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网络小说五要素理论
9010000000007

第7章 逻辑问题

许多小说都会遇到这种问题:一大群读者跑来,在书评区、在书友群、在贴吧、在龙空,大喊道:“这本小说不合理!”

其中未必都是因为不合理而跑掉的读者,但至少不合理在其中占据了一大功劳。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不合理”的问题呢?

我给的答案是,研究你小说的背景。

当背景研究达到饱和点时,奇迹就会发生,你的故事会被蒙上一层独一无二的氛围。这种氛围来源于三个词语“作者”、“权威”、“真实可信”。

一个作者,创作出一个故事,如果这个作者懂得很多,或者表现得懂很多,那么这个作者,在读者的眼中就会成为一个权威。权威之笔带来的效果是真实可信。

如何让读者投入自己的情感?有两条至关重要的原理控制着这一点。

第一,就是移情作用,做到极致,则蜕变为代入感。对主角的认同会将我们拉入故事之中,设身处地地为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欲望喝彩。

第二,就是可信,必须让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的世界是真实可信的,或者至少心甘情愿地暂停不相信。故事一旦缺乏可信性,移情作用便会消融,我们便感觉不到任何东西。

然而,可信性并不是指真实性。给一个故事赋予一个当代环境背景并不能保证其可信性。因为可信性指的是一个内部连贯的世界,其规模、深度和细节都能自圆其说。

重点在这个自圆其说。

亚里士多德,这位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学研究家,已经在几千年前指出了这一点:“为了达成故事的目的,一个令人信服的不可能性,要比难以置信的可能性更为可取。”

但是,这样基础而且简单的道理,许多如今的网文作者却并不遵循,甚至并不了解。我见过有人写出了一群智商如同初中生的盖世高手,而且此人还振振有词地表示:小说的背景本身就是虚构的,你来质疑我人物的真实性,是不是有病?

大错而特错啊!

可信性与所谓的现实毫无关系!以一个绝不可能存在的世界为背景的故事,完全可能是绝对可信的。《魔戒》的世界背景中,兽人、法师、亡灵、矮人、精灵甚至龙等虚构生物纷纷登场,但是这个故事的可信性绝对不下于诸多“反映社会现象的当代著作”。

故事艺术并不区分现实和各种不同的非现实,如幻想、梦想和理想。作家的创作才智能将这一切融合起来,成为一个独一无二而又令人信服的虚构现实。

真实可信取决于“讲述细节”,当我们使用少量精选的细节之后,观众的想象会自然脑补其余,完成一个可信的整体。

可信的细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常识、常理和常情。

常识主要是指读者认知中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细节,这个的涉及面非常广,比如狼属于群居生物,如果小说中出现了一只孤狼,那么可信性就会有明显的破坏。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写违背常识的东西,只要给出了符合逻辑的解释,读者还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刚刚说的孤狼,作者就必须说明白它为什么离群索居,否则读者看着就会觉得很假,进而破坏可信性,破坏代入感。

常理即是所谓的逻辑,符合读者认知的逻辑。比如小说中主角的性格,就要始终如一,除非你是刻意表达主角性格的转变,不过,这个属于超级大神的层次,新人千万不能随便写。同样是遇到不可力敌的强敌,不同的主角就得有不同的反应,否则,其逻辑的合理程度会被大幅度破坏,比如主角是田行健,就绝对不能正面硬拼,主角是萧炎,就绝对不能跪地求饶,主角是韩立,就绝对不能死撑着不跑。再举个例子,如今系统流小说中非常容易犯这个错误,那就是系统的说话风格和形象。系统这个东西,在读者心中早已经有了一个刻板印象“冷静无情的超级智脑”,如果我们小说中的系统说话啰啰嗦嗦或者娘们唧唧,在解释性的话语中掺杂了过多的废话或者有感情的语言,就会与读者心中的刻板印象发生冲突,不论这个冲突的结果如何,是作者胜利还是读者胜利,都将会失去一大批的读者,得不偿失。

常情则是指人物的情感逻辑,之所以独立出来,是因为这方面的错误累积得太多,必须拿出来重点说明。比如主角一次战斗失败后回来的路上,心情很烦闷,这时遇到了一个美女,主角直勾勾地盯着美女,嘴上流口水,心里乱YY。这个例子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错误,其重点就在于作者没有把握好主角的情感逻辑。类似的错误还有“无缘无故就爱上”、“莫名其妙就成仇”、“毫无因果地产生好感”等等。或许有人会说,爱情就是这么奇妙,无缘无故就爱上,一见钟情什么的,现实中确实存在。那么他还是混淆了可信性与真实性。读者注重的是内在逻辑的合理程度,而非这件事情是否会真的发生,参见上面亚里士多德的话。

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有许多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和食品安全问题,可是如果作者为了某些不知所谓的目的和情怀,而将这些事情一股脑地塞给主角,让主角在短短时间内,经历过诸多黑暗,读者并不会非常给面子地产生什么反思或者立即就去反对政府。因为,这些事件虽然确实存在,但它们这样一股脑地出现,已经违背了可信性的规则。

不符合逻辑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实,所谓的不符合逻辑,只不过是你没有发现其内在逻辑而已。

我们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力量毫无疑问就是时间,时间将会产生因果,因果就是逻辑,因果才会可信。存在即是合理,存在必有逻辑。但是如果作者不能找到这个逻辑,只能盲目地大喊“这件事情真实存在”,只会赶跑大部分读者。

如果作者过分强调“真实”,读者的反应将会是本能般地探寻这个事件是不是真的。不论到最后,得到的结果如何,可信性都将荡然无存,因为读者已经被拉到故事之外,去注意作者的创作技巧了。

我们将科学分为两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通常而言,现实类小说,要遵循自然科学,幻想类小说,则可以违背自然科学。不过,无论哪本小说,都得遵循人文科学。因为我们读者,都是人,故事中的矛盾冲突,都要由人物(至少一方是人物)来带动。

只要我们不给读者怀疑的理由,读者就会相信。网文读者尤其可爱,只要不给他们大量的怀疑理由,他们就不会质疑。

独创性存在于对真实可信的执着追求,而不是来自标新立异的猎奇。换句话说,个人化的风格,不可能有意识地取得。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注意故事的逻辑合理性,多用“因果思维”进行验证思考,这是代入感的前提,也是老读者们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