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913500000049

第49章 :孝道不能等,父母恩必须报

1948年3月,已在上海普济寺修行半年的本焕长老突然接到家人来信,说母亲病重,让他早日回家见上母亲一面。本焕长老匆忙辞别寺中师父、师兄,赶回离开二十多年的家乡——湖北新洲。因为他当时已是佛家中人,所以即便回到家乡,也没有落脚家中,而是借宿在报恩寺结夏安居,每天徒步往返30华里地,白天在家照顾母亲,为母亲端汤送药,夜晚回到报恩寺,为母亲诵经祈祷。

这年9月,本焕长老的孝心没有挽留住体弱病危的母亲。在母亲去世后,本焕借用一间祠堂连续三天抄写《金刚经》。随后他以臂为烛,以肉体为灯,送母亲往生极乐世界,报答慈母的养育之恩。本老晚年,每当他捋起袖子,就可以看到其燃臂时所留下的印记,那印记不是一处两处,而是整个手臂几乎没有一处好的皮肤。

后来本焕长老去拜见虚云和尚,虚云和尚提起这件事,问道:

“本幻(当时还未更名为本焕),燃臂做什么?”

“为孝母亲。”

“痛不痛?”

“痛则痛,不知受者谁。”

“那主人在哪里?”

本幻抬头望了望天说:“方在虚空,不见面目。”

听了本幻这番答复,虚云欣慰,便将临济宗第四十四代法脉传给了本焕,嘱咐他出家后要弘法利生为重。

半个多世纪过去后,有记者再次问,本焕长老燃臂孝母痛不痛,他依旧一份淡然地说:“什么痛不痛,“色壳子”(身体、臭皮囊)是个生灭的东西,不过是用这个功德报父母生养的恩德。”

无论是上个世纪,还是这个世纪,报父母恩德的心始终不曾在本焕长老心中有所动摇过。他说:“父母恩德难报,但一定要报!”佛家讲大慈大悲,基础其实源于孝道。

佛教经典中所阐述的父母养育孩子的十种恩德就讲:“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这段话即是开释,在净业之前,先回报亲恩。

净业三福中有:“孝养父母,尊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可见“孝”在佛教中何其重要。孝心是做人的基础,孝心是学佛的起点,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很难想象能给别人多少爱,能为社会付出什么。

一个年轻人,家里很穷,他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年轻人很信佛,总是很虔诚地对待佛,却对母亲的劳苦不以为然。母亲为了生活总是披星戴月地劳作,但年轻人不屑劳活,一心追求着他心中的佛。后来年轻人听人说远方山里的寺院里有一个老方丈知道佛的真谛,年轻人涉水攀山,千里迢迢来到了寺院找到了老方丈。老方丈告诉年轻人:“肯为你光脚开门的人,就是你欲找的佛。”

年轻人开始了漫漫征途,寻找那光脚肯为自己开门的佛。他路遇了很多的寨子,投宿了不少的村庄。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可就是没有肯为他光脚开门的人,许多时候年轻人被藐视为龌龊的乞丐撵出门。年轻人对佛的追求开始动摇了,失望了。他开始无比想念自己的家,想念自己不辞而别的母亲,几年不见,母亲不知怎样了。

一天深夜年轻人赶到家中,轻轻呼一声:“娘!”门便开了,母亲没有一声抱怨说道:“我的儿,你可回来了,为娘好想念你。”这时年轻人低头看到了母亲光着的脚紧紧贴在冰凉的地面上。这时年轻人不禁悔恨起来,原来世间除了父母,没有几个人能光着脚为我们开门。这份光脚的情意,正是父母爱之深切的表现。

人人都是子女,人人都受过亲恩。不能事亲,焉能成佛?不仅不能成佛,连做人都做不了。孝敬父母,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孝敬父母、报父母养育恩德是现在时,现在不做将来会有可能留下遗憾。

曾经有个富翁捧着母亲的灵位请求法师为他死去的母亲做一场法事,要求寺院里所有修行的和尚都来祷告,他还口口声声地说:“无论花多少钱都愿意”。

法师看着他说:“请你告诉我令堂大人生前做了什么善事,我好为她写悼文。”

富翁说:“我父亲死的早,母亲含辛茹苦将我拉扯大,省吃俭用供我读书,本来日子好过点,想把母亲接过来,还没来得及,母亲就去了。”

法师点头,问道:“你今年多大了,工作多少年了?”

富翁说:“我今天五十有三,工作三十年了。”

方丈说:“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把令堂大人接过去呢?”

富翁愣了一下,说:“我本想等家里再富一些,再把母亲接过来过更好的日子,可是……。”

法师见富翁有些哽咽,没有停止发问:“对母亲大人来说,什么才是好日子?好吃好穿还是跟你一起生活?”

富翁低头不语。法师手捻佛珠:“活着的时候不好好报答,死后何必折腾?施主还是请回吧!”

法师的回绝不是因为他心中不念惜富翁的悔恨,而是因为他想让富翁知道,迟到的孝心和悔恨于挽回母亲的生命是徒劳的。而现实人生中很多人总在说,等到有钱有时间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但年轻人可以等待,父母却不能等待。在不经意间,父母已经渐渐变老。亲情很多时候不能等待。不要等到想孝敬时,父母都已经亡故而让自己空留遗憾。

日常生活中,我们奉行孝道,需付出现时的关爱,时时处处关心父母,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的同时,也让父母享受到一份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孝顺父母也不只是看物质,“精神赡养”更为重要,多回家陪陪老人、吃一顿饭、说一会话、甚至一个电话、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能让他们开心半天,就会让他们觉得无比温暖和欣慰。来源《禅悟人生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