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文化与健康:医学人类学实践
9130200000001

第1章 医学人类学的起源与理论(1)

人类学的起源

人类对于自身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以前。在古希腊罗马以及东方古国的文献中,就有对人类种族、民族等情况的记载,当然,这些记录是零星的,真正科学意义上的人类学研究还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欧洲,法国率先于1839年成立了巴黎民族学学会,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地也相继建立了人类学、民族学和史前史方面的机构。从此,有了系统的人类学研究,涌现了一批专业人类学家,出版了大量的人类学论著和刊物,形成了一系列有关人类及人类文化的理论。

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人类学一词源自希腊,由anthropos和logos组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有关人类的知识学问。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1501年,德国学者亨德用这个词作为其研究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著作的书名。在英语里,这个词1595年始见于《牛津英语词典》,解释为“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关于人或人类的科学”。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进入19世纪后,欧洲许多学者开始对考古学化石遗骨的发现感兴趣,这些遗骨常伴有人工制品,而这些制品在现在的原始民族中仍在使用,所以学者们开始注意原始种族的体质类型和原始社会的文化的报道。这些情况最初是由冒险家、传教士、海员等带到欧洲的,尔后人类学家也亲自到异域文化中去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因此,人类学中止了仅仅关注人类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传统,而进一步从体质、文化、考古和语言诸方面对人类进行广泛综合的研究。当然,由于各国学术传统的差异,对人类学的名称及各分支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在欧洲大陆,人类学一词仅作狭义的解释,即专指对人类体质方面的研究,对人类文化方面的研究则称为民族学(ethnology)。

从19世纪后期至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人类学家多为殖民当局所用,帮助管理非洲、亚洲、北美等地的殖民地。有一些殖民官员曾经过人类学训练,另有一些人类学家成为殖民地长官。

战后,不少人类学家在和平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粮农组织、印第安事务局等处工作。有些人类学家参与意识很强,有一位在秘鲁开展种植计划达五年之久,作为一种应用人类学的实验。实验非常成功,除了社会效益,粮食产量增加了六倍。进入20世纪后,较为典型的是,在某地做过田野(实地)工作的人类学家会被邀请充当涉及该地区的某些问题或政策的顾问。

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出现本身是自然科学影响的结果。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第一个学派即进化论学派的形成,虽然有当时社会思想影响的结果,但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因此有人索性说,民族学和人类学是“达尔文的孩子”。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新进化论学说,也明显受到了自然科学的深刻影响。如怀特能量进化理论的提出,就是受了热力学的影响;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理论,显然是在生态学的影响下产生的。70年代的社会生物学理论,则更是直接用生物学的基因理论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数学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生态人类学、饮食人类学等边缘学科,无疑也都是受自然科学影响的产物。

尽管上述受自然科学影响而出现的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们毕竟是科学发展大潮流的产物,对认识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人类学主要包括对一定文化中的人的研究以及对各种文化的比较研究。从语源学上讲,是研究人的科学。这门学科从人类的生物和文化特征着手,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以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

人类学起源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美学者对现代西方技术文明以外的社会的研究,但目前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早已扩展到现代社会内部,试图概括人类行为的普遍性问题,并对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描述。

实际上在早期社会,人类已开始思考自己的文化与习惯是如何发生的问题,并且产生了科学思想的萌芽。古希腊、中国和阿拉伯许多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欧洲16世纪以来的许多哲学家,都是现代人类学的先驱。但是,科学的人类学是在19世纪进化论问世以后才开始形成的,同时,西方传教士、商人和探险家大量收集不同民族的风俗、宗教、巫术和其他资料,为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采的素材和信息。

从总的发展来看,人类学百余年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古典进化论时期。19世纪中后期,进化论可以说是一个在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思潮,各门社会科学纷纷用进化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发展变化。人类学中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源于斯宾塞的哲学和察觉理论,也受到达尔文、赫胥黎等人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人类学中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泰勒和美国的摩尔根,他们分别以专著《原始文化》和《古代社会》而闻名。进化论中其他有影响的人物还包括巴霍芬、巴斯蒂安、麦克伦南、哈登、马雷特等。这批学者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虽不尽一致,但都带有进化论倾向,认为由于人类心理上的一致性,使得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方面均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进步过程。

这个时期的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涉猎的问题遍及人类学各方面,在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中均产生了一定影响,为初生的人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2.反进化论时期。由于古典进化论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类学领域中出现了种种批评古典进化论的思潮。最早出现的是传播论,认为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均要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步,很少是因为共同进化的原因,而多是由传播造成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和奥地利的施米特,他们详尽阐述了其文化圈概念。另有一极端的传播论,其代表为英国的史密特和佩里,认为世界上种种文明均源自古埃及文明。在美国,博厄斯也起而批评古典进化论,但同时对传播论亦不甚满意,遂提出历史特殊论观点,主张对世界上种种文化应做具体全面的研究,而不应随意建构文化发展的理论。博厄斯的追随者有美国人类学家威斯勒、克娄伯、萨皮尔等人,这批人在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中几乎垄断了北美人类学界。与此同时,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提出了功能语义理论,认为任何社会文化现象均有一定的功能,而且互相关联互相作用,构成了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当然,两人的观点也有一定的差异,马林诺夫斯基从需要谈功能,拉德克利夫布朗则更重视结构问题,故后者的思想也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30年代以后,由于受精神分析的影响,美国的本尼迪克特、林顿、米德等人开始对文化中的心理问题展开研究,形成文化与人格学派,注重文化对人格的塑造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批学者又促发了一系列有关国民性的研究工作。

