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9080200000033

第33章 车臣问题(3)

联盟在莫斯科举行抗议集会,要求政府立即从车臣撤军。“亚博卢”集团领导人亚夫林斯基也公开批评政府的车臣政策,要求叶利钦自动辞职。另外,车臣战争期间,议会两院大部分议员都积极主张和平解决车臣危机,联邦委员会主席舒梅科措辞强烈地指出,联邦委员会决不会批准总统关于在车臣地区实行紧急状态的任何命令。1995年4月13日,联邦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就总统和政府在车臣动用军队的命令是否违反宪法问题向联邦宪法法院提出质询。在军队上层,一批反对使用武力的将领先后被解职,军队内部矛盾进一步公开化。俄罗斯各政治集团在车臣问题上的分歧,一方面反映了各派政治势力对车臣问题的不同态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都在利用车臣战争来实现各自不同的政治目的。车臣战争适逢1995年议会选举与1996年总统大选,政府反对派希望以坚决反对车臣战争来降低叶利钦的威望,提高自己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利用车臣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是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政治集团内部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1996年总统大选期间,叶利钦连任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车臣战争,尽快结束车臣战争也就成了叶利钦能否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的主要决定因素。

民族关系上,俄罗斯政府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引起了其他少数民族的不满,尤其是北高加索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把联邦军对车臣的军事进攻视为侵略行径,声称在道义上和行动上都将站在车臣人一边,俄罗斯境内的民族关系一度极其紧张。1994年12月11日高加索人民联盟代表大会召开,决定组织高加索人民共同保卫车臣。联邦军进入车臣后,印古什共和国总统奥舍夫发表谈话,谴责联邦政府对车臣的侵略行经,他意味深长地说:“用坦克对付车臣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明天这种事情降临到我们头上该怎么办?”这表明,车臣战争不仅没有达到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相反却加剧了民族地区的反俄情绪,使俄罗斯的民族关系更趋复杂。

国际关系上,车臣战争为西方国家打着“维护人权”旗号干预俄罗斯内政、经济上制裁俄罗斯、国际上孤立俄罗斯创造了条件。在车臣问题上俄罗斯虽坚持其强硬立场,但由于在经济上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过分依赖,它不得不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向后者做出让步。正是叶利钦政府在车臣问题上的失误使俄罗斯在与西方国家关系中进一步陷入了被动。

除了以上这些实际的影响,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失败也给俄罗斯政府在处理车臣问题以及其他民族问题上提供了很多教训。首先,在对民族地区的分离分子使用武力之前应该做好各种准备,包括政权上层立场的统一、周密的行动计划、军队内部的团结与旺盛的士气、大量的舆论准备和居民的政治动员。

正因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在战前扬言“一个空降团在两个小时内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表明了第一次车臣战争是一场草率发动的战争。正如参战者战后描绘得那样:“我们开始了对车臣的军事行动,但是,政治部门和军事部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一切希望都是建立在:只要我们一到,他们(指车臣分离分子——作者注)就会立即分崩离析……”俄罗斯与车臣签订的和平协议同样是一个似是而非、没有实际内容的协议,它为日后车臣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地位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解决民族问题时,军事手段不应该放在第一位。在决定发动车臣战争之前,俄罗斯政府与车臣当局之间有可能通过政治谈判消除民族分离,但是这种可能被叶利钦轻易地放过去了,因为他相信武力可以迅速改变局面。军事的敌对彻底打乱了车臣境内的正常生活秩序,当地居民因生存环境陡然恶化而把责任归咎于联邦军队,铤而走险的人拿起了武器,民族间的仇视日益加大。

第三,解决民族问题应以经济实力做后盾,否则只会前功尽弃。第一次车臣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俄罗斯经济状况恶化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与政治危机。车臣战争后,俄罗斯政府财政上的匮乏也影响了它对车臣的战后重建工作。车臣在得不到任何外部经济支持的情况下,内乱和无序恶性发展。

二、第二次车臣战争:不得不打的战争

1.背景与战事经过

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后,俄罗斯与车臣签订了一个和平协议——《哈萨维尤尔特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车臣地位问题被搁置到五年以后再解决。协定表明联邦中央对车臣独立问题已经力不从心。在以后的三年里,俄罗斯领导人处处小心谨慎,避免谈及车臣问题,想暂时维持车臣现状,一切都等到2001年再说。实际上,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俄罗斯官方对车臣的未来没有任何战略上的考虑,对车臣境内的混乱及违反联邦宪法的情况置若罔闻,听之任之。联邦政府在车臣战争中的失败及后来的姑息迁就政策,进一步助长了车臣人的独立意识。

