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9231700000030

第30章 人际交往中的“读心术”和“雷区”——远离人脉沼泽,成功也可以走直线(3)

人老实点儿没关系,但是太老实,没有一点心眼儿,就要不得了。因为太老实是一种顽固,是一种保守,是一种愚昧。很多时候,并不是机会不青睐我们,而是我们不懂得多个心眼儿,太轻易相信别人,总是白白让机会从身边溜走。

小周在单位三年,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同事和和气气,但始终挣扎在公司最底层。公司不重用他,同事们不在意他。最后,还因为一件事情被辞退,实在是窝囊到家。

公司有自己的厨房,在一楼,二楼是办公室。中午大家都去一楼盛饭,拿到办公室吃。小周出于好心,总是在吃饭的前10分钟,帮同办公室的同事把饭盛好提上来。第一次,同事们都非常感激。次数多了,同事们就习以为常了,而且下意识认为这是小周应该做的。于是不但不说谢谢,还经常吆喝:“小周,快到吃饭时间了,下去拿饭。”

如果仅仅是让小周帮忙盛饭也就算了,可是同事们得寸进尺,吃完饭后居然把饭盒往小周的办公桌上一放,让小周带到楼下去洗。小周想都没多想,反正自己也要下去,顺便多洗几个饭盒也没事。再说了,他觉得这样大家会念自己的好,会多照顾自己。可是,他想错了。

这一天,同事们吃完饭,照旧把饭盒放在小周的办公桌上。如果是往常,小周会及时把饭盒拿下去洗了。但那天,小周感冒头晕,趴在办公桌上睡了一会儿,没想到睡过头了。恰恰就在小周睡着的时候,一家合作企业的老总来小周的单位视察工作,当他看到小周桌上堆满了饭盒碗筷时,顿时对这家公司的员工素质有了怀疑,继而怀疑公司的实力。最后拒绝了合作。

公司老总非常生气,把气全撒在小周身上,把小周给辞退了。让小周感到心寒的是,同事们居然没有一个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世态很炎凉,做人太单纯就是这般下场。在公司里,太单纯的人往往不受重视,没什么影响力,很难出类拔萃成为领导者。因为单纯的人太善良、太老实,不善于表现,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违心地戴上面具,假装冷漠,学会圆滑,这样往往可以减少很多麻烦,更容易生存下来。

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对一个善良无知的人说:“你将有机会得到一笔巨额财富,而且会获得卓越的社会地位。”很多人对此坚信不疑,从此放弃了所有的努力,一直傻傻地等待上帝兑现承诺。可是他终其一生,也没有等到承诺的实现,最后在愤愤不平中死去。

死后,他质问上帝:“你为什么骗我呢?你让我一辈子白白浪费了,害得我一无所有。”上帝说:“我只承诺要给你机会得到财富,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不去努力怎么能得到机会呢?”

这就是太老实的下场,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这样怎么可能有好下场呢?为什么不多留几个心眼儿,想一想别人的话是对是错呢?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人如果太老实,就很容易被人欺负。所以,一定要多个心眼,小心那些当面捧你、背后踹你一脚的人。

在职场上,如果太老实、太规律,就会被其他员工使唤来使唤去,有什么脏活累活都让你去做,其他人则坐享其成;如果事情办砸了,大家都把责任推到你头上,你就成了替罪羊。很多人胆小怕事,安分守己,对人对事总是谨小慎微,从不敢随便得罪别人。即使别人得罪了自己,他们也不会记仇,更不会以牙还牙。反过来,这样的人对别人的小恩小惠会铭记在心,时刻想着怎么报答,即使别人略施小恩小惠并非出于真心。如此看来,老实的人就注定会被人欺负。

娇娇小时候经常被长辈告知:吃亏是福,老老实实为人处世,别人不会亏待你。一直以来,她都是个老实人,为此更是吃了不少亏。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一件事:

那天下午,娇娇精心打扮了一番,带着学历证书、简历乘着公交车去一家大公司面试。在公交车上,她看到一位比较胖的中年妇女站在车上摇摇晃晃,于是好心给那妇女让座。没想到她刚起身,对方就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撞了她一下,而且一句“谢谢”都没有。原本心情不爽,但娇娇转念一想,让座也是应该的,不是为了别人感谢自己。

