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全世界成功者都在用的80个关键思维
9134500000031

第31章 做为人处世的高手不可缺少的十个关键思维(3)

黄金有价,诚信无价。诚信比金钱更贵重,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只有人们抛弃诚信,而诚信却从来不抛弃人们。司各特靠着诚信获得了债主的同情和谅解,更重要的是,他靠着诚信获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诚信是当今社会普遍提倡的精神,人无诚不立,商无诚不信,国无诚不国。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把诚信作为单独考察的一项能力。有的人因为作假遭到了挫败,有的人因为诚实获得了成功。

一家大公司高薪招聘员工,很多人前去应聘。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大专生,还有本科生。很多应聘者都充满自信地进去,但很快就低着头出来。

担任主考的是总经理。一个年轻人被叫入总经理室,总经理一见他,便上前拉住他的手,高兴地说:“这世界太小了,我找了这么久,想不到今天会在这里见到你。”

年轻人被其一番话弄得莫名其妙。“你忘记了?两个月前,我带女儿在珠海度假时,我的女儿失足跌入河中,就是你跳进水里把她救上来的,当时我来不及谢你,你就走了。”总经理说。

“他一定是认错人了。”年轻人想。

“大好人,来,坐,今天我要好好感谢你。”总经理热情地招呼他。

“先生,您认错人了,我没有救过人。”年轻人认真地说。

总经理说:“你太谦虚了,我怎么会认错人呢?”

“是的,您的确是认错人了,救您女儿的确实不是我,因为我没去过珠海。”年轻人恳切地对面前这位主考官说。

总经理听后哈哈大笑,再一次上前握着年轻人的手,说:“祝贺你,小伙子,你通过了,填表吧,我们公司就需要你这样诚实的人来当库管员。”事实上,这个年轻人仅有一纸高中毕业文凭。

诚实守信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对自身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人重视诚信,有一位美国商人说过:“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工作,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英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认为诚信是最能使人安心的东西。而美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外交家班哲明·富兰克林进一步认为人与人之间和人生中最重要的幸福,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从来最有能力的人,都是有坦白直爽的行为、信实不欺的名誉的。”总之,信用不管在任何年代,任何地域,都是无价之宝,我们要遵守诚信思维。

助人思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个商人赶着一头驴和一匹马去运货,驴驮着沉重的货物,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这个时候懊悔不已。

本来的举手之劳,马不去做,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其实,帮助了别人,有的时候正是在某种形式上帮助了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俗语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许多偶然的事情将会决定你未来的命运,而生活只会用时间来诠释这样一个真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

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可怜的孩子,你一分钱也不用付。以后要是饿了,就还到我们家来找我吧。”男孩非常激动,像是看到了天使,他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给女主人鞠了一躬,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洪水一样迸发出来。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但是他想方设法凑齐了学费,继续靠自己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学业,并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

数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订。当看到病历上病人的资料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

经过努力,手术终于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这个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但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生活中最朴素的道理:热心帮助别人,你才可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惊喜,你不知道在何时何地种下的善良的种子,有一天就会开出绚烂多姿的花朵。

助人是一种相互的美德,当你帮助了别人时,那份温暖不仅会给他人带来感动,也会让自己的心越加柔和。

一位商人在漆黑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心里懊悔出门时为什么不带上照明的工具。忽然,前面出现了一点灯光,当渐渐靠近灯光时,他才发现提灯的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商人很奇怪地问那位盲人:“你本人双目失明,灯笼对你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你为什么还打灯笼呢?不怕浪费灯油吗?”盲人听了他的话,慢条斯理地答道:“我打灯笼不是为了给别人照路,而是因为在黑暗中行走,别人往往看不见我,我便很容易被撞到,而我提着灯笼走路,灯光虽然不能帮助我看清前面的路,却能让别人看见我,这样,我就不会被别人撞到了。”

这位盲人用灯光为别人照亮了本是漆黑的路,不仅为他人带来了方便,而且也保护了自己。

我们知道来自“得”的快乐,是转瞬即逝的,很快我们就会觉得不满足于所得,于是又重新开始新的追求。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其实快乐的源泉在于“施”——为别人奉献,关注别人,与别人分享希望,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倾听别人的故事。每个人、每一天都可以安抚一个朋友,一个同事,一个孩子的伤痛,而自己的不悦和伤痛,也能随之减少。爱是一种慰藉,爱别人,也能让自己觉得活下去更有意义,这难道不正是传统意义上的互帮互助吗?

