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报纸发行营销导论
9030600000013

第13章 世界及我国报纸发行的历史沿革(2)

普利策本是匈牙利人,后移民到北美,因参加美国南北战争而加入美国国籍。最初,普利策因不太通晓英语,在美国备受歧视,但胸怀大志的他没有就此消沉,利用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刻苦自学,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英语,顺利进入圣路易斯城的一家德语报纸《西方邮报》工作,并很快成为一名成绩突出的记者。后来,他买下圣路易斯城的两份亏损的报纸,创立了《圣路易斯邮报》,开始了他的办报经历。在这里,普利策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新闻办报思路和新式报纸的系列哲学思想,为他以后大规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83年,普利策来到美国东部第一大城市纽约,买下了正在亏本的《纽约世界报》,准备大张旗鼓地开始全新的创业历程。原来的《纽约世界报》每期8页,每份售价2美分,发行量才1.5万份。普利策接手《纽约世界报》后,在人事、办报方针、办报风格等方面进行彻底的革新。为了刺激发行,普利策除了网罗人才、降低报价、不断扩版以外,还采取了一些别出心裁的方法:

●每天策划一个独家新闻。普利策要求他的报纸每天必须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报道,必须有一条独家的重要新闻。

●新闻报道必须浅近、新颖、富有趣味性。他要求记者以生动的文笔描述,编辑用活泼的版面刊出。此外,他强调多使用新闻照片,突出大字号标题。

●经常发动社会改革运动,或讨伐时弊,或揭露腐败,或鞭挞当权者滥用权力。在读者中树立“人民的斗士”形象。

●策划趣味活动,吸引读者参与。例如《纽约世界报》策划让著名女记者布莱于1889年只身周游世界,报纸除了每天报道她的所见所闻外,还举办有奖猜谜比赛:看布莱能否像科幻小说《八十天周游世界》那样,在80天内环球旅行一周,赢者可以免费旅游欧洲。当时,纽约大约有100万人参加猜谜活动,人人关心布莱记者能否在80天内回来。结果,布莱在72天内回到纽约。该策划不仅极大地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也极大地刺激了发行量。

●创办星期日刊,开辟新的发行市场。普利策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报纸市场,发现市民周末闲暇时间较多,但当时还没有一家专门针对周末市场的报纸,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市场空白,并断定星期日刊肯定是一个潜力十分巨大、蕴涵着无限商机的市场。于是,他大胆地创办《纽约世界报》星期日刊,推出不久发行量剧增,星期日刊的发行很快达到60万份。1896年总统大选时,报纸发行量一度达到150万份。

2.赫斯特与《纽约新闻报》的发行

如果说,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开创人物,那么,赫斯特就是普利策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也正是由于两者的竞争才使美国现代报纸的发行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说,要想全面了解普利策的新闻业绩,就不得不同时了解赫斯特,因为他们两个人不可分割。虽然赫斯特是以“黄色新闻大王”而经常被世人所提到,但赫斯特对现代新闻发行的贡献仍然可以载入史册。

赫斯特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一个富豪之家,父亲是一个大型金矿的老板,他年幼时过着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长大后先在其父主管的《旧金山考察家报》工作。因其父亲看不起他在报社工作的职位,便送他到哈佛大学“镀金”。他在哈佛读书时,虽然对所学知识不太感兴趣,但无意中对报纸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实习期间,他开始关注普利策的办报理念,并对普利策本人钦佩有加。当然,当初普利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无名小子后来成了他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1887年,年方24岁的赫斯特开始担任《旧金山考察家报》主编,他雄心勃勃,网罗一流人才,仿效普利策的办报方法,对他的报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他的经营之下,《旧金山考察家报》的发行量一年内从2万增加到4万,成为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05年,该报发行量达到10万。《旧金山考察家报》成为西部最出色的报纸。经过10年的准备,他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办报经验,也赚取了充足的经费。1895年,赫斯特重返美国报纸中心纽约,准备跟报业霸主普利策开始真正的较量。

