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医疗保健10000个为什么(下册)
8930000000018

第18章 养生篇(2)

多数药物发生漏服后,如果漏服时间不是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即发生在两次用药间隔时间的1/2以内者,应立即按原剂量补服一次,下次服药仍可按原间隔时间进行。如果漏服时间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即漏服时间超过两次用药间隔时间的1/2者,则不必补服,只当少服一次,下次服药按原间隔时间进行。切记下次服用时药量不能加倍,以免引起药物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发现漏服后也可以立即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按这次服药时间往后顺延。特殊药物(如激素类药、抗甲状腺药物)须遵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服用。

并不是所有的药都遵循上述补救原则,发生漏服时,最好咨询医生。

14.吃错药怎么办

万一吃错了药,首先要尽可能搞清药物的名称、服用的剂量,保留药物,然后果断地采取措施,以减少药物的吸收。

(1)催吐误服变质药物或毒副作用较强,且有一定剂量限制的药物,应尽快催吐。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后壁(舌根)引起呕吐,吐出误服的药物。然后喝下500ml凉开水(可加入25g食盐),用上述方法反复催吐。

(2)保护粘膜、中和毒性误服强酸、强碱或有腐蚀性的药物,如煤酚皂溶液(来苏儿)、苯酚(石炭酸)等,就不能用催吐法,以免对食管和咽喉造成二次伤害。喝冷牛奶、豆浆、米汤、鸡蛋清等,这些食物附着在食管和胃黏膜上,能保护黏膜、中和毒性。

(3)洗胃误服外用药。若是碘酒,应马上喝稠米汤、面糊或其他含有淀粉的液体,因为淀粉作用于碘后,能生成稳定的碘化淀粉,毒性就减小了,然后吐出来,这样反复多次,直到吐出的液体不再为蓝色为止。若是止痒水、癣药水、驱蚊水等,应立即用茶水洗胃,茶叶的鞣酸有沉淀及解毒作用。

经过上述处理后,应立即去医院救治,并带上误服的药,或有关的药瓶、药盒、药袋,供医生抢救时参考。

但并不是误服了所有药都是要急救的,如果误服的药物是维生素、止咳糖浆、抗生素等不良反应(或毒性)较小的,可多喝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体外,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15.服药时为什么要禁烟

不少人有吸烟的习惯,在生病服药的时候也照吸不误,他们不知道香烟会影响药物效果。如香烟中的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会增强肝脏一些酶的活性,加速药物代谢或失效,使血中药物浓度降低,从而减弱或丧失疗效。吸烟还能明显延迟胃内食物的排空,影响药物吸收;吸烟会使镇痛安眠药在体内蓄积,使病人不知不觉中毒。因此在服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呋塞米(速尿)、地西泮(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安定)、氯氮卓(这个“卓”字要加个草字头!)(利眠宁)、茶碱等药物时,要禁烟。

16.为什么服用某些西药后不能饮酒

有些老年人爱喝酒,有的人连生病服药期间也手不择杯,殊不知,某些西药与酒是犯冲的。

如抗心绞痛药物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硝酸甘油,这两种药会扩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但是,如果同时饮酒会引起血压下降,突然晕倒。对降压药也是一样,饮酒会造成直立性低血压、休克、突然晕倒。

对于正在服用镇静剂的病人,如服用奋乃静、安宁、氯氮卓(这个“卓”字要加个草字头!)(利眠宁)、安眠酮、苯巴比妥(鲁米那)、异丙嗪、司可巴比妥(速可眠)、泰尔登、地西泮(安定)等,如果同时饮酒,会严重抑制神经,轻则昏睡,重则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一些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等,若与酒同服,也会产生同样结果。

老年人患糖尿病者并不少见,对正在服用降血糖药物如苯乙双胍(降糖灵)、格列本脲(优降糖)、甲苯磺丁脲等药的老年人,如果同时饮酒的话,可能引起低血糖性休克。

酒中的乙醇会抑制凝血因子,对抗止血药,使药物的止血作用大打折扣;阿司匹林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饮酒可诱发溃疡引起出血。

17.怎么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

国际上给药品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通俗地说,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一些与用药目的没有关系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有:(1)全身性损害,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等;(2)皮肤损害,如皮疹、荨麻疹、皮炎、多形性红斑、剥脱性大疱性表皮坏死松懈症等;(3)消化系统损害,如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部不适等;(4)呼吸系统损害,如呼吸困难、喉水肿、哮喘发作、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5)神经系统损害,如头痛、头晕、失眠、情绪改变、听力受损等;(6)循环系统损害,如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7)其他脏器功能损害等。