或许有人会想,如今是商品社会,追求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利益,还常常玩个“阴谋诡计”、“落井下石”什么的。我们应该明白,世事无常,谁都不知道将来会需要谁的帮助,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何乐不为呢?生活当中,正因为有真诚助人的人,才让我们感到了人间的温暖,而当你助人的时候,虽然是无意的,但无心插柳柳成荫,说不定就会为自己带来机遇和成功。

看完了这些事例,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就会知道本文一开始的寓言里面提到的那匹马是多么愚蠢。在现实生活中,在想到类似的情况时,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够作出聪明的选择。

糊涂思维:难得糊涂方为真

或许你不能详述郑板桥的每一部书画作品,但是提起其中一幅一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难得糊涂”。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题完后,因砚台尚有许多空白,郑板桥建议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郑板桥为什么写“难得糊涂”呢?一向正直、率真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很吃不开,常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刁难。他一面以嬉笑怒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悲观,产生了脱世思想。当时他的情绪是压抑、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痛苦交织在一起。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这样就不难理解郑板桥的意思了,身在官场,只有小心从事,知进知退,不冒失,不惹祸,只求心里安宁,不求后世福报,这样才能安然而退。

“难得糊涂”一句话流传至今,让很多人都有所感悟,但真正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正如郑板桥先生说的那样“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最难”。与其事事求胜,步步为营,不如放一招,退一步,小事就让它过去,不仅于人于己都有好处,还落得个好名声。如此“糊涂思维”,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同时,“难得糊涂”也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它还是一种资格和智慧。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

“难得糊涂”对于人生来说,是一种超越,一种策略,一种睿智,一种坦荡,一种悠然,一种处世之道,更是对生活所持的一种人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不能和每一件小事都较真,和每个人都斤斤计较。当需要你糊涂的时候,不妨装回糊涂。

这样看来,“难得糊涂”中的“糊涂”就是一门处世学问。不仅高雅,其中蕴含的哲理也非常之深。尤其是这“难得”二字大有学问,不是让人时时刻刻装糊涂,而是在必要的时候去装糊涂。那么,什么时候才能装装糊涂呢?从处世的角度来说,一般是指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不去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去纠缠,对不便回答的问题可佯作不懂,对危害自身的询问假作不知,以理智的“糊涂”化险为夷,以聪明的“糊涂”平息可能产生的矛盾。这样看上去有点消极,但如果从人的自身保护意义上来说,可以消除心理上的许多压力,化干戈为玉帛。

常言说得好:“雄辩是银,沉默是金。”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就是当别人情绪高涨的时候,你能表现得沉默,心胸豁达,宽宏大度,这样的举止比黄金还可贵,这种时候的“糊涂”更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表现,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谈笑间淡泊名利和恩怨,把苦、难、疼、伤深埋在心中,而不去轻易表露。

现代社会是个名利场,很多时候有些事情并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不是以个人能力所改变的,如果你明知不可而为之,结果只能是给自己带来失败和心灵的伤害。这时你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糊涂”一些,隐忍一些。

“难得糊涂”其实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当你想要完成的事情因受到某些局限而难以有所进展时,可以暂且放一下,待条件成熟时再做。或者当事情遭遇困难时表面上停下来,而内心里却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做,可以减少社会关注和心理压力,为事情的圆满完成争取时间和提供保障。或者当事情因不明朗而不便于决策和执行时,暂且将其放一放,以静待变,冷静观察和分析事态的发展,根据事情的发展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以提高成功的可能。

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种事,有些人把金钱、名誉、权力、地位等看得至高无上,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地争名夺利、争强好胜,结果争得不可开交、打得头破血流,轻则关系僵化或众叛亲离,重则锒铛入狱。与其如此,我们不妨“傻”一点,“糊涂”一点,能过的就放它过去,不仅于人于己都不会有什么损失,还可以赚得一个轻松好心情。

谦逊思维:谦逊的人处处受欢迎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那些才华出众但却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往往会招致他人的反感,甚至会暗中吃亏而自己却不知道。当然,有能力有智慧,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锋芒太盛,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做大事的人,过分外露自己的才能,只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导致自己的失败,无法获得事业的成功。

中国有句老话叫“枪打出头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能发现,越是暴露在外面的椽子越是容易被风吹日晒雨淋,腐烂得越快。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一个懂得谦逊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谦逊能够避免给别人造成太张扬的印象,谦逊能够使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与能力,最后到达成功。

这是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挤成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与骄傲。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有所作为。

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生动了。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此时,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沮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

他看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问道:“完成5道题目的有多少人?”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完成4道题的有多少?”仍然没有人举手。“3道题?”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那一道题呢?”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