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华尔街奇书
9131700000016

第16章 做一个聪明的“小气鬼”(2)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没钱的人,才越爱装阔。这似乎是个心理问题。因为没钱的人容易产生抗拒心理,他们的内心常在交战:“我只能买这种便宜货吗?”这样,自怜便油然而生,有时候更因顾虑到别人的眼光而忐忑不安。所以,当他们面对一件商品时,往往考虑虚荣比考虑价格的时候多,没钱的自卑感像魔怪一样缠得他们犹豫不决,最终屈服于虚荣,勉强买下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东西。于是,社会中有了一种怪现象:越穷的人,越不喜欢廉价品。越装阔越穷,越穷越装阔,形成了一个跳不出去的恶性循环。

这一天,穷困潦倒的迈克应邀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因无毛皮衣服,只能穿葛麻做的单衣。但非常爱面子的迈克担心朋友见笑,在冬天里也带上一把扇子,席间不住地摇扇,对众朋友说:“我这人就怕热,即使冬天也喜欢取凉。”

酒足饭饱后,朋友看出了迈克的做作,便想整治他一番。于是便邀请他住一个晚上。并迎合他的做作,用单被篾席,在池畔亭台的风凉处安置铺盖,让他住下来。迈克不便再改口,只得暗暗叫苦。

冬日的夜晚,寒气逼人,迈克被冻得抖若筛糠,只得披了薄被起来走动以御寒,不料失脚跌进池中。

朋友来看他,惊问他怎么会跌入池中的。迈克冻得嘴角铁青,不住地打着哆嗦,但还是死要面子说:“我怕热怕得厉害,即使冬日里睡在凉亭中,也还想洗一洗凉水浴。”

迈克为了给自己争足面子,虽是冻得哆哆嗦嗦,却还要摇扇、洗冷水澡,真可谓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是害人的,很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为争面子而做出蠢事,受害的最终都是自己。

然而还有一些习惯于挥霍的人,他们往往不是因为自己觉得这件物品非买不可,而是想要享受一掷千金的快感、享受让人羡慕的虚荣感。这种人觉得没钱就代表丢脸,所以非要展现出富豪之家的气势,为的就是逞一时之快,却没想到当习惯变成瘾,而瘾又戒不掉的时候,就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了。结果,之前辛辛苦苦建立的豪华排场、华丽形象,在一夜之间瓦解,那种从云端重重摔下的感觉其实才是真正的丢脸。

商人麦赛福坐在院子的回廊中和一个朋友谈论生活。查尔斯递给了他一根古巴雪茄,然后盯着看麦赛福吐出第一口烟的样子,显然,他是个懂得烟草的真正行家。

查尔斯是我们通常说的“够档次,有面子”的那种人。他在公司里担任高级总管,开着一部漂亮的车,加入了他那个层次的人常去的俱乐部,抽高级香烟,时常品尝高档酒,婚姻很幸福,三个孩子也非常出色。

交谈一直让人觉得很舒服,后来他们谈到了工资收入和日常费用,慢慢地,查尔斯露出了忧郁的神情。原来,他的收支不平衡,他的开销过大。比如高尔夫俱乐部,每月一次在高档酒店的晚餐,孩子上的私人学校等等。随后,他在每一项的后面都加上了“价码”。过了十几分钟后,麦赛福发现中间有一段距离——工资与“必要花销”之间的差距。

麦赛福觉得自己脑袋后边的头发都竖起来了。“天呐,”他想,“他晚上还睡得着觉吗?”查尔斯每个月都有两三千美元的缺口!麦赛福想了想,继续问他:“每个月20号左右你的工资就花光了,然后你怎么办呢?”

“然后我就用信用卡付账。我确实能感觉到生活的压力。”他深深地吸了一口雪茄,漠然地看着远方。

实际上,查尔斯很早以前就“破产”了,他已经养成了那些“不良”嗜好,离不开前面讲的那些让他感觉“够档次、有面子”的东西了。

麦赛福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如果他们要是再这样过上几年的话,查尔斯今后就是一直工作到死也无法还清这些年欠下的债务了。这笔债是他为了追求外表“看起来不错”而欠下的,其实也只是为了给周围那些同样“看起来不错”的人看的。

事实上,很多人都为了与他人攀比而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他们看着别人开漂亮的跑车,享用每顿几百美元的晚餐,就忍不住也这样去做。在他们开车和在俱乐部里的时候,确实令人艳羡,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通过透支才做到这一点的。

还有些人永远都无法面对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一心一意想把自己和不同阶层的人放在同一个天平上进行比较,最后只能用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残酷的事实。当自己没钱的时候,喜欢和有钱人比较,当自己有钱的时候,喜欢和更有钱的富豪比较,一路比较下来,除了多了一层又一层的假面具之外,还养成了“打肿脸充胖子”的习惯,得不偿失。

