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
9079000000021

第21章 政府与国有企业(1)

4.1国有企业的地位

4.1.1国有企业的界定

世界各国都有国有企业,由于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各国对国有企业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国有企业的属性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界定;一类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界定。前者从市场经济的逻辑出发,将国有企业视为实现一些社会政策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一种方式和弥补市场缺陷的一种手段;后者是从计划经济的逻辑出发,将国有企业定义为公有制形式。

1.其他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界定

英国:英国国有化特别委员会对国有企业的界定是,凡企业的董事会成员由内阁各相应大臣任命,其报告和账目由国有化工业特别委员会进行检查,年度收入不能全部或不能主要依靠国会提供或财政部门预付其资金的企业,均称国有企业。

欧盟:政府当局可以凭借它对企业的所有权、控股权或者管理条例,对其施加直接或间接支配性影响的所有企业,均称国有企业。

法国:凡所有权为国有、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且从事工商经营的企业即为国有企业。

日本:公营企业是政府乃至地方公共团体持有其全部乃至一部分资本的企业,政府持有资本的企业被称为“国有企业”,地方公团持有资本的企业被称为“地方公营企业”。

新加坡:公共企业是指根据商业原则建立的,其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全部或部分属于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或其派生机构的组织。

印度:在印度,“公营部门”和“公营企业”并不等同。公营部门指政府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服务领域内的经济活动,大体分成三类:行政管理部门、部属企业、非部属企业。公营企业是指政府或政府机构以公众名义直接指挥的企业。政府企业中49%以下的股份可以不为政府所有,但也不为私人或私营团体所有,而为政府的其他机构如国有化银行及其他公营金融机构所有,所以,公营企业只是公营部门的一部分。

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的定义:“由政府拥有或控制的经济实体,它们从出售商品与服务中得到收益……政府通过其所有权权益控制企业的经营。由此包括的企业有:政府部门直接经营的企业,政府直接间接的通过其他国有企业持有大部分股份的企业。只要其余股份的分布不妨碍政府有效控制,这也包括政府持有少量股份的企业。”

尽管世界各国对国有企业的界定五花八门,但是可以大致归纳出如下共同的方面:

第一,从控制的角度看,凡是政府能行使一定控制权的企业,就被界定为国有企业,包括政府在企业的总资本中占有51%以上份额的企业,或者虽然政府拥有小于该份额的资本,但通过与其他机制配合,政府仍可以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

这就是说,国有企业不一定是政府的全资企业。

第二,从企业运营的目标看,包含具有非商业目标和商业目标的企业。而私营企业的运营目标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

第三,从企业收益获取看,是指通过从事工商经营活动,出售产品和劳务获得收入的企业。这一点更近似于一般企业而同政府行政部门相区别。

2.我国对国有企业的界定

中国的国有企业也叫全民所有制企业,其含义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并通过国家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企业形式。其主要内容有:①企业的生产资料最终归全体人民所有;②国家代表人民对其实际占有;③国家占有等同于政府直接经营。中国的国有企业实行分级管理的模式,分为中央政府部门拥有的国有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拥有的国有企业两大类。这种界定过分简单,比如它未把政府拥有控制权的合资、合营或股份制企业归入国有企业,不能真实反映国有企业的实际状况。从经济转轨看,应当从控制的角度来重新划分中国的国有企业。只要政府能对其行使有效的直接或间接控制权的企业,都应界定在国有企业范畴内。

4.1.2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1.国有企业的形成

(1)国有企业的形成:国有企业的形成与国有资产的形成紧密相关。我国国有企业的形成起初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有一批军工企业为主的公营企业,建国后它们直接转化为国有企业。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没收的150多亿元的官僚资本约占全国经营性资本的80%以上,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形成的重要来源。

第三,通过对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已有17亿元的民族资本转化为国有企业资产。据统计,到2002年底,中国国有企业的总量为17.4万个,国有与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14.27万个。

目前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企业196家,到2002年底拥有资产总额6.9万亿元,所有者权益2.5万亿元。监管着10万亿元国有资产的国资委的成立是否能解决国有资产管理的所有问题?如何分享投资收益?管理者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一系列备受各界关注的问题不会因国资委的成立而顷刻化解。但国资委最高官员李荣融表示,从本届政府开始,从组织机构上把公共管理社会的职能与所有者的职能开始分离。这对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位原国家经贸委主任坚定表示,成立国资委,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国有经济的调整,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拥有如此众多国有企业的国家,努力建设30~50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2)国有企业的类型划分:国有企业的类型与国有资产的管理形式密不可分。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国有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见表41。

2.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明晰地定向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国有企业改革越来越明确地朝着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78~1993年国有企业经营形式改革:主要内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1978~1982年);利改税(1983~1986年)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87~1992年)。

1994~1998年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主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在战略上对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1.3国有企业的功能和领域

1.为什么需要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在弥补市场缺陷,克服市场失灵方面起到了非公有制企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国有企业肩负着生产公共物品的责任,对社会经济的基础起着支撑作用。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公共物品对大家来说“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为”。这一类的物品生产的投资,很难从接受服务的一方直接回收,只有靠政府补贴。比如:街上的路灯,经过此地的人都受益了,但不可能向每个人都收费,投入得不到回报,私人企业不会投入,国家投资义不容辞。

