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按摩小技巧
9080800000005

第5章 按摩与保健—————按摩脚掌心可强身健体(3)

阳池穴值得读者牢记心上,因为它是一个“万能穴位”,不仅可以消除腕关节疼痛,还可以治疗惧冷症,调节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对感冒、气喘、胃肠病、肾脏功能失调等疾病均有助益。阳池穴有这么多的作用,原因在于它是三焦经的主要穴道,其中上焦支配心脏,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顾名思义,阳池就是囤聚太阳的热能。刺激阳池穴,就可以将热能传达全身,改善三焦经的功能。很多人有手足发冷的毛病,如果能经常指压阳池穴,就可以去除冷感。

按压肩井穴可清热消肿

肩井穴为足少阳胆经,也是三焦经、胆经、胃经、阳维脉的会穴。它位于颈椎督脉大椎穴与肩膀锁骨外端算起中间1/2处,即肩膀最高处。古代武术家认为此穴是点穴法之要穴,击之可令人足不能举、半身麻痹,重击可令人昏迷。

足少阳胆经有一支脉,由下往上走胸侧部、乳部,因此,指压此穴可影响胸侧、乳部各筋,具有清热消肿之功。按压此穴可丰乳及治疗乳腺炎、产后子宫出血、难产。且可治疗肩背酸痛、眼睛疲劳、牙痛、高血压、神经衰弱、脑充血、脑贫血、中风、后头部神经痛。

中医称指压肩颈部的手技为“肩井之术”,所以指压此处全身都会舒畅无比。

刺激劳宫穴可治糖尿病

中医认为造成血压升高,形成糖尿病肝脏病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体内的淤血。所谓淤血是指全身的血液循环恶化。血液遍及不到身体的各个角落,脏器便不能发挥功能就会得病。

高血压及糖尿病正是因淤血而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劳宫穴,是祛除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有效穴位。

找出劳宫穴位置很简单。首先把手轻轻地握住,这时相当于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部分的正中间便是劳宫穴的位置。采用按压方法,即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边按压穴位边按摩,重要的是用感到舒适的强度来进行。在每只手上做3次为1套,1天各做数套,进行3分钟就足够了。什么时间按压按摩都可,但在洗完澡后待肌肉放松的时间做更好。

摩擦小腿治胀痛

长时间地从事驾车或打网球、滑雪等运动过后,经常会感觉小腿肚胀痛。此时应首先按摩,松弛紧张僵硬的肌肉,若洗浴之后施行按摩,效果则更加明显。

若突然用强力按揉僵硬的肌肉,反而易使症状加重,按摩时须柔和用力,如摩擦程度即可。

取坐位屈膝,用双手夹住足部,不要用力过大,从脚腕开始柔和地向上摩擦至膝部。反复10次。

腿肚中淤积的血液,在按摩的作用下回流,乳酸等令肌肉产生疲劳的物质得到疏通,疼痛也就得到缓解了。

按揉陷谷穴治妊娠浮肿

有相当多的孕妇,在妊娠后期会出现下肢浮肿。轻度浮肿常常是下午较明显,早晨可消失,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早晨仍不能消失,则称为妊娠水肿。

对于下肢浮肿的孕妇,可让其采用平卧位或下肢略为抬高的体位,然后从足背开始,沿小腿向大腿方向推拿,力度要轻柔,手法以按、压、推、摩、轻捏交替混合使用。

在按压推揉的过程中,要以陷谷穴为重点。该穴在脚背上第二三趾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按压此处,对颜面浮肿、水肿、足背肿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一般来说,对下肢经过一番推揉,再对陷谷穴按压10分钟后,就可以消除下肢浮肿。如果第二天下肢浮肿又发生了,可采用本法继续治疗,直至彻底消除浮肿为止。

摩擦睾丸治阳痿

按摩疗法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它可以疏通经络,补肾助阳。通过对特定部位的按摩,可达到治疗阳痿的目的。其方法简单易学,患者或其配偶均可去做,现介绍如下。

将双手揉热,先用右手握住两睾丸,使右侧睾丸位于手掌心,左侧睾丸位于拇指、食指及中指罗纹面上,然后轻轻揉动,向右转30~50次,再向左转30~50次,以略有酸胀感而无痛为度。然后再以左手如上法轻轻揉按。亦可用摩法操作,即先用一手拉紧阴囊,固定外肾,用另一手掌心处置于睾丸上,而后轻轻摩擦,以睾丸微热为度。此法又名“兜囊外肾”法,为历代中医养生家所推崇。

头面保健按摩法

【体位】取坐位或站立位。

【手法】双手置于头顶,以手指插入发间擦摩头皮。

【操作】

①分推前额:从印堂到前发际正中之连线为中线,两手食指屈成弓状,用桡侧面着力,由下而上,自中线向前额两侧分推至太阳、头维穴处,并轻揉各穴,约30~50次左右,以胀为度。

