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口才宝典
8930800000064

第64章 推销口才(2)

“看得出,你是很看好我们的商品的,只是您无法决定是否购买,这是正常现象,您不要过于忧虑。每个人在购买商品之前都会考虑到底该不该买。其实这种情形和乘火车、搭飞机没有什么差别。火车脱轨、飞机失事的悲惨事件多得很,造成的伤亡也不小。对于这些事您一定常常从电视或报纸上看到,然而您绝对不会因为经常有火车、飞机失事而不敢去搭飞机、乘火车。现在您买东西也是一样,在决定购买之前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困扰着你,其实根本就不用担心。假如这种商品对您真的有很大帮助,您将会十分感激我的,相信我吧,真的很不错的,您就买下了吧!”

运用类比,使顾客对其进行比较,是这种推销方法的根本技巧。

不仅要能说,而且要会说

很多很能说的推销员最终却没有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往往在“不会说”上了失败。

麦当劳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销售汉堡包的跨国公司之一,其老板克鲁克靠汉堡包赚了很多的钱,从而成为世界富豪之一。

克鲁克成功的关键是他推销有方,他让自己的销售人员掌握了一套诱导顾客购买其商品的本领。

1985年圣诞节前夕,有一个幼儿园教师和她的孩子一起上街,不经意间走进麦当劳的一家快餐店。开始她并不想买汉堡包,可当她走到一个柜台前时,一位非常随和的女店员来到跟前,礼貌地对她说:“你是在给圣诞节小天使买礼物吧,这儿有很多圣诞汉堡包是按动物和人形来设计的,送给小天使,她一定会很喜欢的。小姐,请您这边来看。”女店员很快端来一个盘子,里面有羊头、牛头等各种各样的汉堡包,惟妙惟肖,讨人喜欢,而且香气诱人。这时小孩在妈妈旁边说:“妈妈,我好喜欢啊,买一个吧!”于是女教师不但给自己的小天使买了几个,最后还给她幼儿园的其他孩子们订购了300份“小天使”礼物。

店员利用了诱导式推销做了一笔不错的生意。好的商品必须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在顾客还不太了解商品的情况下,销售人员可以用这种方法,既保险又能卖出商品。

当我们说一个人“能说”时,意思只是“这个人能说话并且话还比较多”。而我们评价一个人“会说”,意思则是“这个人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能说服别人,说的话让人听了舒服”。所以,作为销售人员不能只停留在“能说”的层面,更应达到“会说”的更深层次。

作为销售人员不能只停留在“能说”的层面,更应达到“会说”的更深层次。

要适时改变推销方式

在销售行业,有的销售人员在推销商品时,总是一味地介绍产品,讲到某个段落时,有人提醒他应在此时问顾客一些意见。销售人员完成任务似的问了一些问题,却生硬极了,像在念一篇演讲稿。甚至顾客回答问题时,销售人员也东瞟西瞄、心不在焉,根本没留心顾客说些什么。

许多销售员常常例行公事似的照着进度表上的事做,却忘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非木偶。

一个年轻人在一家百货公司当业务员,第一天刚下班时,总经理就开始检查新员工的业绩。每个人都完成了20到30单的生意,而这位年轻人却只完成了一单的生意。总经理皱着眉头问他:“你卖了多少钱?”

“30万美元。”年轻人告诉他。

“你怎么卖那么多钱?”总经理诧异地看着他。

“事情是这样的,”年轻人说,“一位先生进来买东西,我分别给了他小号、中号和大号的渔线。我问他上哪钓鱼,他告诉我在海边,于是我就建议他买条船。所以我带他到卖船的专柜,卖给他一艘帆船。然后他说他的汽车无法装载如此大的船,于是我带他到汽车销售部,为他选了一辆丰田新款豪华型‘巡洋舰’并成功卖给了他。”

总经理听得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问道:“一个顾客仅仅来买个鱼钩你就能让他买走这么多的东西?”

“不是这样的,”年轻人说,“他是来为他妻子买卫生巾的,我就告诉他‘周末,干吗不去钓鱼呢’?”