这期间,车臣内部四分五裂,军阀派系林立。1996年根据俄罗斯法律选举产生的车臣共和国议会很快就被车臣非法武装取缔,代之以脱离联邦政府的新的权力机构。1997年1月,车臣战争中曾担任反政府军参谋长的马斯哈多夫当选为车臣总统。各军阀势力在车臣境内大肆进行经济犯罪,生产、走私毒品,印制伪钞,扣押人质,贪污中央拨款,盗窃管道内石油,以此聚集钱财、建立非法武装,并不断在俄罗斯其他地区制造事端,进行骚扰和掠夺。联邦军队从车臣撤离时存放在其境内的武器也被非法武装所瓜分。车臣实际上已经处于俄罗斯政府的权力控制之外,成为只是没有得到国际承认的“独立国家”。

1999年8月,车臣非法武装在巴萨耶夫和哈塔卜的带领下先后两次侵入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帮助那里的宗教极端势力推翻当地政府,企图建立一个联合车臣和达吉斯坦的独立伊斯兰国家。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同随后赶来的联邦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莫斯科等地制造多起爆炸事件,在俄罗斯境内大搞恐怖破坏活动。这一连串挑衅行为激起了俄罗斯民众的强烈义愤。

危机时刻,俄罗斯新总理普京命令联邦军队把车臣武装分离分子赶出达吉斯坦,之后又命令联邦军队继续向车臣境内挺进,彻底捣毁车臣恐怖分子的巢穴,使之无法生存,做到一劳永逸。普京还明确表示,三年前联邦政府和车臣当局签署的《哈萨维尤尔特协定》是错误的,宣布马斯哈多夫政权为非法。10月5日车臣共和国总统马斯哈多夫宣布在车臣实施紧急状态,以对抗联邦军队对恐怖分子的围剿。至此,第二次车臣战争全面展开。

俄罗斯联邦军此次在车臣的军事行动从9月30日进入车臣境内后,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个阶段从1999年9月30日至10月15日,主要任务是对车臣进行封锁。联邦军包括空降兵、特警部队和山地部队在内的约10万大军在车臣与其邻近地区之间建立了隔离带,同时,俄军动用苏—24战斗机、米—24武装直升机和激光制导炸弹等先进武器向车臣非法武装占据的主要战略目标发起猛烈进攻,最大限度地消灭了非法武装的有生力量。到10月15日,俄军占领了车臣捷列克河以北的三分之一地区,并在占领地区建立了安全区,以防止非法武装分子逃到车臣境外。

第二阶段从1999年10月16日至12月3日,主要任务是巩固安全区,彻底消灭外围的非法武装分子,并朝着车臣首都格罗兹尼挺进。在这一阶段里,俄军继续轰炸车臣的主要军事设施,包围和歼灭车臣非法武装,步步为营,每占领一地就建立一处安全区。11月12日,俄军占领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捷尔梅斯;12月初完成了对格罗兹尼的合围。在第二阶段的战斗行动中,俄军占领了车臣境内119个居民点中的98个,控制了车臣三分之二的地区。

第三阶段从1999年12月3日至2000年2月6日,主要任务是包围和攻打格罗兹尼。在攻打格罗兹尼的过程中,俄军向滞留在城内的车臣平民发出呼吁,要求他们从俄军开辟的“安全通道”撤离格罗兹尼,俄军还向城内负隅顽抗的非法武装分子发出最后通牒,命令他们在12月11日之前缴械投降。

25日夜,俄军总攻格罗兹尼,特种快速反应支队、特警和内务部部队在甘塔米洛夫指挥的车臣民兵配合下从东、东北、西北方向攻入格罗兹尼。与此同时,俄军继续在南部山区打击敌人。

2000年2月6日俄罗斯代总统普京宣布,车臣军事行动结束后,俄军将有计划地撤出车臣,但要在车臣长期驻扎一个师。1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称,俄军已封锁了阿尔贡峡谷通往格鲁吉亚的出口,控制了该峡谷的战略要地。