可是,下车之后,娇娇发现皮包被划了一道口子,钱包和手机不见了。这时她才猛然意识到,在她起身准备让座的时候,被那个中年妇女撞了一下,当时感觉皮包被拉了一下……身无分文的她站在路边,顿时觉得自己又可怜又可恨,甚至连报警的信心都没有了。

当然,最遗憾的是,那次来之不易的面试机会就这样浪费掉了,因为面试单位的地址存在手机里。

做人太老实,后果很严重,娇娇就是一个典型的倒霉蛋。这样的人没有心眼儿,平时走路目不斜视,不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身边人讲什么,他们似乎从来不关心。办公室里的人都知道的消息,他们却总是后知后觉。

人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人处世,要多留几个心眼儿,要学会保护自己,免得被欺负、受伤害。心眼儿是谋略的一部分,多留心眼儿,不是让你背后下黑手、算计别人,而是学会察言观色,读懂人心,更好地与人打交道。

吹嘘不要太过火,小心引火烧身

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个山东人和一个苏州人聊天,山东人说:“听说你们苏州的桥很高。”

苏州人说:“那是当然,去年六月我从一座桥上掉下来,到现在还没落水呢!”

接着苏州人问山东人:“听说你们山东的萝卜很大啊,我很想见识一下。”

山东人说道:“你不用去看了,因为过两天,我们山东的萝卜就会长到苏州来。”

看了这个笑话之后,你一定会对这两位的自我吹嘘行为印象深刻。其实,在人际交往中,自我吹嘘是赢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技巧。所谓自我吹嘘,就是我们常说的“吹牛”,即把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夸大,让自己显得更出众。但是,吹牛要注意尺度,否则,吹牛过分了就会把牛皮吹破,结果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甚至会给自己招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徐先生就是一个爱吹牛的人,而且经常吹牛不着边际,简直让人咋舌,也经常给自己惹来麻烦。有一次,徐先生和一位很久没见面的小学同学在网上聊天。在聊天中,他吹嘘自己是一家房产公司的老总,自称和一些大领导关系很好,一周前刚从国外考察回来。同学一听,信以为真,对他满是佩服。

在随后的几天里,徐先生和同学越来越深入。一天,同学表示要请徐先生吃饭,徐先生欣然同意。在饭桌上,几杯酒下肚之后,同学表示自己想换一份工作,希望徐先生帮忙。徐先生碍于面子,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为了能帮同学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找遍了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还赔了一笔钱请客吃饭,最后还是没有成功。

当同学得知徐先生并非什么房产公司的大老板,而是一个无业在家,靠打零工为生的人时,顿时气愤不已。他觉得徐先生欺骗了自己,伤了同学感情。后来,经过那位同学的“宣传”,徐先生的“美好”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不可否认,适度地吹牛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对结交人脉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吹牛过火,就会弄巧成拙,结果引火烧身,伤的是自己。所以,聪明的你要懂得把握好自我吹嘘的度,注意吹牛的火候。

一般来说,要想通过自我吹嘘塑造你的正面形象,在吹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词恰当,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用“最”字来夸自己,因为这种“牛皮”最容易被戳穿。比如,某生意人刁某在自我宣传的广告中使用“唯一”、“最大”、“第一”等绝对化用语,但又无法提供相关的合法证明,结果被执法机关查处,并处以1万元罚款。

虽然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过分吹牛不需要证明,也不会被罚款。但是当别人发现你的话假得没边时,可能会给你“判个死刑”,永远不再相信你,不再和你深交。这甚至比罚款更可怕。所以,明智的话,还是试着多用“还不错”、“可能”、“或许”这些强调可能性的词语,但又不把话说死,这样可以给自己回旋的余地,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在这个“个人秀”的时代,太过谦虚、低调并不是好事,有时候你有必要抓住机会,适当地自我吹嘘一番,再加点幽默,这样的吹牛就不那么刺耳了。别人会在你自我宣传和自我炫耀之后,开怀大笑一番,愉快地接受你。

