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
9079000000038

第38章 企业家队伍建设与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1)

企业家群落的崛起,企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

企业家,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主体,而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比起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企业家具有明显的先天不足,而加入世贸组织,又一下子被推上前台,羽翼未丰的他们,将在钢丝绳上舞蹈,而世贸组织,则正将幕布徐徐拉开,不管怎样,演出总要进行和继续。

利用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在逆境中背水而战,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中国的企业家,肩负着振兴民族经济的神圣使命,是万万懈怠不得的,兵临城下,只有沉着应对,才能获得生机。

大雨过后,彩虹会更加美丽,天空会更加晴朗,土地会更加肥沃,企业和市场的中国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7.1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企业家的重要使命——管理创新

目前,在我们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一些企业依然没能从过去的疲怠状态和麻木惯性中走出来,有的效益差,缺乏活力,有的甚至亏损严重。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企业的管理落后造成的。管理落后,既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绊脚石。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了,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艰难的转型过程中,加强管理和实现管理创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7.1.1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这一工程的关键项目,它的成败将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命运。为此,我们既要认识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又要承认这过程的长期性。对于那种用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完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用几年的时间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作者是不能苟同的。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个有始有终并将经历众多曲折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关系呢?

第一,制度安排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优化管理乃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各个企业加强管理并致力于管理创新已成了它们经常性的必不可少的任务,企业的兴衰成败主要取决于管理的水平。在原苏联、东欧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强调管理和忽视管理的企业其效益是明显不同的,不管在什么样的体制下,管理本身永远都是生产力,我们有些大中型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以前,生产经营状况保持着原有效率的惯性,还说得过去,一旦接触到现代企业制度,便感到束手无策,有的甚至到了连职工的工资都无力发放的地步。有的企业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无须自身的艰苦努力,只要等着上边的政策、方案就能建立起来,这样的企业是近乎在期盼所谓良性的外部环境过程中等死。不管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与效果如何,不管宏观经济环境怎样,企业的管理工作都是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和放松的。有些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所表现出来的一筹莫展,究其原因,就是在新形势下管理的无能。无论以怎样的体制为前提,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不能没有管理,就必须加强和完善管理工作,并努力实现管理创新。在市场经济的大海洋,大风大浪变化无常,而企业的使命就是要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用最小的成本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商品和服务供给,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而要实现这一目的,离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是不行的。

第二,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我们一定要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这些特点,不能因为强调这一点而忽视了那一点。借口产权改革、转换政府职能而放松管理工作的做法是危险的,这样做不但不能促进新体制的建立,反而会阻碍新体制得以建立的进程。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是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相互促进,都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实行政企分开,会使企业摆脱原来“好事者”婆婆的束缚,为其走向市场、实现自主经营创造条件,这势必会使企业充满活力并提高积极性。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这个问题不解决,投资者、所有者和经营者责、权、利就无法落实,企业也不可能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应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是企业的管理工作跨上新台阶的基础,也是企业改善和优化管理的动力,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经常性必不可少的任务,并不是被动地服从于体制形式,它反过来会促进或阻碍制度创新。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今天,这一点就更为突出,有的企业就是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管理,双管齐下,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有的企业整天热衷于并无实质内容的产权改革、政企分开、股份制、公司制、企业集团,把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置于次要的地位,结果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反而出现了亏损现象,有的已陷于困境,日子很不好过。时下不是有不少上市公司的改制工作做得如何如何好吗?但是,它们除了圈钱、做假账、欺骗投资者、将广大中小股东的血汗和国有资产进行大肆挥霍或中饱私囊之外,还能干出什么好事情。有的股票的价格不是在东窗事发之后一下子由30多元变成了3元左右了吗?我们需要的是真的市场经济和真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不是假的冒牌的货色。所有这些,都更进一步说明了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一定要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废。

7.1.2体制转型期管理创新的地位与作用

在近代和现代的社会大生产之中,劳动过程的组织管理对劳动效率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节约社会劳动,提高产品质量,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能够创造几倍于生产要素简单相加的生产力。管理对生产力各组成要素的系统整合作用可以表示为: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这一模型给我们的启示是:管理既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基础,又是其进一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指的就是两者的动态的统一。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要求不断冲破束缚和阻力而向前发展。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如何在新形势下新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这就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课题。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管理创新呢?

