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华尔街奇书
9131700000019

第19章 发挥每一分钱的奇效(1)

——让金钱为自己工作的投资秘笈

我们对“投资”这个词并不陌生。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外持有的资产,是一种以权利为表现形式的资产,是一种具有财务风险的资产。大胆、谨慎地进行投资,可以让你赚取更多的钱财。所以,任何一个想成为和华尔街巨商一样有钱的人都应该学习、了解一些投资技巧,让金钱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利润。

让金钱闲置,就是一种损失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钱的富翁,他准备了一大袋的黄金放在床头,这样他每天睡觉时就能看到黄金,摸到黄金。但是有一天,他开始担心这袋黄金随时会被小偷偷走,于是就跑到森林里,在一块大石头底下挖了一个大洞,把这袋黄金埋在洞里面。隔三差五地,这个富翁就会到森林里埋黄金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他心爱的这袋黄金。

可是有一天,一个小偷尾随这位富翁,发现了这块大石头下面的黄金,第二天就把这袋黄金给偷走了。富翁发觉自己埋藏已久的黄金被人偷走之后,非常伤心,正巧森林里有一位长者经过此地,他问了富翁伤心欲绝的原因之后,就对这位富翁说:“我有办法帮你把黄金找回来!”

说完,这位长者立刻拿起金色的油漆,把埋藏黄金的这块大石头涂成黄金色,然后在上面写下了“一千两黄金”的字样。写完之后,长者告诉这位富翁:“从今天起,你又可以天天来这里看你的黄金了,而且再也不必担心这块大黄金被人偷走。”

富翁看着眼前的场景,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森林长者的头脑有问题,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在森林长者看来,如果金银财宝没有拿出来使用,那么藏在洞穴里的一千两黄金与涂成黄金样的大石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对于那些死守着钱在银行、不善于利用金钱的守财奴,也许对他们讲一大堆投资理财的观念是没有用的,但是这个故事却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像葛朗台那般守着钱财不放,以至于死的时候,生前所守的那些纸币全部潮湿、腐烂成一堆废纸的人不是没有。文学作品固然有其夸张的手法,我们读起来或许觉得可笑,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上,有这种思想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可以说,把金钱存进银行中不动,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被冰封在了山顶上,无人问津,那么这把宝剑的功力也就无法体现了。所以,真正的财富拥有者应该理智地面对金钱。他们信奉这样一个道理:金钱是身外物,人不能沦为金钱的奴隶,而要获得金钱并且成为金钱的主人,使它为自己的幸福体现价值。

贫穷并不是可怕的、可耻的,只有懒惰,不想改变现状才是可耻的。事实上,依靠攒钱来致富的想法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懒惰的行为。赚钱是辛苦的,同时也是智慧的,要想成为一个富人,不但要有勤奋的意识,更要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跻身富人的行列。

华尔街巨富比尔·萨尔诺夫小时候生活在纽约的贫民窟里,他有六个兄弟姐妹,全家只依靠做小职员的父亲所得的微薄收入谋生,所以生活极为拮据,他们只有把钱省了又省,才可以勉强度日。到了他15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叫到身边,说:“小比尔,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己来养活自己了。”小比尔点点头。父亲继续说:“我攒了一辈子也没有给你们攒下什么,我希望你能去经商,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改变贫穷的命运。”

比尔听了父亲的忠告,于是去从事经商活动。3年之后,全家的贫穷状况有所改善;5年之后,他们全家搬离了那个社区;7年之后,他们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了一套房子。

可见,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和金钱思维决定了他是否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富。在我们周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钱不是靠攒才能越来越多”的道理。很多人认为,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存在银行里的纸币才是钱,但是有钱的华尔街巨商不这样认为。

卡恩站在百货公司的橱窗前,目不暇接地看着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边有一位穿戴很体面的绅士,这位绅士正在那儿抽雪茄。卡恩恭恭敬敬地对他说:

“您的雪茄好像不便宜吧?”

“两美元一支。”

“好家伙……您一天要抽多少支呢?”

“10支。”

“天哪!您抽了多久了?”

“40年前就抽上了。”

“什么?您仔细算算,要是不抽烟的话,那些钱足够您买下这家百货公司了。”

“这么说,您不抽烟?”

“我不抽烟。”

“那么,您买下这家百货公司了吗?”

