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9077700000037

第37章 访美。(3)

1978年访美的第二个突破是敢于把中美高校的差距实事求是地告诉全国。这在现在看来,根本谈不上什么突破,因为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国内外朋友聊天,发信,了解世界各地的最新动向,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有关资料。世界各地有什么事件发生了,瞬间就可以从网上得知。人们坐在家里都可看得到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大事,而且国家及世界银行每年公布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有关数据,根本不存在敢不敢说中国与哪个国家对比是否存在差距的事。但在1978年,事情则完全不是这样。闭门锁国,与美国20多年不相往来。“文革”时对知识分子迫害留下的“后遗症”一直束缚着人的思想。当时也不敢说美国货比中国货好,搞不好怕会被人批评:“崇洋媚外”、“月亮都是外国的圆”、“歌颂纸老虎”等罪名。

访美回国后,邓旭初一行头脑清醒多了,认为我们再也不能夜郎自大,再也不能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了。我们应勇于把中美的差距告诉中央,告诉全国,让大家尽快清醒过来,改革全国教育体制,博学百家之长。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才说明我们没有对党、对祖国负责。这在当时那种背景下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弄不好就被批为“崇洋媚外,卖国贼”,弄不好会丢掉乌纱帽。但在回国后讨论如何向上级汇报时,邓旭初第一个提出应该“实事求是”地汇报,才不辜负邓小平同志的期望和嘱托。

访问团返回北京时,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邓旭初向柴部长和王震副总理作了详尽的汇报。当邓旭初提到此次访美,建立起联系的不仅有交大的校友,还包括台湾新竹交大的校友,同时还与美国密执安大学、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盛顿大学签订了姐妹学校协议时,王老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好!好!”

当时,正值国防工办主持的一个大型座谈会在北京国务院第一招待所召开,与会的有国防工办所属三十六所院校的几百位教授,为此,兵分两路,副校长张寿带领几个团员,立即赶到座谈会会场作了访美介绍,立即引起了与会教授们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议论。

6.开辟交流渠道

上海交大访美代表团于1978年9月29日离京,经巴黎到达华盛顿,11月19日回国,历时51天(计路程),共访问了华盛顿、费城、伯利恒、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等20多个城市,访问了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伯克莱大学等27所高校,贝尔实验室,国际宇航局等14个科研和生产单位。

第一次访美打开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大门,为我国高校了解国外、学习国外办学经验,开辟了先河。访美后,上海交大第一个向国外敞开校门,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国外学者、海外校友蜂拥而至。

访美不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邓旭初深深感到这是一道号召全国各条战线投入改革开放的动员令。结合访美的收获,与1978年9月所开展的“一定要把交大搞上去的大讨论”结合起来,号召全校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科研步伐的实际行动,迎接建国30周年和校庆83周年。并借这一校庆,邀请国内外校友来访,组织一个大型的学术交流会议。

1979年,交大迎来了83岁生日,全校上下一片喜悦。这次校庆是解放后的一次创举。国务院副总理、交大校务委员会主任王震亲临主持,国防工办、六机部、教育部、上海市委、市府有关委、办、局以及全市各高等院校的领导人;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方交大和镇江船院的代表团;及本市和邻近地区的校友500多人应邀出席;30多位海外校友及其家属前来祝贺,美国、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地的校友会、校友还发来了贺电。王震同志还在锦江饭店会见、宴请了国外校友、学者及其夫人、子女。

这是多少年来未曾有过的。事隔几十年,许多海外校友回来,又看到了自己的亲友、同学,看到了交大那古老的大门,看到了“饮水思源”纪念碑,看到了他们从前就读时的教室、操场和宿舍。这一切好像又回到从前,无不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激发起他们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之情。亲临祖国,也进一步证实了交大第一次访美时所谈的情况是真实的,证实了邓小平高瞻远瞩,指示交大应与美国校友会取得联系决策的英明。

校庆期间,国内外校友及来宾1400余人参观了交大教学、科研成果展览。学术交流活动分24个会场进行,其中国外校友学者就前沿学科的最新进展作了有准备、有系统、又有重点的专题学术报告,听讲的多达5000余人次;与此同时,另有17位国外学者,分属12个学科,作了学术交流。参加听讲者除交大教师外,还有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国防工办、国防科委、总参、本市和外省、市所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30多个单位的1100余名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

