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口才宝典
8930800000056

第56章 交际口才(1)

如何用好交际暗示

暗示是一种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于一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手法,含蓄、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以影响到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或改变行动。

交际暗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故事暗示

某乡党委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列出了许多规定,并决定由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老同志知道这是得罪人的事,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过于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

乡委书记听了这番话便给他讲了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一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便通知他准备试镜。这个人很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着镜子左照右照,总认为自己两颗“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了。然后,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导演见到他,失望地说:“很抱歉,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了,我们只能找别人了。”

听了这个故事,这位老同志明白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2.以笑话暗示

某单位几位老同志反映,晚上机关宿舍住在楼上的年轻同志总是很吵闹,老同志在楼下休息不好。党委书记和这些年轻人闲聊时,讲了一则笑话给予暗示:

有个老头神经衰弱,稍有声音,就很难入睡,刚好楼上住了一个经常上夜班的小伙子。小伙子每晚下班回家,双脚一甩,鞋子“噔噔”踢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把每天都好不容易才睡着的老人惊醒。

老人找到小伙子,跟他说了这件事。当晚小伙子下班回来,习惯地把脚一甩,忽然记起老人的话,于是轻轻脱下第二只鞋。第二天一早,老人埋怨小伙子说:“你甩下两只鞋后我还能放心睡了,你留下一只不甩,让我昨晚一宿没敢睡啊。”

笑话说完,几个年轻人哄堂大笑之后悟出了笑话的所指,日后便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3.岔题暗示

请看一段对话:

甲:老何这人可是不错,就是有点好大喜功。

乙:你看昨晚的《快乐大本营》了吗?

甲:没看。你知道吗,这回的评测报告里全是夸他的,把老何捧上了天……

乙:唉,你不看真可惜,这期明星阵容可强大了。

很明显,乙一再岔题,是为了向甲作出暗示:他不愿意背后随便议论别人。如果甲能知趣,说话至此,也应顺着乙转移议论别人的话题了。

4.诙谐暗示

这是用幽默的语言或随意说笑的方法,向被暗示者传达信息。

南唐时,政府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时逢京师大旱,烈祖询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城不下?”大臣申渐高决定利用这一机会进谏,于是诙谐地对道:“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天性比较豁达,听罢大笑,下令减轻税收。

借助一句玩笑来暗示,最终竟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直话直说并不是永远都对的,有时候以暗示代替直言,同样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学会交际中的拒绝

拒绝,是在人际交往中对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采取的回绝态度。一般明确地说“不”,能防止误解的产生,使问题迅速澄清。

但在现代社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向你提出某种请求,你内心确实难以答应,但又碍于人情世故,或某种利害关系的束缚,让你无法直接明确地拒绝。这时就需要采用一些巧妙而委婉的拒绝方式,既表达自己的意愿,又尽可能地不让对方失望或不快,不影响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

那么,委婉拒绝有哪些技巧呢?

1.暗示拒绝

通过身体行为或非直接的语言使自己拒绝的意图传递给对方。如转动脖子、用手帕拭眼睛、按太阳穴以及按眉毛下部,它们代表:疲劳、倦怠、身体不适,想快些结束谈话。显然,这是一种暗示拒绝的方法。此外,微笑的中断、较长时间的沉默、目光旁视等也可表示对谈话不感兴趣、内心为难等心理,也间接地表示了拒绝之意。

2.转换话题

对方提出某种事情的请求,你却刻意地回避,把话题引到其他事上。这样,既不使对方感到难堪,又可逐步减弱对方的企求心理,间接表达拒绝之意。

3.先予肯定

对对方的请求不是立刻说“不行”,而是先表示理解、同情,然后再据实陈述没法帮助的理由,获得对方的理解,让对方自己放弃。

4.引荐别人

据实讲清自己的困难,同时热心介绍能给予帮助的人。这么一来,对方不仅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失望、生气,相反会对你的热心、帮助表示感谢。

5.诱导否定

对方提出请求后,不立即回应,而是先讲一些理由诱导对方自我否定,自动放弃原来提出的请求,达到将对方的失望与不快降到最低的目的。

6.缓兵之计

对方提出请求后,不必马上拒绝,你应采取拖延的办法。可以说:“让我再想一下,明天给你答复吧。”这样,既使你赢得考虑怎样答复的时间,也会让对方认为你是很认真对待这个请求的。

其实,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直截了当的明确拒绝。无论是直接拒绝还是委婉间接拒绝,都必须坚持是非标准,认真对待对方的请求,根据自己真实情况,以诚相待。

