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诡道
9133700000026

第26章 诡道之“言”经:诡辩之术(7)

经过一阵唇舌剑,胜负已成定局。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既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

三个途径:

1.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要有敢向真理低头的胸怀。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真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上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对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

3.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而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争论是一回事,人际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诡道方略之:朱总理答记者问

荀子说过:“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意思是语言的魅力在于美好而正大;而美好正大的语言,必然是光彩照人的。朱镕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精彩话语,时而令人开怀大笑、时而令人肃然起敬、时而令人拍案叫绝!无愧乎“穆穆皇皇”四个字!

幽默风趣

有人说,语言的高境界是幽默。不管怎么说,在短短的问答中能否运用幽默、运用多少幽默,则是衡量语言高下的重要标准。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伊始,总理就幽默风趣地向记者说:“今天是我担任总理以来第三次举行记者招待会,我借此机会向新闻界的各位新老朋友表示我的衷心的问候,而且我祝大家今天好运,能够被点中发问。”

这个开场白不仅活跃了全场气氛,也使总理和记者更贴近更融洽了。总理面对不太友好的提问照样给予幽默的回答。对外国记者关于腐败的问题是这样回答的:

“我不认为中国政府是最腐败的政府,像某些杂志所排列的次序,从来不是这样。中国的腐败案件当然要多一点,因为中国人多嘛!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按人口分摊,中国比发达国家大大落后;如果腐败案件也以人口分摊,那么发达国家可就要比中国大大的腐败了。笔者认为,这一回答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反驳了不友好的提问,同时也因为幽默含蓄,给外国记者留了面子。”

逻辑似刀

语言的百花园里,魅力并非仅为幽默独有,逻辑也是其中的一朵奇葩。CNN记者班门弄斧,企图以婚姻来类比中国的和平统一问题。总理则以逻辑来反击:“你讲的这个例子很风趣,但是跟我的讲话风马牛不相及……你讲的这个例子是《婚姻法》规定的,它是不合法的,我讲的是《国际法》,是合法的。”逻辑中的类比,须建立在有相同属性的基础之上,既无相同属性,如何进行类比?不是“风马牛”,还能是什么呢?德国记者抱有偏见地将腐败的问题与一党执政、多党轮流执政联系起来,总理毫不客气地举起了逻辑利刃:“我看不出这个反腐败的问题跟一个党执政、多党轮流执政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你那里不是多党轮流执政,不也是腐败吗?”

德国记者承认德国存在腐败,却不把德国的腐败问题与多党执政联系起来;反而指责中国腐败,是由于一党执政所致。总理以其之矛攻其之盾,德国记者能不败下阵来吗?

真情感人

语言具有幽默魅力和逻辑力量,能够达到“穆穆”程度,但未必达到“皇皇”境界。“皇皇”之言必是真情之流露。真情是语言的灵魂。在回答有关证券问题时,总理的回答如一潭清水,清澈见底:

“很难回答。我只能说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很快,成绩很大,但是很不规范。要取得全国人民的信任,股民的信任,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一句“很难回答”,一句“很不规范”,实话实说到家了!

真情,还贵含一个“情”字。总理在问答之间,无不流露出鞠躬尽瘁的赤子之情、忠心报国的爱国之心。

在回答“希望中国人民在您离任之后最记得您的是哪个方面?”时,总理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的华人,敞开了赤子的心扉:

“我只希望卸任以后全国人民如果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点实事’,哎呀,我就谢天谢地了!”

这里使人不禁想起他在就任总理后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的慷慨陈词“无论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悬崖,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三年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朱总理的话真情感人,全场中外记者毫无例外地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诡道“言”经之二十:投其所好

论辩是参辩双方的一种逆向抗衡,而这种抗衡往往针锋相对,僵持不下。要想突破僵局,取得论辩的胜利,不妨另辟蹊径,变逆为顺,采用一种“投其所好”的战术,从顺向的角度,向对方发起一场心理攻势,在顺的过程中化解对方的攻势,发现对方的破绽,捕捉突破的战机,从而出其不意地战胜对方。下面就对“投其所好”术在论辩中的作用作一些分析说明。