联邦政府表示不与车臣领导人进行谈判。

以2000年2月6日攻占格罗兹尼为标志,联邦军队利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军事手段完成了自1999年9月以来对车臣全境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把车臣非法武装残余赶到南部山区。随后,根据普京的命令,俄军多余部队与空降兵等技术兵种开始撤出车臣。俄军转入战争的最后阶段,即对逃亡到南部山区的非法武装残余进行清剿。按照当时俄罗斯领导人的判断,这时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最迟3月中旬就可以全面结束车臣战争,这样,3月26日的俄罗斯总统大选将可以在无战事的气氛中进行。

然而,联邦部队的清剿行动却遭到了车臣非法武装的顽强抵抗,他们利用熟悉地理环境的优势与俄军展开游击战、地道战与地雷战,并结成小股力量、分散作战,对俄军实施突袭。

在已经解放了的格罗兹尼等地也开始发现有小股非法武装活动,他们与隐藏在当地的一些车臣武装分子里应外合,常常利用夜间向俄军发动偷袭战。非法武装分子声称要把整个车臣变成一座战场,他们对俄军的攻击手段也越来越极端。在车臣人的每一个重大节日前,非法武装都扬言要对俄军采取报复行动。2000年以后,俄罗斯一些大中城市接连发生了多起恐怖事件,造成了社会恐慌。据俄罗斯官方称,这些恐怖事件均与车臣非法武装有关,其目的是扰乱俄罗斯在车臣的军事行动。

战争使俄军付出了巨大代价。自1999年10月1日~2000年底,俄罗斯国防军和内务部队在车臣共有2600多人牺牲,7000多人受伤,且这一数字每天仍在不断增加。2000年1月19日俄军少将马洛费耶夫在指挥作战时中弹身亡,成为俄军在车臣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普京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

在后续的军事行动中,联邦军队陷入军费不足的窘境。根据驻车臣联合集团军指挥部的命令,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车臣境内每个士兵的月薪从1000美元减为4000卢布(合148美元),并规定今后只给直接参加军事行动的士兵发放补贴和奖金,后勤辅助人员不得领取。这一决定在军队中引起了很大不满。另外,俄军在清剿非法武装行动中暴露出来的不善于山地作战与游击作战的缺陷,促使俄军方着手研究部队的组织编制问题,提出将以部署在车臣的第42摩托化常备步兵师为基础,组建一支能在山地条件下以及在其他局部冲突中有效制服恐怖分子的师团。但是这一俄军现代化方案得不到足够资金的保障。

2.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特点

与第一次车臣战争相比,第二次车臣战争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此次车臣战争受到了俄罗斯民众普遍支持,俄罗斯政府首先在道义上占了上风。1994~1996年俄罗斯政府发动第一次车臣战争时,目的就是想用武力打消车臣独立的意图,阻止车臣境内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蔓延到北高加索其他民族地区,同时结束车臣内部的混乱,切断车臣民族分裂主义者与西方及伊斯兰世界极端势力的联系。然而,随着联邦军队在军事上的失败及其从车臣境内的全部撤出,在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以后的三年里,俄罗斯领导人当初在车臣问题上所担心出现的各种危险已经开始变成现实,俄罗斯再一次面临着国家分裂的危险。在恐怖分子肆意妄为、国家面临分裂的紧急关头,普京政府顺应民意,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果断采取措施,力求彻底解决车臣问题,显示了“铁腕”人物的胆略。同时,经过数年的政局动荡、国力衰落、经济下滑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俄罗斯民众渴望秩序与安宁,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形象。因此,俄罗斯政府对车臣的第二次军事行动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甚至议会反对派也表示支持,全国上下表现出了少有的团结,这与第一次车臣战争时军队和民众的反战厌战情绪形成了极大反差。车臣非法武装与极端宗教势力的恐怖活动,使俄罗斯的军事打击行动首先在道义上占了上风。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普京的威望,是他赢得2000年总统大选的主要原因。

第二,联邦军的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为军事上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联邦军队吸取了三年前的教训,并受到科索沃战争的启发,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战术:一改过去惯用的大规模地面进攻战法,主要以炮击和空中打击为主,尔后再派遣地面部队;大量采用高新技术武器,以精确制导、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臣匪徒进行大规模空袭,摧毁其重要设施,使武装分子无法生存,这种战术既减少了人员伤亡,又最大限度地打击了敌人;在被联邦军占领的地区迅速建立了车臣与俄罗斯其他地区之间的隔离带和安全区,有效地防止了车臣武装分子的反扑,切断了匪徒来自外部的救援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