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9133500000012

第12章 做命运中的一块“顽石”——自信拥抱梦想,行动开创成功(1)

有人说:“我真想再回到大学去完成学位,可是四年之后我就四十岁了!”其实,仔细想想,如果他不去念这个学位,四年之后,他还是会四十岁,而且毫无收获。如果我们不编织梦想、不设定目标、不制订计划,五年后、十年后,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梦想,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勇敢做梦的人,就是在自己的生命银行里预先开了许多幸福的账户。唯有努力把梦想实现的人,才能在这些账户中存满心灵的基金。一心想要实现梦想的人,任谁也挡不住他,除非是他自己想放弃。

人生就是充满许许多多的梦想,又一步步去实现梦想的过程。短暂的生命,没有了梦想,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让我们自信地拥抱梦想,用行动去实现它吧,只要行动起来,成功就不会遥远。

带上自信的铲子出发

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的确如此,在人生的道路上,自信如一幅信仰的画卷,装点我们的人生;自信如一束明媚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当我们迷惘时,自信带着我们涉过险滩恶水,到达安静祥和的陆地。人生也正是因为有了自信,才显得芬芳多彩。

曾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一家公司应聘。笔试的卷子上只写了一道题:您对这个工作有信心吗?A:有;B:有一些;C:没有多少。前面几个人都选择了B,而最后一个大学生看了考题后微微一笑,选择了A。结果,最后的这个大学生应聘成功,并且经过几年的打拼,他当上了公司的总经理。当人们问及他的成功秘诀时,他笑着回答说:“自信——仅仅是这两个字而已。”

有一位很有名的记者,曾经应邀在母校做一场报告。她的报告吸引了近千名学子,其中大多数学子即将走出校门。他们最想听的是,怎样才能像她一样在告别校园后走向成功。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名记者在报告时并没有多谈自己成名的经历,也没有多讲那些战地采访的故事,而是向大学生们讲述了两次难忘的失败经历。

第一次失败经历是她刚从大学毕业后参加招聘。有一天,她看到一则会计师事务所急聘一名英文翻译的招聘广告。对这次招聘她非常自信,因为读大学时她的英文水平在全系是最好的。于是,她按要求发出了应聘简历。对方一看她是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很快就通知她去面试。

笔试时,对方要求她翻译一份会计报表。虽然可以查字典,但是对那些陌生的专业名词,她却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等她把翻译好的报表交到考官手上时,考官只看了几眼,就皱起了眉头。结果可想而知,她没有得到那份工作。

那次求职的失败,给了她很大的打击,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能力。后来,她从各方面调整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顺利考进了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花了大量时间,对新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几个月之后,她的财经专业英文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次失败经历发生在她刚刚进入新闻行业时。

她刚开始进入新闻行业时也很有自信,觉得自己站在镜头前清秀可人。可突然有一天,一个上司直言不讳地对她说:“我觉得你不适合上电视。你脸上的雀斑在电视上看得一清二楚。”这句话仿佛当头一棒,让她沮丧到了极点。此后面对镜头,她怎么也找不到自如的感觉。她开始变得很不自信。

这时,一位同事说了一句让她受益终生的话:“你一定要记住,在镜头面前,不要老想着自己漂亮不漂亮。你需要考虑的是,你要告诉观众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于是,在日后的工作中,她在镜头面前不再想着自己的外表如何,而是专注于如何通过自己向观众传达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慢慢地,她又找回了自信,并形成了深受观众欢迎的采访风格。

这两次失败经历让她感到,走出校门,进入职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如果认定自己根本不行,心灰意冷,不敢再去拼搏,甚至自暴自弃,那么就不可能有日后的发展与成绩。

报告快结束时,记者深有体会地对大学生们说:“埋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埋怨别人会天昏地暗,改变自己则晴空万里。要改变自己,就要把挫折打败,把自信找回来,带着扭转乾坤的自信上路。因为,拥有自信常常比拥有才能更重要。人有了自信之后就会乐观地认为,人生没有失败。那些所谓的‘失败’,只不过是暂时还没有成功而已。”

因此,成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但也有可能与你擦肩而过,因为成功的路上布满荆棘、坎坷不平,如果在这时选择放弃,那就等于扔掉了自信,选择了失败;如果像前面提到的记者那样,在遇到挫折之后更加自信,“把挫折打败,把自信找回来,带着扭转乾坤的自信上路。”这样,经过岁月的磨炼,成功就真正属于你了。