②抹颞: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两侧太阳穴,由前向后推抹至耳上方,约30次,以胀为度。

③按揉风池:以两拇指螺纹面或指端,紧按风池穴,向对侧眼睛方向,适当用力揉动30次左右,以胀为度。

④拍击头顶:以五指尖或指腹,在头顶部由前向后,有节奏的拍打约1分钟,以头部有轻松感为度。

⑤按揉百会:以拇指或中指按揉百会40次,以胀为度。

【作用】本法有健脑益聪、镇静安神等作用,对头晕耳鸣,头痛失眠以及神经衰弱等症均可应用。

眼部保健按摩法

【操作】

①揉攒竹:以两手拇指螺纹面,分按两攒竹穴,由轻到重反复按揉约30次,以胀为度。

②按睛明:以一手的拇指、食指分别按在内眼角上方0.1寸凹陷处,先向下挤按,后向上提捏,反复操作约30次,以胀为度。

③按揉四白:以两手食指面分别按在目下1寸处,按揉约40次,以胀为度。

④揉太阳:以两手拇指螺纹面紧按太阳穴,由轻到重按揉约30次,以胀为度。

⑤轮刮眼眶:以左右手食指屈曲如弓状,用第二节桡侧面自内向外刮动,先上后下,反复20~30次,以胀为度。

【作用】本法有消除眼睛疲劳、防治眼病、保护和提高视力等作用。可在视物过久,眼睛疲劳时使用。

耳部保健按摩法

【操作】

(1)推擦耳法:用两手掌面横放在两耳廓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回手时耳背带倒再向前推擦,往反交替30~50次,以两耳出现热感后为止。

(2)掩耳弹脑(鸣天鼓):用两掌的掌心紧按住两耳孔,余指放在颈后。两手食指的指面架在中指的指背上,轻轻敲击后头枕部约30~50次。接着,手指紧贴住后头枕骨部不动,掌心骤然离开耳孔,放开时,耳内出现“咚咚”响声,如此连续开闭放响10次。

(3)指擦耳后:两手食指与中指分开,用食指的内侧面分别贴附在两侧耳后(相当于耳穴降压沟处),做上下推擦,至耳后出现热感后为止,或约1分钟。

(4)揉按脑后,以两手拇指的指腹揉按位于枕后、枕骨粗隆直下凹陷中的风池穴30~50次。接着,用两掌反复按摩枕后、耳背后乳突部约1分钟。

以上手法,有促进耳局部血液循环作用,调整耳神经的功能,刺激听觉,防止耳聋、耳鸣的发生。此法可早、晚各进行1次。

鼻部保健按摩法

【操作】

(1)摩鼻梁:用屈曲的拇指指背面平贴在鼻梁的两侧,然后做上至鼻根、下至鼻翼两侧推擦按摩动作。两手可同时上、下操作,也可一上、一下来回操作,反复30~50次。

(2)捏巨鼻:用拇指和食指捏在鼻翼两旁,做有节律的捏按,反复操作30~50次。

(3)分推法:双手互相摩擦发热后,各用四指的指腹按在鼻翼两旁,沿鼻唇沟向上推至鼻根,接着沿眉弓上方分推前额至眉梢,反复分推30~50次。

胸部保健按摩法

【体位】取坐位,被按摩一侧上肢自然下垂,前臂支持于大腿上,用对侧手做按摩。

【手法】推摩、擦摩、揉捏、抖动。

背腰部保健按摩法

腰部

【体位】站立位,开始时躯干微后仰,按摩时微前屈,交替进行。

【手法】推摩、擦摩。

用两手的手指,一面推摩,一面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进行擦摩。

背部

【体位】取坐位,被按摩一侧的上肢下垂,前臂支持于同侧大腿上,用对侧手做自下而上的按摩。

【手法】推摩、揉捏。

颈部保健按摩法

【体位】取站或坐位。

【手法】按摩颈前部时,拇指与四指分开置于胸锁乳突肌上,向下推摩,两手交替进行。颈后部用单手(或双手)指腹推摩,方向自上而下分开至两侧,然后做揉和揉捏。

上肢保健按摩法

【操作】

(1)搓手擦掌:取坐位。先把两手掌合起来,互相搓擦发热约1分钟,接着用右手掌按在左手背上,双掌五指分开,右手五指插入左手五指间,以右掌根用力擦左手背。然后用左手掌用同样方法擦右手背,一左一右交替擦60次。

(2)浴臂:取坐位。用右手掌按在左手腕内侧,从腕关节向肩关节方向,用力推擦前臂、上臂内侧(手三阴经线),绕过肩关节,从肩关节向腕关节方向,沿上肢的外侧推摩(手三阳经线)至腕背,转向腕内侧,重新擦前臂内侧,反复30~50次。

