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9134300000047

第47章 人类最大的灾难:无情的战争和种族屠杀(2)

以第三次西征为例,公元1253年旭烈兀率蒙古西征军出发,到达中亚后,用了两年时间将伊斯兰什叶派一百多个“刺客”教派所有的鹰巢全部攻陷捣毁。

公元1256年西征军进入波斯境内,一场征服阿拉伯的血战正式拉开了帷幕。旭烈兀的西征大军在彻底消灭了木剌夷国后,兵锋直抵两河平原。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派出两万精锐骑兵出城迎战,首战虽小挫蒙古将领拜住的部队,但当天夜里这支军队便遭到了水淹,蒙古军掘开底格里斯河大堤水灌其军营,阿拉伯军队被全歼了。

随后蒙古大军将巴格达城团团围住,不仅开凿了绕城一周的壕沟以防城中人逃跑,同时架起数百座巨大的投石器开始攻城。经过七天的猛攻,巴格达的城墙多处坍塌,蒙古军队一涌而入,巴格达就此陷落。

蒙古军队入城之后,即开始了历时十天的屠城。巴格达城内除了基督教徒被旭烈兀一次性赦免以外,穆斯林男子几乎被屠戮殆尽,其妇女和儿童统统被运回了蒙古做了奴隶。据史料记载,大约有八十万人在这次浩劫中丧生。

城内的宫殿和藏有百万阿拉伯古籍的图书馆,以及闻名世界的伊斯兰清真寺均被蒙古兵付之一炬。旭烈兀将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穆斯塔西姆的全家分别装进了毛毯制成的麻袋里,让千余蒙古铁骑践踏而过致死。

阿巴斯帝国灭亡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阿巴斯帝国原在西亚各地的附庸国惊恐万状,纷纷派使臣带着大量贡品前来乞降。色柱的苏丹卡乌斯还别出心裁地为旭烈兀精制了一双拖鞋,在鞋底画上他自己的肖像,让旭烈兀能够踩着他的脸走路,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彻底的臣服。。

阿拉伯历史学家在描述蒙古侵入中、西亚地区时曾经说:“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发生过那么可怕的事,哪怕是接近这样的灾难也没有。人类哪怕到了世界末日,也再不可能看到其它类似的灾难了。即使是对抗救世主的恶人,也不过是消灭那些反对他的人,还会饶恕跟随他的人。然而,这些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一点怜恤,他们残酷地杀害了妇女、男人和儿童,甚至切开孕妇的肚子,把里面没有出生的婴儿杀死。”

蒙古人的征服过程中,灭国无数,许多民族被斩尽杀绝,从而彻底地湮灭于人类空前的兵凶中,只留下典籍上对他们只言片语的记载。这场屠杀是如此的酷烈,以至于全世界损失了2亿人——逾三分之一的人口。据不完全统计,在蒙古人征服过程中,被整座屠光的大城市就至少五十座。

13世纪蒙古的扩张战争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战场覆及欧亚两洲,面积达2500万平方公里,造成上亿人死亡,仅仅在中国,人口就从战前的11000多万降至战后的5000万人(人口减少与死亡还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它已抵消了出生的人口,因此实际非正常死亡人数要比人口减少数大得多),其中中原地区从768万户降至87万户,南方则从1267万户降至900万户,而当时世界人口不过4亿左右。这场战争所波及地域之广,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惨重,不但第一次世界大战难望其项背,就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相形见绌。

无敌舰队的覆灭

16世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后来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是欧洲的西班牙。自从哥伦布远渡重洋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纷纷涌到那里掠夺金银财宝,于是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17世纪初期,英国开始强盛,不断向海外开拓殖民地,但是当时英国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只采用海盗方式拦抢西班牙运送货物的船只,骚扰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英国与老霸主西班牙的矛盾愈演愈烈。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无敌舰队”。

1588年5月,为了让英国领教一下海上霸主的厉害,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命令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率领“无敌舰队”从里斯本出发,命他与集结在属地尼德兰(相当于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及法国东北部地区)港口的陆军运兵船会合,尔后掩护陆军横渡多佛尔海峡到英国登陆,以便在英国本土实施进攻。

舰队共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000多人,摇桨奴隶2000多人,船上满载

2.1万名步兵。显然,腓力二世是想利用西班牙步兵的优势,运用传统战法,冲撞敌舰,在强行登舰后进行肉搏,然后夺取英国船只,经英吉利海峡直捣伦敦。然而,“无敌舰队”存在着的致命弱点当时却没有被西班牙统治者注意到:战舰体大笨重,船身像楼宇一样高耸,航行较为缓慢且极不灵活,在使用火炮的战斗中,容易被敌人击中。