3.新进化论和新的综合时期。20世纪以来,古典进化论虽受到诸多批评,但进化问题仍为一些人类学家所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化论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当然这种复兴在理论与方法上均与古典进化论有很大的不同。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柴尔德、美国的怀特和斯图尔德等,他们借鉴现代科学的一些理论方法,从技术、经济、生态等方面入手,重新确立文化进化的思想。60年代以来,人类学中出现新的倾向,各种理论与研究方法纷起。较有影响的如法国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倡导的结构主义,试图通过对文化深层结构的分析而探寻人类本性中的共同因素;由新进化论而引发的生态人类学,则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考察人类文化;认知人类学利用心理学和语言学的方法试图把握种种文化的本质内容。此外,还有社会生物学、象征人类学等诸种理论观点。

在人类学理论发展的同时,研究方法也得到了相应的改进。早期人类学家(如古典进化论者)多在书斋中从事文献资料的分析,而极少对研究对象作实地考察。实地调查方法---特别是参与观察方法---是与马林诺夫斯基、博厄斯等人的贡献分不开的,至今已成为人类学获取资料的最基本途径。在分析资料时,人类学家主要采用比较法,随着民族志素材的积累,如今更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与人类学中各理论相联系,还形成了功能分析、结构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近年又出现了利用电子计算机及一些现代数学的方法处理有关民族志资料的趋势。

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日益完善,使得人类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特别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应用人类学利用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在帮助处理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问题,改善与增进人类的物质及文化生活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触角伸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了经济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等一大批应用分支。比如,心理人类学研究社会系统中文化传递、持续与革新的心理过程与状况,包括:如何教育儿童学习与接受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儿童的人格形成与基本人格,异常行为的文化心理因素及过程,以及文化传递过程中的变迁与革新等。许多国家成立了应用人类学的机构,充分体现了当代人类学参与人类社会生活、介入社会文化变迁的意识。

人类学有两个主要研究领域,即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的角度对人类进行研究的学科,它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包括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人体发育过程中的体质发展和演进,世界各人种的形成过程、地理分布与相互关系等。其中许多已发展成较专门的领域,如人类进化的研究、人种学的研究、灵长目学的研究等,同时形成一些技术性手段,如人体测量技术、野外灵长类动物的观测技术等。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体质人类学也从中汲取了许多理论和分析方法。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和进化的过程;研究和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和地区的文化异同,借此发现文化的共性以及个别特殊的文化模式。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ethnography)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部分,研究人类文化。除了那些与人类生物学以及与生物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更直接联系的东西之外,文化人类学包括了所有研究人类的学科。它的主要概念就是文化和关于文化的定义,这一定义提示出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20世纪以来,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开始分家,同时许多人类学家开始转向所谓“文化多元论”观点,并出现许多流派。

1.博厄斯和文化历史学派。博厄斯首先摈弃了那种选择事实、附会于抽象的进化理论的研究方法,注重实地研究并倾向于所谓功能观点,坚持对任何一种文化进行整体性的考察。他是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人物,这个学派在美国文化人类学领域占统治地位。

2.莫斯(MarcelMauss)和“社会学”学派。莫斯也主张系统地研究社会现象,他指出社会是自我调节并趋于均衡的系统,系统各要素的作用是保持系统的整合与适应。他启发了后来的功能主义思潮,影响了整整一代欧洲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

3.文化圈学派。这派理论认为,少数文明中心创造了存在至今的全部文化,而且文化特征的传播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他们把文明中心称为“文化圈”,所以也叫文化圈学派。

4.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马林诺夫斯基是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这派认为,解释人类学事实的唯一途径是说明它在一定文化中正在发挥的功能,因此,人类学研究的目标是把握文化整体与各个部分的有机联系。

这里对功能主义略作解释。作为一种方法的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起于人们对异域的、因而是大可争议的蒙昧文化产生最初的兴趣之时。它关注的是在将文化现象置于进一步的思考性处理之前,对其性质做出清晰的理解。什么是人类婚姻和家庭、政治体系、经济实体或法律程序等文化现实的性质?如何归纳性地对待这些事实才能产生正确的科学概括?有没有一种适用于人类所有文化的普同方案?

当泰勒(E.B.Tylor,1832-1917)在其巨著《原始文化》(1871)的开篇处,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探讨什么是宗教,或用他自己的话讲,尝试为宗教下一条“最低定义”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功能主义者。当罗伯逊·史密斯(1840-1894)承认社会学视角对于理解原始信仰必不可少的时候,他也是一位功能主义者。杜尔干(1858-1917)有关社会劳动分工的原始类型的讨论,以及他对宗教和巫术的分析,都在功能主义方法的范围之内。这些作品包含了一种不仅是对孤立事实,而且也是对本质联系和纽带的评价,因而也是功能主义的。

对文化现象的每一种理论解释,或每一篇合格的实地调查专著中必然都有某些功能原理。实地调查者也必须处理重复发生的境况和行为,并记录它们的范式或模式。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功能显然都是一种由文化界定的生育过程。任何具体文化的形式都是其运作的方式。它们在接生的技术、亲子间禁忌和回避的方式、洗礼的仪式和保持婴儿的安全、住所、穿衣、清洁及营养的方式上都有差别。

我们不可能将社会行为的物质方面离析出来,或发展出一种完全脱离符号方面的社会分析。象征符号的最关键部分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