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大有一见如故之感,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驾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今晚应该是乐莫乐兮新相知,哈哈~”我举杯建议大伙一起来一杯。
今晚喝酒的气氛不错。我喝多了,觉得手脚不是很听使唤,但思维却是越来越清晰,古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那就说明他酒后思维更清晰,更有灵感,更能挖掘出大脑中的潜能,写出更佳的诗篇,现代也有科学研究证明,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很多人穷其一生,也仅用到大脑的10%潜能,今晚我也一样,在杂乱的声响中居然头脑变得异常的冷静,眯着朦胧的眼睛看着酒吧里形形色色的酒后人,快乐的、痛苦的、放荡不羁的、喝酒无语的……,人有时真是种奇怪的动物,人都有人性,但每个人的人性却不一样,就像佛家所言,每个人都有佛性,但却每个人不一定是佛一样的道理,如果是一样的话,那世界上也就只有一种类型的人了,头脑中继续挖掘人性这个词,人性、人性,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在我大脑中盘旋。
人性,顾名思义,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又是什么呢?在中国的文化里,以儒家孟子为代表的说人性本善,即人性本善论的观点,荀子说人性本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又说食色性也,宋儒王伯厚先生的《三字经》里更说到,“人之初,性本善,”延续了孟子的观点。而国外的观点又是什么呢,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马克思给出的定义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厚黑教主李宗吾更是独竖一帜,在他的研究人性的奇文《厚黑学》中,提出了“厚颜黑心”之说,这么多的观点,各执一家所言,其实老子的《道德经》里的一个“道”包涵了一切,那我认为的人性又是什么呢?脑海里冒出“目的”、“自私”这两个词,人的骨子里充斥着目的性,套用三字经里的一句话,曰:人之初,性本私,人的一言一行都带着一定的目的性,不是吗?,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利来,为利往,就是带着目的性,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了就会哭,哭了就会有奶吃,这个发自天然本性的哭,也是带着目的性的,这个目的就是吃到奶,儿童应该说是至纯至性之人吧,两个幼儿在一起,会互相抢玩具,抢吃的,若不是有大人教,孩子一般不会主动把自己手上的东西,给另一个孩子的。这也可以说明人性本私,其实每个人每做一件事都带有目的性及自私性,你捐款了,做慈善了,是因为你的本性告诉你这样做你会心境宽松,有助人之成就感,潜意识中你已经自私了,是带着目的性的救助;探亲访友,是为了得到更好的亲情关系和朋友关系的融洽,要不,你为什么要去看他们呢,类似的太多,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