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9133500000019

第19章 作出利润最大化的选择——在放弃中收获,在低头中成功(1)

人生就是选择,而放弃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与其苦苦挣扎,拼得头破血流,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

人生是艰难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当必须放弃时,就果断地放弃吧。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更多。

放弃失落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怨,放弃无休止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辩解,放弃对情感的奢望,放弃对金钱的渴求,放弃对虚荣的执著……只有当机立断地放弃那些次要的、枝节的、不切实际的东西,你的世界才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你才会豁然开朗地领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真谛。

唯有放下,才能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学会放下,才会活出精彩的人生!

放弃时,不妨吃一口“甜柠檬”

心理学把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个体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减轻焦虑情绪的行为称之为“酸葡萄心理”。而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追求原来目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就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却找到一只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欢吃。”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是在个体遭受挫折,无法达到目标,不能满足愿望时,为减轻痛苦和紧张,保护自尊而采取的心理防御方式。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一定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

不管遇到怎样的失败和挫折,学会自我安慰并不表示自我贬低。一位哲学家说过:当一个人处于顺境时应该学学儒家,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事业而努力奋斗;当一个人处于逆境时,应该学学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凡事要看得淡、想得开,不要钻牛角尖,也就是要学会自己安慰自己。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相对,正反相对,有一利必有一害,存一害必寓一利,古代著名的“福祸相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能从顺流中发现逆流始为智者,能从磨难中看到光明方为聪慧,得意忘形固不足取,失意忘志更应摒弃。

学会自我安慰,应经常反躬自省。工作上是否还有纰漏,能力素质是否亟待提高,待人接物是否还未做到“诚于中,坦于外”,积极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当你发现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时,心理就会平衡许多,就会更容易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谁能总是一帆风顺?谁能总是受到幸运的光顾?当我们遭遇某些不如意,陷入困境时,不妨先自我安慰一番:大不了从头再来嘛!即使这种机会因条件所限不可能重来,也不要紧,因为我们有信心,所以会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人有一个弱点,就是总不珍惜自己拥有的,而总是盯着自己没有的,从而凭空生出很多烦恼。所以,适当的放弃是非常必要的。

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激烈的职场竞争,令身处其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不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长此以往,那些不愉快的消极情绪若得不到及时排解,超过一定的负荷,就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引起心理疾病。这个时候就要学会“酸葡萄式”和“甜柠檬式”的自我安慰。对于想得到而又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不妨像《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一样,想象一下它是酸的,然后放弃。而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则多想一想它的好处。

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学会从积极的方面暗示自己。每天早晨,如果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没劲,又要上班”,那么这一天很可能就真的没劲了,因为你已经给自己定了一个消极的情绪基调。要想摆脱这种情况,就要针对自己的不足,设计一些积极的语言来暗示自己。如情绪低落的人,可以经常对自己说“今天心情不错”“我今天感觉很好”;容易愤怒的人,可以暗示自己“我要冷静些,发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另外,还可以改变一些行为以调节情绪,例如,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等。

“甜柠檬心理”将自己内心无法接受的感觉、动机及行为归于别人,以保持自己心灵的宁静。为自己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在不伤大雅,不败坏道德的前提下,时不时地给自己来上一颗“甜柠檬”又何妨呢。

具有“甜柠檬心理”的人,百般强调凡是自己具有的东西,都是好的,这样可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痛苦。比如说,有的人天资稍差,智力平平,便安慰自己说“憨人有憨福”;有人被偷了,就说“失财免灾”;有的女子姿色平平,嫁个木讷寡言的丈夫,却说“这才可靠呢!”这种知足常乐的心理防御机制,不失为一种帮助人们接受现实的好方法。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甜柠檬心理”若运用过度,则会妨碍人们去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所以说,要正确运用“甜柠檬心理”,这样才可以消除心理紧张,减少冲动和攻击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放弃贪念,就会感到富足

金钱在道德上其实是中性的,没有褒贬之分,正当的金钱欲望也是合理的心理欲求。合法的钱财获得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从而改善人的生活,只要做到欲而不贪,思知足以自诫,就可以做到进退自如,超然洒脱。但不正当的所得就可能让人失去自由,甚至成为索命的毒手。

