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魏氏六合统筹风水术
8895000000003

第3章 “天人合一”学说

中国传统风水追求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把自然(天气、天文、地理、水文地质、万物等)统称为天,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天人合一。指出人在利用自然生存方面应该顺应自然,尤其是现代人已经因为改造自然,破坏自然,造成了自然生态的破坏和污染。打破了自然生态的平衡,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庄子》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一也。”所谓“天”,显然是对天地、万物和人的概指。,汉儒董仲舒则对此给出了确证,其著《春秋繁露》载“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认为“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可见天人合一中的“天”,是人与自然万物同一的整体。或者说,是包括人在内的广义的大自然。故其所反映的人与天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对天人关系的科学定位。

天与人之所以合为一体,是因为具有同一基质:“气”。而万物都化生于气。儒经《易》有“精气为物”,北宋张载说得更理性:“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无形的虚空和有形的万物万象,都是由气聚散变化而来的客观形态。基于此,张著《正蒙》中首次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尽管论者所谓气并非现代科研意义的具体之气,而是哲理意义的本元之气,但其聚散互变、虚实相生的卓见仍为现代宇宙探索成果所印证。然而其价值尚不止此,更在于该说将气化太虚即物质之天看作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众生的本原。从而阐明了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

既然一体,必然一性。孟子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就将人的心、性与天通同如一。显然论中的“天”已超越了物象的概念,更具精神取向。对于孟说,宋代程朱等理学大儒有独到的见解和发挥:“性即天理”“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而“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如此,人的心、性与天其实一回事,就是“理”或“天道”“天理”,乃是众生万物本原。由天人一体拓展至一性、一理,可以说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精神依据。

这种理本原说与前述气本原说从字面看似相矛盾,但都反映同一的主体,就是天即广义的大自然,不过看问题的角度彼此不同而已。如果说“气本”着眼物质之天即自然生化,那么“理本”则强调精神之天即自然法则。这正如《老子》“道法自然”、《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名言所喻:天道或天是取法于自然、不因人而异的至高法则。用今天的话说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于是两说异途同归,以物、心双重维度完整地阐发了本原的终极意义。进而对万物包括人本身的生存由来得出超卓的见解,以张载的说法:“天地生万物”(“人但物中之一物”),此前庄子讲得更直白:“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这用语当然近乎比喻,而实际表达了一个古今皆然的真理:作为万物之一的人是天(作为终极存在和法则的本原之天)的产物。

人既生自于天,也就禀有天的基质和“心性”。质言之,人的身心原本禀赋着大自然的潜质和自然规律的造化。这应该是孟、理一脉的思想缘由。按其逻辑,人只要竭尽本心,便能知性,也就等于知天。所以“孟子道性善”。既然“性即天理”,而天理作为不以人异的终极法则,当然“未有不善者也”(朱熹语)。可见人性善出于天理善。这“善”不仅指人性的良善,《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一也。”所谓“天”,显然是对天地、万物和人的概指。如果说这样解读尚属推论的话,那么汉儒董仲舒则对此给出了确证,其著《春秋繁露》载“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认为“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此说对天的含义作了具体、量化的表述。可见天人合一中的“天”,是人与自然万物同一的整体。或者说,是包括人在内的广义的大自然。故其所反映的人与天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对天人关系的科学定位。

上述天人观体现了对宇宙自然和客观规律的传统认知,其中萦系着一种独具民族个性的天人“亲缘”情结。其来龙去脉无不体现和认证了天人之间的“亲缘”或“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式天人关系的体认,如同一条生命线贯通整个学说系统。决定了与天保持一致、谐和一律的整体思维、行为模式。强调天人之间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影响,不容将其孤立和割裂。人对于天,决不越居其上妄自尊大,更不对立其外分庭抗礼,而是置身其中、缘脉相连、情同一己。先哲所谓“不敢违理,故曰畏天”,这种理智的敬畏之情,其本质是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重和认同。所有这些,已不只是认识论意义,而是作为东方特质的人文文化,蕴含深广的科学精神。也就是说,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融合汇同的。