第一,实现管理创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助推器,同时又是这种制度得以建立和运行的标志。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不但不能忽视这一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而且还要特别加强。因为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它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在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刻也不能削弱。只有这样,我们的体制改革才能有所依托,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第二,保护现有生产力的成果、实现旧体制与管理的扬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并不是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的运行条件都统统砸烂;原有体制下的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久经考验、确实是卓有成效的,不但不应抛弃,还要发扬光大。像原苏联、东欧国家的那种以破坏现存生产力为代价的极端作法是有害无益的“休克”(shock,原意是猛烈敲击、震动使其偏离原有的状态或轨道而首先急速的改头换面)疗法并非灵丹妙药,反倒极有可能产生加重病情的副作用。致力于管理创新,就是为体制转型的顺利完成营造一个平坦的路径、一个缓冲地带,避免大波大折、大起大落,在继承中健康发展。

第三,设法实现体制转型的有效率的过渡。改革是有风险的,我们在肯定改革的成果预期改革的未来效益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改革风险的存在,有时这种风险可能是巨大的。使风险最小,也就是使效益最大。市场经济是充满风险的,各市场主体都必须谨慎地面对复杂的局面和困难,以“最大化”原则来支配自己的行为,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争取效益最大,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来说,改革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事业,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改革的风险管理,实现新旧体制的有效率而较少破坏性的过渡。在内有旧体制旧势力的干扰、外有世贸组织的严峻挑战的今天,企业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管理,努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有效需求。这才是为改革开放铺平道路的实实在在的工作。

7.1.3如何实现体制转型期的企业管理创新

在体制转型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有着鲜明的特殊性,但是分析和总结目前企业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和暴露的现象,又有很突出的普遍性。针对这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作者认为,当前的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主要应该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第一,要真正地切实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应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上。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的将都是空话。树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并将其作为指导实际工作的原则,就能够想方设法渡过难关,开拓局面,不等不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试想,如果原始人不靠野火来烤食取暖,而是坐等现代工业文明制造的煤气灶,那就不会有今天的文明。我们的企业也不可能仅仅依靠等待机会就会从天上掉下来现成的现代企业制度,然后才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甩开膀子劈波斩浪。效益是抓出来的、干出来的,市场经济中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下馅儿饼。没有效益就没有实力和活力,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压倒一切的目标。一切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体现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上。

第二,挖潜革新,苦练内功。良好的外部环境固然是企业健康成长的条件,但企业自身的努力才是关键。西方的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发展上百年了,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企业都能够自由地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生存下去。有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就被挤出了市场,或被兼并,或破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管理不当、管理不善。

管理创新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和管理环境创新。眼下,练内功,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以下几项工作是刻不容缓的:

(1)转变经营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主要的是要树立这样几个观念:①法人的自我负责观念,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贡献分配利益;②资源稀缺观念,任何一项决策都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都是有限的,都需要付出,要使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③质量经济观念,质量是个历史的相对意义的范畴,北京吉普的质量肯定比不上德国的奔驰,但对于需求来说,它的质量是合格的。我们既不能任由假冒伪劣大行其道,也不能脱离实际,不顾成本片面地讲求所谓的“质量第一”,要把成本、质量和利润结合起来考虑;④“最大化”观念,效用、利润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要力求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减少浪费;要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少花钱、多办事;⑤人才观念,人才是企业的无价之宝,得人才者得市场,人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任人唯贤”是市场经济理性人的合乎逻辑的选择;⑥企业形象观念,企业精神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也是开拓市场的有力保证,要靠优质产品、优质服务树立企业的优秀形象。是否对社会的资源配置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判断企业价值的重要标准,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创造利润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正是现在有些企业不惜重金做广告、宣传产品、宣传企业,在扩大知名度方面大做文章的原因。

(2)加强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促进和提高职工的积极性。要把按劳(贡献)分配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劳动力正常的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的机制,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现在大家似乎都知道经济竞争是人力资本的竞争,但是我们的企业有时候就是舍不得花钱,在人才招聘会上作秀的大公司越来越多,可真正把人才领回家的却越来越少,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怪现象。

(3)实现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在企业的预算约束下合理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加强以价值尺度进行的经济核算,确保企业财产的保值增值,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

(4)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要坚持把专家咨询、专业建议与群众意见相结合,将国情、厂情、人情通盘考虑,减少决策失误。

第三,反腐倡廉、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觉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腐败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我们首先要承认企业也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它是败坏企业自身健康的病毒,有人认为,没有吃喝跳唱、请客送礼,市场经济的运行就少了润滑剂,而事实恰恰相反,这些腐朽消极的东西不但不利于公平竞争、法治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会葬送十几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现在广大群众对那些欺上瞒下、利欲熏心、仗权使气,不务正业的企业领导干部非常不满,积极性,创造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企业的管理创新需要一种向上的“人气”,为此一定要大力提倡创业敬业精神,要坚决有力地与腐败作斗争,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第四,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家群落。应该指出,企业家队伍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家负责制是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企业家负责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直接前提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现代企业家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