梦想的路很长,但是明天一定会很美好。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收获丰收的喜悦;只有追求,才能不断地进步;只有自信,才会不惧苦难,永远向前。带着自信上路,将收获鲜花遍地,馨香满路。

让我们带上自信的铲子出发吧!在荆棘坎坷的成功道路上,用自信将挫折铲除,为自己铺设一条自信的道路,顺利通往成功的殿堂。

今天就让你的目标清晰起来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没有目标,就像箭没有靶子一样。

目标就是你希望达到的未来状态,也就是指你想要完成的事。可能很庞大,也可能很渺小,也许是明年完成,或许在几十年以后达到。

在我们身边,不乏缺少理想的人。他们的生活随波逐流,毫无目标,终日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因为缺少确定的目标和人生理想,没有良好的人生规划,他们的生活总是与失败相伴。当你询问他们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茫然,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地消磨时光,在生活中随波逐流,慢慢地浪费掉自己的生命。

“如果没有目标,你永远也不可能发现自己究竟完成了什么工作,没有完成什么工作。”这是孙正义的一句名言。

孙正义是亚洲富豪。他二十多岁时开始在日本创业。创业之始,公司不大,只有三个人。他自己是老板,另有两个员工,一间小屋子,办公室非常简陋。但是他很有个性,刚刚创业的时候,他经常召开员工大会并发表演讲。他说:我30岁时要有几千万美元,40岁时要有××亿美元,50岁时要怎样,说的都是天文数字。后来,连两个员工都感觉这个老板的想法太天真,简直是疯了。但几十年后,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了亚洲首富。

目标决定计划。首先要树立一个目标,没有目标就会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就没有压力,没有动力,没有成就感。有了目标后就要制订计划,并将制订好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

目标清晰可以使人们的心态变得积极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5%。幸存者之一的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经过观察研究发现,幸存者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深知生命的积极意义的人。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做的事还没有做完”“活着与爱着的人重逢”。

弗兰克的一个牢友在那个与死神相伴的环境里,曾绝望地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

“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弗兰克说,“而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生命的贡献。”他通过不断地鼓励并对牢友分析生命的意义、目的,最终使这位牢友扭转了悲观的人生态度,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

所以说,脱离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就不会有积极的心态,而消极心态不会产生远大的人生目标。目标反映了心态,心态决定了目标。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糟糕的处境或者遭遇沉重的打击。只要确定目标、坚定信念,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在心中燃起不灭的热情之火,那么就一定能走出困境。但是,如果他颓废消极,自暴自弃,那么他人生的锋芒和锐气就会消失殆尽,最终只能是失败。

要知道,一个清晰的目标是可以量化的。目标是我们要坚定信念的来源。把理想变成可实现的目标,需要进行一步步的计划,给自己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小目标,制订一个完成目标的时间表。正如诗人爱默生所言: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为他让路。

有一次,在高尔夫球场,罗曼·皮尔在草地边缘把球打进了杂草区。有一个青年刚好在那里清扫落叶,就和他一块儿找球。当时,那青年很犹豫地说:

“皮尔先生,我想找个时间向你请教。”

“什么时候呢?”皮尔问道。

“哦!什么时候都可以。”青年似乎颇为意外。

“像你这样说,你是永远没有机会的。这样吧,30分钟后在第18洞见面谈吧!”皮尔说道。30分钟后,他们在树荫下坐下,皮尔先问他的名字,然后说:“现在告诉我,你有什么事要同我商量?”

“我也说不上来,只是想做一些事情。”

“能够具体地说出你想做什么事吗?”皮尔问。

“我自己也不太清楚。我很想做和现在不同的事,但是不知道做什么才好。”他显得很困惑。

“那么,你准备什么时候实现那个还不能确定的目标呢?”皮尔又问。

青年对这个问题似乎既困惑又激动,他说:“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有一天,有一天想做某件事情。”于是,皮尔又问他喜欢什么事。可是,他想了一会儿,却说想不出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事。

“原来如此,你想做某些事,但不知道做什么好,也不确定要在什么时候去做,更不知道自己最擅长或喜欢的事是什么。”

听皮尔这样说,他有些不情愿地点头说:“我真是个没有用的人。”

“哪里。你只不过是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加以整理,或缺乏整体的构想而已。你人很聪明,性格又好,又有上进心。有了上进心,才会促使你想做些什么。我相信你能有所改变。”