明确地拒绝,说出“不”字,需要的是胆量,而委婉的拒绝,讲究的就是技巧了。

掌握交际中的解释

解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一种言语活动,在交际过程中,它不是初始行为,甚至不是反应行为,它是第三步行为,是反应的反应。例如,甲方说出一句话,或做出一件什么事。紧跟着,乙方对甲方的言语、行为进行询问或责怪。这时,甲方也许会做出“解释”。正因为是一种对对方反应的反应,因此,他在言语内容表达上会产生一定的分离趋势,具有自己的特征。

“解释”的言语内容是对自己之前言行的阐述或辨析,但在行动上却是对对方言行的反应。这样,总体来说“解释”具有以下功能:

1.澄清功能

当对方对你先前的某一行为、言语产生误解时,我们通常会阐述真相、消除误会。这时的言语主要不是根据行为、言语本身而立论,而是根据行为、言语后面的动机、目的作辩解。

2.解答功能

这有几种情况:一是对方对你提及的某一概念、观点产生质疑时,需要解释;二是对方对你言语行为的根本意图或动机目的不甚明了时,解释是必需的。这些解释都常和“陈述”“证明”等言语活动糅合在一起。

3.道歉功能

在自己对对方犯有某种过错时,往往会进行解释。行为大多是抛开自己先前某种言语的结果不谈,而对这种言行的动机进行解释。告诉对方是出于好的动机,或是无意伤害对方的,只不过是结果不好,不合初衷而已。

4.亮底功能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先说出一句悖于情理或使人困惑的话,对方提出疑问后,再进行解释,使整个对话富于趣味与波澜,气氛轻松愉快。

人际交往中的解释,对人际关系与交往有不同的功用,但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解释”上,却既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要使它取得理想的效果,条件有很多,其中关键的是语言技巧,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四点:

第一,要认准该不该“解释”。该解释时可以解释,不该解释时千万别胡乱解释,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了。假如别人向你提出个请求,你实在不想答应而坚决拒绝他时,由于真实理由又不宜明说,你万万不能编造借口,因为任何假设出来的“解释”都会遭到对方的反驳。

第二,要把握解释的语气,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解释者都应该以一个最有发言权的口吻发言。只有你具有博学的自信,对方才信服你的解答;只有你具有知情的自信,对方才会相信你对真相的澄清。否则,你的解释就谈不上解答和澄清的功能。要使自己的解释具有自信,要做到三点:

首先,吐字要清晰干脆,不能支支吾吾,模模糊糊;其次,条理要清晰连贯,不能兴致所至,随口道来;再次,尽可能少地用“可能”“大概”“也许”一类的词语。做不到这三点,对方就会觉得你要么不懂装懂,要么是你在有意欺骗。

解释过程中的另一种重要语气便是:诚恳。在说明真相、消除误解、赔礼道歉时,一定要态度谦恭,诚恳备至。如果语气轻浮,言语随便,甚至强做解释,那么只能使误解加深,让事情更加复杂。

第三,应与其他言语行为协调好,解释是为了完成某一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行为。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为了达到一种交际目的,人们往往不只是进行一种行为,更多的倒是运用多种交际行为互相配合。解释也常常同其他多种行为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要处理好解释与其他言语行为的关系。

第四,要掌握一定的解释技巧。解释不要啰唆,更不能重复,若不是在对方的要求下。有些人解释疑难时生怕对方没懂,解释真相时害怕对方没听清,于是就再三重复,令人生厌。最为常见的是人们在道歉时不断地强调、申明自己不是有意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示自己的歉意。

“解释”的言语内容是对自己之前言行的阐述或辨析,但在行动上却是对对方言行的反应。

领会交际中的批评

人人都喜欢表扬、称赞,而反感批评、指责,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我们发现了别人的错误,却不及时地指出,甚至还随声附和,那么,我们同样也犯了错误,自己的内心也会同样感到不安。

因此,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能掌握批评的技巧。批评是交际中最难把握的一种表达方式,要考虑到时间、地点、对象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其原则是不能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忽略了正确的方法而在公众场合倚理欺人,居高临下地指责、批评对方,试图将自己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效果往往会截然相反。即使对方知道自己有错误,也会强词夺理,或者愤愤离开,从而弄得不欢而散。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私下与其沟通交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他就会心服口服,真正接受你的批评和意见并且改正。