鉴此便不难理解中国何以没有成为宗教国家,既然人与天、人文和科学都是合一的,人就不必,也不会在此外另求心灵寄托及神灵崇拜。但这不等于没有信仰。中国人信天,与其说是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了民族集体意识,不如说是民族整体意识激发和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历代尤其是社会急剧变革、由乱入治、生产生活发生重大改变和发展的时期,涌现了足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四大发明”及众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而与之同期,天人合一思想由发端、发展到成熟完善。其走向与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如此同步,彼此互动互进的作用,同步并进,然而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伴随财富急剧增长,问题也增多:对自然界极度索取、掠夺侵害而遭大自然报复,直到付出环境牺牲代价。在此进程中担当主角的科学技术因缺失文化的制导,被权力和财富绑架沦为政治工具或赚钱机器。市场的恶性竞争、官场的权钱交易贪腐横行、战场的武器升级军备竞赛等,无不以科技当先,几乎使人闻科色变。而这一切又归结于掌握科技的“人”,在利益、竞争的漩涡中因迷失位置和本性而被异化、物化,价值观扭曲,导致社会物欲横流、道德缺失。

如何扭转危局?只有走出科学和文化分离的误区,打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全新文化模式,激活人性,回归自然,科学和世界才有新的希望。

《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内经》

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

刺节真邪》)“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作为独立于人的精神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作为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因此,《内经》的天人合一观是《黄帝内经》天道观的目的所在。《内经》天人相应“学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从大的生态环境即天地(大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一是从生命(小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

“天人合一”理论在风水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传统风水强调人的生存环境,大自然的万物对人的影响是始终存在的,天人合一法则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贯彻始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原理结合大自然五运六气的旺衰,利用针灸中药使人体状态达到阴阳平衡,五行均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佳结合。风水法也是围绕’天人合一‘法则,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原理结合大自然五运六气的旺衰找到自然环境对人最有利的中心,并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以使人达到最佳状态。所以要学习风水首先要对天人合一理论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对风水的阐释最早出现在郭璞“葬书”中,书中指出“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则为生气。”。又指出“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指出,“以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又叫堪舆,动而又可以通气的,例如流水、行人、马路。等叫“堪”,静而又可以通气的,例如山脉、土丘。。等叫“舆”。所谓“风”就是空气的流动现象,“水”指的是水流。“气”就是地中的生气与空中肉眼看不见的虚无之气。风水学认为,风和水对气的产生和运行、停伫有绝对的影响。“风”和“水”的变化又受地理环境和磁场、节气、地球物体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要达到乘生气的目的、达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目的。风水学应运而生。郭璞仙师首次明确了风水“乘生气”的概念,指出安居必须选择“藏风聚气”生气旺盛的地方。地形对小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人们选择安居基址的根据,风水的实质就是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科学,指导人们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让人能够丰衣足食,子孙兴旺,事业顺利,财运旺盛。由于古代人生产力低下的因素,这种期望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愿望,建立在不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却很好的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追求更高生存质量的同时,恰恰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后果非常严重。现在全世界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严重问题,也做了很多研究和工作,却收效甚微。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才能找到解决之道。因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几乎统领了中国式哲学的思想范畴。中国传统风水在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理论经验。他能够教会我们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方法。

风水学流派多不胜数,概括起来分为形势派和理气派两大类。形势派以龙、穴、砂、水、向为风水五要素。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基址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建筑物内部格局的布置。其理论是“负阴抱阳”,“山环水抱”,以“觅龙、察砂、点穴、观水、立向”为地理五诀。理气派讲究理气、方位、卦义、宗庙。理论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易理知识,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八卦、星宿、神煞、纳音、奇门遁甲等都是理气派的根据和原理。理气派以河图和先天八卦为体,洛书和后天八卦为用。但是形势派在实际运用中也要利用理气派的知识,理气派也要参照形势派的理论。这是古人门户之见造成的结果,好处是保持了风水各派学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带来了风水学术研究的多角度和多学科发展。弊端就是各派在操作中拘泥于各自的风水理论,这种片面性造成风水操作结果各异,应验性大打折扣。在各派风水理论完善成熟的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各派风水学术知识,然后把各家经典融会贯通,加上建筑学,天文学,水文地质学,气象学,环境学,美学,地方民俗,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现代科学知识,围绕“天人合一”的原则,统筹运用。魏氏六合统筹风水术就是本人在这种思想观念指导

下形成的风水学术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