有一位管理数家大公司的董事长,他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小气财神。他和朋友去餐馆吃饭时,大都随便点一些菜,而非极其高档的好菜,以显示自己的财富。有些人则不行,本来没有别人有钱,却还是硬着头皮点那些高档的菜,因为担心招来轻蔑的眼光。

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成功的华尔街富翁,他们的穿着打扮,都是很随便和俭朴的,有的甚至近于邋遢,不认识他们的人很难相信他们拥有巨额的财富。

所以我们说,无法过优裕的生活、无法全身上下都是名牌、无法任意挥霍,这些都不应该是让一个人丢脸的原因,因为有些情景本来就只存在于一小部分人的身上,你完全可以漠然视之。

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过着必须精打细算的生活,在消费的时候,必须量力而行,这是非常平常而大众化的现象,没有必要为了虚荣而做出超越自己经济能力的选择。

做一个数字专家

作为生意人,免不了经常要和数字打交道,成本、利润、价格、库存等每项数字都要弄得一清二楚。因此,要想做好生意,就一定要精通数学,做一个数字专家。

华尔街商人一致认为,只要是有能力挣钱的人,都不会是稀里糊涂的,都有精确的算钱招数。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他们体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的道理。就像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对极小的数字都异乎寻常的重视。比如有一次,他需要打电话,向秘书借了5美分,而在归还时,秘书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竟然生气地说:“记住,5美分是1美元一年的利息。”

根据华尔街商人的经验,买卖人注重数字是理所当然的。华尔街商人认为,假如想赚钱的话,就必须把数字运用到生活中以便去亲近它,如果单单到经商时才开始使用数字,就已经太晚了。商人讲究锱铢必较,所以,对于数字绝对不能模糊,否则在商海中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与华尔街商人做生意,你会发现他们非常精于心算,不像其他商人那样,简单的加减数也要用计算机或笔算。有一次,一位服装商人到一家服装加工厂去参观,工厂的厂长陪着这位商人,在参观过程中滔滔不绝地介绍本厂的产量和产值,那商人在一位女工作业台前停了下来,问厂长:“这些女工每小时的平均工资是多少美元?”

厂长一下子被问住了,沉思了半晌后说:“呵,她们的月薪平均是850元人民币,每个月工作25天,也就是每天34元人民币。一天工作8小时,也就是……”

我们的厂长还没算出每小时的人民币工资数,那位服装商人却说:“啊,每小时0.50美元,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8.50元比1美元。”

这位服装商接着从厂长介绍的总产量、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及每套服装的用料量,很快心算出每套服装的成本。换言之,从工厂的报价中,一下子就能算出其利润有多少,从而为工厂还价订出对策。

这就是华尔街商人对待数字的态度。他们善于心算,能够做到把数字烂熟于心,并以此作为对经营判断和对外谈判的高招。当然,他们也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在日常的训练中逐渐养成这种能力的。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数字专家,成为做生意的高手了。

要想做好生意,就一定要像华尔街商人那样处处使用精确的数字,避免使用“估计”、“大概”、“差不多”等词语,因为模糊在经商中是很不好的习惯。商场容不得糊涂账,该精明时就一定要精明,绝不能马马虎虎,否则就会导致经营的失败。

数字能精确地反映企业的许多情况,比如说,抓管理就反映在数字上,你的经营状况全部反映在你账目的数字变化上面。可以说,你的账面反映了一切,你根本不需要去看你的库存、规模,只要看数字就知道你的工厂的一切经营状况了。

华尔街商人非常善于通过数字来思考、总结,管理自己的生意,他们懂得如何让数字为自己服务,这也是他们的精明之处。如果你是商人,就一定要学会运用你的数学思维,对你的成本利润进行核算,这对于经商是大有裨益的。

心算很重要,但笔记也必不可少。华尔街商人不光心算熟练,也很爱记笔记,他们会把日期、金额、交货期限、地点等样样都写得很明白,以免出现错误。他们随时随地记笔记,包括香烟盒里的锡箔纸都可能用来临时做记录,虽然看似很随意,但他们却记得十分认真,而且回家之后还会认真地进行整理,确保无误。这样在与别人进行谈判时,他们就能够更有底气,更有胜算的把握了。

一次,一个商人和一个日本人洽谈了一笔合同。

“好像谈判时交货日期定的是某月某日,先生你记的有误吧?”时间一到,日本人想拖延耍赖。

商人立即掏出锡纸背面的记录:“不,是你记错了,应该是这一天,我谈判时的记录非常清楚和准确。”

