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8930600000071

第71章 交谈(2)

一次,她生病住进了医院。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不过是有点拉肚子。她的一位同事在她住院的第二天去看她。见了同事,她很高兴,觉得这同事把她当朋友看。谁知,她们聊了一会儿之后,她的心里开始发烦了。原来是该同事一直给她讲,某某人开始拉肚子,后来一查是肠癌,不久便死了。很多情况下,说者本无意,但这听者心里却感到极不痛快。

人们常说的入乡随俗,就是说,我们在说话时要适应时间、场合以及自己的身份,否则,既会影响表达效果,又达不到交际目的。

说话要通俗易懂

1.语言要通俗易懂

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不同。书面表达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查字典;遇到不易理解的句子,可以慢慢琢磨。而口语表达则不行,它具有易逝性特征,声音转瞬即逝,听得不明白就只能留下遗憾。口语表达的这种易逝性特征要求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通俗性,即使是理论性很强的问题,也要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这样才能被人快速地接受。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必须注意如下要求:

(1)要使用规范的词语

我们说话时要尽量用规范的词语,`少用别人不熟悉的方言、生僻词或文言词等。叶圣陶先生历来不赞成口语表达使用文言语句,他说:“看到文言文的字眼和语句夹在口语写的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仿佛看见眉清目秀的面孔上长了个疙瘩。”因此,他热切地希望人们从文言词句的“旧镣铐里解放出来”;特别是文言修养欠缺的人,更不要去“捡起那副旧镣铐套在自己的手脚上。”

(2)要使用大众化的口语

语言可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口语较之典雅庄重、准确精练的书面语,具有简洁明快、生动活泼的特色。因此,我们要想使自己的表达通俗易懂,就得学会使用口语,尤其是大众化的口语,以贴近生活的本来面目。这种做法深受鲁迅先生赞同,他主张要“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博采口语”。毛主席也倡导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因为“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也是最能表现实际生活的”。

2.要善于使用比喻

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中说过:“有时你辛辛苦苦忙了半天,结果徒劳无功。这件事你自己明白得很,可是要使听众一样对它明了,就必须做深入的解说。怎么办?试图打个比方;试说这一件事像另一件事,说这件陌生的事像听众所熟悉的事。”卡耐基所说的方法就是比喻。

比喻,可以变陌生为熟悉,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表达得浅显具体,把平淡无奇的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例如:

俄国杰出的宣传鼓动家加里宁向某地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的论证详尽严谨,但听众仍一脸茫然。有人问:“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

加里宁反问道:“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脚还是左脚?”

全场静默,突然掌声如雷。农民代表们都笑了。

一大篇抽象的道理没能说服农民代表,而形象的比喻却令人豁然开朗。

3.要善于使用短句子

实践证明:句子越长,结构越复杂,越难读懂、听懂;句子越短,结构越简单,越容易读懂、听懂。因此,我们在讲话时,应避免使用长句而多用短句。请看周恩来在报告中的讲话:

官僚主义有各种表现,我现在把它分开来说。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这是官僚主义,既脱离领导,又脱离群众。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这是事务主义,无头无脑,迷失方向。

第四种,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这是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虽然周恩来语句简短,却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官僚主义像。

4.说话要注意真实性

“实事求是”体现在我们的口语表达中就是“真实”两个字。

符合客观实际、言之有物的话就是真实。因此,说话要符合真情实感,言由心发,不说假话。而说大话、说假话最终害的只能是自己。

1983年,山东莱州大理石厂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1984年投产,1985年形成了生产规模,当年利润180万,成为当时全国石材行业的老大哥企业。这时候,从企业领导到一般工人,沾沾自喜,很有一种骄傲自满情绪,第二年就大滑坡,利润急剧下降,下降了80%多。恰巧此时国家建材局长来考察工作,当时的矿长汇报工作时的第一句话就说:“我们的企业全国居第一,全世界居第二!……”

听了那位矿长的话,局长吃了一惊,不高兴地打断了他的话:“谁是世界第一呢?”

矿长对局长的这个问题显然始料未及,一时张口结舌,答不上话来。

局长又问:“你出过几次国?都去过哪些国家?”