优秀的推销员除了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能够抓住顾客的心理,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调动顾客的情绪,引导顾客购买更多的产品。而一般推销员只是因顾客需要什么,就介绍什么,却不能主动地诱导顾客。

销售人员在推销时绝不能千篇一律、盲目跟风,销售人员缺乏个性就难以取得成功。对别人的经验只能学习借鉴而不能照搬。优秀销售人员的头脑中绝不会塞满“应该怎么样”之类的结论,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和客观情况,采取相应的最有效的推销方式。

普通的推销员推销商品的方法永远只有一种。他们的推销方法每天都一成不变,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没有一点新颖之处。销售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职业,对适合它的人来说是一种挑战,并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而那些让自己陷入单调无聊的访问,过着单调无聊日子的推销员,不仅不会推销商品,甚至连自己的工作都无法保住。

销售人员在推销时绝不能千篇一律、盲目跟风,销售人员缺乏个性就难以取得成功。对别人的经验只能学习借鉴而不能照搬。优秀销售人员的头脑中绝不会塞满“应该怎么样”之类的结论,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和客观情况,采取相应的最有效的推销方式。

学会自抬身价

那些业绩平平的推销员常常不懂得表现自己,更不会在适当的时候有意识地抬高自己的身价。

一般情况下,说“自抬身价”带有一丝贬义,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夸大自己,因而让人反感。但在竞争激烈、人人都想出人头地的当今社会,“自抬身价”也许是人们可以借鉴的一种生存手段。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其他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你、评价你,在这种情况下,你只好自我推销,甚至有时恰到好处地抬高一下自己。

生活中很多普通的推销员往往不会“自抬身价”,甚至对此产生反感,认为那是“自吹自擂”,是虚伪不诚实的表现,不是正人君子。

普通的推销员为什么会用一种消极和被动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自抬身价”这个问题呢?这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息息相关。毫无疑问,有些推销员始终忠实于传统观念,因为传统观念往往代表了一种道德标准,这种观念在中国就更加广泛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集体在先而个人在后的,展现自我往往被视为“出风头”,还有可能被别人误会为别有用心。

很多推销员总是本本分分地做自己的事,不愿突破常规,不愿被人视为异类,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压力和心理惯性的作用下,从众、谦逊、收敛自我就顺其自然地成了他们的行为方式。显然,他们只是从道德伦理这个角度而不是从利害得失这个角度来思考、对待自我表现这一问题。

其实,在我们身边,“自抬身价”的行为到处都是。例如,有些影星提高片酬,主持人提高主持费,演讲者提高出场费,乃至于公司的职员向老板提出加薪要求等,这些都是“自抬身价”的表现。当然,其中有些人确实应该当仁不让,与他们所称的身价相当,但有些人则言过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可是,只要他们敢于“自抬身价”,多半都是能如愿以偿的。

事实上,能不能够立即实现你的愿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经过为自己抬高身价,你可以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好比为商品标价一般,这有“昭示众人”的味道,以便新的“顾客”上门时,能以新的价格标准“卖出”。

在现代职业生涯中,人也是一种商品,每个人的身价都不同,有的人年薪可能会很低,而有的人却可能达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在一定条件下,商人们也会根据市场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商品的价格。有些顾客就是那么奇怪,商品便宜时他们偏偏不买,可价格上涨了,他们却抢着买,并且称赞其质量好,其实商品完全没有改变。

推销员也同理,身价太低,顾客和周围的人都看不上你,把身价提高了,反而觉得你很好,所以你应适当地“自抬身价”,不能固守所谓的“谦虚为上”的美德,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根本没有相应的能力。当然,你不一定非得把自己抬得很高,但至少要和你的才能及你所付出的等价。第二种情形是,你本来只有六分的才能,却将自己抬到了八分的位置。

无论你拥有什么职位,也不管你做什么推销工作,不要太过于谦逊客气,适度地“自抬身价”吧,就算被人笑,也比自贬身价要好。而且只要“抬”成功了,就会对自己有好处。

对于大多数的销售人员而言,“自抬身价”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肯定自己,并成为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因为身价抬上去了,你就应该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身价相适应,否则你就会被别人认为只会吹嘘而没有实质。

无论你拥有什么职位,也不管你做什么推销工作,不要太过于谦逊客气,适度地“自抬身价”吧,就算被人笑,也比自贬身价要好。而且只要“抬”成功了,就会对自己有好处。

为下一次的销售留后路

销售人员该怎么结束每次的推销呢?上门推销,用户终于接受了你的劝说,订购了产品,这是一种结束;让你吃闭门羹,也是一种结束;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你也是一种结束;侧耳倾听,面带微笑问你很多问题,最后不买也是一种结束……

其实,有些推销人员常常失败,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为下次上门推销留条后路。他们不明白仅通过一次拜访就能谈成业务的概率是很小的。因此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不应放弃,进行第二次上门推销。

优秀的推销员会巧妙地为再次登门造访打下基础。如碰见优柔寡断型的客户就主动出击,具体拟定下次拜访的日期;遇到性格积极,具有领导欲的客户,就依着他们,用谦恭的语言告知对方将会再来拜访;如果有客户说:“我们目前还不需要。”推销员则可以回答:“我经常听到您这样的答复。下回我把实物带过来请您看。当然,您不买也没有关系……”没有作为的推销员认为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销只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没有任何收获不说还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他们主张“一局定乾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个战术不能说是一个失败的战术,不是一个好的战术,但是这个“灵活”的战术只适用于推销业不发达而市场又非常需要此产品的地区。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地区已经渐渐消失了。现实情况是:推销队伍日渐庞大,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用户越来越谨慎、挑剔。蛋糕越来越小,你得到的多,别人得到的就少;如果你一点都没有得到,那么市场就全是别人的了。