为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做到:了解自己的药物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不随意增减用药剂量;尽量使用老药;使用对脏器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定期检查脏器功能,如肝、肾、血常规等;用药期间出现异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并非告知医生。

18.为什么老年人用药后不良反应多

老年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的确比青年人、成年人多,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

(1)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敏感度下降,会使人产生药效不佳的感觉,于是有的人盲目加大剂量,容易产生药物过量中毒。

(2)老年人机体的细胞功能减退,组织和器官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肝脏的代谢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都不比青年人,会出现药物蓄积现象。

(3)老年人常同时患几种病,而且都是慢性病,所以用药的品种多,服药的时间久,如果不慎服了相同作用的药,就可能因服药过量而导致不良的药物反应。

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应注意到以下几方面:(1)能不服药的尽量不服,通过饮食、运动来调理病情;(2)同一时期内不要服太多种类的药,一般不超过3种;(3)选用高效低毒、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并控制剂量,不长期服同一种药。

19.老年人用药不当为什么容易发生食管损伤

食管是连接咽与胃的通道。口服药物必须经过它才能进入到胃中。药物服用不当,会对食管造成直接伤害。由服用药物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甚至溃疡),医学上称为“药物性食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痛,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吞咽困难,还常有呕吐、呕血、发热等症状,个别因不能进食而需要住院治疗。引起食管损伤的药物很多,较常见的有氨茶碱、铁剂、复方新诺明、镇静安眠药、氯化钾、阿司匹林及抗癌药物等。

药物性食管损伤多发生于老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用药的机会和种类较多。而且,老年人的唾液腺分泌减少,唾液少,食管的滑润度低下,加上食管蠕动缓慢,吞下去的药物很容易粘在食管内膜造成黏膜损害。如果老年人本来就有心脏病,扩大的心脏还会压迫位于心脏后方的食管,使管腔变狭窄,影响药物通行,使药物滞留于食管,加重黏膜损伤。

如果以前没有食管方面的疾患,服药后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则应考虑为药物性食管损伤,此时应立即喝较多的温开水,冲洗黏附在食管内壁上的残留药物,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为了避免老年人药物性食管损伤,应做到:遵医嘱服药,服药饮水不宜少,不干吞药片,服药取立位或坐位,睡前尽量少用药。

20.怎么认识药物热

药物热是指使用了某种药物后所引起的发热,常常是药物物过敏的最早表现之一,老年病人尤为多见。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的是:药物热一般是持续高热,热度达39℃,甚至40℃以上,停用药物后,热度在两天内会自行消退;同时伴有药物过敏的其他症状,如关节痛和皮疹等;发热时,病人一般情况尚好,体征与热度不成比例;使用退热措施治疗效果不佳。药物热通常出现于用药后第7~10天,若所用药物以前接触过,则用药后数小时就可出现发热症状。

引起药物热的主要原因是用药不当。如:服用放置时间较长或因保存不当而受到微生物、内毒素或其他杂质等污染的物品;服药过量;盲目用药;滥用药物。

对于药物热,应防患于未然。首先,老年人应严格遵照医嘱,掌握“能不用则不用”的用药原则,有的放矢,切不可盲目用药、滥用药物。一旦出现药物热应立即停药,并找医生说明情况,由医生明确诊断,对症处理。其次,严把药品质量关,常用的自备药品应妥善保存,经常检查,防止药品过期、变质污染。再有,要防止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另外,对已经发生过药物热的病人,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谨慎从事,禁用可疑药物。

§§§第二节配药与购药

1.怎么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其特点是病人必须经过医生诊治,然后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具药物处方,病人凭处方取药。整个用药过程是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控下进行的。像抗生素制剂等。

非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就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又称OTC药物,简称OTC。其特点是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医药人员的监督、指导。像感冒、咳嗽、头痛用药,外用药,维生素等制剂。根据安全程度,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上均印有“OTC”专有标识,其中甲类的为红色,绝大多数由药店出售;乙类的为绿色,除药店外,经药监部门批准的宾馆、商店等商业企业中也有售。相对而言,乙类比甲类更安全。消费者在使用非处方药时,切记:必须在使用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如有问题,可向药师咨询。