在自然垄断和基础产业部门,很多都由国有企业来承担,比如在交通、通讯、煤气、供水、供电等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产业和部门的建设投资规模庞大,回收期长,投资风险较大,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私人一般无力或不愿意在这些领域投资经营因而国家来投资,以缓和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之间的矛盾,稳定国家的产业基础。法国全国的电力供应就基本由“法国电力”一家国有企业来承担;1970~1973年期间,英国在电、气、水部门的国有企业投资比重占到96.9%;1990年意大利的国有资产在铁路、邮政、通讯部门所占比重为100%;1990年美国国有企业在邮政部门的投资占100%。

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支柱产业如钢铁、石化、机械、电子、冶金等重点发展部门有很多国家投资。这些部门因为投资大回收慢的原因,私人不愿或无力投资;更因为这些部门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不得不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

这不仅可以弥补非国有企业的不足,而且会大大加速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

国有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起调节作用,是国家调控功能的一种延伸。

国有企业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保持本国的经济独立。由于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化趋向日益增强,一些国家的产业部门面临着被外国资本大举入侵和被控制的威胁。为了弥补本国私人资本实力的不足,防止外国资本入侵和外来控制,保持自己在经济方面的相对独立,不少国家动用国有企业的力量来抗衡。例如,巴西是一个石油缺乏的国家,1973年巴西所需的石油有81%依靠进口,对石油输出国有严重的依赖性。国家石油公司成立后,国家加大投入,使其产量占全国的8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缓解石油危机,巴西石油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补贴的方法鼓励全国酒精生产计划,使全国1/3的汽车用酒精燃料,节约了大量的石油,减少了石油进口。可以肯定,私营公司是不会有这样的战略考虑的。

国有企业能帮助实现政府的社会目标和地区发展政策。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的发展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事业的责任,向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失业压力等等。比如20世纪60年代初期,比利时的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员多,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比利时政府投资兴建了国家投资公司,主要用于改善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局面,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确保社会的安定。同时,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收购、整顿等方式救助那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意义、陷入困境甚至濒临倒闭的大企业,起到一个“企业医院”的作用。

国有企业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平衡发展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在落后地区发展国有企业,从地理上调整经济布局,优化地区结构等。

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竞争,限制私人企业的垄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当私人企业在某个部门形成垄断时,肯定会影响竞争,对经济的发展造成障碍。国有企业可以有进有退,灵活地把握进退,促进市场竞争。国有企业的参与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股份制,也可以是国有民营等。通过这些形式,还可以将国有企业在技术、人才、产品等方面的优势转移给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竞争,限制垄断,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在定位上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层次更高,在功能上帮助政府承担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一般企业只要争取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以赢得利润为首要目标。国有企业的重要目标是一些社会发展的综合目标,如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等等。

2.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国有企业的功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但是,市场失灵已被西方国家的历史事实和理论所证实。市场失灵大致可以分为静态的市场失灵和动态的市场失灵两类。

静态的市场失灵包括:

(1)公共物品的提供。所谓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由于存在这类困难,公共物品就不可能在市场上形成均衡价格,很难通过市场这个途径向社会提供。所以由政府出面主办公共企业或事业来提供公共物品是最佳选择。

(2)外部效应。其特点在于成本或收益总量超过直接买者所付的价格。如果超出市场价格的成本是由别人支付的,就称存在负面的外部效应。如果收益溢出,就意味着有人购买和支付,而他人可以“搭便车”(freeride),也称有正面外部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成本等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等于私人收益;社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社会收益等于私人收益且等于市场价格。也就是说,不存在外部效应。但是,现实中具有外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量存在,这些活动不适宜私人去从事,因而成为国有企业存在的重要原因。

动态的市场失灵主要指“资本主义市场机制下,经营者很不善于考虑在其管理结构内作出的决策的某些重要后果,倾向于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长度内经营,通常看不到因零碎决策引起的整体后果”。它主要包括:

(1)投资者的过分短视或风险厌恶。资本主义市场的竞争性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使私人投资者过分短视,在对自然资源的耗竭性使用中表现得最突出。厂商总是忽视未来的短缺,致力于降低短期成本。风险厌恶则指投资者对那些风险大但对社会有益的投资项目缺乏兴趣,从而引致这些行业投资不足。

(2)“小决策的专横”,其核心是指市场价格体系在等比例进行边际调节的指导职能方面受到限制。市场选择只涉及很窄的边际范围。作为厂商只注意现有位置附近的微小移动。它们一次一般处理一个孤立的选择决策,容易被忽视的是孤立选择之间的依存性。一个小的选择导致另一个,它们的积累会引起采用逐步方法的选择者所不希望得到的惊人后果。

事实上,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市场失灵有很多方面。这里要强调的是,市场失灵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原因,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兴办国有企业的动因在于弥补市场缺陷。政府通过出资兴办各种公共工程,以提供公共产品;对那些具有明显外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直接经营;对那些高风险行业,特别像高新技术领域,政府同样投以巨资,以占领“制高点”;政府还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计划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举办具有长远效益的企事业,以避免“小决策专横”引致的后果。这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在资本还没有采取股份公司形式的时候,它总是寻求自己价值增值的特殊条件,而把共同的条件作为全国需要推给整个国家”。

此外,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企业,在特定时期和特殊情况下,同样具有财政税收和改变分配结构的功能。

3.中国国有企业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