英国对于西班牙的军事动向早就一清二楚。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了迎战,已将皇家海军、各大船主、商人以至海盗们的舰船统统集中起来,共有舰船197艘,水兵14500人,步兵1500人,组成强大舰队,并任命霍华德勋爵为舰队司令,海盗出身并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和作战指挥能力的德雷克与霍金斯分任副司令。英国的战舰性能虽不如西班牙,但豪金斯做了改进,船体小、速度快、机动性强,而且火炮数量多、射程远。这种战舰既可以躲开西班牙射程不远的重型炮弹的轰击,又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开炮,以火炮优势制胜。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出师不利,出发不久即遭风暴袭击,被迫在拉科鲁尼亚港避风和补给。由于舰队在航行时队形太长,加上组织指挥不善,竟有近一半的舰船被惊涛骇浪冲散或触礁沉没,以至6天以后,还有33艘战船杳无音讯。

7月22日,西班牙“无敌舰队”在避过风暴并获得补给后,从拉科鲁尼亚港再度起航,于29日到达利泽德角附近海区,进入英吉利海峡。此时,英国舰队已在敌人毫未觉察的情况下尾随而来。英舰队派出小舰群快速挺进,不断袭扰和阻碍西班牙舰船,并在31日击沉西班牙舰船3艘,揭开海战序幕。

8月6日,“无敌舰队”到达法国加莱,停泊在海上,想与驻佛兰德尔的西军联系。由于后者未能及时到达,会师计划落空,后面又有英舰尾随,无法等待,只得继续前进。第二天夜间,昏暗无光,云雾重重,海面刮起强劲的东风,西班牙船员都已进入梦乡。英国人巧施妙计,把6艘旧船装满易燃物品,船身涂满柏油后点燃。6条火龙顺风而下,向西班牙舰队急驰而去。顿时,火海一片,“无敌舰队”一片混乱,在断缆开航时各船乱成一团,有的相撞沉没,有的被烧毁,剩下的船只乱哄哄地向西北溃逃。

英舰队乘胜追击,于8日4时追到格拉沃利讷海域,迫使西舰队接受决战。在决战中,西舰队墨守过时的横阵战术,坚持接舷战,但舰体笨重,机动性差,难以靠近英舰,且舰炮射程近,不能毁伤英舰;而英国的舰队司令则指挥有方,舰船机动灵活,舰炮射程远,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到18时战斗结束,西舰队损失惨重,被迫于次日晨决定返航。

当西班牙舰队返航时,一路的损失极为巨大,许多船只都在中途沉没。5月间从里斯本出发时,一共有130艘船,其中有63艘被认定已经丧失,有2艘是被敌人夺去,3艘在法国海岸边丧失,2艘在荷兰海岸边丧失,格南费里尼之战被击沉了2艘,在苏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海岸边一共损毁了19艘,还有35艘失踪,下落不明。英国人却一艘船都没有损失。

那些在爱尔兰海岸边失事的船只,其人员逃上岸后,又都被英国人所杀。有些船虽然没有失事,但其乘员所遭受的苦难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创伤、疾病、饥饿和口渴,死亡者也数以千计——有些船只断水达十四天之久。最后,到了9月中旬,才有一个使者从埃斯柯里亚尔提前赶回来,报告说梅迪纳已于9月12日回到了该港。当这位使者把这些坏消息告诉腓力时,他正坐在他的办公桌前。听完之后,腓力却不改常态,只是说道:“我应感谢上帝,使我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只要我愿意,就可以很容易再建一支舰队。只要源泉不断,一道流水虽然有时可被阻止,但也并没有太大的重要性。”

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的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以近乎全军覆没的结局惨败。而英舰却没有太大损失,阵亡的海员水手只有百人左右。“无敌舰队”覆没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亚美尼亚大屠杀

1915年4月24日傍晚,在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数百名亚美尼亚社会领导人被政府围捕并杀害,这一事件是对亚美尼亚种族实施大规模屠杀的前兆。接下来发生的惨剧,是20世纪第一起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据亚美尼亚方面的史料记载,1915年至1923年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150万亚美尼亚人死亡,堪称超大规模的种族屠杀。

19世纪中期,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气数将尽。奥斯曼帝国把国家分裂归咎于亚美尼亚等民族与外部势力勾结,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一战时任土耳其内政部长的塔拉特·帕夏说:“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亚美尼亚问题,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这个种族。” 1914年,奥斯曼帝国主动与德国结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一员。战争期间,德国向土耳其提供了军事援助。土耳其人在战争中要与基督教国家俄国交战,由于担心国内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会揭竿而起,站在敌人一边,青年土耳其党领导人制定了一项灭绝人性的屠杀亚美尼亚人的残暴计划。