皮尔建议他花两个星期的时间考虑自己的将来,并明确自己的目标,不妨用最简单的文字将它写下来,然后估计什么时候能顺利实现,得出结论后就写在卡片上,再来找皮尔。

两个星期以后,那个青年显得有些迫不及待,至少精神上看来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出现在皮尔面前。这次他带来了明确而完整的构想,他已经掌握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要成为他现在工作的高尔夫球场的经理。现任经理五年后退休,所以他把达到目标的日期定在五年之后。

接下来,他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学会了担任经理必备的学识和领导能力。等经理的职位出现空缺后,没有一个人是他的竞争对手。

又过了几年,他在公司的地位依然十分重要,成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人物。现在他过得十分幸福,非常满意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一般来讲,相对于那些大而难的目标,人们更容易完成那些小而易的目标。这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去完成大而难的目标,因为任何大而难的目标都可以分成小而易的目标。所以,要完成大而难的目标,我们就必须把它分解成长、中、短三种目标,以短期目标为过渡和中介,短期目标实现了,中期目标慢慢地也就成了现实,中期目标实现得多了,最后就能实现长期目标。

比尔原来只是美国一家软件公司的普通职员。从他大学刚毕业走进公司的那天起,他就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当上产品开发部的经理。从那天起,“部门经理”就像一面旗帜,他没有一天不按部门经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比尔的准备是辛苦的,他往往要比其他职员多做许多工作,休息时也要参加许多相关的培训课程。目标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使比尔每天都被疯狂的工作激情驱使着。虽然有些累,但是看着自己的卓越业绩,他便体会到了更深的幸福和快乐。

不到一年,比尔就被提拔到了主管的位置。他工作起来更加努力了,虽然为此他牺牲了许多娱乐和休闲的时间,但因为有了目标,他感觉不到工作的劳累,反而把它当做一种享受。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不断得到公司总裁的肯定,他当上主管不到半年,就再次被提拔为部门经理,成为公司里提拔最快、最年轻的经理,但他很快又给自己制订了下一个目标——产品总监。

为什么比尔能从普通职员的岗位迅速升至主管,继而又升职为部门经理呢?这是他时时用目标鞭策自己,并不断围绕目标积极行动与积累的结果。

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目标,困难的,还是简单的,今天就让我们把它清晰化吧,现在就给它制订一幅路径图,那么理想的实现就在不远的将来!

梦想有多远大,就让它有多远大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梦想。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梦想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却有远大与朴实之别。有的梦想是与事业、志向有关的人生大梦,比如成为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等;也有的梦想是事业之外的生活小梦,比如做一个艺术爱好者、旅行爱好者等。

美国有一个奥地利移民,从小就想当州长。他很瘦弱,家里也很穷。有一天,他看见有一群人在练健美,便决定要练健美,同时他也为自己的梦想制订了一个计划:要想当州长,就要有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经济收入;要想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就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想有自己的事业,就需要不懈地努力。

于是,他刻苦练习健美,到20多岁时,他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他凭借威武健美的身材进入好莱坞,并在好莱坞磨炼了多年,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家喻户晓的影星。40岁之后他退出影坛,开始进入政坛。不懈地努力之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他就是施瓦辛格。

施瓦辛格的故事让人明白:梦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梦想并不遥远,正如我们中国的那句古老而朴素的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从梦圆到圆梦的过程,“梦想是否成真”是成与败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古往今来,人们的梦想往往被放弃、嘲讽、困难、拖延所击败。为此,台湾一位资深策划人提出过实践梦想的“六力”——认知力、执著力、勇气力、纪律力、专注力、孤独力。这或许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有一家媒体报道了一个无名小卒的创业史。

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中毕业的小高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可一心想做生意的他初入社会就碰了壁。

小高高中毕业时,正值互联网兴起,但当时他所在地区的网吧屈指可数。他想,如果开一家网吧,肯定能赚钱。

经朋友介绍,小高认识了一位姓孙的“朋友”,孙某是学计算机的,懂网络技术。于是二人合伙开了一家网吧。经营初期,生意非常好,后来由于相关部门整顿,网吧被关闭。当小高从家回到网吧时,网吧已是一片狼藉。公安部门的有关人员告诉小高,那个姓孙的人携钱财外逃了。初涉商海就遭受挫折,小高做生意的热情一下子跌到了冰点,他一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