诡道方略之:“投其所好”能捕捉战机

律师乔特斯为有杀妻嫌疑的拉里辩护,这时律师麦纳斯提出了对拉里十分不利的证据:拉里曾向麦纳斯提出过,要麦纳斯帮助他与妻子离婚,并由此推论拉里在无法达到离婚目的时,会采取极端措施。乔特斯知道要直接反驳“要求离婚就有杀人动机”是困难的。于是他采取了“投其所好”的策略,与对方周旋,以图找到最佳战机。乔特斯向麦纳斯承认,自己对离婚是外行,一边恭敬地问对方是不是很忙。麦纳斯踌躇满志地回答:“要我处理的案子要多少有多少。”后来又补充说,每年至少有200件。乔特斯赞叹说:“呀!一年200件,您真是离婚案的专家,光是写文件就够您忙的了。”麦纳斯的声音犹豫起来,感到说得太多人们难以相信,就只好承认说:“可是……其中有些人……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破绽出现了,乔特斯抓住这一点,进一步诱导道:“啊!您是说有重新和好的可能,那大概有10%的人不想把离婚付诸行动?”麦纳斯说:“百分比还要高一些。”“高多少,11%?20%?”“接近40%。”乔特斯用惊奇的眼光盯着他说:“麦纳斯先生,您是说去找您的人中有近一半最后决定不离婚?”“是的”麦纳斯这时有些感觉到了,但退路已经没有了。“嗯,我想这不会是因为他们对您的能力缺乏信任吧?”“当然不是!”麦纳斯急忙自我辩解,“他们常常一时冲动,就跑来找我。可是一旦真的要离婚,便改变了主意……”他突然止住,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谢谢,”乔特斯说“你真帮了我的大忙。”在这场法庭论辩中,乔特斯见正面反驳难度较大,就采用了“投其所好”术,从侧面迂回。他先坦率地承认自己对离婚案是外行,恭维对方很忙,当对方得意忘形,胡吹自己处理离婚案件的数目时,他又进一步恭维对方是离婚案专家。当对方感到吹过了头,说有些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时,战机出现了。乔特斯抓住这一点,步步诱导,使对方说出了自己否定自己的话。由这个实例可见,在论辩中如果正面说理难以奏效,可以采用“投其所好”术,与对方巧妙周旋,对方对抗心理弱化,疏于防范,就有可能自我暴露出一些破绽,这就为我方提供了战机,我方乘隙而入,一举制敌。可见“投其所好”是论辩中的“迂回”之计。

诡道方略之:“投其所好”能诱敌入彀

一天,一位面容娇美的女青年在马路上走。突然她发现后面有一个“摩登”男青年在其后紧追不舍,怎么办呢?她忽然有了主意。她回过头来对这个男青年说:“你为什么老跟着我?”“摩登”男青年说:“您太美了,真让人着迷,我真心爱您,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姑娘嫣然一笑,说:“谢谢您的夸奖,在我后面走的姑娘是我妹妹,她比我更美。”“真的吗?”“摩登”男青年非常高兴,马上回过头去,但却不见姑娘的身影。他知道上当了,又去追赶那位漂亮姑娘,质问她为什么骗人。这位女青年说:“不,是你骗了我,如果你真心爱我,那么为什么去追另一个女人,经不起考验,还想跟我交朋友,请你走开!”“摩登”男青年被说得面红耳赤,讪讪地溜走了。这位女青年之所以能制服“摩登”男青年,就是顺着对方贪图美色的心理,“投其所好”,设计诱之。对方不知是计,却去追更美的姑娘,这就使其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女青年顺势反击,让对方自暴其丑,无地自容,达到了目的。从这个实例可见,论辩中的“投其所好”术,实际也是一种“诱敌”战术,抓住对方的需求和动机,设下圈套,诱敌深入,对方进入伏击圈后,我方就可猛烈出击,战胜对方。

“投其所好”能巧布疑阵

有一位顾客来到某酒店喝酒,店主以半杯酒当满杯卖给他。他喝完第二杯后,转身问店主:“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多少桶酒?”“35桶。”店主洋洋得意地回答。“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了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店主很惊讶,忙问:“什么办法?”“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酒装满就行了。”聪明的顾客在此利用店主唯利是图的心理,“投其所好”,巧设圈套,待其落入,再奋力一击,揭露了店主的半杯酒充一杯酒的恶劣行径。此种说法比起一般的斥责要有力得多,也深刻得多。由这个实例可见,“投其所好”术又是论辩中的“疑兵”之计,可以迎合对方的某种爱好和某种心理,巧布疑阵,麻痹对方,使之放松警惕,误人陷阱,从而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投其所好”能反客为主

