造福人民”,“发展海洋事业,振兴国家经济”。进入8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又适时提出了“经略海洋”的战略构想,把开发近海资源正式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1984年10月,邓小平发出了“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的号召,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进军南极的序幕。

对于南中国海问题,邓小平的态度是十分坚定明确的。1984年2月,在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他指出:“我们还有一个南沙群岛问题。那里历来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多次声明主权是中国的,管你占领不占领,主权还是中国的。”1985年9月,在会见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时又指出:“我们还有一个南沙群岛,是珊瑚岛,在地图上从来都是中国版图之内,现在菲律宾占了几个岛,越南也占了几个岛,马来西亚也宣布它有领土主权,怎么解决?中国有发言权,因为它们历来都属于中国的版图。”1984年4月,在会见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时再次强调指出:“对南沙群岛问题,中国最有发言权。南沙历史上就是中国领土。”

据原海军政治学院的唐复全等专家教授介绍,邓小平十分重视中国的海上防卫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建设。早在1979年7月,他在接见海军常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就指出:海军就这么一点,要搞大一点,要加强,要有一点力量才行,这个力量要顶用。我们不需要太多,但要精,要真正是现代化的东西。1979年8月,他在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再次指出:“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唐复全等专家教授还发表文章指出:邓小平新时期海洋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唤起了民族的海洋意识,为中国人民走向海洋新时代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腾飞,并将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性地开展了解决海洋争端的新思想,改善了中国的海洋战略环境;有力地保证了国家海洋方向的安全与权益,并将直接关系到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江泽民:“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新的“海洋热”。批评中国传统海洋观念和倡议确立新“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的呼声不绝于耳。有人指出:千百年来,重陆轻海的思想使得海洋远离了我们,那6000多个星罗棋布于汪洋中的岛屿很少被我们所提及。但是,我们的民族曾是最早与海洋打交道的民族,在那些远离大陆的岛屿上,祖先们曾经刀耕火种、捕鱼捞虾。几经沧桑之后,一个陆地大国关于海洋的梦想被逐渐淡忘,我们疏远了簇拥着人类走向发展与进步的海洋。有人提出,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热点经济。大量事实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已成为国内外抢占21世纪经济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谁抓住了机遇,谁的动作快,谁就会赢得这场争夺战的胜利。还有人说,有了海洋意识,才有征服海洋、改造海洋的行动。树立海陆整体国土观念,不仅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迫切要求,也是为子孙后代拓展生存空间和开发生存资源的历史性任务。

但是,最强音莫过于中国的领导者所言。1995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海军部队时发表讲话指出:“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濒海大国,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科技与经济水平远远高于内地,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海洋作为天然屏障,掩护着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还要看到,我国人均陆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陆地面积的1/4,陆地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势必制约经济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提倡节约和保护资源,另一方面要寻找和开发新的资源。可以肯定,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

2004年初夏的一天,笔者有幸当面听到江泽民同志讲大力发展我国海上力量的想法,话语恳切、坦率,激情四溢,让在座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笔者始终认为,江泽民同志在任期间,不仅以和平稳定的十多年让中国经济加速发展起来,以“到点退休”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所不多见的和平“禅让”,而且为中国的海洋事业、海上力量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军人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胡锦涛:“要高度重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

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热”不断掀起高潮,中国的海洋主权和权益也不断遭受侵害。面对新情况新特点,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我国在海洋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我们要高度重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

继提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和“多种安全威胁”、“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之后,胡锦涛总书记还着眼确保实现和平崛起的需要,提出要加快推进海军转型建设,提高海军全面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他认为,综合分析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的新特征,以及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带来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新变化,实现整体转型是海军建设的必然趋势。他提出,大力推动海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远海机动作战能力,这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对于派出海军舰艇编队开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胡总书记强调说: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对于展示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我军和平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海军履行使命任务能力也是一次重大锻炼和检验。

党的当代领导集体中,其他一些领导同志也高度关注国家海洋主权和权益、关注国家海洋事业。有的指出,要像发展航天事业那样推进国家海洋的探测与开发;有的指出,展望未来,谁不重视海洋,谁的发展空间就会被压缩。因此,海洋事业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海洋事业在我国建设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2008年4月9日胡锦涛在视察海军部队时指出:海军是一个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他要求海军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一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而努力奋斗。这个目标的提出,为人民海军的世纪远航描绘了新的宏伟蓝图。2009年4月23日上午,胡锦涛主席在青岛会见应邀参加中国海军60周年庆典活动的巴西等29个国家海军代表团团长时表示,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胡锦涛在一年内的两次重要讲话,进一步全面阐释了中国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尤其是海军的根本着眼点——确保和平崛起、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做更多的贡献!

从上述政治家、领导者的论述可见,在他们的脑海里,海洋不仅关系着国家的海洋权益,还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不仅关系着当前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关系着未来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国家、民族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尤其是当代中国领导者,把海洋主权和权益、海洋事业作为实现崛起的一个重要方面、一项重要任务,不仅从理论上提出要求,而且从实践上迈出非常可喜的第一步!

国家利益·国家安全观念·当务之急

私有制的发展,导致掠夺战争的产生。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险依然存在,弱肉强食的定律没有改变。“地广人众,不足以为强”。素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豪迈气魄的中国人,不仅应当“御敌于国门之外”,而且应当“御敌于海洋之中”!实现崛起的中华儿女仍然需要“乱云飞渡仍从容”,“不爱红装爱武装”。当然,这一切都源自一定的“思想基础”、“理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