比如,日本罗德企业集团的总裁重光武雄曾说了一句自我吹嘘的话:“除了葬仪社外,我们应有尽有。”日本百货业界的巨人丸井曾在推出“绿色签账卡”时,说了一句幽默的自我吹嘘:“除了爱人之外,什么东西都卖给你。”

交浅言深——毫无保留倾诉自己

《菜根谭》中有这么一句话:“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很多没有经历过太多人事的人总是显得十分单纯,往往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不管对象是谁就先发泄一通,结果往往口不择言,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殊不知,如果你遇到的是居心叵测的人,那么你说出去的这些话就会成为握在他人手中的把柄,在需要的时候加以利用,你就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也许有人会说“人心哪有那么险恶,而且我觉得他不是那样的人”。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也许你说得没错,但是身在社会,做人做事还是应当谨慎一些,否则总有一天,你会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来。尤其是面对那些认识不久的人,更不要一上来就称兄道弟,家底全抛。

古时候,有一个叫服子的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才。有一次,他的朋友向他推荐一个人,服子见了他之后,告诉朋友说,这个人有三个缺点。

首先,他见人便笑,说明他为人不够严谨,凡事都不够严肃;其次,你看他说话的时候,从来没有提起过自己的老师,而是一个人在那里夸夸其谈,说明此人非常不懂礼仪;最后,交浅言深,我跟他是通过你才认识的,本来两个人都不熟悉,他见到我后,却什么都跟我说,也不深知我人怎么样。这样的人肯定会祸从口出。这样的人绝对不可交,试想,下次他再见到别人后,同样可能把你我之事和盘托出,虽然他无心,可是难免听者有意。所以,我劝你也还是早点从这个人身边离开。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过:“交浅言深,君子所戒。”所谓交浅不宜言深,寓意为:对那些交情较浅之人,绝对不可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否则,一定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招来不必要的祸患。

一个心理成熟、懂得社交技巧的人,绝对不会和初次见面的人就“畅所欲言”,或许你心里会认为他们狡猾、不诚实,但是这也的确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自我防护。毕竟说话是要看人的,只有这样你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值得你托付于心。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挂上一个防护的警铃,对于那些相交不深的人,一定要注意别着了小人的道。

小海上大学后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放弃了医学专业,而专心于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了知名的专栏作家陈平,本着对文字的爱好,他们成了普通的朋友。小海经常会去请教陈平。不久后一张刊登小海文章的报纸就送到了父母的手中。对于陈平的帮助,小海铭记在心,有什么事情总是叫上他,甚至把陈平介绍给了他所有认识的人。

但他却不知道此时陈平正面临着不为人知的困难,此时他已经拿不出什么好的作品来了,创作的源泉几乎枯竭了。而这时候小海却把他最新的创作计划毫无保留地讲给了陈平,陈平心里闪过了一丝光亮。他仔细听完,不住地点头,心里不禁产生了一个念头。

不久,小海就在报纸上看到了他构思的创作,文笔清新优美,但最后的署名却是“陈平”。小海说:“我痛苦极了,其实,如果他当时给我打一个电话,解释一下,我是能够原谅他的,但我整整面对报纸等了三天,也没有任何音讯。”

从那以后,两个人也断了联系。有一次小海在图书馆碰见了陈平,但仅仅是很有礼貌地握手告别。自那件事以后,两个人停止了任何交往。

正所谓:“话到嘴边留三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果“交浅”的朋友就更莫要“言深”,况且,对于那些“交浅”的人来说,双方彼此之间还不太熟,如果这时候你就去“言深”难免会让自己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如果对方愿意和你坦诚相见也就罢了,如果对方心存恶念,那么你很容易就会被对方出卖。

有位西方哲学家曾经说过:“我宁愿什么也不说,也不愿暴露自己的愚蠢!”如果你随随便便就将自己有价值的信息,透露给一个交情并不是很深的人,对方只会觉得你很天真,很容易利用。所以,无论如何,你都要真正摸清对方的心思之后,再去衡量对方是否值得深交,这才是发展关系、拓展人脉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