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审美与管理视野中的影视传播
8929800000041

第41章 管理视野中的影(23)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到底应该弘扬什么?反思什么?传承什么?抛弃什么?这里无不凝聚着电影传播者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思索。谢飞的《湘女萧萧》是一部对民族劣根性进行了强烈鞭挞的影片。它揭示了以封建文化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诛杀。影片围绕两次“童养媳”婚俗而展开,一次是12岁的萧萧嫁给不谙人事的二三岁的春宫,另一次是被封建婚俗压抑半生的萧萧充当起民俗拥护者和维护者的角色,为儿子牛儿操办另一桩童养媳婚礼。从春宫娘和萧萧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灵魂深处世世相袭、代代相传,积淀为一种超稳定结构的消极心态。作者意在呼唤对传统民族中劣根性的一部分应该彻底抛弃,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抨击与鲁迅先生的文章同出一辙,对国民的劣根性痛心疾首,进行了犀利、猛烈的理性批判与呐喊。电影艺术家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当代艺术家们的现实观照和艺术风格,使其更有现实意义。

一切文化意识的觉醒,归根到底都是人的意识的觉醒。电影艺术所能创造的最高审美境界,归根到底是创造人生无限自由美好的境界,对生活美梦的想像,对理想人格的礼赞,对传统审美的承传,这是影视传播的核心主题。唯其如此,我们的整个影视传播事业,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才能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并反过来推动它的前进,成为一种先驱力量。

我国传统民俗中最富于中华民族特征的本质东西,是独特的景观,也是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异质品,它最能深入到民族精神的根底,也最能创造民族风格的灿烂景观,最能代表中国的电影特点。我们应当以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影视传播杰作来贡献于世界文化宝库。只有这样的传播内容才能受到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民俗的素材取之不尽,但影视传播不是为了展示民俗、暴露民俗的基本形态,这无疑是浅层次的,有些甚至是低级的。只有艺术性地使用民俗素材,把握民俗本身的艺术精神,进一步在艺术上做深入的挖掘、创造性的理解,才能找出民俗艺术精神的影像化表达。

在国际影视事业的发展中,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中华民族的影视传播有民族品格、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的意识气魄,在形成民族文化传播的风格中起决定性作用。影视艺术家“民族气质的眼睛”越亮,对与民族审美观相联系的特有的艺术表现体系掌握得越好,民族生活气息就越浓郁,民族的风味就越醇厚,越有可能形成民族特色。

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越是重视发展经济,影视传播的发展越是要重视主旋律的声音。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对精神产品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广大影视传播者应该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使中国影视传播事业实现突飞猛进。在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又强调:“特别要提倡和鼓励创作出一批反映现代化建设风貌,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作品。”主旋律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是社会前进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视传播的重要特性,市场经济时期尤其要弘扬主旋律是影视传播义不容辞的使命。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观众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旋律影片的拍摄。观赏性如何成了衡量主旋律影片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被提高到了与思想性、艺术性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三性统一是精品与主旋律电影的衡量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主旋律影片有了更大的市场,拥有了更广大的观众群。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江泽民同志1994年在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后得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包括影视传播者的一致拥护。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表达人民美好的思想情感,内涵丰实。歌颂真善美、给人以启迪、给人以鼓舞的影片就是弘扬主旋律。在弘扬主旋律时,还要提倡多样化,一方面是主旋律题材本身的多样化,一方面是主旋律以外的题材形式多样化。弘扬主旋律既是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需要,也完全符合唯物论和文艺自身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不是限制了题材,而是开拓了题材,并赋予了题材以作家、艺术家的理想之光。不是限制了创作自由,而是为艺术家提供了在先进的历史观、美学观引导下自由创作的更广阔的天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种多样,文艺工作者的生活阅历、审美追求、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影视艺术传播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和艺术规律所决定的。只有不同题材、不同主题、样式、风格的艺术创作互相促进,传播的园地才能百花盛开,也只有表现主旋律,不降低艺术标准,多样化不降低思想内容,这个百花园中的每一朵奇葩才都会鲜艳,生机勃勃。

提倡主旋律影片题材、形式、风格的多样化是因为在目前影视传播的创作领域,一提到主旋律就是思想大于一切,急于求成,以思想涵义直奔政治主题的方式来匆匆完成。实际上,传播的艺术上没有新意,政治就变成了讨厌的东西。一个大艺术家,他的艺术达到一定的高度,做政治性很强的影片也可以达到艺术追求的目的,我们缺乏的正是这样的艺术大师。影视传播要能给人以“思想”启迪,有所倡导,有所抨击。主旋律影片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只有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才能借助艺术传播思想,才会起到应有的传播作用。在国外,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电影,这种严肃的思想性极强的主题,美国拍出了查理·卓别林出演的荒诞喜剧片《大独裁者》,法国拍出了幽默喜剧片《虎口脱险》,而且竟然荟萃了安德烈、布维尔、路易德、福乃斯等多位闻名世界的笑星领衔担纲。苏联也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样的经典之作。关于这些严肃的题材,我们要做的工作难点在于如何找准以往年代的战争题材内容与当代政治文化的大背景,特别是当今观众审美要求之间的契合点。既要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和英雄主义,勇于奉献的精神,又要用一种新的传播视角,为影片注入适合现代观众欣赏情趣的审美体验。影视传播,说到底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要起到一种愉悦身心、放松精神的作用。