鱼见饵而未见钩,鸟见食而未见网,在柔情万种的娇媚背后,谁敢保证不隐藏着贪婪的私心和不可预见的危险?贪念的牢笼一旦打开,就像洪水决堤,一发而不可收拾,只会让人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有位国王,天下尽在手中,照理应该十分满足,但事实并非如此,为此国王自己也很苦恼。一天,国王走到御膳房时,看到一个厨子在快乐地哼着小曲,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国王问厨子为什么如此快乐,厨子答道:“陛下,虽然我只是个厨子,但我一直尽我所能让我的妻小快乐。我们所需不多,头顶有间草屋,肚里不缺暖食,便够了。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哪怕我带回家一件小东西都能让他们满足。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乐,是因为我的家人天天都很快乐。”

国王已经拥有很多,但从来不会满足,总想追求更多的享受。生活中原本那么多值得高兴和满足的事情,他都看不到,只是在竭力追求那些并无实质意义的欲望,不惜付出失去快乐的代价。这故事说明了“知足者贫穷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的道理。国王本来应该是快乐的,就是因为他不知足,所以才不能快乐。厨师生活艰苦,但他能知足自乐。

每当黄昏时分,有一对卖烧饼的夫妻数着一天的收入,看到比昨天又增加了几块钱,夫妻俩就会开心地笑。他们感到世界上没有比这个更加美好的事了。而正在这个黄昏,另一对腰缠万贯的富有夫妻仅仅因为所持股票的面值下降了几个百分点而饮毒自杀。其实,仅把他们留下的不动产折合成钱,也足够他们富足地过上几辈子了。

每个人都想有更多的钱,都想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是很正常的想法,人也可以为此去努力。但钱多不一定就会使人得到快乐,为了赚更多的钱,整天劳累、高度紧张,人怎么会有快乐可言?也许经过努力得到了较好的生活条件,不足之心又使自己有了更高的生活要求,紧接着又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得到更多的钱财上面,这样下去,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轻松快乐的生活。

从上面的两则小故事里我们不难领悟到,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最有权势的,但快乐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因为幸福的真谛就是快乐,而快乐又往往来源于知足。

上帝拿出两个苹果,让一个男子挑选。这个男子权衡再三,终于下定决心,选了其中一个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苹果。上帝含笑赐予,他千恩万谢之后离开了。过了一会儿,他想另外一个苹果可能更好,于是反悔想去换,回头发现上帝已经不见了,于是他日夜悔恨,耿耿于怀地过了一生。上帝感叹道:“人总是期待那些未得到手的,而不好好珍惜手中拥有的,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呢?”

我们看到,不论年轻人选择哪一个苹果,他都会想另外一个苹果,这样一来,不论他如何选择都不会满足。如果这个年轻人不再去想那个没有得到的苹果,而是好好珍惜自己手中的苹果,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幸福很多。

知足、放弃贪念是一种美德和智慧。因为知足才会自觉珍惜,并倍加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把握未来。当在竞争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而产生烦恼时,千万不能糊涂和失去理智,更不能做出不明智的事情。此时,最好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新的平衡。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重拾信心,开心快乐地从头再来,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与人生的快乐、健康、平安、和睦相比,功名财富实在是太易失去的东西。忙忙碌碌、追名逐利不一定能使人快乐,也不一定代表一个人的成功,唯有快乐的生活、健康的身体才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最后,让我们再次记住,放弃贪念才会感到富足。看到自己的价值,珍惜当下拥有的,才能享受快乐。以这样的心态去生活,那么每天都是好日子。

放弃完美,收获才能更多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要与“缺陷”相伴,而与“完美”擦肩。追求完美的想法让许多人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出错。所以说,陷入完美主义情结,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枷锁,付出不少,结果却未必圆满。

完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阶段和时间里,我们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完美,这就足够了。如果还是无休止地觉得可以做得更好,那就很可能错过最有利的时机。

小李是一名文案策划人员,她要利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写一个关于公司产品推广的系列文案,也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宣传公司的产品。

这一系列的文案至少需要从十个角度出发,写上十几篇不同的策划书,因此她的压力非常大。有一天,她突然从文化的角度上有了一个好的创意,于是她立即动笔去写。写到一半时,她觉得在此引用一句名言会比较好。她隐约记得某位名人说过一句与此相关的话,可是却忘了到底是什么。她冥思苦想,却越想越模糊,这使得她心烦意乱,根本没有心思接着刚才的思路写下去。

