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稍加留意,你还会发现,通过很多国家地区学生之间的比较,美国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发明力和创造力。这当然不能单纯地归功于大脑结构,事实上,最关键的因素,是他们从小就懂得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懂得尝试,懂得探索。
每一位父母都会有“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也正因为如此,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学习时间,孩子日常生活的事情他们都大包大揽了。其实,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孩子在幼儿期的时候,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会比较明显,他们经常喜欢向父母提出这样的要求:“让我自己来。”“我能自己做。”这是好事,证明孩子有尝试的渴望。父母应该珍视孩子的这种渴望,并且尽量去满足他们,引导他们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勇于尝试、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对孩子的一生意义深远。一个人如果没有勇于尝试、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在成功的路上是走不远的。父母因为“望子成龙”而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的结果,只能“教子成虫”。
因为是独生子女,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真正疼爱孩子,就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孩子小时候吃一点苦,可以受用一辈子。推开电气时代大门的法拉第,因为家境贫寒,他从小就必须自己照顾自己。他会做很多事情,送报、装订、照着书本自己动手做实验,从来没有人帮他,一切都靠他自己完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李嘉诚、巴菲特,很多杰出人物都出生贫寒,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必须学会照顾自己。
所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另一个好处,是能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仍在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的父母应该放开手了,如果不想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懒惰的人,如果希望孩子能具有非凡的能力,那么现在就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一个合格的父母,并不是孩子的保姆,而是孩子的导师——指导他做自己的事,无论他做得如何,都要鼓励他,表扬他。
三、 在学会得到前先学会失去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执着面前束手无策,看着孩子为了追求一样东西而误了另一样更重要的东西,却不能强迫孩子放弃,只能干着急。其实,即使能狠下心来强迫孩子放弃,也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憎恨。让孩子主动放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明白失去与得到之间的关系:失去是为了能更好地得到。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哲理,需要父母对孩子作明确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