有些推销人员常常失败,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为下次上门推销留条后路。他们不明白仅通过一次拜访就能谈成业务的概率是很小的。因此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不应放弃,进行第二次上门推销。

要注重自己的语音语调

一些销售人员在说话时往往不注重自己的声音,要么声音太小让人不知所云,要么声音太大好像在跟人吵架,或是口齿不清,说话含含糊糊让客户对你越来越没耐心,既然对你都没有耐心又怎会对你推销的产品有耐心呢!更有一些销售人员,由于平时的习惯而拥有一些让人听了反感的口头禅,如“也就是说,当我到府上拜访时,也就是说,您太太会不在家,也就是说,您府上没人”或“总而言之,这件事的整个过程我已向主管说明了,总而言之,只有这个办法了,总而言之,事情就只能这样了”。

口头禅过多会影响客户的注意力,因此,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应尽量避免那些没有意义的不必要的口头禅。

有些销售人员在打电话约访顾客时随心所欲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他们觉得反正电话那头也看不见。但是你并不知道,在你打电话时,对方可以凭语调语气,判断出你身体的姿态。因为你的姿态与你所发的音调、语气密切相关。你东倒西歪时,心气颠倒,舌头也捋不直,说话当然不会自然。

如果你懒洋洋地抱着手蹲在椅子上,眼望桌前的材料说话,你的语调听上去会干巴巴的,缺乏生机与活力,对方必定不会对你有好感。但如果你挺胸抬头试试,对方的反应就不一样,这里面有一种很微妙很神奇的心理作用。

口头禅过多会影响客户的注意力,因此,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应尽量避免那些没有意义的不必要的口头禅。

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说

在销售过程中,一些人往往因一句话而毁了一笔业务,如果能做到不失言,销售人员的业绩肯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能有人认为不说实话是虚伪不诚实,但有时候实话不实说并不是虚伪。话是说给他人听的,销售人员的话可以让客户的心情大好无比,也可以使客户的心情跌落谷底。使客户心情舒畅,于己于人都有好处,推销人员为何不这样做呢?

小娟是专门负责推销服装的。一天,一位穿着简陋的客户来到她的店里。看着他身上的破旧的外套,小娟就想卖一套新的给他。小娟心里在想:“这人穿的这套衣服还是好几年以前流行的款式,他居然穿了这么多年,这衣服早过时了,基本都没人穿了。”当然,小娟心里可以这样想,但嘴上却不能这样说。如果实话实说,小娟肯定卖不出自己的衣服,还遭人反感。

如果你是一名汽车推销员,当客户询问你他的旧车可以折合多少钱时,也许你心里会这样想:“这辆破车还能值几个钱?”这可能是大实话,那辆车也许确实值不了几个钱,它的轮胎也许已经磨损不堪,它的发动机大不如从前,车里的气味也许很难闻,总而言之,它就是一辆破车,但你却不能将你的所感所想真实地告诉他。因为这是客户的车,客户可能很喜爱这辆汽车,毕竟开了这么多年,肯定会有不舍和些许感情。即便不喜欢这辆车,但也只有客户自己才有资格来批评这辆车。如果销售人员开口就说汽车这里不好那里不行,如何如何糟糕,这无疑是在侮辱汽车的主人,不知不觉中你的话已经对客户造成了伤害。这样,他还会买你的车吗?想想这些,销售人员还敢随意对客户使用过的东西指指点点、张口就批评吗?

一般情况下,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沟通时,应避免说以下的话。

1.直接批评客户

这是众多销售人员的通病,尤其是刚进这一行的新人,有时讲话不经过大脑,脱口而出伤了客户,自己却还不知道。虽然销售人员并不是存心要去批评伤害他,但客户听起来,感觉就不太舒服了。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人人都喜欢别人赞扬自己,不然,怎么会有“赞美与鼓励让白痴变天才,批评与抱怨让天才变白痴”这一句话呢?在生活中,谁又愿意听到别人批评自己呢?销售人员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所以应善于赞美别人,但也要注意适量及恰到好处,否则,会让人觉得虚情假意、缺乏真诚。

2.攻击性语言

我们的身边常常有这样的场面,同行业里的销售人员用带有攻击性的语言攻击竞争对手,甚至有的销售人员把对手贬得一钱不值,导致与其相关的整个行业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受到损害。作为销售人员应尽量杜绝这种行为,在推销自己商品时,绝对不能贬低对手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好感。

3.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