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9128800000027

第27章 世界著名文学家(3)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所著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作者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的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同时,作者还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突破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年),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虽然他的财富不多,却无损他的高超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马克吐温交友广阔,威廉·迪安·豪威尔士、布克·华盛顿、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德懋恭皆为其友。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马克·吐温的第一部巨著《卡城名蛙》,在1865年11月18日于《纽约周六报刊》首次出版。1867年6月8日,吐温乘游艇前往费城,这一游导致了《傻子旅行》的诞生。1872年,吐温出版了第二部旅行文学著作《艰苦岁月》作为《傻子旅行》的续集。之后的《镀金时代》是吐温唯一一本与人合作写成的书,而且是他第一次写小说。吐温之后的两本著作均语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经历有关。之后,他又写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这本小说续集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令他成为更著名的伟大美国作家。吐温最后一部作品是他口述的自传。其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75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莫泊桑

全名居基·德·莫泊桑(1850~1893年),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从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莫泊桑写诗。成为著名作家后,他的母亲则是他的文学顾问、批评者和助手,所以母亲是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

1878年,莫泊桑在教育部工作之余开始从事写作,并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他以《羊脂球》(1880年)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并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19世纪80年代。十年间,他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包括《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

他一生共创作六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莫泊桑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症,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泰戈尔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他13岁开始诗歌创作,14岁发表《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赴英国留学,先学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905年后,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民族解放运动,写出大量爱国诗篇。1907年回圣地尼克坦隐居,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他也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泰戈尔先后十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24年曾来过中国,泰戈尔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二战爆发后,他又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逝,享年80岁。其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他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泰戈尔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其中《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在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1866~1944年),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从罗马法国考古学校研究生毕业归国后,罗兰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写了七个剧本。

20世纪初,罗兰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如《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共称《名人传》;同时还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也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巨著共分十卷,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也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在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他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年),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海明威

欧内斯特·海明威(l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在中学时,海明威是个标准的美国男孩。毕业前两个月,在美国参战。1917年10月,他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在这儿,海明威学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1918年,海明威去意大利前线呆了一周并负伤。因此长期失眠,并把这表现在他的作品人物中:《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柏尼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瑞德里克·亨利、涅克·阿丹姆斯,《赌徒、修女和无线电》中的弗莱才先生,《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利和《清洁、明亮的地方》中的老年侍者等。

1921年9月,海明威度完蜜月就去多伦多当了特写记者。此后两年,海明威成了《星报》驻欧洲的流动记者。1922年5月和6月,海明威头一次公开发表作品--一篇讽刺性寓言《神妙的姿势》和一首只有四行的诗《最后》,这首诗填补了威廉·福克纳六节诗留下的空白。1926年10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三年后发表了《永别了,武器》。1936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1939年,他创作了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并因此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他本人也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