1895年金秋,赫斯特购买了普利策的弟弟亚伯特的亏损报纸《新闻晨报》,并将其更名为《纽约新闻报》,正式拉开了与普利策竞争的序幕。赫斯特最厉害的一招是“挖人”。在《纽约新闻报》创办之初,他不惜血本,重金收买了普利策手下的一大批主干力量,并一度威胁到《纽约世界报》出版。由于他手下有一批最优秀的办报人才,因此,他的《纽约新闻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崛起。

从某种意义上讲,赫斯特并没有十分突出的具有创新特色的办报才能。赫斯特的办报理念以及他所采取的一系列促进报纸发行的措施并没有超越普利策的过人之处,但必须指出的是,赫斯特善于模仿,善于在模仿中消化、吸收和创新。由于赫斯特经营有方,到1896年,《纽约新闻报》的发行量达到60万份,赶上了《纽约世界报》。在这一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的那一天,《纽约新闻报》发行高达150万份,创造了当时世界报纸发行的最高纪录。在这里,我们不禁感叹:模仿也是一种能力,只要善于模仿,在模仿中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创业的成本,而且可以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奇妙效果。

通过对以上两个报纸案例的剖析,可以看出,在近代报纸大规模发行期,报纸发行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报纸发行一般在几十万份,在某些特殊时期,如总统大选、战争爆发,报纸的发行已经突破百万大关。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报人,他们运用商品推销的技巧,紧密结合报纸的特点,开创了报纸发行的大规模阶段。他们已经懂得把商品推销的规律运用到报纸发行业务中,报纸发行开始走上规范化、渠道化的发展道路。

四、当代超大规模发行期:报纸超量发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为报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世界报纸发行也在二战后进入了一个超大规模发行期,所谓“超大规模”是指:从量的方面讲,世界范围内的报纸发行在量上达到一个超大规模,一些知名报纸的发行量超过了百万,在日本,有三大报纸的发行量超过千万份,创造了人类报纸发行史上的奇迹;从质的方面说,世界报纸发行已经走上垄断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报纸发行日渐成熟。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到其他媒体的冲击,报纸发行在量上似乎已经达到顶峰,当报纸发行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数字后,报纸的发行量一般又停留在某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不再出现特别大的增长,甚至有的报纸开始出现微弱下降的趋势。在发达国家,报纸发行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今后难以再出现奇迹式的增长;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报业现代化的起步比较晚,报纸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报纸发行仍然会沿着快速增长的道路前进,并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下面以日本和美国报纸发行为例来说明当代报纸发行的基本情况。

1.日本报纸的发行

在世界各国看来,日本报纸发行一直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其报纸发行水平如此之高?日本的人口只有中国的1/10,为什么日本报纸的发行量能够超过千万份?再者,为什么日本的报纸主要是靠发行赚钱,其报纸发行的价格可以高于成本价格,而中国以及绝大多数国家的报纸都是亏本发行?

日本报纸的历史并不算很悠久,在明治维新之前比中国还落后,其报纸近代化的起步也不比中国早。日本今天许多主要日报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日本报道国内新闻的报纸最早于1868年在东京、大阪、京都和长崎出现,当时还不是每日出版,而是断断续续的不定期报纸。第一份日报《横滨每日新闻》于1871年才正式发行。明治维新时期,作为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治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报运动”。当时的日本天皇认为可以通过鼓励读报来“开启民智”、“学习西技”、“教化社会”,这一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报纸发行。

综观日本报纸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后期,由于政府鼓励办报,日本明治维新后出现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报纸发展迅速,各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既有代表资产阶级政党利益的严肃性大报,也有一些民间人士创办的小报。大报内容严肃,发行量很小,小报以黄色新闻、社会新闻为主打,发展的势头很猛,发行量也比较大。第二阶段是20世纪初期,日本的大报和小报结合,形成了更具特色的“中报”——既有大报的严肃严谨的一面,也有小报生动活泼的一面。第三个阶段是在二战以后,日本报纸在美国的影响下,按照“和平多元、民主自由”的原则重构,加上日本经济的起飞,报纸再次快速发展。