“没有。”

“告诉你,这家百货公司就是我的。”

谁也不能否认卡恩的聪明。第一,他算账算得很快,一下子就计算出每支雪茄两美元,每天抽10支,40年所花的钱可以买下一家百货公司;第二,他懂得勤俭持家、积少成多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从来不抽烟。

但是,谁也不能说卡恩具有生财的智慧,因为他不抽烟也没有省下买一家百货公司的钱。卡恩的智慧是死智慧,绅士的智慧是活智慧。钱是赚来的,而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的。

所以,华尔街巨商很少主张以储蓄的方式生利。他们不会允许自己的钱放在银行中让别人利用,相反,他们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金钱,最大限度地从银行中借贷金钱,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

金钱具有流通的作用,为你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金钱的意义并不在于存着、看着,欣赏着,它的意义在于流通,躺在银行中的结果只能是价值越来越低。不过,很多人觉得把钱放在银行里是最保险的一种方式,只要慢慢攒,早晚有一天也能够成为一笔不小的存款。

不可否认,存款或许是风险性最小的一种生财方式,可是风险小,回报就小。而且银行本身不是保险公司,它不过也是一种盈利机构,它把众人存入的钱高价借贷给那些聪明的商人,让聪明的商人再去赢得更多的钱。说白了就是,你拿你的钱让别人挣钱罢了。

这样吃亏的买卖,难道你还愿意把钱存入银行吗?如果你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现在还不晚,机会依然有很多。做一份适合你的致富计划吧,那么不久后的你便也是一名成功的金钱操纵者了。

复利时代,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华尔街巨富认为,虽然金钱是成功投资的最基本要素,却并不是唯一要素,勇气与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投资的成败虽然包含了许多因素,但永远不变的原则是,在跟时间的斗争当中,谁的忍耐力强,谁就能获得成功。

投资一年就必须收回本金的人与十年收不回本金也感到无所谓的投资者相比,谁的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毫无疑问,拥有富余时间的投资者能充分享受时间效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复利”是最能体现“时间就是金钱”这一真理的“商品”。华尔街富豪们强调说:“复利投资才是迈向富人之路的‘垫脚石’。”

复利的概念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各种投资理念当中,最容易被人看轻的也是复利。复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或“利叠利”。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

复利有时被人认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观,因为它揭示了财富快速增长的秘密。而且,复利的力量怎样比拟都不过分。

印度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国王与象棋国手下棋输了,国手要求在第一个棋格中放上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上两粒,第三格放上四粒,即按复利增长的方式放满整个棋格。国王原以为顶多用一袋麦子就可以打发这个棋手,结果却发现,即使把全世界生产的麦子都拿来也不足以支付——只有神奇的复利才能带来如此戏剧性的结果。

复利的力量无处不在。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投资,莫不如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在一篇题为《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的文章中曾重点谈到过复利的作用。当时的西方正值30年代大萧条时期,许多人认为,在未来世界,繁荣将不会再现,但凯恩斯却指出,萧条不过是两次繁荣周期中间的间歇,支撑西方经济发展的“复利的力量”并没有消失。凯恩斯在当时已经发现,近代社会的崛起是从16世纪的资本积累开始的,而这个崛起会导致人类进入“复利时代”。有趣的是,凯恩斯毫无隐晦地告诉我们:“英国对外投资的始端可追溯到1580年德雷克从西班牙盗窃的大批财宝。”只不过经过长年的复利累加,“德雷克在1580年带回来的财宝中,每一镑现在已变成了10万镑。”复利的力量就有如此之大。

在投资领域,如果将银行利率作为社会资金回报的基准,投资人通过投资于盈利能力强于基准的金融品种就可以创造超额收益。这样常年叠加下去,复利的效应终会显现。

1626年,白人以24美元的价格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用24美元买下曼哈顿,这并不是一个荒唐的痴人说梦,而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也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投资方式。

故事是这样的:1626年,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皮特花了大约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而到2000年1月1日,曼哈顿岛的价值已经达到了约2.5万亿美元。以24美元买下曼哈顿,皮特无疑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但是,如果转换一下思路,皮特也许并没有占到便宜。如果当时的印第安人拿着这24美元去投资,按照11%(美国近70年股市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投资收益计算,到2000年,这24美元将变成238万亿美元,远远高于曼哈顿岛的价值2.5万亿,几乎是其现在价值的一百倍。如此看来,皮特是吃了一个大亏。那么?是怎样神奇的力量让资产实现了如此巨大的倍增?答案就是复利。