可见,批评的关键是方法的问题,方法不同,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这里,为您介绍四种具体的批评方式:

1.启发式

批评主要是针对对方所犯的错误,批评者的“外因”只是起一定的辅助作用,而要对方从根本上改正错误还得要靠他自己的内心,即“内因”。所以,高明的批评者,总是渐渐地“敲醒”对方,启发他的自我批评意识。

2.警告式

倘若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错误,或者当时并不在犯错现场,我们就没有必要“真枪实弹”地批评。而应换成一种委婉的方式,不指名道姓,用较温和的语言,只指出问题,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对比、影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点”到为止,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但是,如果对方是一个自我意识差,依赖性大,不点不破,不明说不醒悟的人,也可以用严肃的态度、较尖锐的语言直接批评他。

3.委婉式

委婉式批评也可以叫间接式批评,它一般采用借彼比此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余地。其特点是用含蓄的方法来避免对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4.幽默式

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运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富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缓解批评的紧张气氛,启发被批评者的反思意识,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还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幽默式批评,在于用一种轻松的方法启发、调动被批评的对象积极思考,它用温合的方式点出被批评者的要害,含而不露,让人意犹未尽。但是,使用幽默式批评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否则,将事倍功半。

总之,批评要围绕教育的主题进行,用事实教育人、用道理开导人、用后果提醒人,从而达到使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批评并改正错误的目的。

有人曾把批评成功的基本条件总结为三点:一是心要诚;二是要有透彻、中肯的分析;三是运用适当的方式。

初交语言技巧

和陌生人交流时,由于双方素不相识,没有相互了解的基础,因此如果不知道一些讲话的基本常识,陌生人之间是不容易交谈起来的。

同陌生人讲话,随和与友善是双方亲近的前提,缺乏起码的礼貌只能让人对你产生厌烦的情绪。两个陌生人之间,只要以友善的方式开始讲话,气氛就会慢慢融洽并活跃起来的。

如果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家里去拜访,你首先应当对即将拜会的人作些了解。例如咨询一些你们双方都认识的朋友,了解一下对方的情况,对于他的职业、兴趣爱好、性格之类,了解得越详细越好。

当你走进陌生人的住所时,可以仔细观察,看看能否找到一些了解对方性格的线索。墙上挂的是哪位画家的画;假如墙上挂的是摄影作品,对方也许是个摄影爱好者呢!

要知道,室内的装饰摆设,可以体现出主人的喜好和情调,甚至有些物品后面隐藏着某段动人的故事。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线索,这将是了解主人的一个好方法。

如果你要见的并不仅仅是一两个陌生人,而是参加一个到处都是陌生人的聚会,“侦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不妨先在旁边坐一坐,用耳听,用眼看,对周围的人做一番了解,熟悉一下状况,然后再决定你可以接近的对象。一旦选定了,不妨勇敢地走上前去,向他作自我介绍。尤其是一些和你一样,在聚会中没有熟人的参加者,你这样主动接近多半会受到热情欢迎。

陌生人之间的交谈,总的来说应做到如下几点:

1.洞幽烛微

交谈前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多了解对方,再对所获得的种种细微信息作分析研究,由小见大,由表及里,作为交谈的基础。讲话应先看清对象,从他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文化水平、心境处境等入手。陌生人之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洞幽烛微,从细微之中发现更多东西。

2.适时切入

看准情势,抓住适合说话的机会,适时进入交谈。适时的“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适时切入,能把自己的才能主动地展现给对方,符合“互补”原则。

3.借用媒介

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到共同语言,拉近彼此距离。对别人的一切表现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他表露自我,交谈就能更顺利地进行。

如果对方比你还内向害羞,你更应该随意跟他聊些无关紧要的事,如天气之类,让他心情放松,缓解他紧张的心情,从而激发他说话的欲望。

与对方交谈的开场白结束之后,特别要注意话题的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不易选择。为此,当你选择某个话题时,要特别留神对方神情的变化,一发现对方露出厌倦、冷淡的情绪,就应该立刻改变话题。

同陌生人讲话,随和与友善是双方亲近的前提,缺乏起码的礼貌只能让人对你产生厌烦的情绪。两个陌生人之间,只要以友善的方式开始讲话,气氛就会慢慢融洽并活跃起来的。

善用女性语言

善良、温柔历来都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这也表现在魅力无穷的女性语言中。现代女性更应了解女性语言的特点,发挥女性语言的优势,充分展示其独特魅力,让自己走向成功并获得幸福。

1.多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