她想,为了使这份文案更加完美,我一定要把那句话找出来。于是,她通过网络、书籍、咨询他人等多种途径寻找,但直到下班,她也一无所获。此时,她心情十分沮丧,根本就没有心思再写下去。于是她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打算回家后继续找,第二天再来完成这份策划书。然而,等到她第二天打开文件时,她发现自己对这个角度已经毫无感觉了,写了一半的策划书就此搁浅。

我们希望把工作做得更好,甚至尽善尽美,这种想法是很好的。不过,必须记住:你首先要按基本要求完成工作,等到完成了基本工作以后,再来追求卓越,切不可因为追求完美就忘了自己的基本责任,使事情半途而废。

一个刚进公司不久的年轻人,使用一个软件的版本,该版本在网上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暴露出来一个问题,即某个判断语句少了一个判断条件,按说这个问题改起来较为简单。可是,这个年轻人兴师动众,三番五次地到测试部打探测试的步骤和原理,又几次三番地找来原设计人员,研究设计原理和思路,后来干脆抱来几大本厚厚的电脑宝典,仔细地研读起来,直到身体疲惫不堪,还没有解决问题。

追求完美有时还会演变成一种力争第一的心理。对自己要求太高,而现实达不到的时候,这些对自己太苛刻的人就会接受不了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绝望的心理,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实际上,这些想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完美的人并不是一个强者。他们之所以不能容忍瑕疵,是因为他们想把自己保护起来,免受他人的指责和讥讽,或者希望由此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由于他们总以理想的模式来选择、评价自己和生活中的一切,容不得一丝不足,所以常常会因为生活中的挫折而痛苦和自责,从而变得孤僻、忧郁、消沉,这使他们无法过上快乐的生活。

此时,追求完美就掉进了一个痛苦的陷阱。要想跨越这个陷阱,重要的一点是,直面自我,放弃完美,保持平和的心态。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调整对自己的期望值,调整完美的标准,承认自己不可能是最好的,也要明白没有人十全十美,这样才能放宽心。况且,凡事只要我们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并且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就已经是最完美的结果了。

从前有个卖铜镜的人,陈列的10面镜子中只有一面磨得锃亮,其余9面都很模糊。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将镜子全部都磨亮些。他的回答是:“明亮的镜子连人的雀斑都不肯放过,可大多数人并不都是标准的美人,他们不会喜欢磨亮的镜子。而模糊的镜子能够遮住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使照镜人平添一种朦胧美,所以昏镜比明镜更加畅销。”

故事告诉人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辩证地对待个人存在的问题。毕竟,人是可以认识和操纵自己的。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也要清楚自己的短处;既知道自己的潜能和心愿,也知道自己的局限和困难,这样就能大胆地放弃完美,接受更真实的自我。

在正确认识自己的情况下,只有放弃完美的人,才能肯定自我、发展自我。放弃完美,就会更加明白每个人的两重性是不可改变的,就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也能正确理解和看待别人。放弃完美,才能树立起自信、自爱、自尊的意识,才能真正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有一个年轻人养了一盆兰花。一天,他发现在一片叶子下露出了好几个小花蕾,他异常兴奋。就在等待花开放的时候,竟发现那含苞待放的花蕾开始有枯萎腐烂的迹象。他感到极其惋惜。

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要把一些花蕾剪掉,只保留一个花蕾,否则整株花都会枯萎。起初他有些不愿意,不忍心剪掉任何一个,但经过再三考虑,他终于还是剪掉了。数月之后,他惊奇地发现留下的花蕾竟然开出了一朵又大又美丽的兰花。

现在回想一下,如果当初那位年轻人不剪掉那些小小的花蕾,他又怎能看到兰花的美丽呢?所以说,当我们盲目地追求完美时,会因为我们的痴迷而错过生命中太多美好的东西,而放弃追求完美,就意味着获得。

许多人常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完美,这也不如意,那也不舒心,生活索然无味。其实,不完美是生活的一部分,缺陷美胜似完美,拥有缺陷是人生中另一种意义上的丰富与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