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徐庄往事
8793300000035

第35章 过大年(一)

一年一年又一年,一年四季保平安;年是信仰,年是朝圣。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话都是这么说,如果真没

钱,还真回不了家。一家在几处过年的光景,古来有之。真没钱即便是回到家,唉,这个年……。年关。年

关。年是一个关口。多少人为了年碾转在外头……。‘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

强作愁;而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段词,是谁写的,都想不起来了,

唉,这上了岁数的人,记忆明显的减退,有时就提笔忘字,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恍恍已过花甲之年。‘一

川秋水向西流,转眼白了少年头。青山绿水是我家,离别已有几多秋。’

忽忽回故里,年又来了,年又过了,真是人生如梦。睡梦中醒来,仍然是在异乡为异客,思绪万千……。这

魂牵梦绕的家乡,有述说不完的往事……。徐庄街,在抗战时期,二百多人,常住……。人民公社时期,四

百多人……。文化大革命时期,七百多人……。现在一千多人。在一王六部时代有多少人,没有考证,听上

了年级的老人说,光是六大部,就有二百多人……。那个时节,六大部,周边有五个警卫营,还有各路人马

的代表处,兵器制造厂、商场、五大菜植区、养殖区、三教九流……。这样的人口规模,可想而知,不是个

小数目。那个光景,徐庄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只所以称为‘灯笼地’是有出处的……。

徐庄自从来了太平军,这里成了独立王国,老百姓免交皇粮,一派世外桃源景象……。每逢春节,家家

张灯结彩,到了花灯之节,在太平军的扶持下,根据当地传统,在结合江南的习俗,成立了表演社团;有舞

龙队、踩高跷、赶旱船、杂技、武术、曲艺……。成群结队,聚集到徐庄街,‘灯笼地’好不热闹……。太

平军大力提倡民俗习惯,尽情张扬汉文化,这样的光景一直延续……。

话说到了一九六二年,这个年份,离太平军时代差不多有三代人的时间段,大概是一百年……。那个六

二年的闹花灯之际;在正月十五之前,也就初五之后。徐庄人在孙家大院,这个院落很大,孙家是三间,向

西紧邻又是三间,再向西还有三间,这是断续九间房,差不多有四十多米。向南一直到西大街北墙,就这么

个片片拉拉的大院子……。在六大部时代,是个戏院子、礼堂。到了人民公社时期,设过;铁木业社、后来

成为村里的染坊、铁匠炉,小学……。总而言之是个大杂院。六二年,有翟氏,陈氏、王氏、刘氏、

张氏、李氏、孙氏……。各个家庭、家族的代表,在这个院子里,抄持闹花灯事宜,各尽其事……。有

钱出钱,有物出物,有人出人……。有孙家夫妇,担任总指挥,忙里忙外,不亦乐乎……。这些人都是义务

的,他们都图个啥呢?要按现代人的思路,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是不是这些人的祖先就是太平军呢?太

平军的那种忘我的团队精神,又从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崩发了出来;他们要张扬民俗文化,要闹花灯……。

看来,原来一王六部的二百多人,到了第三、四代,仍然是二百多人。太平军没走……。徐庄、陈家、王家

张家、白家、毛家、杨家……,都有独生子女的现相,是信教呢?还是命定如此?俗称单传……。如果这些

人,是太平军上帝教的信徒的话;那么,主张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执行双布鸽生,提倡单布鸽生,应该是

正确的。单从这一点上,太平军已经脱离了小农意识,说个伟大也不算过分。

闲言少叙;还是过大年要紧;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新的一年又来了,从腊月二十三祭灶,老百姓

得打发灶王爷上西天说梦话。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祭灶之日,也有选二十四的,那还有二

十五的,民间有官三,民四,皇家二十五之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就没有必要非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在徐

庄,是二十三祭灶,祭完了灶,就是二十四。这天要蒸馒头,二十五做豆腐,扫完院子,再扫屋,天天风风

火火,忙忙乎乎。到了村头、街面上;就听的有人吆喝;‘包包子,剁馅子,谁家不买材料面子。’各种,

可吃,可用之物摆在了街两旁,买卖公平,讨价还价。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时而也听到杀猪宰羊的动静,

也有鸡飞狗叫的声响,剁馅子的案板声,零星的爆竹声……,不绝与耳,孩子们整天盼的年,终于来到了。

这是庄户人家一年的好光景。这个时节,无论离家远的,还是离家近的,都想往家里奔。为一家,一村、一

寨……的老百姓,归根结底,都是过的一辈一辈的人。老少兄弟爷们,到一齐欢欢乐乐,热热闹闹的过个年

……。到底能挣多少钱,那是另外一回事。钱乃身外之物,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也是不行的。

有一个故事,证明钱重要,人也重要。话说,那还是兵荒马乱的年月,无论什么年月,年还是要过的,过年

了,家家都有备下的,酒、菜……。闲来无事,请个亲朋好友,邻里百舍,到家里来坐坐,说说,啦啦……

有这么一位,常年在外……。这一年回家,把旧房,改建了新房。戴上了礼帽,拉起了文明棍……。处处都

能显出土豪的模样,很是与众不同……。这就应了一句俗语;‘穷人乍富,鼓腰洼肚。’他要表现一番;大

年初四这天;土豪把老邻居请到家里做客,客人来到,被让进了客厅。分宾主落坐,先上好茶、好烟。话语

间……喝茶发现桌子腿与地面不实,这个时候,只见土豪顺手掏出了一块银元垫上,还差一点,再垫一块,

直把桌子腿垫牢靠了。唉,家里有这东西,要的就是与众不同。这邻居看见用银元,垫桌子腿,还是第一

次,虽然感到新鲜,却没大惊小怪,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什么事都有,什么人都有,应该见怪不怪才是。

要说起这位被请的邻居,人家的房产宅业,山场土地……。在方圆左右,也能称的起是个门户,要论家里

有多少银元,谁也不摆到大街上亮亮数,也没用过银元去垫桌子腿。

转眼半年过去了,到了半年之节,六月六,也有过六月初一的。老邻居掂量着……。人家过年请了咱去坐客

;常言道;‘有来无往非礼也。’趁个半年之节,咱也得请人家。这一天,把土豪请了来;六月六,正值天

气炎热,屋里根本呆不住,就在大院子里的大树下,安了个桌子,请土豪落坐。也是上好茶好烟。该上菜了

,这个时候,阴凉地,把桌子闪开了,老邻居一招手来了两个女童,把桌子抬到了阴凉地。酒过三巡,菜过

五味,阴凉地又闪开了,老邻居又一招手,又来了两个男童,又把桌子抬到了阴凉地。这抬桌子的孩童是老

邻居的孙子、孙女。这请客的事暂且不表,还是过年要紧。