国外校友在讲学中涌现出不少动人事迹。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吴贤铭一下飞机就对前来接他的岳母说:“讲学是正事,我先到母校安排好讲学,再来看你。”他讲学内容是《时间序列》,他在美国都尚未开课,却先拿到母校来讲。他恳切地盼望母校能后来居上。

著名核能管道设计专家郭启声来华前先复习了两个月的汉语,来时还带了大量资料。讲学期间,他给自己规定三条:不会客,不看戏,不游览。甚至带病坚持上课。

应邀前来讲学的校友,均属在美国的著名学者和教授,他们的讲学内容,如非线性控制理论、数学信号处理、天线阵列、计算机软件、编码技术、摄动方法、图像识别、断裂力学理论等,均为交大所急需,更是他们近期研究成果,具有很高学术价值,这对于交大师资水平的提高、新教材的编写、新课程的设置和科研课题的选择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讲学过程中,不少校友还向母校提出和介绍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设想:如何利用国外奖学金、科研经费、合作搞科研等渠道和办法为母校培养人才;如何经济地选购仪器设备;如何利用母校实验设备向国内外开放,赚取外汇等等。这些对于封闭了多少年、又吃惯了计划经济大锅饭的交大教职员工乍一听,几乎是天方夜谭,须知人家是姓“资”而非姓“社”,这怎么可能呢?但一当回味过来,又特别地开了窍,这就大大地有利于他们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冲破那个所谓“崇洋媚外”的囚笼。

上海交大根据外籍教师来校讲课的内容,编写了30多种新教材,还派出了300多名中青年教师到美国进修学习。

1980年6月,美洲交大校友会会长王安博士回国来校访问,邓旭初极为重视。

为了争取校友的支持,邓旭初认真听取了王安博士对交大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与提高的意见。他兴奋地说:“美洲校友联谊会五年一次,今年快要召开了。以往因为中美断交,大陆四所交大不可能出席,现在不同了,应该全球五所交大都出席。五所交大是一家嘛。”王安博士当场表示:“应当这样。”当时,王安博士有自己的企业在台湾,他敢于在这个时候率领代表团来上海交大访问,说明他爱母校,爱祖国之情。邓旭初的建议没有落空,王安回去不久,国内四所交大都接到了到波士顿参加美洲交大校友联谊会的邀请。

这次会议是交大校友联谊会活动史上空前盛大的一次,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英国、日本、泰国、中国香港和台湾以及祖国大陆的50名校友参加。席间,商议发言次序,台湾新竹交大校友向王安博士附耳提出要让新竹交大第一个发言,王安博士面有难色,沉默片刻,低声征求邓旭初的意见,邓旭初立刻含笑表示,上海交大代表发言可以安排在最后一个。王安博士一听,高兴地说:“上海交大真是老大哥”。

邓旭初想:“以往校友联谊会,只有台湾新竹交大参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支持新竹交大而开的。现在来了四所交大的代表,新竹交大怕我们喧宾夺主,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上海交大在会议期间,充分显示了老大哥的气度。不争抢,不做老大,随时表示这次联谊会不是国际会议,不是敌我谈判,不是外交活动,而是交大五湖四海的校友难得的久别重逢,应情同手足,彼此关照,这样既团结了校友,又支持了王安的工作。

邓旭初在大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介绍了上海交大的发展情况,引起海外校友的极大兴趣。最使邓旭初感动的是,海外校友们向母校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尤其是向多科性大学方向发展这一建议,打开了大陆交大人办学的思路。邓旭初想,这一建议有可能成为大陆一些重点高校办学的方向。

万事开头难,正是有了第一次访美,才架起中美高校友谊的桥梁,才有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访问,正是有了第一次访美,才开拓了我们办学的思路,正是有了第一次访美,才促进了邓旭初头脑清醒,做出了那么多“敢为天下先”的事。正是:

井蛙观天一穹隆,天高三尺地似桶,一日出水登高处,天无边际地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