这时,日本人就无话可说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对手不是能够随便糊弄的了。可见,记笔记确实大有好处,它能让你的判断更有说服力。

现代社会,数字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很多地方都需要用数字来说话。作为商人,更要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提高对数字的精通度。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销售额、债务、存款等都要弄得一清二楚,绝不能草率马虎。只有这样,才能把生意做得长久,做得出色。

防人之心不可无,防止上当受骗

虽然说诚信是做生意的根基,但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有一些人会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欺诈,谋取非法利益。可以说,每一个社会成员也许都在不经意地扮演着一个“敌人”的角色。同时,由于道德的缺失或者人的本性决定了许多人只能为了一己私利。所以,在真假难辨的生意场上,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有这样一则故事:

3岁的约翰有一天和姐姐在客厅里玩得正高兴。这时,爸爸刚从外边回来,他把约翰放到壁炉台上,然后松手道:

“约翰,跳到爸爸怀里来。”

约翰看见爸爸也和自己玩,显得很高兴,笑着往爸爸怀里跳。可是,当约翰快要落到爸爸怀里时,爸爸却突然抽回了手。这样一来,约翰自然就落到地上,哇哇地哭开了。

小约翰哭着跪到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妈妈怀里,妈妈也只是笑着说:“爸爸真坏!”父亲则站在一旁,望着可怜的上当受骗的小约翰……

在我们看来,这样对待孩子有些说不过去,但约翰的爸爸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像这样重复几次,孩子就会认为,爸爸也不可相信,这样他们以后自然就不会轻信任何人了。”

在华尔街富商的眼里,世界上最可靠的人是自己。这种意识对于他们以后在商场中非常有用,他们不会轻信任何人。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要把任何人都当成敌人,而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因为,商场中陷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如何避开陷阱,如何设计陷阱,是经商者不能不上的一课。

梅里特兄弟是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定居在密沙比。通过辛勤的工作,兄弟俩积攒了一笔钱。后来,他们意外地发现,密沙比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于是,兄弟俩决定秘密行动。他们不动声色地收购地产,顺利成立了铁矿公司。

洛克菲勒早就对这个铁矿垂涎三尺,而当他准备动手时,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已经开始经营运转。他在等待时机,决心得到这个铁矿。

1837年,经济危机笼罩美国商业,市面银根告紧,同许多公司一样,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的漩涡之中。兄弟俩愁眉不展,这时,本地的一个牧师来到他家,兄弟俩恭恭敬敬地将牧师当做上宾,在闲聊中,梅里特兄弟不自觉地谈到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并对牧师说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之中,资金周转不灵。

这位“热心”的牧师说:“你们怎么不早些告诉我呢!我是可以帮助你们一把的啊!”

兄弟俩听了这话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对牧师说:

“您有何高见?”

牧师说:“我有一个朋友,看在我的面上,他是可以支援你们需要的周转资金的。”

兄弟俩说:”您真是个好人,真不知该怎么感谢您!”

牧师问:“你们要多少钱?”

梅里特说:“42万美元。”

牧师很快就写了封借42万美元的介绍信。

兄弟俩问:“那么利息怎么计算呢?”

牧师大方地说:“我怎么能要你们的利息呢?这样吧,比银行利率低2厘。”

兄弟俩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降临在他们头上。

牧师拿出笔墨立了一张借款字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美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为证。”

梅里特兄弟念了字据,觉得没有什么遗漏后,便高兴地在字据上签了字。

半年之后,这位牧师又来到梅里特兄弟家里,一进门,他十分严肃地对兄弟俩说:“我的朋友是洛克菲勒,他早上给我来了电报,要求马上收回那42万美元贷款。”

梅里特兄弟此刻哪来42万美元偿还呢,只好被逼上法庭。

原告律师说:“借据写的是考尔贷款。考尔贷款是贷款人随时可收回的贷款,所以它的利息要比一般贷款低。根据美国法律,借款人要么立即还清所借款,要么宣布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兄弟俩只好宣布破产,将产业出卖,买主当然是洛克菲勒,作价52万美元。

梅里特兄弟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缺少防范意识,放松了警惕,对突如其来的帮助没有细加思考就贸然接受,结果落入了别人的圈套,不得不拱手出让自己苦心经营的铁矿公司,这个教训是惨痛的。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生意场上,我们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永远不会出卖自己,不会欺骗自己。所以,在生意场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处处小心,都要先想想为什么,别人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等等。

况且,有时候因为轻信别人带来的恶果远远不是只针对自己个人的,还有可能是针对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公司的。这样,受害人的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大。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团队、公司不受到影响,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在商场中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对于外来的各种诱惑严加防范,仔细分辨其真伪。

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我们要摒弃害人之心,常怀防人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更为长远的发展。

不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