然后用拇指的指腹,揉按肘关节周围的组织,重点肘关节、桡骨茎突处。

(3)擦肩:取坐位。用掌心按在肩前,绕肩关节旋转揉按36次。接着用掌心擦肩关节,从肩上擦向上臂外侧,来往反复擦30~50次。然后用拇指的指腹点按肩内俞(三角肌前缘)30~50次,继而用中指指尖点按肩髑(上肢平伸,肩上出现两个凹陷,前一凹陷处)30~50次。

(4)抓臂:取坐位。用拇指与余下四指相对用力抓臂。先从肩膊开始,向下经上臂、肘、前臂,向下用力抓揉直至腕指处,如此重复9次。接着换另一手,方法同前。

以上手法有行气通络,温经散寒的作用,促进上肢功能,治疗手臂肩痛。

手部保健按摩法

(1)搓掌擦背:先双手掌对合,互相搓擦发热约1分钟,重点擦掌心处的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所点之处)。接着将擦热的一手掌贴于另一手的手背,反复交替轮换按摩双手的手背约1分钟。

(2)揉按大、小鱼际肌:用一手拇指,用力揉按另一手的手掌处的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约1分钟,或揉按至掌部发红发热为度。

(3)捻指头: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依次捏住另一手的手指的每一个指头的左、右侧面,捻指头约10次,依次捻揉十指。

以上手法,能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增进脑的活力,防止手部痹痛,有利安眠,防止脑血管病变。

腹部保健按摩法

【操作】

(1)分腹阴阳:取坐位或仰卧位。两手除拇指外,各四指并拢,用其指面紧附在剑突下肋缘的两侧。接着沿肋弓向胁肋处分推50~100次。腹左为阳右为阴,分推两侧肋弓有平衡阴阳的作用。

(2)疏肝利胆:体位同前。两手拇指与各四指分开,拇指帖附在胁肋的前侧,余四指在胁肋的后侧。接着,用指面做自上而下推动。胁肋部为肝胆经络所布,指推此处,可以疏通肝胆经气。

(3)运脾健胃:体位同前。用右手掌面按在脐上,左手覆盖于右手背,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摩动,以脐为圆心,旋转范围从小到大,力度由轻至重,旋摩50~100次。脾胃为后天之本,旋摩腹部有运脾健胃的作用。

(4)疏理三焦:体位同前。两手掌面紧贴肋下,沿乳的垂线,从肋下推至腹股沟处,反复推擦50~100次。疏理三焦,调达少阳经气,有强健五脏的作用。

(5)揉按脘健胃:体位同前。用手掌大鱼际肌紧贴中脘穴(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处),用柔力缓慢揉按,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

【作用】

腹部按摩能疏畅气机,促进胃肠蠕动,增进消化,有利于吸收功能。

下肢保健按摩法

【体位】取坐位。

【操作】

①擦下肢:两手搓热,5指并拢,同时,从大腿外侧自上而下擦至外踝关节,再从内踝关节向上擦至大腿内侧,反复6遍,以透热为度。

②捏拿下肢:用拇指与其余4指相对用力,从上到下捏拿下肢3~6遍,双手同时进行,先后侧,再前侧。

③摩髌:以两手的拇指用力按摩膝关节周围,先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后逆时针方向按摩100次,再用双手掌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按摩各啪次。

④叩击下肢:用双手掌根部,叩击下肢3—5遍,叩击时双手动作要协调。

⑤按穴位:用两手拇指端,分别按揉髀关、风市、伏兔、血海、阳陵泉、阴陵泉、委中、足三里、承山、三承交、解溪穴各1分钟。

【作用】

舒筋活血,温经通络,强壮筋骨,滑利关节,补肝益肾,养心安神,健脾和胃,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使髋、膝、踝3个关节强健有力。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下肢肌肉萎缩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对多种内科疾病、外科病、妇科病有防治作用,尤其长期按摩足三里穴对保健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足部保健按摩法

【体位】取坐位,按摩足背时一腿伸直,被按摩腿弯曲,用脚跟支撑于床面。按摩脚趾、脚底时,其脚外踝靠于另一大腿上。

【手法】推摩、擦摩、运拉。

【操作】

①梳摩足背:以食指至小指分别置于各趾缝间,沿骨间隙自下向上,反复梳摩至解溪穴20~30次。

②握趾屈踝:用一手握住足趾,另一手紧握足踝内外侧,作左右旋转运动,旋转20—30次。

(3)擦足底部:体位同前,用手尺侧部的小鱼际肌按在足心处,做上下推擦,至足底发热为止。然后换另一只脚,方法同前。

(4)蹬擦足底:躺在床上,用一只脚的足跟蹬擦另一足底处,重点蹬涌泉穴(足底心前1/3交界处)约1分钟。然后换另一脚蹬擦。

(5)捏趾甲角:用拇指、食指的指尖,相对用力轮流捏十脚趾的趾甲角约1分钟。

以上手法可以促使足部血脉通畅,改善局部营养,通畅气血,增强足部抵抗力,预防下肢酸痛和冻疮,治疗脚气病,消除疲劳,有助于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