日本报纸的发行量和普及率在世界上是有名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居西方发达国家榜首。日本有47个都道府县,面积只有3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2亿多。美国的国土面积远超过日本,人口也比日本多一倍,美国也被公认是世界上新闻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美国报纸的发行量和普及率却不及日本。2003年,世界报业协会以报纸发行量为标准,曾对世界上一些知名报纸做了排名,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报纸发行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们可以看到,在2003年统计的世界日报发行量排名前5名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都是日本报纸,前10名中有6家是日本报纸。现在仅加入日本新闻协会的会员报纸就有110多家,而且都是市场化报纸,不包括政党、宗教报纸。这110多家报纸,包括全国性报纸、区域性报纸、地方性报纸,报纸遍布城乡。几个主要的政党也发行他们自己的日报。其余部分有文摘报、工业贸易出版物及休闲性质的报纸。在所有发行的报纸中,约有88.5%属非专业性报纸,其中体育类报纸占11.5%。日本的非专业性报纸通常除星期日外都发行上午版与晚间版。据1996年统计,日本的报纸发行量为5350万份,平均每户1.19份。1997年10月统计表明,日本报纸发行还在上升,这一年全国报纸发行总量为7270万份,其中早报5178万份,晚报2092万份;报纸普及率,每千人拥有报纸580份,平均1.72人拥有一份报纸。

日本报纸发行总量和普及率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日本的经济、交通发达,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较高,无疑是报纸发行量大的重要原因,日本人有喜欢读报的习惯,早在90年代初,报纸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了591份/千人,几乎每个家庭都订阅了报纸,平均1-7人就拥有一份日报,很多日本人说:“看报纸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不看会觉得跟不上时代。”再者,日本报纸发行不是完全集中在城市,在农村,报纸发行的市场也非常大,这一点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农村读者市场一直被认为是“边缘读者和无效发行”而不被重视。另外日本报纸发行量大还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有关,日本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性格开朗,他们不善多言,喜欢通过读报宣泄自己的心理情感。当然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日本报纸建立了一个遍布城乡的发行网络,重视和善于做报纸发行营销,这是推进报纸发行的最关键力量。

尽管日本报纸的格局十分复杂,但从总体上说,日本报纸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日本报纸尤其是全国性报纸一般都是跨媒体经营。在日本,多数大报纸都组成了巨型媒体集团,除了报纸这个核心组成部分外,通常附属电视网络、娱乐园、职业运动队及其他企业。日本的报纸企业都是复合型企业,报纸的广告收入不多,他们主要是利用报纸的品牌和网络从事其他业务,而且普遍从事跨媒体经营,报纸经营电视、广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都有自己的电视网络,分别拥有日本电视台、朝日电视台、东京电视台,这些电视台的台长都是报社派遣的。全国性报纸还出资广播电视卫星数字播出领域及通信卫星的播出领域,拥有FM广播电台。据日本新闻协会出版的《报纸经营》调查,朝日新闻社出资的全国民间广播电台、电视台共有83家,仅旗下的朝日电视台网络就有52家电视台,地方报纸也是如此。此外,报社还涉足出版领域,《读卖新闻》就拥有“中央公论新社”出版社。

第二,全国性报纸在日本占绝对优势地位。日本全国性五大非专业性报纸在日本全国各地发行不同的地区版,占日本报纸销售总量的50%,按发行量排列,这五大报纸分别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所有这些报社都有海外分社,其中几家利用卫星传输数字数据以印刷这些日报的海外版。许多城市与地区也拥有自己的报纸,报道当地的新闻。但与全国性报纸相比,地方报力量就非常弱小了。

第三,日本报纸发行以订阅为主,零售所占比例十分微弱。日本全国建立了报纸销售店22973个,有482593位从业人员。47个都道府县,平均每个有488.78个销售店,平均1个店有21人。遍布城乡的发行网络,使得93.1%的报纸销售量由投递实现。全国23000多个投递机构的48万多名雇员每天将93%的报纸直接投递到订阅者家中或其办公室。这就是日本独具特色的“宅配制”。在日本找不到像中国那样的报亭,并不是日本的报纸发行不发达,而是由于流行送报上门的订阅模式。日本报纸在人口集中的车站、超市连锁店也有零星销售,但总共只占到报纸总销售量的6%左右。还有不到1%的发行通过邮政部门送报。所以,在日本报纸发行体系中,报纸发行以订阅为主,零售处于补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