长期投资的复利效应将实现资产的翻倍增值。爱因斯坦就说过:“宇宙间最大的能量是复利,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是复利。”一个不大的基数,以一个即使很微小的量增长,假以时日,都将膨胀为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那么,即使以像24美元这样的起点,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你也一样可以买得起曼哈顿这样的超级岛屿。

也许2.5万亿的金额对我们来说太大,370多年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太长,但是对于那些善于利用复利的递增效应赚钱的华尔街投资者来说,在一个人所处的一个时间段内,也一样可以积累可观的财富。以基金投资为例来说,如果我们从20岁开始,每个月拿出100元去投资基金,以后每个月都不间断地投入100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期定投,按照每年10%的投资收益计算,到60岁的时候,我们就会有63.78万元。100元的起点,相信对很多投资者来说应该都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却能累积成60多万的数量,复利的威力可见一斑。

尽管很多投资者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真正能够坚守长期投资、享受复利效应的投资者却并不多见。更多的投资者总是喜欢追涨杀跌,总是禁不住一些干扰因素的诱惑,在投资市场上频进频出,这样不仅没有收获到可观的收益,反而可能会颗粒无收,甚至是损失惨重。

而对基金投资而言,只要投资者坚定信心,坚持长期持有,就能分享到复利效应,实现资产的倍增。同时,加上基金定期定投业务,长期持有不仅能够产生复利效应,还可以达到零存整取、积沙成塔的效果,实现人生的财务管理目标。

因此,如果你希望尝到投资复利的甜头,就一定要尽可能地延长投资时间。总而言之,尽可能早地投资,将投资的周期尽可能拉长,就能获得较高的收益,这跟酒越酿越醇的道理是一样的。

警惕投资风险,规避投资陷阱

投资是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投资被认为是获得财富的最快捷的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

但是,投资并非一本万利,它是要承担风险的,而且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是本金损失的风险。例如,股票可能会被套牢,债券可能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房地产可能会下跌等都称为投资风险。不过,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不能规避风险,但是可以降低风险,那就是千万不能忽略投资路上的迷局和陷阱。

当今社会,投资陷阱越来越多,所以,任何想靠投资致富的人一定要注意投资陷阱。在华尔街巨富的投资过程中,他们会注重规避以下投资陷阱,在此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不要搭理“第二个”公司

投资者应该避免这种公司:“第二个××”。在美国市场有第二个微软,第二个苹果,第二个谷歌;在中国市场上有第二个茅台,第二个海尔,当然,那些公司是需要时间考验的。而在体育赛场上,我们也听说过很多次“第二个马拉多纳”或者“第二个乔丹”这样的说法,但是那些人没有谁真正地成为乔丹和马拉多纳。在资本市场恐怕也是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有什么情况呢?就像《大白鲨》中的那句台词:“你什么时候看到过“‘第一名出局而第二名安然无恙’的?”

还有一个问题,在乔丹和马拉多纳如日中天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过评论界评论谁是第二个乔丹,只有在乔丹退役后,这种“第二个”才多了起来。在最成功的公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看来,只有被推崇为“第一个”的公司在遭遇问题时才会有“第二个”出现,比如90年代的IBM,它那些“第二个们”没有赶上老大的辉煌,而遇到的亏损问题却比IBM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说,投资“第二个”不如直接投资“第一个”。

虚假的“寡头”公司

有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不低,而且业务发展很快,但如果它的业绩只是来自几个大客户,比如40%只是来自一家巨无霸公司,那么这家市场占有率还不错的公司就存在很大的风险。特别是代工企业,这种问题尤为突出。

除了单一客户风险,代工企业对于客户的议价能力不高,毛利率低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些公司在经济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赚到不错的钱,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利润就被压缩到整体亏损的地步,所以管理层就要拼命压缩尚具有弹性的成本,以使公司有利可图。这也就是为什么血汗工厂最多出现在这种代工企业的原因。

“热门”公司也得悠着点

投资者首先应该冷静思考的就是是否要投资那些“热门”公司。有时候,关于某种行业某个公司的宣传会铺天盖地,全社会所有的媒体都在关注它,好像这个行业的发展可以解决当前所有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