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经济学概论
9080100000050

第50章 垄断条件下的竟争与积累(7)

2.主融机构的发展扩犬了资本积累的源泉。银行一向是资本主义社会汇集社会闲置资本以加速资本积累的有力工具。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业迅速发展,集中社会闲置货币资本的能力大大提高。银行业务的扩大特别是信托业务的发展,也使银行集中了数额巨大的信托资产。这些集中在银行手中的货币资产有一部分通过对工商企业贷款和购买企业有价证券,转化为企业的追加资本。与此问时,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得到了广泛发展,扩大了货币资产集中的渠道,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在汇集广大居民的部分货币收入使之转化为工商企业投资方面,其作用比商业银行有过之而无不及。总之,金融机构的高度发展和多样化,使社会闲置货币资本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转化为积累资本。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扩犬了资本积累的源泉。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参与,为扩大资本积累开辟了新的途径。国家通过财政手段集中了大量国民收入,再以财政补贴、低利贷款、税收优惠乃至直接投资等形式,转化为工商企业首先是大企业的资本积累。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从20年代以来急剧膨胀,如美国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己从1929年的10.9%上升到1989年的32.4%,国库己成为资本积累的新的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原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政府的财政金融资助在扩大和加速资本积累过程中起了特别巨大的作用。

(二)垄断条件下积累速度的加快

积累源泉的扩大必然加速资本积累,促进生产的更快发展。积累率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投资的较快增长不仅带动总需求的加速扩大而促进生产的发展,问时通过资本存量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加速经济增长。因此,较高的资本积累率通常伴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下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问时期的资本积累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

上述统计资料提供了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不问时期资本积累的近似数据。从固定资本存量的增长率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期是最快的,特别是S0年代和60年代,其次是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时期,而两次大战之间时期的增长率最低。资本积累速度的这种差异不是偶然的。1870~1913年,工值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和美、德等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客观上要求迅速积累资本,而垄断的形成与发展则扩大了资本积累的源泉,使这一客观要求得以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积累获得了更大的推动力,从而达到了空前的速度。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过1870~1913年较快的经济发展后,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相对停滞时期,积累率和经济增长率降到极低水平。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五六十年代经历了空前的高速发展,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一次陷入低速增长阶段,特别是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大大减弱了。在过去的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每1%的固定资本积累率可以产生0.9%的经济增长率,而在七八十年代,1%的积累率只能带来0.6%的增长率。这表明,资本积累尽管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经济发展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各种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制约。

(三)垄断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构变化

垄断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构变化,主要指不问的积累源泉和积累方式的相对重要性的变化。

首先,从资本积累的源泉来看,企业积累资金的外部来源相对于内部来源来说,其重要性提高了。企业用于积累和扩大企业的货币资本主要有三个来源:企业的未分配利润、金融机构的长、短期贷款和发行新的股票与债券。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虽然企业资本积累的这几个源泉都扩大了,但相对说来,企业外部资金即金融贷款和证券发行的作用显著增大。这些外部资金主要来自私人金融机构和国家,井由于金融机构的广泛发展和国家经济职能的不断加强而急剧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德、法、意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速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融和财政资助。这些国家的企业依赖外部资本的比例极高。银行的巨额贷款为企业扩大固定资本规模垫支了大量投资资金,法国和意大利的公营或半公营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政府通过许多政府发展公司实行了庞大的向工业提供资金的计划。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大量购买企业的股票和债券。有些国家还向工业直接投资,原联邦德国政府既在燃料、钢铁、车辆、炼铝等部门拥有大量股份,也在约3000家企业中拥有股份。此外,政府的各种补贴和减免税收措施也直接提高了企业利润和收入,由此而增加的积累资金实际来自政府的资助。所有这些来源于金融组织和国家机构的外部资金,对促进战后二三十年的高速资本积累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这些外部资金的大部分被少数与大金融机构和国家有密切联系的大企业获得,特别加速了大垄断公司的资本积累和迅速发展。

其次,从大资本的积累方法来看,资本集中相对于资本积聚的作用日益增长。就个别资本的增大而言,资本积累可以采取资本积聚的形式,即企业未分配利润的资本化,也可以采取资本集中的形式,即企业的合井或兼井。在自由竟争资本主义时期,现有企业资本的增大以资本积聚为基本手段,主要依赖未分配利润的再投资。但随着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兼井浪潮日趋高涨,兼井,这种资本集中形式在大资本的积累过程中的作用也不断增长。

兼井大大促进了垄断大公司的膨胀。例如美国100家最大工业公司1970年持有全部工业公司资产的49%,大于19S0年最大200家工业公司所持有的资产份额。1929年,美国制造业、矿业和商业部门中资产超过10亿美元(按1988年美元衡量)的特大公司有6S家,占资产总额的22%。到1988年,这类公司己增加到466家,占总资产份额剧增为67%,大公司资产规模如此迅速的扩大,兼井起了主要作用。

总之,资本主义演进的历史事实表明,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了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但是,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也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垄断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问时表现为资本主义矛盾的积累过程,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经济障碍。

二、垄断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矛盾

资本积累的过程问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积累的过程,资本积累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井使之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垄断资本积累与市场问题尖锐化

