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这是种的繁衍。而人类也是一样,人生人,不会生出其他的动物来,而且父母和子女之间,不论在外貌和性格上,都有相似之处。这种父母能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子代的现象,就叫遗传。
人类虽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200多万年,但对后代为什么既像爸爸又像妈妈这样的问题,直到几十年前才搞明白,人们一度认为,生命是从一个微型人开始的,卵细胞或精子里包含着生命的所有部分,不过是很小很小而已,以后慢慢在母体中长大。现代科学已经充分证明,关于微型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卵细胞或精细胞都属于生殖细胞,卵细胞携带着从母体来的遗传信息,而精子则携带着由父方来的遗传信息。人的染色体有23对,但在精细胞和卵细胞里,都是23条,因此它们被称为单倍体,它们的遗传物质只是父母双方遗传物质的一半。当精细胞和卵细胞喜结良缘后,便合二为一,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里,染色体有23对。从形成受精卵那一刻起,一个生命便形成了。
受精卵细胞分裂一次,变成两个细胞,两个细胞再分裂一次,就成为四个细胞,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上的DNA复制一次。复制是严格遵循碱基配对原则的,因此每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和受精卵是完全一致的。细胞就这样一再地分裂下去,到一定时候,细胞不再分裂,而开始分化成为特定的细胞,然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如肌肉、神经、骨骼等。就这样,一个受精卵经过33次分裂后,一个完整的人成型了,他或她有一个头,头上有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个嘴巴……小孩出生以后,观其头发的颜色、密度、质地,眼睛的大小、颜色、眼皮的单双等,就会发现,这些性状每个人是有区别的,而每个人又近似于其双亲。其原因就是由于他(她)是从受精卵发育来的,而受精卵的基因又是父母双方提供的。
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每一个性状至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中,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它们俩“较量”的结果,当然是“显性”者为“王”,控制了后代的性状;“隐性者”为“寇”,乖乖地过起了“隐身”生活。如果一对等位基因都是隐性的,当然就显示出隐性性状。科学家们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智力和身高等性状方面,来自母亲的基因更胜一筹;而在长相和性格等性状方面,来自父亲的基因则容易占上风。现在,你搞清楚为什么自己既像爸爸又像妈妈了吧!你可能马上会问:为什么亲兄弟姐妹不完全一样呢?其中的道理非常复杂,有些甚至还没有搞清楚,但有一个解释可能会帮助你理解这个问题: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非常活泼,可以在同一染色体上跳来跳去,也可以在染色体之间跳来跳去,这种基因是由美国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的,被叫做“转座子”。
转座子的存在,使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组合出现新花样,表现为兄弟姐妹之间长相上的差异,就是自然而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