一位知识测验的主持人向一位应考者提问:“先生,据说您是足球方面的行家,理所当然知道所有足球方面的事,是吗?”“那当然。”应考者悠然地答道。“那么,请问球门上的球网有多少个孔?”应考者一愣,但随即镇定下来,说:“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一定是知识十分渊博的大学问家。”“那当然。”主持人面露喜色地答道。“那么,你一定知道保塞尼亚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研究的是什么学问?”应考者问道。“保塞尼亚斯是古希腊一位能言善辩的哲学家。”主持人自信地答道。“完全正确。”应考者又问道:“你知道有关保塞尼亚斯的一件轶事吗?有一次,雅典的首席执政官听说保塞尼亚斯很有口才,想当众考他一下,就请他出席贵族会议。首席执政官让每一个贵族议员提一个难题,请他用一句话来回答所有的难题。贵族议员一个接一个向他提了几十个难题,而保塞尼亚斯只用了十分简单的一句话就回答了所有的难题。你知道他说的是一句什么话吗?”“面对这样多的难题,他只能说‘我不知道’。”主持人得意地回答。“完全正确,您真不愧为是保塞尼亚斯的后代。”应考者又问道:“今天我想再提一个问题,你还能再用一句话回答吗?”“请问吧!”主持人颇为自负地答应了。“那么,现在我问你,足球球门上的网有多少个孔?”“啊,嗯……”主持人无言以对。在这里,应考者面对主持人的刁问发难,先巧妙地回避,再“投其所好”恭维主持人“知识渊博”,主持人在自我陶醉中不知不觉充当了被考者的角色,应考者又一再恭维他“回答正确”、“完全正确”,使主持人更加自鸣得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身份,最后落入了对方的陷阱。而应考者巧妙地运用投其所好术,反客为主,反守为攻,掌握了论辩的主动权,反而控制了主持人,也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应变能力和杰出的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可见,投其所好术还是论辩中的一种“骄兵”之计。你说话有分寸吗?

诡道方略之:周恩来舌辩宋美龄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出于爱国热忱一举扣押了反对抗日、积极“剿共”的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彼时西安局势复杂,各方虎视眈眈,剑拔弩张,情况危急。一方面东北军、西北军将士主张杀蒋以揭竿起义,抗日救国;一方面南京政府两派对立,宋氏兄妹、孔祥熙在英美支持下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而何应钦等亲日派在日本支持下主张武力解决。何应钦企图借救蒋名义,派飞机轰炸西安,意欲炸死蒋介石取而代之。张、杨兵谏不遂,进退两难,唯寄希望于共产党为其解围,而妥善解决事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周恩来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谈判艺术置身浊流,在瞬息万变的“西安事变”中,运筹帷幄,力挽狂澜,显示了其超人冠绝的雄辩口才和严谨完美的外交才能。本文撷取周恩来在事变中舌辩宋美龄的精彩的历史瞬间,以赏析、借鉴其精湛绝伦的辩论语言艺术,从中受益。

义正辞严,初战告捷。

周恩来至西安经过周密细致的工作,张、杨及东北军的内部说服工作已初见成效。这时宋子文、宋美龄兄妹急匆匆由南京赶赴西安与周恩来进行面谈,于是一场舌辩宋美龄的交锋开始了。

宋美龄急于救蒋因而表面平静内心焦急,但仍端着委员长夫人的架子说:“这次委员长不幸蒙难西安,据说是贵党背后策划的……”周恩来用右手轻轻拍击着沙发,随声回答说:“水结成冰,是因为天冷;弹出枪膛,是受了撞针的压迫。事情非常明白,这次西安事变完全是蒋先生自己逼出来的。如果蒋先生树旗抗日,这不愉快的事情能发生吗?至于说是我党背后策划的,有什么根据呢?完全是不合事实的无稽之谈!”周恩来运用两句精炼的比喻道出事变的个中原因给对方以严厉驳击;运用假设、反问,变守为攻,置对方于尴尬境地;无疑而问,连连进攻使辩驳充满了逻辑上的内在张力和动势感,如狂飙疾进,似万钧雷霆,对方只好仓促招架,穷于应付。最后周恩来蕴藉语言蓄势,回扣前言“完全是不合事实的无稽之谈”,从正面予以强有力的一击,戛然而止,气势颇为雄劲、恢弘,进一步加重了驳斥的力量。

宋美龄拿不出任何凭证来,不敢接触周恩来那严峻的目光,心里怯了几分说:“别人这么说,我并不相信。”周恩来向后靠靠说:“当然,我们是允许不明真相的人怀疑的。”说着看了看宋子文。周恩来为了争取宋氏兄妹影响蒋介石共同抗日,因而在语言策略上做到了适可而止,给对方以面子。一开场周恩来义正辞严,有理有节,维护了我党尊严,初战告捷。

胸存全局,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