矿长满头大汗、张口结舌:“我……我去过一次日本……”

局长生气地说:“你仅去过日本,而日本又不生产石材,连石材王国意大利的国门都没踏上,那你凭什么说这个企业居全世界第二呢?”

矿长面红耳赤,无话可说。

这位矿长说话凭空设想,最终害了自己。

5.语言要规范

我们说话时,不仅要求内容真实,而且形式也要规范。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语音要规范

规范的标准是说准确的普通话。说话者的发音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听话者的理解是否正确。例如:

有一位老师到一所小学去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做宣传演讲。她一走上讲台,就拿出一张小图片,双手举着说:“小朋友,大家请看小肚皮(图片)。”孩子们一听要看小肚皮,就解开衣扣。因为图片的遮挡,老师没看见孩子的动静,便又问:“小肚皮(图片)上有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肚脐眼。”

原来,这位老师讲得普通话不规范,使孩子们误会了。

(2)遣词要确切

单独一个词存在是无所谓恰当与否的,但如果这个词使用在句子中,与其他词发生了结构上的关系时,就有正确不正确、恰当不恰当的问题了,而且词义还有大小,色彩还分褒贬。这需要我们根据说话对象和内容准确用词,既不能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也不能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当然,修辞上另当别论。例如:

小王的亲戚张大妈和儿媳总闹矛盾,小王为劝她们和睦相处,给她们写了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们不要总吵架,叫别人笑话。你们应该肝胆相照,和平与共……”

小王在这句话中就大词小用了。“肝胆相照,和平与共”,应用于国际关系,而用它来劝说婆媳间的矛盾,就极不准确了。

与小王相反,外事局的张局长又犯了小词大用的毛病。一天,张局长与一外国访问团座谈。张局长在座谈结束时总结发言说:“不管国际风云怎样变换,我们两国都要抱成一团儿……”

这“要抱成一团儿”,应该用于个人之间的关系,用在两国间就小词大用了。

另外,有些词还有习惯用法,对这些有习惯用法的词,一定要照习惯使用,不能随意用其他词语替代。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例如:

一天,某领导主持一个追悼会,本该说“请默哀三分钟”,却说成“请难过三分钟”。三分钟过后,他还没想起“默哀”一词,只好继续用“难过”,说:“现在难过结束。”

“默哀”与“难过”是同义词,但在追悼会上,习惯上说“默哀三分钟”,不说“难过三分钟”。这是约定俗成的,不能改变,否则别人会难以接受。

(3)停顿要恰当

停顿是指句子当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和层次之间的间歇。说话时该停则停,否则会影响听者的理解。例如:

某单位在调整工资后的一次总结会上,一位领导同志在作报告时说:“通过这次调整工资,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加了工资的和尚,未加工资的同志,都纷纷表示……”此“妙语”一出,全场听众哗然,纷纷揶揄道:“我们不是少林寺,何来和尚?”

“怪不得我们这些人没长工资,原来是指标都给庙里了!”

其实,不光是文言语句,像方言土语、生僻词语,也是束缚人们日常口语表达的镣铐,在使用时应当好好地注意。

别用言语触碰别人的“逆鳞”

本人对身体缺陷几乎没有任何责任,同时也是事出无奈,所以,千万别用侮辱性的言语攻击他人身上的缺陷。

在中国素有所谓“逆鳞”之说,对驯好的龙不可掉以轻心。龙的喉部之下约直径一尺的部分上有“逆鳞”,这个部分的鳞是反向生长的,如果不小心触到这一“逆鳞”,必会被激怒的龙所杀。而其他的部位任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关系,只有这一片逆鳞无论如何你也接近不得,就算轻轻抚摸也会出大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由此得知,每个人身上都有“逆鳞”。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所谓的“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即缺点、自卑感,我们有必要事先研究这一点,找出对方“逆鳞”所在,以免有所冒犯。

世间有千奇百怪的性格类型。我们说左,他说右,那我们说右嘛,他偏又非说左不可,像这样永远和别人唱反调的人有很多。就算不至于如此偏激,但也有人总坚持自己的立场,或自己的意见明明是少数意见,却绝不接受他人的意见;也有人顽固地认定只有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才是天底下最正确的。当然也有掩藏自己心底的企图而试探对方的心意,不惜唯唯诺诺、奉承、拍马屁、迎合对方口气、一探虚实的人。