1915年初,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开始逐步清除国家军队里的亚美尼亚人,发配他们去当筑路工或苦力,直到劳累而死,甚至被枪杀。一些亚美尼亚人还被迫在临死前自掘坟墓。1915年4月24日傍晚,政府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杀害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亚美尼亚政治、文化精英,因为这些人很可能是反种族灭绝运动的组织者。 截至1915年5月,这一地区亚美尼亚男性人口已经被消灭殆尽。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政府下令将所有亚美尼亚人驱逐出境。事实上,“驱逐”只是一个相对好听的借口。在这次事件中,成千上万名妇女、儿童和老人被迫离开家园,徒步跋涉数百英里。一路上,很多人由于疾病和饥渴横尸荒野,其他人则被军队组织的“屠宰营”残忍杀害;年轻的亚美尼亚妇女被卖到土耳其人家里做奴役,更多的亚美尼亚人在这场暴行中被吊死、枪杀,甚至烧死;无数婴儿被活活摔死,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则被毒死,连教堂也被夷为平地。少数逃过一劫的亚美尼亚人来到了叙利亚北部,被送进肮脏的难民营,随后又被发配到沙漠,干渴而死。

1915年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族裔“押运”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流亡者中的妇女或低龄儿童被掠为奴隶,其余的在历经劫掠、屠戮之后,抵达叙利亚时已不足原先数目的20%,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止境的饥饿、疾病和劳碌。两个月后,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亚美尼亚人头上,他们的遭遇与东部的亚美尼亚人一模一样:精英人物先被斩杀,残余人口又被强掳,而且,在押运过程中,闷罐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规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发拉底河建立了25个集中营,70万人被不断地从一个集中营转运到另一个集中营。直到1916年4月,这些集中营最终被一个个“清扫”干净,最后的幸存者也被赶尽杀绝。

1915到1918年间,大约有100万亚美尼亚人被杀害,这是土耳其当局筹划的种族灭绝政策的一部分。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与会各国代表强烈谴责了屠杀亚美尼亚人的罪行,迫于国际压力,土耳其法院依据其国内法缺席审判了屠杀事件的肇事者,包括前内阁部长和政党领袖,并将肇事者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土耳其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民族主义运动,结果,幸存下来的亚美尼亚人又有一大批惨遭杀害。截止到1923年,又有数十万亚美尼亚人被杀戮。 希特勒曾说过:“现在还有谁会谈起亚美尼亚人的灭绝?”

种族大屠杀之后,幸存下来的几万名亚美尼亚人来到世界各地定居,他们的后代今天依然生活得很好。1922年,大屠杀的元凶塔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幸存者亚美尼亚人所罗门·特利里扬刺杀。1948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经过多年努力通过了《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以下简称《防灭公约》)。公约第一条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灭绝种族行为,不论发生于平时或战时,均系国际法上的一种罪行,承允防止并惩治之。”

亚美尼亚位于外高加索南部,与土耳其东部接壤,在历史上曾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据亚美尼亚方面的史料记载,1915至1923年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150万人死亡。

亚美尼亚人提出“大屠杀”的根据是由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撰写的人称“蓝皮书”的一份报告,题目是“奥斯曼帝国时期亚美尼亚人受到的遭遇1915-1916年”。“蓝皮书”有150处引用了“大屠杀”证人的表述,称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镇压始于1877年的俄罗斯-奥斯曼战争之后。报告中有如下的描述:

大屠杀之前,亚美尼亚男子和他们的家庭往往会接到被驱逐的命令,命令通知他们被驱逐的目的地和时间。如果有人不到规定地点的话,奥斯曼政府的安全部队就会搜查他的家,然后把他投入监狱,最后在不通知他们家属的情况下就把这名“犯人”转移到摩苏尔或者巴格达的一家监狱。被关押的这些亚美尼亚人的结局通常是几百个人一组地被用链条绑在一起,然后带到空旷地带执行大屠杀……

奥斯曼士兵在搜查亚美尼亚村庄时,还会告诉亚美尼亚妇女,如果她们和穆斯林男子结婚、改信伊斯兰教的话,就可以免遭被驱逐的命运。尽管如此,还是有数万名亚美尼亚妇女被迫踏上了迁徙之路,成千名亚美尼亚妇女在途中因饥饿、缺水和传染病而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