2.怎么看病省钱

(1)选择合适的医院大医院的收费标准远远高于中小医院。而且,按医保试行办法规定,医院等级越低,统筹金的起付标准越低,统筹金中个人支付的比例也越低。也就是说,在同等医疗支出下,到等级高的医院看病,个人付出的钱就多;到等级低的医院看病,个人付出的钱要少。一些常见病,一般的中小医院都能治疗,不必跑大医院。况且大医院看病的人还多,又要花很长的时间等待,浪费时间。

(2)带上老病历病历上记载着病史与临床检查情况,这些资料可供医生诊疗时参考。这样可以避免医生在疾病的诊治上少走弯路,不重复用药,不重复检查,既可省时又可省钱。

(3)常见病不挂专家号一般常见疾病,普通门诊就可诊治。首诊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诉说进行必要的检查,并给予适时的治疗。找专家看病,既费时又费钱,还浪费专家的时间。而且专家门诊不是天天都有,没准会耽误疾病的及时诊治。如果已完成了必需的辅助检查而诊断未明,这时可带上资料找专家以明确诊断。

(4)不迷信新药、贵药新药的价格一般比老药要贵,而且适用的药不一定是贵药,用老药效果不佳时才考虑用新药。多和医生沟通,告诉他自己所能承受的费用。医生开药时就会从专业的角度考虑,花最少的钱让你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5)去药店购药拿到医生的处方后,可以去药店比较药价。一般来说,药店的药价要比医院药房的来得便宜。

3.怎么去医院看病配药

去医院看病,一定要把所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或资料告诉医生,如哪儿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没有伴随其他的不适、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症状发作过等;发病后有没有在别的医院看过、做过什么检查、治疗效果怎样等。不能隐瞒病情,以免误诊;也不能扩大病情,增加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造成医疗浪费。并告诉医生自己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等,供医生开药时做参考。经医生临床检查后,可询问医生:自己得了什么病,此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还需要做哪些检查,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开药后,应询问用药情况,如药物名称、用法,用药剂量与次数,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药物服用时间、停药时间,是否需要复诊及复诊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要改进哪些细节以帮助恢复健康。看病要留下真实的姓名与电话,万一有情况可及时联系。

去医院配药时,不能想当然,“自己的病自己最清楚”,“久病成良医”,要求医生开这个药开那个药。应告诉医生自己用药的情况,把治疗效果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根据情况做适当调整。

取药时要核对药物,是否与处方一致,若发现错误,及时更换;检查药物的性状是否完好,药袋上病人的名字有无写错,用法用量是否写清楚;有不明的地方,及时咨询医生。

4.怎么正确购买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不用医生处方,就可自行购买、使用的药物,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点。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去药房购买药物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购药时应注意什么呢?

首先,购药者要有一定的用药知识。要根据出现的症状,对疾病作出判断对于不能判断或模棱两可的疾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才能对症用药。

其次,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弄清楚该药是否能治疗自己出现的病症,以及服药的方法、次数和剂量,特别要重视该药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以免发生意外。还要注意药品是否正规,不要购买“三无”产品。

再者,购买药品时要索要购药凭证,如发票、购药小票等,写明所购药的名称、数量等,妥善保存。

在选购过程中,如有疑问,最好向药店的坐堂医生、药师等咨询,以便正确选择和使用,获得安全保障和满意的疗效。

5.怎么进行自我药疗

自我药疗是指,在没有医生或者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病人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它是自我保健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包括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小病到药店”所说的就是“自我药疗”。

广义的自我药疗包括:一是完全靠个人就可以自行判断的病症,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二是经医生确诊后,病人依据医嘱,自己可以控制复发的病症,如口唇疱疹、阴道霉菌病等;三是经医生确诊后,病人遵医嘱可以控制的慢性病症,如湿疹、癣病、过敏等病症。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年人如果有以下症状可用非处方药:头痛,咳嗽,关节、肌肉、手臂痛,腹痛,背痛,紧张,抑郁不安,足趾肿胀,鸡眼,感冒,流感,流鼻涕,消化不良,失眠,不明原因的疲劳。

老年人在进行自我药疗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出现上述情况时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否则应去医院就诊;勿忘用药或自行加量;掌握不同剂型的用药方法;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史;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警惕药物的相互作用;注意不同药物的保存方法;经过3~5天的自我药疗后,若症状未能缓解或减轻,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6.别人的药为什么不能拿来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