不能抠受伤的疮疤,越抠越会发炎,难免会使伤口越大。触人痛处,无疑揭人伤疤,其结果犯了人与人相处的大忌,既得罪了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好处。

这个雷区会说话的人自会避开,只有那些做人不灵活的人才会踏入这个可能让自己毁灭的地方。

对任何人来说,被别人暴露隐私,都不是令人愉快的事。因此,说话的时候不去提及他人平日认为缺陷的地方,才是能说会道的表现。

与陌生人交谈的成功秘诀

1.放松心情

实际上,人们在日常交谈中,所谈论的话题大多没什么特别的意义,也不会对彼此的生活产生什么特别的影响。据专家调查统计,即使谈话非常刺激,也有近一半的内容是没什么意义的。因此,我们和陌生人闲谈时大可放松心情。只有心情处于平静状态,思想的车轮才能迅速地转动起来。

2.选择合适的话题

同陌生人谈话,双方既不认识也不了解,如果不注意讲话的方式,交谈起来就会变得困难。因此,找对合适的话题,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望,就能顺利地和对方谈下去。当然,此时的你不要期望对方一开始就热情高涨,善言者总是等到对方变得热心以后,才试图从他那里引导出一些有趣的想法。比如,你可以这样开始谈话:

“请问您是哪里人?”

“请问您准备在这儿待多久?”

“请问您是乘飞机来的吧?”

这样的话题,通常能引起别人的兴趣。要是对方是个善谈的人,你们的交谈便可一路进行下去。

3.保持谈话顺利进行

出色的交谈家不必太聪明,或者有多少传奇性的经历,而在于启发、诱导别人讲话。值得一提的是,“你”在谈话中是前进的信号,而“我”则是停止的信号。要设法把谈话引向对方的兴趣点,多用“为什么”“哪里”“怎么样”等等。当他说“我在山东老家开了个店”时,你不要匆忙抢着说“啊,我在陕西也有两家店铺”,而应该问:“具体在山东的哪里?”

4.谈话切忌以自我为中心

人总会对自己的工作、家庭、故乡、理想等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即使问“你从哪里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能将你对对方的兴趣传达给他,从而也会使他对你产生兴趣,那么,交谈起来当然更投机。

但你不要学年轻的剧作家跟他的女朋友谈论了自己的剧本两个小时后,接着说:“有关剧本我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来谈谈你吧。你对我的剧本有什么想法?”

5.适时谈论自己

当别人让你讲自己时,不要守口如瓶地拒绝。稍微告诉对方一点儿你的情况,会使他感到十分荣幸。因为你是用非常友好的姿态与他交谈的。

6.使用“我也”这个字眼

如果他说:“我喜欢听乡村音乐。”你最好回答:“我也是。”或多少讲一点儿你有关乡村音乐方面的知识和体验,这样别人会感到很亲切。

如果他说:“我喜欢吃冰淇淋。”恰好你也有同样的爱好,一定要想办法告诉他。如果他说他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刚好你曾去过那里,那你也一定要告诉他……

7.忌取笑、逗弄或讽刺

别人的自尊会在逗弄和取笑中受到伤害,而威胁他人自尊的任何事情都是不明智的,即使在玩笑中也是如此。很多民意测验的结果都表明,人们不喜欢被别人取笑,尽管他们的关系很亲密。只有在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可以开一些充满善意的玩笑,因为他们不会追究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别人非常了解你,非常喜欢你,和他开玩笑当然可以,但还是要适可而止。

人处于恐惧、紧张之中时,是很难顺畅、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只有当自己完全放松下来的时候,妙语生花的语言才能脱口而出……

招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美誉,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今天,更应重视精神文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都能注重文明礼貌,大家的心情也会更加舒畅,精神也更加愉悦。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随时注意说声“请”“对不起”“谢谢”,就能减少很多摩擦和不必要的误会。

你当然明白这些字眼的意义,但是什么时候说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