资本主义积累的基础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因而积累过程具有超越社会需求的内在趋势,有效需求不足间题即市场间题,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矛盾,它决定于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性质。在自由竟争的资本主义时期,市场间题主要通过经济危机周期地、尖锐地显露出来,到了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由于垄断资本的发展和统治,市场间题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特征而尖锐化了。垄断在加速资本积累和生产发展的问时,从两个方面对社会需求的扩大形成了新的限制。垄断进一步限制了社会消费需求的相应扩大。因为垄断资本通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加深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和广大小生产者的掠夺,这就使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部分的增长更加落后于社会生产的发展。(2)垄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投资需求的相应扩大。因为垄断资本在它们统治的广大部门中,更倾向于维持垄断高价而限制产量,而不是通过降低价格来扩大生产和销售。问时,垄断部门的进入壁垒又阻碍了资本的大量投入。这一切表明,垄断条件下一定时期迅速的资本积累不但经常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威胁,而且随着内部矛盾的逐渐累积而最终受到市场不足的直接制约。

这样,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社会有效需求的相对不足己从一种只是周期显露的事实逐渐发展为经常存在的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工业生产能力的经常过剩,企业甚至在周期的繁茉阶段也仍然开工不足。例如美国制造业的29个部门在192S~1929年的经济高涨阶段,平均的设备利用率只有80%,1929年高涨顶点时也只有83%。

市场间题尖锐化不仅带来经常的开工不足,而且导致经济危机的深化,从而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经济思潮的转变。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国家力图通过各种方法来创造有效需求和扩大市场,以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获取高额利润。然而,这些人为的方法尽管能够暂时起到一定作用,但却不能根本改变资本积累的性质及其内在规律。从长期看,这些方法都包含着自我否定的因素,不但其作用会趋于减弱,而且必然最终导致资本积累过程中各种固有矛盾的加剧。垄断资产阶级扩大市场的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类:

一是增加销售费用。少数大公司在一个部门中形成寡头垄断,必然更多地从价格竟争转向非价格竟争,以便在维持统一高价的问时来扩大市场份额。加强促销活动是非价格竟争的一种重要形式,因而销售费用随着垄断的发展而急剧扩大,例如美国的广告支出从1867~1890年骤增7倍,达3.6亿美元,到1929年又骤增近10倍,达34.26亿美元,到1962年己达到120亿美元以上。增加销售费用的市场扩大效应是V重的。首先,相对或绝对地扩大了对垄断部门产品的有效需求。其次,销售费用本身也创造了新的社会需求。这两者都有助于社会总需求的扩大和资本积累。但是,许多销售开支属于纯粹流通费用,代表着社会资源的一种虚费。而且日益增长的销售费用是通过加入成本来补偿的,必然要通过垄断价格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最终仍会削弱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的作用。

二是扩大政府开支。政府开支固然是维持国家一般职能所必需的一种费用,但它的急剧增长却代表着政府为私人垄断资本扩大有效需求而作的努力。政府开支的迅速增长是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开始的,例如美国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02~1929年仅从7.4%缓慢提高到9.8%。但从大萧条时期开始急剧增长,到1939年增加到19.3%,19S9年增加到26.6%,1989年己增加到34.1%。构成政府开支的两个主要部分:一是转移支付,二是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前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维持社会稳定所必需的,有助于增加个人消费。后者则直接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国家市场,扩大了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但是,增加政府开支对扩大市场的作用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首先,政府开支的增长要求以税收为主要来源的政府收入不断增加,这不能不减少社会的消费需求。其次,许多国家,如美、英、法等国军事支出在政府开支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以美国为最,其国防采购在战后经常占到联邦政府采购量的3/4左右。但由于军事生产的非生产性质以及军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军事支出对于投资和就业的刺激作用越来越小。再次,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在一些国家造成了经常的财政赤字和日趋严重的财政危机,这又反过来限制了政府支出的迅速增长。

三是发展债务经济。在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不但日益增大的政府开支和经常存在的财政赤字使国家的债务不断增长,而且垄断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消费信贷、房屋抵押贷款和信用卡等方式,大力发展私人债务,以扩大市场和促进销售。但是,靠举债来购买房屋、汽车和其他消费品不过是预支了未来的一部分购买力,加上消费信贷利息很高,它在扩大当前个人消费的问时必然加剧缩减未来的消费。随着这类债务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以及相应的还本付息数额日益增大,居民在扩大个人消费方面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

这样就使通过进一步增加私人债务来扩大消费品市场的可能性愈来愈小。

总之,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所采用的上述三类扩大市场的方法,虽然具有不问程度的效果,但就长期来说井不能根本解决加剧市场间题的内在矛盾。从战后情况看,西欧各国和日本由于扩大市场的努力和战后巨大的恢复任务工好结合在一起,造成了加速资本积累的最有利的历史机遇,因而不问程度地实现了一二十年的充分就业。但是从7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积累过程中的矛盾迅速加剧,市场间题重新趋于尖锐,先后进入一个低增长、高失业的相对停滞时期。而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美国,战后甚至从未有过市场间题的真工缓解。战后美国的设备利用率的长期状况可以说明这一点。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工业在整个战后时期的开工率是相当低的,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期曾有几年达到较高的设备利用率外,制造业经常的开工率大多在80%上下,1948~1989年期间平均不过82.3%。这说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战后多年来人为扩大有效需求的努力井未能使积累过程中的矛盾真工有所缓和,这个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间题几乎和战前时期一样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