我国电影发展具有优良的思想与艺术传统,在民族解放战争和革命斗争激烈的年代,许多影片与时代精神、社会心理合拍,反映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起到了特殊的形象化的政治宣传作用。三四十年代,许多人是看了《毕业歌》、《风云儿女》走上革命道路的。在人民军队里,许多战士是受到了《董存瑞》、《上甘岭》等影片的感召,为国英勇捐躯的。今日重提并非老生长谈,中国电影一直以其独特的传播魅力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传播享受,以我们国家与民族自立的文化传统与道德观念为广大观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做观众的良师益友,是影视传播义不容辞的职责。观众千姿百态,影视传播也要千姿百态。《离开雷锋的日子》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影片,但它却创下了国产影片票房的新纪录。究其在大众中产生强烈反响的原因,是剧作者把笔触伸向了人物情感世界的深处,使之唤起的不仅是人性中的同情与怜悯,而且还唤起了人们心灵深处正义与崇高的道德情感。影片通过描写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的所作所为,也使观众感受到雷锋精神在更大的范围内延伸、传播。影片昭示着人们:30多年的岁月沧桑,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雷锋的战友、热爱雷锋的人们依然在弘扬雷锋的精神,这与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加让人们由衷地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所具有的时代意义。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田园的雷锋精神,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起来的一笔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这笔财富将是我们创造物质财富的动力和资源。

《离开雷锋的日子》具有一种平民意识,态度上平民化,感情上平民化,思想上却没有平民化。就艺术形象的塑造而言,它来自于生活,是一种精神的代表,它又实现了“回归生活”,雷锋精神将永存下去,在艺术与观众之间就这样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什么是提倡的、宣传的、摒弃的,影片很好地、很自然地作出了回答。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需要那些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更需要那些能够回归社会生活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给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以正确的答案,无疑,这种潜移默化的传播形式备受观众青睐。

如果说《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影片有一种清新、朴实的风格,那么《鸦片战争》则具有一种恢宏、壮阔的气势。百年的岁月,隔不断一个民族自尊自重的一脉情愫,百年的沧桑,更显出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英雄气节。我们从影片中看到了屈辱、苦痛、惨烈。这是一个洒泪泣血的程序,环环相扣,不容分割,晓知屈辱,便知苦痛,咀嚼苦痛,有了惨烈之举。惨烈的抗争中所洒之血、所燃之火凝聚成东方天际一片浓重的血色之霞。并不是可洒之血、可燃之火都可以化而为霞、烘托旭日的。血与火的升华,需要一种灵性,这灵性来源于一个民族的骨气与志气。香港回归祖国,亿万中华儿女豪情满怀。《鸦片战争》把前人与后辈一脉相承的民族魂穿透岁月而心意相融。片中饮恨就义的血肉之躯,留给后人心中的是一座金钢不坏的永久丰碑。这是一部典型的具有当代性的电影作品。所谓当代性,是作品中的话语精神体现出的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想和审美追求。作品站在当代人新的认识高度、思维水平上来审视社会与历史,把握其精神内核,对社会与历史现象做出了当代性的阐释,在这种传播基调中,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希望。

江泽民在视察八一电影制片厂时说:在现阶段,文艺要反映人民生活的本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要努力反映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反映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伟大的时代精神。这应该成为包括影视传播在内的整个文艺事业的精神。《鸦片战争》正是反映上述“伟大事业”、“伟大实践”、“时代精神”的力作代表。《首席执行官》以中国海尔集团创业生活为原型,以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事件为素材,直面中国当代企业家创业的魄力与胆识。影片把海尔集团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和主要事件浓墨重彩,隆重凸显,主要线索扣人心弦。张瑞敏以他的智慧与敏锐,以他运筹帷幄、纵横四海的能力一次次地崛起,冷静的分析、勇敢的决策、超前的意识,都是他走在时代前列、不愧为时代先锋的体现。他虚心拜师,广泛取经,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影片节奏明快,镜头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场面的恢宏突出了改革者的大智大勇。后来的《邓小平》、《张思德》、《惊涛骇浪》都给观众留下了大气磅礴的印象。面对气象万千的影视舞台,我们有理由期待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多样化并层出不穷,锦上添花。更应该指出的是表现主旋律的题材十分广阔,多种多样。只有多样化的题材才有更广博、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广博多样的思想内容要以优美的艺术形式来承载,伟大的时代精神需要精湛的艺术形式来展现。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高超的演技、幽默的语言、优美的画面、高亢的乐曲、精良的制作不是主旋律影片可以舍弃的,相反是其必须的重要的表现手段。

回首主旋律的创作,经过了一条充满追求,也包含丰收喜悦的精品迭出之路。这条路上凝聚着广大影视传播者对影视事业的热爱、真诚与奉献。田汉先生在发起成立南国电影剧院时说道:“酒、音乐、电影是人类三大杰作,电影最难,魅力也最大。”①今天,我们就是要凭借其自身的魅力,来充分地弘扬社会主旋律。

①高晓康:《大众的梦》,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